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作為中國民族的魅力瑰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甲骨文到行書再演變到現在使用的漢字,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漢字的發明為不同方言在溝通中提供了方便,在20世紀以前日本、朝鮮半島等國還曾將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規範文字使用,由此可見漢字的影響力非常深遠。
然而在這眾多的中國漢字中,有一個漢字的創造卻讓不少女性感覺受到了歧視,一度遭到了批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和封建社會中國女性的地位有著直接的關係。
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性講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家庭關係中屬於從屬地位,沒有話語權,在家裡還要遵守「三從四德」。因當時所屬的封建社會,女性不能拋頭露面,所以一直流於「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夫為妻綱」更加體現出女性在當時的附屬關係。
1)女性地位提高的曇花一現
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了女性讀書識字的權力,所以他們不能像現代的女性一樣有自己的工作。又由於女性本就體弱,生來就是力量型的男性一直主導著社會地位。
女性地位在歷史上就一直這麼低嗎,也不盡然,有過一段時間的提高是在唐朝。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此時的女性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沒人敢不重視女性的地位,因為連皇帝都是女人。但這畢竟是短暫的,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女性絕大多數時候還都是「宅女」。
2)畸形的封建思想
封建社會對於女性的形象一直都是畸形的,女性也因為沒有什麼社會認知,而一味滿足男性的需求。「三寸金蓮」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限制了女性的運動,也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摧殘。
「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現象直到當今社會都沒有完全消失。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作為三個子女中唯一的女孩,從不受母親的重視,即便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有即便她做了很多次的抗爭仍然無濟於事。因為母親就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這又是多少原生家庭的真實寫照。
3)對女性尊稱「先生」
「楊絳先生、林徽因先生、張愛玲先生、冰心先生」等等,這些女性的形象卻都冠以先生的稱呼,還是因為先前女性的地位實在低下,這些有思想有學識的女性地位逐漸提高,是對她們的尊敬,但仍然沒有用一個專屬於女性的稱呼來表現她們。
雖然沒有一個對女性的專屬稱呼,但是劉半農先生「創造」了一個漢字,專門用來指代女性,那就是「她」。
劉半農「首創」了一個漢字——「她」
1)劉半農簡介
劉半農,原名壽彭,後名復。1891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非常聰明,天資過人,據稱6歲就能作對聯和詠詩。人稱「江陰才子」,字半儂,後來去掉了「儂」的偏旁,覺得這個字香豔媚俗,後改為半農,也表示對過去的告別,新思想的開始,這就有了後來的正式名字:劉半農。
劉半農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的著作《漢語字聲實驗錄》更是獲得了「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成為我國獲得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第一人。
2)新文化運動發祥地:北大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的校長之後,邀請了許多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劉半農。1916年《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遷到北京,魯迅等成為主要撰稿人,這樣《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就成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他們倡導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宣傳西方的進步思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普通交流居多,文化學者交流也大可不必每天的「之乎者也」。
這些受過西方先進思想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要拋棄傳統文言文的束縛,不能一昧的教條使用文言文,從而說白話,尤其是在發表文章時。最著名的就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3)她:來源於英文「she」
劉半農有旅歐留學的經歷,因此在外語方面的水平也是非常之高,1925年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得以外國國家名義授予的最高學銜的中國人。
在翻譯國外文學作品時,總會遇到「she」這個單詞,而漢語中並沒有與這個單詞對應的漢字,所以常被翻譯成「他女、那女的」。比如翻譯一句話「她非常漂亮」,當時並沒有「她」這個字,只能譯成「那女的很漂亮」,總是感覺很彆扭。而且一部文學著作中會有很多個「she」,難道都翻譯成「那女的」?
1917年,劉半農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在翻譯戲劇《琴魂》時,第一次使用了「她」這個字,後來很多人認為是劉半農先生首創了這個字,其實不然。這個字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屬於生僻字,但是當時的讀音是「jiě」,也並非現在的指代女性。
這個「她」字一出,瞬間成為話題,而且引發了輿論攻擊,如果劉半農先生生活在現在的網絡時代,一定會收到這個「網絡暴力」的襲擊。
其中有不少女性認為,這個字的出現無疑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是對女性人格的踐踏。,因為「她」這個字沒有人字旁。在這之前一直用「之」或者是後來的「伊」來指代第三人稱的女性。
後來在他的新詩《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更是將這個「她」字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反對的聲音一直在,但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多,以及輿論導向的作用,這些反對的聲音終於還是埋沒在人海中,1932年,「她」字以壓倒性的優勢入選常用字。
小編結語
反觀當時的社會現象,許多人認為「她」字沒有人字旁,是對女性的不尊重。不過這也說明了當時女性地位的崛起,不再是聽之任之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不過小編認為,這個「她」字並沒有對女性的不尊重,反而是在沒有專門指代第三人稱的女性的基礎上,「創造」了這個字,恰恰是對女性地位的尊重,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化,結束了第三人稱在文章中混亂現象,因此隨著時間的沉澱,這個「她」也漸漸被大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