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是真壞,還是故意使壞?從她的小說《風景》看她的心理秘境

2021-01-10 騰訊網

方方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樣?

筆者覺得,一個作家的內心,可以從小說裡找到端倪。

很多作家都提到,寫好一部作品之後,會讓自己有一種掏空的感覺。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是因為寫作必須動用自己的全部的思想、體驗、內心,描摹三百六十度全景的世界,展現從內心到外界的多維的空間。小說的密碼珍藏量,無疑是文字中密集度比較高的一種,如果我說是最高的一種,可能會有人認為筆者把小說捧得太高了,但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此。

就像一部《紅樓夢》,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傳統中國的無所不包的信息,哪怕是裡面涉及到的一個字,都能引申出民族心理與傳統情境。

比如,一句焦大醉罵,就可以看出很多歷史的、現實的、情感的、倫理的等等諸種內涵。

所以,恩格斯曾經這樣評價過巴爾扎克:「我從巴爾扎克那兒學到的,比從一切專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們學到的加起來的還要多。」

這為我們從方方的小說《風景》中尋找她今日的波詭雲譎之舉的潛因,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筆者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到了一本發黴發爛的《中篇小說選刊》1988年第5期,裡面有一篇方方的《風景》。

應該說,方方不是筆者的菜,所以她的小說當時並沒有讀過。可能讀了一個開頭,但實在忍受不了她的磨磨磯磯的語言風格,所以沒有讀下去。總之,筆者知道有一個方方的存在,但她的文字不是屬於筆者喜歡的類型。

她在武漢期間以不光彩的表現脫穎而出,讓人對她的奇怪的思維方式產生一絲不可理喻、不可理解,覺得此人是不是真壞?還是故意裝壞?

憑著這種偷窺的心理,筆者將這本舊雜誌中的《風景》硬著頭皮,認真地讀過,覺得方方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後面的真相,都或多或少地潛藏在這篇小說的符碼中。

下面筆者細說其詳:

一、 小說裡的主人公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心理,與方方疫情中的策略如出一轍。

《風景》這個小說的標題,可以稱之為大而無當。

看這個標題,根本不知道小說寫的是什麼。

這個小說名字,完全可以換成《眼睛》、《棚子》、《窗下》、《樹葉》、《星星》、《月光》等等,因為這些意象,都是小說裡與「風景」一樣,曾經出現過的語詞,現在偏偏把「風景」作為小說的標題,可以看出,方方的思維中,就有這種抓不住要害、以偏概全、見到毛就是鴨的定勢。

實際上,她帶有一種偏執的心理,可以把一個無關的語詞,硬性地插到一個事件中,當成那個事件的核心關鍵。

疫情中的方方,正是運用了這種思維,讓她的行為,受到了人們瞠目結舌的對待。

《風景》描寫了一個出生在武漢「下只角」的河南棚子區域的下等階層一家人的雞毛蒜皮經歷。

這一家人渾渾噩噩,相互傷害,苟且偷生,打造了一幕奇怪的貧民窟的「風景」。

唯有家裡的老七,在插隊期間,因為有夢遊症,而被村民嫌棄,於是,因禍得福,把他推薦上了北京大學,從此踏上了仕途。

從一個極低的階層闖蕩出來,這個老七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小說裡描寫了這個老七的心理思忖:「七哥覺得他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命運。」

「幹那些能夠改變你的命運的事情,不要選擇手段和方式。……每天晚上去想你曾經有過的一切痛苦,去想人們對你低微的地位而投擊的蔑視的目光,去想你的子孫後代還將沿著你走過的路在社會的低層艱難跋涉。」

