故鄉的榕樹,潮汕的情

2020-12-22 人在潮汕文字坊
橋頭邊的榕樹

文/周建苗

1

從小城回鄉下,我見母親已折了榕葉放在家中,等我們回去拿。父親見我們回來,便說著,他再去榕江岸邊砍一支竹尾,拿一些竹葉芯枝。接著,他便拿著厚刀,踩著自行車出去了。片刻之後他回來,說著現在的竹子真不好砍,附近都長滿了近人高的雜草,近身不得。我笑笑問,村前村後不是都種有竹子,何必跑得那麼遠呢?父親解釋說,元宵拜神、拜門楣用的竹葉芯枝,是用厚竹的枝,不能用薄竹的枝的。我聽了,終於恍然。

榕樹葉、竹芯葉,用於元宵插門楣

潮汕的元宵節,各家各戶的門楣兩邊,都會插榕樹枝葉、竹葉芯枝,拜神、祭祖等也會在香爐、門神插上這兩種吉祥之物以求平安,這已是婦嬬老小皆知的事。在元宵前,家家戶戶都會奔去榕樹邊折枝,以及折一些竹枝回家,作為拜神、祭祖等之用。像城裡、鄉鎮找不到榕枝、竹葉芯枝的,也無需發愁,只要走到圩市,便可從賣菜的、開店的還有專門出售榕枝、竹葉芯小販,近市場便能買到。潮汕元宵拜神、祭祖等插榕枝、竹芯枝,據說能能夠趨吉避邪,其習俗由來已久。潮汕方言中,也有一些與榕樹有關的俗語,如「插榕健過龍」「插竹筅養肥雞」「插筆車飼大豬」「插杜必穀倉相疊」等,有的地方婦女們把榕葉插在頭上,孩子們則取榕葉夾在耳朵上,以求吉祥。

相傳,榕樹是佛教的聖樹。菩提樹,別名菩提榕,為桑科榕屬落葉或半落葉大喬木。「菩提」是佛教名詞,意為「覺悟」。菩提樹的原名畢缽羅樹,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29歲時離別雙親、妻兒,出家修佛,經過7年冥思苦想,最終在一株畢缽羅樹下「大徹大悟」而成「佛」的。因此,畢缽羅樹改叫菩提樹,被佛家尊為神聖的樹木,與娑羅樹、閻浮樹一起被稱為佛門三寶樹。據文獻記載,早在唐宋以前,潮州就有種植榕竹習俗。《潮州市志·風俗卷》記載:「山區有插榕枝、竹葉於門上的習俗。」《揭陽縣誌·風俗卷》載元宵節,縣城「老者採榕枝、竹葉以歸,以祈健康長壽。」相傳,起源於唐朝黃巢起義時,潮汕村民被告知,取榕樹葉插於門楣而可保平安,所以農村則「折榕枝」、「竹葉遍插門頂、豬欄、牛棚」,以祈人口平安、禽畜興旺。而潮汕地區的人們大多信「佛」拜神,故也就把「榕樹」當作吉祥物,插榕葉以示吉祥。

潮汕鄉村老寨

其實,「菩提榕」與潮汕地區插門楣等,以示避邪示吉的榕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菩提榕一般都種植於寺廟的,而榕樹一般植於民間的老爺廟旁、村前、建築前面的植物,具體為什麼潮汕民間用榕樹葉而不用菩提榕葉,具體無從考證,可能是由於就近取材且榕樹同樣具有吉祥的意義吧!而潮汕有一句俗語,叫做「前榕後竹」,就是說榕樹多種植於村前屋前,竹子多種植於村後屋後,這種現象的深層次文化內涵。潮語叫榕樹為「神樹」,意為「成」,「前榕」也即是前有所成就;竹與「足」諧音,「後竹」也即是後能富足、積德之意,反映了人們的祝願。可能,潮汕人於門楣、香爐等插榕葉、竹葉芯枝,都是為了取一個好的意義、兆頭。

2

散文大師秦牧對潮汕家鄉的榕樹,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曾寫過《榕樹的美髯》,其文中寫道:「一株株古老的、盤根錯節、椏杈上垂著一簇簇老人鬍鬚似的『氣根』的榕樹,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圍,它們和那水波瀲灩的池塘,閃閃發光的曬穀場,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長著兩個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構成了南方典型的農村風光。」家家戶前有瓜棚,戶戶屋後是竹林,村村村前有榕樹,這便是潮汕鄉村很樸實、自然、真實的景象。似乎,潮汕的每一個村落,都種植有榕樹,都種植有竹子,榕與竹也就了最具特色的潮汕鄉居的景象。榕樹與竹子,與潮汕人的生活、習慣、習俗,永遠是緊密的聯繫一起的,密不可分的,是潮汕地區一種獨特的地方文化,也就有了潮汕的「前榕後竹」之說。如果你去接揭陽市區,看到河兩邊種的都是榕樹,也就明白了揭陽為什麼叫「榕城」了。

