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發明一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人人都在用

2020-12-24 飛鳶文史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文字是尤為重要的,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漢字就是我國的文化的載體,但漢字的發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漢字會適應時代的需求產生一些變化,有時也會因為時代的需要生成一些新的漢字。北大教授發明一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人人都在用。

這個北大教授叫劉半農,他是江蘇人,雖然家境比較普通,但父母都是知書達理之人,劉半農在文化氛圍很濃的家庭環境中,也成長為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劉半農後來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而回到母校任教。就在劉半農任教的時候,辛亥革命發生了。劉半農選擇投身革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但最後,劉半農看到當時辛亥革命的現狀,軍隊內混亂不堪,劉半農根本無力改變這一現狀。劉半農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自己翻譯小說或者介紹一些外國的先進作品。後來劉半農選擇去倫敦大學深造,回國後進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的教授,繼續實現他教書育人的夢想。後來中國興起新文化運動,而劉半農就是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他和那些參加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一直提出打破舊規矩,打破陳舊思想,宣揚先進的新思想。

劉半農還宣揚文章分段,並且鼓勵人們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還主張讓漢字有拼音,由此可以大大降低學習漢字的門檻,降低文盲率。如今我們的文章是分段的,也使用的是新式標點,並且每個小學生入學的第一堂課便是學拼音,如今的種種,都離不開劉半農在當時超前的想法和實踐。但劉半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全國的女性們罵了很久,因為劉半農發明了「她」這個字。

在當時的漢語中,只有他並沒有她,也沒有它,這使得人們在交流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不方便之處。劉半農曾在英國倫敦大學求學了解,在英文中人們針對性別的不同,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國內則統稱為他,劉半農認為這樣的話會使一些文章或者平時人們交談產生不便,所以劉半農創造了「她」這個字。

但劉半農創造她這個字之後被全國的女性所反對。因為當時的中國女性正處於覺醒的時代,女性開始反抗,開始要求男女平權。在當時的一些女權主義者看來,劉半農創造她這個字,是對女性的一種不尊重,因為男性可以用老祖宗一直使用的「他」,而女性則需要用一個新創造的字,那些女權主義者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平等,甚至是一種歧視。

劉半農被全國女性這一罵就是整整三年,劉半農這個三年中都不敢正大光明在街上走,生怕被那些討厭他的女性認出來。但劉半農即便承受了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也不願意刪除這個字。他知道自己創造詞字並不是對於女性有歧視,而是他想要解決中國人使用「他」字時的表達不清的問題。

