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發明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2020-12-14 正說歷史秘聞

漢字作為中國民族的魅力瑰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甲骨文到行書再演變到現在使用的漢字,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漢字的發明為不同方言在溝通中提供了方便,在20世紀以前日本、朝鮮半島等國還曾將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規範文字使用,由此可見漢字的影響力非常深遠。

然而在這眾多的中國漢字中,有一個漢字的創造卻讓不少女性感覺受到了歧視,一度遭到了批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和封建社會中國女性的地位有著直接的關係。

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性講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家庭關係中屬於從屬地位,沒有話語權,在家裡還要遵守「三從四德」。因當時所屬的封建社會,女性不能拋頭露面,所以一直流於「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夫為妻綱」更加體現出女性在當時的附屬關係。

1)女性地位提高的曇花一現

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了女性讀書識字的權力,所以他們不能像現代的女性一樣有自己的工作。又由於女性本就體弱,生來就是力量型的男性一直主導著社會地位。

女性地位在歷史上就一直這麼低嗎,也不盡然,有過一段時間的提高是在唐朝。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此時的女性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沒人敢不重視女性的地位,因為連皇帝都是女人。但這畢竟是短暫的,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女性絕大多數時候還都是「宅女」。

2)畸形的封建思想

封建社會對於女性的形象一直都是畸形的,女性也因為沒有什麼社會認知,而一味滿足男性的需求。「三寸金蓮」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限制了女性的運動,也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摧殘。

「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現象直到當今社會都沒有完全消失。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作為三個子女中唯一的女孩,從不受母親的重視,即便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有即便她做了很多次的抗爭仍然無濟於事。因為母親就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這又是多少原生家庭的真實寫照。

3)對女性尊稱「先生」

「楊絳先生、林徽因先生、張愛玲先生、冰心先生」等等,這些女性的形象卻都冠以先生的稱呼,還是因為先前女性的地位實在低下,這些有思想有學識的女性地位逐漸提高,是對她們的尊敬,但仍然沒有用一個專屬於女性的稱呼來表現她們。

雖然沒有一個對女性的專屬稱呼,但是劉半農先生「創造」了一個漢字,專門用來指代女性,那就是「她」。

劉半農「首創」了一個漢字——「她」

1)劉半農簡介

劉半農,原名壽彭,後名復。1891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非常聰明,天資過人,據稱6歲就能作對聯和詠詩。人稱「江陰才子」,字半儂,後來去掉了「儂」的偏旁,覺得這個字香豔媚俗,後改為半農,也表示對過去的告別,新思想的開始,這就有了後來的正式名字:劉半農。

劉半農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的著作《漢語字聲實驗錄》更是獲得了「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成為我國獲得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第一人。

2)新文化運動發祥地:北大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的校長之後,邀請了許多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劉半農。1916年《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遷到北京,魯迅等成為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就成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他們倡導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宣傳西方的進步思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普通交流居多,文化學者交流也大可不必每天的「之乎者也」。

這些受過西方先進思想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要拋棄傳統文言文的束縛,不能一昧的教條使用文言文,從而說白話,尤其是在發表文章時。最著名的就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3)她:來源於英文「she」

劉半農有旅歐留學的經歷,因此在外語方面的水平也是非常之高,1925年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得以外國國家名義授予的最高學銜的中國人。

在翻譯國外文學作品時,總會遇到「she」這個單詞,而漢語中並沒有與這個單詞對應的漢字,所以常被翻譯成「他女、那女的」。比如翻譯一句話「她非常漂亮」,當時並沒有「她」這個字,只能譯成「那女的很漂亮」,總是感覺很彆扭。而且一部文學著作中會有很多個「she」,難道都翻譯成「那女的」?