實際上,從小說的創作背景交待來看,方方並沒有與「下只角」地區的人物擁有接觸的機會,在這篇小說的創作談中,方方更詳細地剖析了老七為什麼會不擇手段、投機生存,「生存環境的惡劣,生活地位的低下,必然會使開過眼界的七哥們不肯安於現狀。改變自身命運差不多是他這樣家庭出身的人一生奮鬥的目標。……由此,迫切地向命運挑戰的心情促使很多的他們採用了別具一格的奮鬥方式和生存技巧。只要能改變地位,成為人上之人,像他們過去曾經羨慕過的別人一樣,他們什麼都能幹。道德品質算什麼?人格氣節算什麼?社會輿論算什麼?他人的痛苦算什麼?如果需要,這樣都可以踏在腳下。」

上面加粗的話,仔細地讀一讀,會覺得這恰恰是方方日後在疫情期間所作所為的心理註解。

當然,你會說,這是方方對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的揭露,並不代表方方自己就是這種人。

但問題是,小說裡的人物的所思所想,恰恰是作者揆情度理的一種推演。

小說裡的人物,看起來是外人的,但卻是作者想像的,而在這一過程中,作者也是把自己的最強烈的感受,賦予了人物。

所以說,小說裡的人物心理,其實是作者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自卑與超越》作者阿德勒的一個觀點,他認為人的夢境是千奇百怪的,但是後邊的心理支撐是統一的。

其實在作家的想像中,可以編織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但背後的心理支撐都是一樣的,都是源於作者的內心構思。

這也是一個作家寫不同的題材,裡面的人物都似曾相識的原因。

這就是因為文學作品,都是由作家的固定的意識,投注到不同人物身上的緣故。

現在我們再由作家筆下的人物反過來回溯作者的心理,就可以洞觀到作家心裡的心靈波瀾。

這樣,我們從方方在《風景》裡的對主要人物的心理忖度中,感受到方方最濃烈的思考,恰恰是如何不擇手段地上位。她有了這種內心思考之後,再看到類似的人,她總會把自己的內心附著到這個人身上,寫出這個由她自己忖度出的人來。

這可以視作女作家方方的一種獨到的敘寫模式。在其他的女性作家如王安憶、鐵凝的作品中,就缺乏方方筆下的這種踩著人而上的人物,她們可能在其他方面,寫出人物的複雜性,但卻沒有方方筆下的這種後來一直體現在她的生活原則中的這類人物來。

因此,當我們對照方方日後在疫情中的表現,對照她剖析人物的這些判斷:「只要能改變地位,成為人上之人,像他們過去曾經羨慕過的別人一樣,他們什麼都能幹。道德品質算什麼?人格氣節算什麼?社會輿論算什麼?他人的痛苦算什麼?如果需要,這樣都可以踏在腳下。」就可以感受到,方方恰恰不打自招地招供了自己,活畫出了自己的內心秘密。

二、 從死者身上獲得的高人一等之感,再次在方方疫情期間的表現中返祖

「吃人血饅頭」,是方方在疫情期間被人們指責最多的一個口實之一。

在死者面前,方方找到了自己的道德制高點,找到了可以悲憫與同情的著力點,找到了可以壓制與敲擊別人的火力點。

在《風景》裡,方方大面積地描寫了死亡,隨機地擺布死亡,幾乎在每一個人物身邊,都瀰漫著死亡的陰雲。

小說的「敘述者」就是一個死者,是家裡的老八,小說中寫他生下八個月就死了,然後就埋在「窗下」,所以,這也是筆者在上面所說的,《風景》也可以叫《窗下》的原因。

這個家裡的老八借著「窗下」的有利地位,看到發生在家裡的所有的喜怒哀樂。而實際上,作者通過一個死者的眼睛,獲得了一種全方位、無死角的優勝權,因為一個活著人,哪怕是錯訛百出,也比一個死者要高明許多。現在方方把自己等同於一個死者,立刻可以讓小說的敘事,變得不受約束,胡天海地。

在接下來的小說中,方方通過大面積的死亡,來體現出她所立足站位的舒適與居高臨下。

在死者的面前,方方能夠言說的優勢,使自己獲得了一種不容置辯的優勝權。

我們大略看看小說裡的死者:

這個人家的大哥,在鐵廠當鍛工。其母與鄰居男不明不白,大哥卻與這個男人的妻子枝姐關係曖昧,枝姐比大哥大九歲,還為大哥意外懷孕,後來此事被發現,兩個人斷了關係。枝姐後來被卡車壓斷大腿,流血而死,死前仍叫著大哥的名字。此是大哥相關的女人死了。

二哥文質彬彬,學習很好,他結識了一個教授的女兒,單戀這個女孩,但在插隊的時候,這個女孩用身體作本錢,攀上了高枝,二哥忍受不了打擊,割腕自殺。這是二哥直接害死了自己。

三哥可以說是一個黑道人物,習練過幾天武藝,有一點武功。後來在船上當水手,與船長經常切磋遊泳技藝,兩個人關係還不錯。可是後來船長在一次翻船事故中沉到江底而死, 這是三哥相關的一個人,也死了。

四哥又聾又啞,但在作家的筆下,卻是最幸福,說他「生活得這般和諧和安穩」。

五哥、六哥是雙胞胎,幹倒賣衣服的營生,還算正常。

七哥幼時撿菜葉,遇到一個鄰家女孩夠夠,兩個人有一點同病相憐的意思,後來有一天七哥卻聽說這個十四歲的女孩,被火車碾了。此是七哥童年時相關的女人也死了。

可以看出,在作者涉及到的幾個人物身上,都與死亡如影隨形,作者以如此高密度的死亡,來襯託出這些低層民眾的廉價的生命,反襯出的是作者高高在上的一種悲憫情結。

這對應於疫情期間,作者再一次在猝不及防的初期疫情期間的死亡事件中,找到了她的悲憫的藉口,把自己塑身成一個為民請命的代言人。

可以說蹭死者帶來的悲情,在方方的小說中就是她的一個選擇性策略。在展覽別人的悲慘中,她獲得一種冷眼看世界的超然自得與悲天憫人的道德自封。

疫情期間她的表現,在她的想像中,自己儼然成為代民立言的話語巾幗,而她的話語中的那種佇立在死者悲泣上的得瑟情調(如自己有吃有喝、送親戚出城),正是她的疫情日記,讓人感到厭惡的地方。

而這種利用死者的悲情定調,來獲得她的高高在上的超人感,還會長時間地籠罩在她的想像中,讓她自己覺得是抗擊疫情的一股強大的話語力量,並且持續地為此沾沾自喜,大有「天下皆醉、唯我獨醒」的古典風範的龍袍加身。

她在現實中對死者的利用,在小說《風景》中,早已爐火純青地運用過。

只不過以前在小說中,她的這種手法,只是讓小說讀起來有一種陰森撲面之感,而當她如法炮製到現實中來的時候,引起了更多受眾的警醒,也讓她的敘事策略被公眾識破。實際上,她的曲高和寡的小說裡,早已埋伏了她的今天在現實中的利用世界、透支悲情的方略與態度。

疫情讓她的局限在文學圈裡的生存策略,暴露在更多的民眾的眼中,再也無法掩藏她的招搖與成為人上人的動機所在。

三、 道聽途說的構思習慣,使方方的文本中存在剽竊之嫌

在《風景》的創作談《僅談七哥》中,作者有一段對小說的素材是從哪裡來的說明:「河南棚子我雖去過幾次,但小說中的故事卻實未曾親睹,通篇乃虛構之作。其實,那個地方實在不必多此一舉的去採訪抑或深入生活之類,更不必以某一家典型事例作為原型。那地方只要你路過時或辦事時不經意地看過幾眼,你便會知道那裡的人們是怎麼個活法。」

這一段話的腔調是不是很熟悉?