榕樹

榕樹,潮汕人叫之為「神樹」。而視樹木為「神」的象徵,這不僅僅是潮汕地區,還是中國古代存在的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建木、扶桑、若木,就是古代人崇拜的三大神樹。明王臨亨《粵劍編》中稱明代「粵中立社,多置一石,意為神之所棲,或依巨木奉祀」。潮汕人的這種地方神崇拜現象,稱為「靠榕為壇」,樹下放一石、建一廟,稱之為「壇」。至今,潮汕農村尚俗稱之為「伯公、伯嬤廟」等,乃「村民禱賽之所」,逢初一、十五村中的婦人都會提著祭品,前往祭拜,以保平安。

還有,在不少的鄉居的村前大門,以及祠堂前的池塘路邊,也會種植榕樹,這是潮汕鄉居的一種獨特現象。所以在潮汕地區,有「榕」就有廟,就有「老爺」,就有民居,榕樹便給予了祖祖輩輩潮汕人的特殊感情,鄉思情結。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也在《廣東新語》中說:「榕,容也。常為大廈以容人,能庇風雨,又以材無所可用,為斤斧所容,故曰榕,自容亦能容乎人也。」說的是榕樹有容人之量,這也可能便是潮汕的一種精神象徵吧!

榕樹下的伯公伯嬤廟

對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十分考究的潮汕人,在興建村莊、院落時,時常會選擇前方寬敞開闊,近處有清澈池塘、江河、山泉的地方,同時喜歡在村前屋前種植榕樹,在村後屋後種植竹子。俗話就叫做「前榕後竹」。這是在社會長期發展中,約定俗成並傳承的民間文化模式,也就是俗稱的迷信的風水,風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狀態。像獨具特色的潮汕民間「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 」「百鳥朝凰」等,以及潮汕村落的格局,一般都以坐北朝南、偏東南的坐向,這與潮汕建築冬暖夏涼有一定的關係,按「天、地、人」融合一體的風水學、玄學等迷信說法。

由於千百年來形成的神秘文化,故此,「伯公伯嬤」廟旁的榕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不敢砍伐的。村前、房前、祠堂、寺廟的「風水樹」、「風水林」,也是沒有人敢砍伐的。潮汕人對榕樹也存在敬畏心理,潮汕地區的人們從來不用榕樹作柴火燒,也從不用沾了汙穢之物之物的榕樹葉來拜神、插門楣等。就有如鄰村的瓦窯前有一棵百年以上的茂盛的榕樹,據鄉鄰介紹,以前曾有一個苦命的村人因想不開,在此上吊死亡,故此這棵榕樹長得再茂盛,從而也不見有人去折枝,怕因此而引來了黴氣。

潮汕鄉村一景

按潮汕人的迷信說法,榕樹就是風水樹。因其樹體高大,獨木成林,多以此為風水樹(林),象徵著家族、宗族興旺發達。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說:「榕易高大,廣人多植作風水,墟落間榕樹多者地必興。」所以潮汕先人所種的風水樹,大多是榕樹,因榕樹生命力極強,樹齡可達幾百年以至上千年,且根繁葉茂,濃蔭似蓋,榕樹體現了潮汕人頑強的生命意識,也寄託著先祖對後代的希望,故現在潮汕的大小村莊,村前村後必有幾棵甚至成片的古榕屹立於潮汕大地之上,有時辨另這棵榕樹的年齡有多大,便可推算出這座村莊的創鄉歷史有多久。甚至每逢過年過節,人們在榕樹下燒香頂禮膜拜,在榕樹上掛紅繩,每每絡繹不絕。這些榕樹成了人們祈福的寄託,成為潮汕人的福樹。