1917年,劉半農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在翻譯戲劇《琴魂》時,第一次使用了「她」這個字,後來很多人認為是劉半農先生首創了這個字,其實不然。這個字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屬於生僻字,但是當時的讀音是「jiě」,也並非現在的指代女性。

這個「她」字一出,瞬間成為話題,而且引發了輿論攻擊,如果劉半農先生生活在現在的網絡時代,一定會收到這個「網絡暴力」的襲擊。

其中有不少女性認為,這個字的出現無疑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是對女性人格的踐踏。,因為「她」這個字沒有人字旁。在這之前一直用「之」或者是後來的「伊」來指代第三人稱的女性。

後來在他的新詩《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更是將這個「她」字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反對的聲音一直在,但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多,以及輿論導向的作用,這些反對的聲音終於還是埋沒在人海中,1932年,「她」字以壓倒性的優勢入選常用字。

小編結語

反觀當時的社會現象,許多人認為「她」字沒有人字旁,是對女性的不尊重。不過這也說明了當時女性地位的崛起,不再是聽之任之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不過小編認為,這個「她」字並沒有對女性的不尊重,反而是在沒有專門指代第三人稱的女性的基礎上,「創造」了這個字,恰恰是對女性地位的尊重,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化,結束了第三人稱在文章中混亂現象,因此隨著時間的沉澱,這個「她」也漸漸被大家接受了。