即便當時很多女性都反對使用「她」字,但教育部門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將「她」字納入中國語音通用詞彙之中。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女性會認為「她」這個字是對女性的歧視了。都抱著正常的態度來使用「她」這個字,而使用「她」這個字使得人們在日常交流,或者文章標詞達意的時候方便不少。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劉半農在當時嚴重的輿論壓力下仍然堅持使用此字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曾創造一漢字,被中國女性謾罵3年,現如今卻人人都在用
    那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人公,就是因為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雖然他沒有像陳楠一樣破解甲骨文,但他所創造的一個漢字至今人人都在用,這位主人公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發明一文字,被中國女性罵三年正如高爾基所說的: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學習!而劉半農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才讓他邁向了成功的彼岸。後來,劉半農寫了一本《漢語字聲實驗錄》,獲得了很多的榮譽與獎項,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改革中國文學語言的決心。
  • 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現在誰都在用
    它是我們漢字的早期形式,距今已經過了3600年,雖然很難解讀,但說它是現代漢字的「鼻祖」也不為過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的生活,在大韓民國的時候,雖然沒有甲骨文的解讀,但是他卻把自己一個漢字「創造」成了已婚女性的熱門詞,罵了三年,現在大家,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字?
  • 被全國女性辱罵3年的北大教授,就因發明了一個漢字,這是什麼字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想開創先河,成為某個東西的先驅者。曾經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北大教授,他雖然沒有老子的成就高,知名度廣,但是在當年卻成了全國女性的公敵,女性凡是說到他,一半人辱罵,另一半人表示不理解。他到底因為什麼事情被辱罵呢?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他發明了一個漢字,這到底是什麼字,竟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呢?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整整3年,如今所有女生都在用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全國女性被罵了整整3年,如今所有女生都在用。說到漢字,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東西 。但是當年有一位男子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全國女性被罵了整整3年,如今所有女生都在用。他就是劉半農,可能大家有聽說過他的名號。他是「五四」時代文學革命運動中的一員勇將,是近現代史上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國早期攝影藝術理論家。說到他為什麼會發明漢字,其實因為他從小成績就非常不錯。
  • 當年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今所有女性都在用這個字
    並且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面對困難和障礙的,包括語言也是這樣,畢竟這是和每個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說到漢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倉頡。倉頡收集民間流傳的文字,以規範的方式進行整理和使用,所以才讓中華民族的文明至今仍在傳播。雖然倉頡創造了文字,使我們的中國文化得以流傳,但在那個時候,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很多東西都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而劉半農的這一想法也獲得了不少知識分子的贊同,有人說用「伊」,「伊」本就是第三人稱的代稱,《紅樓夢》中就有「薛蟠因伊倔強,將酒照臉潑去。」「伊」表示的就是第三人稱。魯迅就曾覺得「伊」字好,文章中便就用「伊」代女性第三人稱。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就像歌曲裡面所唱的,「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漢字正在面向全世界。
  • 此人創造了一個漢字,卻被女性連罵了3年,該字至今人人都在用
    作為中華文化最精華的一部分,漢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漢字是中國屹立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能夠傳承至今的文化知識。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漢字並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的。每一個字都要有不同的解釋和含義,就像是此人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女性連罵了三年,而該字至今人人都在用。這個字就是「她」。
  • 這個漢字由他發明,卻被女性連續罵了3年,如今大家每天都在用
    全文都是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由此可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不過漢字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歷代都有許多新造的字被收錄使用,最終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除了武則天造的「瞾」字和清代翻譯元素周期表所造的字外,還有一個民國時期造的字非常有名,發明者被當時的女性口誅筆伐整整三年,而這個字如今卻已被每天使用和提起。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漢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多與漢字有關的事情,但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卻只有幾千個,據相關統計,1000個常用字可以涵蓋文字的92%,2000個常用字可以覆蓋98%以上,像「旱獺、黃鱔、黃鱔、黃鱔、黃鱔、黃鱔」等都不是常見的字。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圖形,後面演變為筆畫,從複雜變得簡單。漢字的數量接近十萬個,可是日常所使用的常見字只有幾千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深受漢文字的影響,所以仍然存在著借用漢字的現象。
  • 他發明一個漢字,卻被眾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都在使用
    ——李白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社會裡,人們沒有漢字,關於古代生活的記載,全部都依靠於口口相傳。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的祖先採取結繩記事的方法來記錄生活和經驗。當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的祖先又創造了漢字。漢字的發明使得許多古代資料可以以一種比較具體的形式保存下來,避免了口口相傳的主觀性,同時也避免了結繩記事的不確定性。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民國時被罵了三年之久,如今沒這個字都難交流
    而為了方便溝通交流,後來的人又不斷創造出新的文字,比如武則天就曾發明過「曌」字。在經過數千年的歷史進程後,才形成了如今完整的漢字。發明漢字原本是好事,是對漢語的一種貢獻,但有一個人卻因為發明了一個漢字而被中國女性足足罵了三年之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人叫劉半農,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
  • 此人發明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漢字作為中國民族的魅力瑰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甲骨文到行書再演變到現在使用的漢字,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漢字的發明為不同方言在溝通中提供了方便,在20世紀以前日本、朝鮮半島等國還曾將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規範文字使用,由此可見漢字的影響力非常深遠。
  • 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到底是什麼字?
    文/格子道歷史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是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由胡適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包含許多方面,但漢字簡化絕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於當時國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簡化漢字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一批文人身上。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比如日本的建築就是模仿的唐朝建築樣式,日本的神道教,是我國道教和日本原始宗教結合的產物,日本的很多風土人情,也都能夠在我國找到模板。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
  • 他創造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謾罵了3年,如今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創造「她」字的便是劉半農,劉半農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他所著的《漢語字聲試驗錄》榮獲了法國康斯坦丁·伏爾內語言專獎,他還任職過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但劉半農在創造「她」字時,被廣大女性罵得不敢上街。
  •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中華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起初人們是不會用文字交流的,傳說,最早的文字是倉頡發明的,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倉頡造字的故事,他從日月星辰,鳥獸足跡中受到啟發,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文字世界,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
  • 民國時期北大教授:欲救國,先滅漢字!差點讓我們改用拉丁字母
    錢玄同的前半生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竊取了前人歷經艱險才取得的革命果實,宣布建立中華帝國,恢復帝制。兩年之後,張勳擁護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復闢,一場場鬧劇在短期內輪番上演,深深地對諸多國內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志士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隨後,有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個北大教授宣稱:想要救國,就必須廢除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