3

在潮汕人的心中,榕樹不僅是「神樹」,也是「神」的化身。在潮汕地區,還存在初一、十五村民拜榕樹的現象。因為,榕樹還有「榮(榕)華富貴」的好彩頭,有「旺子孫、興家園、榮華富貴」的美好寓意。榕樹還有長壽的象徵,潮汕以及福建、廣西等地區,有拜榕樹做「乾媽」「乾爹」的習俗。寄拜的迷信原因,是孩童的「命理」特別硬,「八字」特別不好,本身既難養,又會「克」父母等,因此只好寄拜自然物榕樹,以祈吉祥。其寄拜的方式較簡單,即如要將孩子寄拜給榕樹,則擇吉日,孩子父母到大榕樹下,用「三牲」祭祀,邊燒香作揖,邊對大榕樹唸唸有詞,說寄拜的意願。祭祀畢,在榕樹上繫上紅布條,就算寄拜開始。從此,逢年過節均需祭祀,直至孩子「出花園」長大成人之後……

潮汕寨前池

潮汕人除了將榕樹當吉祥物,避邪趨吉之外,種植榕樹還有實際的意義,就有如榕樹以寵大的樹冠防禦高溫酷暑、供人納涼,榕樹有巨大的根系抗擊海潮、颱風,保護江岸、堤壩的安全等。而在數百年乃至千年以上歲月裡,雖經歷自然的種種劫難,榕樹卻不屈不撓地立身天地間,頑強成長,造福人類。所以,榕樹也是潮汕人認為有靈氣、有情感、能庇蔭造福鄉人的「神樹」,這也給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留下了美好難忘的記憶。似乎,每一個在鄉間長大的潮汕人,記憶中都會有一棵大榕樹,它們或立於村口,或站在路旁,或佇於池塘邊,或長在於「伯公伯嬤」廟邊。那些寄託著鄉情的榕樹,樹冠闊大,亭亭如蓋,舒張在鄉村中的白牆灰瓦之上。下垂的氣根,傳遞著根深葉茂的展望和潮汕人的「根」的意識,歷來深得潮汕人的心,一想起便有著充滿著濃濃的鄉思,便有了嫋嫋的鄉情,便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暖暖的瀰漫心懷。

潮汕鄉寨路口

記憶之中永遠有著童年的身影,童年的音容,童年的歡樂。村前的那個大榕樹下,就有著那麼幾塊石板,抑或是村中的幾個老人搬了幾隻小凳、一隻方桌,經常的還有一個小炭爐、一潮山工夫茶具,就這樣擺開,用幹橄欖佛作柴,小爐上放著一盛水小鐵壺便煮著,片刻有著橄欖燒著的清香,有著小鐵壺沸水的響聲,接著便有了「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嫋嫋茶香。故鄉的榕樹,永遠是村中最熱鬧的地方,有那麼一些扇著蒲扇的老人,有一歇沒一歇扇著扇子,悠閒呷著茶,便有了那麼一群鄉村孩子圍了上來,要了一杯喝著。老人們笑嘻嘻地,孩子便鬧著嚷著,要著講古,也就有了「陳三五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的故事,在村前流淌著,注入孩子們的心田。孩子們就這樣靜靜的託著腮,入神聽著,榕樹下便有了蟬的叫聲,清風的味道,日子就這樣如行雲流水般展開著,悠閒有味,幽靜安詳。