相關焦點

  • 他發明一個漢字,卻被眾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都在使用
    後來由於甲骨文的文字比較繁雜,為了更加簡單高效的使用漢字,我們的漢字又發生了一步又一步的演化。到了民國時期,胡適倡導新文化運動,其中就包括寫新體漢字,那麼關簡體漢字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他發明一個漢字,卻被眾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都在使用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漢字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期間也發生過許多與漢字有關的事情,但我們常用到的漢字卻只有數千字,據相關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大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像「魃、魈、魁、鬾、魑、魍、魎」,並不是常見字。
  • 此人創造了一個漢字,卻被女性連罵了3年,該字至今人人都在用
    作為中華文化最精華的一部分,漢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漢字是中國屹立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能夠傳承至今的文化知識。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漢字並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的。每一個字都要有不同的解釋和含義,就像是此人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女性連罵了三年,而該字至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就是「她」。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圖形,後面演變為筆畫,從複雜變得簡單。漢字的數量接近十萬個,可是日常所使用的常見字只有幾千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深受漢文字的影響,所以仍然存在著借用漢字的現象。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整整3年,如今所有女生都在用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全國女性被罵了整整3年,如今所有女生都在用。說到漢字,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東西 。而且我們每天都要使用漢字,其實漢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而漢字的產生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得不說,漢字也是凝結了我們很多歷史偉人的心血。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比如說漢字中的他、它,最初的時候他代表的泛指單個的人,而它則代表某一種事物或者動物。直到一個人又發明了另一個「她」,這個字出現後才有漢字上ta的男女之分,現在她這個詞泛指單個的女性。漢字中的「她」是民國時期一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做劉半農。
  • 這個漢字由他發明,卻被女性連續罵了3年,如今大家每天都在用
    全文都是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由此可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不過漢字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歷代都有許多新造的字被收錄使用,最終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除了武則天造的「瞾」字和清代翻譯元素周期表所造的字外,還有一個民國時期造的字非常有名,發明者被當時的女性口誅筆伐整整三年,而這個字如今卻已被每天使用和提起。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就像歌曲裡面所唱的,「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漢字正在面向全世界。
  • 北大教授發明一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人人都在用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文字是尤為重要的,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漢字就是我國的文化的載體,但漢字的發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會適應時代的需求產生一些變化,有時也會因為時代的需要生成一些新的漢字。
  • 北大教授曾創造一漢字,被中國女性謾罵3年,現如今卻人人都在用
    — 《舊唐書·魏徵傳》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我們的漢字也由繁體變為簡體,給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對於以前的文字我們仍在探索中,而這些文字的發現會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歷史。曾經有一位清華教授陳楠破譯了一個甲骨文被國家獎勵10萬元,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廣大網民的熱議,而他還專門設計了甲骨文的表情包,在年輕人中可謂是很受歡迎。我們都知道,把繁體字簡化成簡體字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繁體字以象形文字為基礎,通過食物演化而來,光看文字就大概可以聯想到所表達的含義,比簡體字更為的複雜,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不慎便會遭到所有人的唾罵。
  •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誰都在用
    它是我們漢字的早期形式,距今已經過了3600年,雖然很難解讀,但說它是現代漢字的「鼻祖」也不為過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的生活,在大韓民國的時候,雖然沒有甲骨文的解讀,但是他卻把自己一個漢字「創造」成了已婚女性的熱門詞,罵了三年,現在大家,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字?
  • 當年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今所有女性都在用這個字
    文:周周漢字有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歷史,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到明清時期,以及近現代白話文時期。每個時代都繼承了過去的文字體系,然後開創適合於當下的文字體系。並且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面對困難和障礙的,包括語言也是這樣,畢竟這是和每個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說到漢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倉頡。倉頡收集民間流傳的文字,以規範的方式進行整理和使用,所以才讓中華民族的文明至今仍在傳播。雖然倉頡創造了文字,使我們的中國文化得以流傳,但在那個時候,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很多東西都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 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只有二三千個,武則天發明了什麼漢字?
    談起漢字的發明,大家也許會想起倉頡造字的傳說,但那畢竟是傳說故事,具體是怎樣發明了中國古代的漢字,已無人能說得清楚,但武則天曾經發明過漢字。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漢字,從古代發展到現代,經1994年修訂的《中華字海》共有八千七百七十九個漢字,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只有二三千個,武則天發明了什麼漢字?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武則天的名字,由於封建社會中女性地位低下,一般也不會記載,而「武則天」這一稱謂,其實是武則天的兒子李顯所賜。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民國時被罵了三年之久,如今沒這個字都難交流
    漢字的難學除了結構複雜以外,還在於它所表達的意思多種多樣,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句子裡,所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甚至連標點符號都能影響字的意思,況且很多漢字還是多音字。眾所周知,漢字是由黃帝史官倉頡發明的,但倉頡發明的是象形文字,數量也很少,只能用作日常表達。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漢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多與漢字有關的事情,但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卻只有幾千個,據相關統計,1000個常用字可以涵蓋文字的92%,2000個常用字可以覆蓋98%以上,像「旱獺、黃鱔、黃鱔、黃鱔、黃鱔、黃鱔」等都不是常見的字。
  • 被全國女性辱罵3年的北大教授,就因發明了一個漢字,這是什麼字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想開創先河,成為某個東西的先驅者。曾經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北大教授,他雖然沒有老子的成就高,知名度廣,但是在當年卻成了全國女性的公敵,女性凡是說到他,一半人辱罵,另一半人表示不理解。他到底因為什麼事情被辱罵呢?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他發明了一個漢字,這到底是什麼字,竟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呢?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在現在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中,漢字可謂「獨樹一幟」,它是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在古代,由於中華文明在東亞的統治地位,它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畢竟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
  • 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到底是什麼字?
    文/格子道歷史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是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胡適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包含許多方面,但漢字簡化絕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於當時國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簡化漢字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一批文人身上。
  • 驚呆了……原來這些發明都是女性發明的!
    那麼,世界沒有女性的發明,又會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如果沒有女性的發明,戴眼鏡的人也許無法透過今天這樣清晰的鏡片看見世界,電影產業也可能是另一番光景。1790至1984年間,只有1.5%的專利是由女性創造的,如今,該比例已經增至20%。看看下面這些發明創造,你能想像到它們背後的女性嗎?
  • 民國時期的文壇巨匠,因發明了這個字,被廣大女性唾罵,為啥?
    民國,從文化和文學作品的層面上來講,至今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那時候的文化環境單純而簡單,不同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讓文化肆意茁壯的成長。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人,因為發明了一個字,曾被當時的女性唾棄,認為他歧視女性,他就是劉半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