人間好景何處尋?最美故鄉的榕樹!榕連枝護午陰,肅肅門徑日沉沉。清風拂地塵無染,暑日當空熱不侵。故鄉的榕樹,潮汕的情,就這樣的刻在每一個潮汕的魂裡、夢裡、骨子裡,榕樹的魂,榕樹的影,榕樹的人,就這樣代代相傳……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故鄉情
    他對故鄉的熱愛愈久彌深,但似乎又是那麼「近鄉情怯」。上世紀40年代離開樂清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儘管他對故鄉是那樣的牽腸掛肚。南懷瑾先生想必是願意得道還鄉的。記得1989年之夏,我在樂清柳市區委當秘書期間,他曾想把故鄉老宅改建為藏經閣及望海樓,把畢生藏書安放閣中,希望傳統文化在家鄉得以傳承弘揚。這是他置畢生心血於家鄉,於公於私至情至誠。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詩詞鑑賞: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詩詞鑑賞: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西江夜行》唐.張九齡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外物寂無憂,中流澹自清。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嗚。古詩中以「月亮」為意象,寄託相思情的詩頗多,這首詩用月夜烘託思鄉情,在月夜下,讓人情不自禁想起故鄉,使讀者感受到濃濃的思鄉之情。詩篇後文,即是描寫月夜江邊景物,又抒發詩人的鄉愁之意,由景觸動心中思鄉的情懷,因景生情,給讀者營造一副情景相融的夜色江邊美景。
  • 還記得你的故鄉嗎?8幅鄉村油畫,濃濃故鄉情
    「曾經我覺得都市的繁華會讓我永遠迷戀,我曾以為都市的喧譁和夜夜點亮的華燈才是我的歸宿,我曾對故鄉沒有一絲回歸的念想,當我真的覺得自己已經適應城市的時候,那濃濃的故鄉情卻開始拉扯著我的思念……」鄉村油畫在他的辦公室掛著一幅帶著濃濃「土味」的鄉村油畫,彈落菸灰時他又望了望那幅油畫:「你還記得你的故鄉嗎?我怕忘記,這幅油畫總是能勾起家鄉記憶,讓我回味濃濃的鄉情」。
  • 林培源:小鎮以內,潮汕以外
    美食、崇商,如今加上半個五條人,撐起了絕大多數外地人對潮汕的認知標籤。文藝創作和這片充斥著保守鄉土人文的土地似乎並無關聯;生於此地而嚮往進步的知識青年,也常以一種決絕的姿態嘗試逃離他的家鄉烙印。(林培源近照) 然而,生於汕頭,在廣深兩地、北京和美國都求學過的作家林培源,卻嘗試在一種「漂泊」的狀態裡去接近故鄉,以語言形式和故事內容再創造出一個潮汕。
  • 榕樹優點很多,為何現在南方的一些小區與街道不太喜歡種榕樹了
    作者 海軍山 文/圖榕樹在南方地區很常見,其長長的鬚根(氣根)隨風瓢蕩,猶如一位長著長鬍子的老人。榕樹的根深且廣,能充分涵養水土,尤其多是多雨的南方。非常適合做城市的行道樹,遮陽效果好。榕樹有許多的優點,但其缺點有時也比較煩人。榕樹的優點是,壽命長,果實是許多鳥類喜愛的食物,其樹冠覆蓋面積大,遮陽效果一流。每到夏天果實成熟之時,便會飛來許多鳥雀,在樹上跳躍啄食,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 榕樹可塑性大,大樹變小盆景,全在栽培手法上
    榕樹為桑科榕屬植物、別名正榕,俗稱白榕。榕樹為熱帶、亞熱帶樹種、自然分布在我國福建、廣東、臺灣、江西、雲南、貴州等省區,印度、緬句、斯裡些卡、馬來西亞以及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孟加拉國、日本(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亦產。榕樹在我國自然繁衍始於唐朝之前,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淵源。
  • 遮天蔽日的榕樹,憑什麼成為南方神木
    遮天蔽日的榕樹,憑什麼成為南方神木 走在福州的大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又一棵修剪整齊的大榕樹,他們就像士兵一樣,站在道路的兩側,時刻守護著來往的人們。榕樹是福州的市樹,福州市區至少有16萬棵榕樹,幾乎佔據了全市行道樹總量的一半。
  • 盆栽榕樹怎麼養殖?方法在這裡!
    榕樹是比較有觀賞性的,很多人喜歡用盆栽來養殖榕樹,但養殖得不是很好。盆栽榕樹養殖還是有一些講究的,如果不講究的養殖,是很容易導致盆栽榕樹枯萎掉的。榕樹屬於喬木,長大後會非常的大。盆栽榕樹需要打頂修剪,這樣可以避免其長得太高。
  • 易白文化「心系潮海」潮汕方言流行音樂計劃
    ▲易白《唱給人民的信》在音樂創作方面,易白的音樂作品以誠懇、樸實著稱;參軍時他曾在軍樂隊師從雲南著名音樂指揮家唐曉秋和黑管演奏家馬雲,之後被部隊選送到文藝隊和教歌員集訓隊參加集訓,並先後作詞、作曲、演唱錄製流行民謠歌曲《花兒又開》《走走走》《夢想的筆》《為明天而戰鬥》《賭注》《小河淌水的故鄉》《靈魂問答》《那些兄弟》的流行音樂作品,先後在八一電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QQ音樂
  • 潮汕樂隊六甲番主唱:藝名源於潮汕老話,年少休學聽搖滾度日
    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撥響琴弦,輕唱著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六甲番樂隊。李四順是六甲番樂隊主唱。2009年,他和自己的髮小蔡澤雁找來另一位同樣來自潮汕的貝斯手,組成樂隊,取名「六甲番」。李四順向南都記者解釋,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絕大數潮汕人腳丫小趾頭都有指甲分瓣,這是潮汕人一個顯著的遺傳特徵,由此,潮汕人曾被稱為「六甲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記樂隊「潮汕」的這一屬性。六甲番不是一支「全職」樂隊。
  • 潮汕拜神圖鑑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一個潮汕家庭每年又要花多少錢拜神呢?
  • 冬至的時候,到這家有人情味的街邊小店吃「潮汕丸子」!
    小吳去到了廣州,去到的是一家街邊小店,這家街邊小店很有人情味、很暖心的街邊小店吧。這裡主打的是潮汕小吃,味道說不上特別的驚豔,但分量是很實在的,價錢也相對便宜。最關鍵是,這兒的老闆太實在了!「我們家的丸子是機打的」、「我們的粿條不算正宗」、「別看我們賣得便宜,但還是賺錢的」……如此耿直,我相信,來這裡吃飯絕對不會被坑咯!到了這家店,可以看到這家店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 人間煙火沱河情 · 我們都是故鄉的孩子
    朗誦版·詩意煙火故鄉·生命密碼故鄉,是一個盛產故事的地方。似乎每一個落實到文字上的故鄉,都會有一條風光旖旎的河。在美麗的永城,悠悠沱河水,奔流千百年,滋潤著這片深沉的土地,播下一粒粒神秘的種子,長出一茬茬茂盛的莊稼,養育一代代有情有義的人,在厚重的歲月裡,講述著一段段彼此交織密密麻麻難以分解的故事,組成土生土長的我們生命的密碼。
  • 作家林培源: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小鎮異鄉人過去13年,與許多隻身遠遊的潮汕青年一樣,林培源每年回家的時間不超過1個月。而這次,他被疫情困在鹽鴻足足6個月。時間驟然放緩,只有身體回了故鄉。林培源的心緒還是被外界的變所牽動,回京遙遙無期,論文仍未完成。他形容,自己突然從城市的「僑寓者」,變成了小鎮的「異鄉人」。
  • 花卉:榕樹盆景冬天掉葉子怎麼辦?
    榕樹盆景是指以榕樹為素材,以觀賞榕樹的樹樁及根莖葉奇異形態為目的,通過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成為獨特的藝術造型的盆栽榕樹盆景。榕樹盆景不僅來看,還非常優雅,許多人都喜歡養榕樹盆景,的確,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辦公室,榕樹盆景的魅力確實很大,很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深受職場人員的追捧。將榕樹盆景擺放在辦公桌上,無疑會給辦公室帶來不少生趣。
  • 盆栽榕樹冬季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盆栽榕樹養殖的人還是挺多的。不過,這種盆栽比較大,一般擺放在院子裡養殖的多一些,而室內養殖它的比較少,本身盆栽榕樹對光照有一定的需求,是不太適合放在室內養殖的。冬季較為寒冷,而盆栽榕樹想要安然度過冬季的話,那麼,就需要做好防護措施。冬季該怎麼養殖盆栽榕樹呢?下面月姐姐來詳細的講解一下。
  • 榕樹的養殖方法,這樣養護株形優美、葉片蔥綠
    榕樹株形優美,葉片蔥綠茂盛,受到很多花友的喜愛。但是很多花友養的盆景榕樹會出現葉子稀疏肥大,已經沒有剛買回來的那種美感,那麼榕樹應該怎麼養護呢?怎麼養護才能讓榕樹變得葉子又小又密,長出優美的柱形呢?
  • 只要做好這六點,再也不怕榕樹落葉了
    補救措施:榕樹受凍造成了葉片大量脫落,此時就要把榕樹移到溫暖的地方養護,室溫應該控制在5度以上,提高植株溫度,讓其慢慢恢復正常。養護建議:榕樹喜溫暖,有一定的耐高溫能力,養護榕樹要考慮這些因素,注意特別是冬季的時候,一定要給植株採取保暖措施。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室外的溫度在5度以上榕樹可以安全越冬。
  • 盆景養護:榕樹盆景換盆注意事項
    榕樹,大喬木,是一種非常的觀葉盆景原材料之一。為了讓榕樹更好的生長,隨著榕樹不斷的長大,在平時養護過程中要及時更換花盆和花土。這樣,榕樹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養分,也有利於植株 根系的生長。換盆時保留榕樹根部的土塊,對於腐爛根系以及過長過密的根系需要及時的剪除,並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殺菌處理。花盆要淺盆更好一些,可凸顯出榕樹的景觀效果,蒼勁古樸,渾厚穩固。盆土要疏鬆透氣性好的腐葉土,可用園土園土:腐質土:河沙按照2:2:1的比例混合配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