簡直就是疫情期間她的所作所為的預演。她寫日記,可以套用她的這個創作談:「日記中的事情卻實未曾親睹,通篇乃虛構之作。其實,那些事情實在不必多此一舉的去採訪抑或深入生活之類,更不必以某一家典型事例作為原型。那些疫情真相只要你不經意地看過幾眼,你便會知道那裡究竟是怎麼樣的。」

就這麼憑著路過時的看過幾眼,方方便如有神助地打聽到那些低層民眾的心理秘密,並煞有介事地寫成《風景》,而且她自視甚高,認為她寫的就是真實的社會與生活,如此功力,以及附著在這種功力之上的自信,是多麼讓人嘆為觀止啊。

而在疫情期間她的這種自信風格,更達到了變本加厲、無以復加的程度。

在《風景》裡,作者把所有的髒水,都潑向了「下只角」的低層民眾的生活中,怎麼噁心怎麼寫。

在《風景》裡的家庭裡,父母親經常性地吵架毆打,母親竟然以被父親毆打為樂事:「儘管她同他結婚四十年而挨打次數已逾萬次可她還是活得十分得意。」

有這樣的以挨打為樂事的女人嗎?方方說:「聽說的。」

兒女對父母毫無情感。小說裡寫到:「他想他對父親的感情僅僅是一個小畜牲對老畜牲的感情。」

有這樣的兒女輩嗎?方方說:「聽說的。」

父母對兒女也沒有情感。父親打兒子往死裡打,小說裡提到在老七被打之後二哥對父親的話:「他還是條命。你也不要太狠了。他的腿傷口爛了,長了蛆。你要想讓他活,就不能讓他再睡床底下。裡面又溼又悶,什麼蟲都有。」

有沒有這種毫無人性的父親?方方說:「聽說的。」

而兄妹之間同樣是烏眼雞般的仇恨。小說中寫道:「七哥最仇恨家裡的三個女性,尤其是以小香姐姐為最。七哥曾發過一個毒誓:若有報復機會,他將當著父親的面將他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姐姐全部強姦一次。」

天下有沒有這樣的殘酷的男孩?如果有的話,筆者估計是唯一出現在方方的筆下。

方方沒有那些生活體驗,怎麼能寫出來低層民眾的生活?

一方面靠她的聽說的、看來的、想像的片枝斷葉來編造她的聳人聽聞的小說情節,另一方面,是從其他作家那裡抄襲現成的語言模板。

在《風景》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方方對莫言小說的襲仿:

《風景》:「熊金苟總是哆嗦。不管父親怎麼辱罵他都不停止這個活動。」

莫言《紅高粱》:「王文義咳嗽不斷,雖連遭餘司令辱罵也不改正。」

《風景》:「這日子,是七哥最美麗和善良的日子。它在無數黑濃黑濃的日子裡微弱地閃爍幾星絢爛的光點。」

莫言《紅高粱》:「他們在高粱地裡耕雲播雨,為我們高密東北鄉豐富多彩的歷史上,抹了一道酥紅。」

在方方的筆下,「歷史」換成了「日子」,內在的寓意的構成是完成等同的。

方方生於1952年,寫作《風景》的時候,她36歲,我們可以看到,她的一些思維方式,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濃縮在她的小說文本裡,從小看八十,我們可以發現,方方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踐踏別人的痛苦而獲得自己的話語權的獨立高標,與《風景》裡的那種居高臨下的高人一等姿態如出一轍,而她採取這樣的動機的目的,在小說《風景》中已經借對別人的心理刻畫,而作出了招供式的畫影圖形了。

本文由「文學私秘」原創,揭密文化隱衷,袒現創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視靈魂真相,敬請指正。如要轉載須徵得本人同意,並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我的前半生》至今有個未解之謎,她是報恩還是使壞?
    在劇中,至今仍有一個謎團未解,她是報恩還是藉機使壞,這個人是誰呢?羅子君(馬伊琍 飾演)是一個嘴利心軟之人,對妹妹羅子群(張齡心 飾演)十分關照,卻又常常語重心長,不被羅子群理解,認為她是仗著有錢在向自己顯擺,曾經懟羅子君說,「你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不是姐夫會掙錢,你連我都不如。」
  • 行駛途中突然爆胎,檢查後得知有人故意使壞,女司機直接報警!
    行駛途中突然爆胎,檢查後得知有人故意使壞,女司機直接報警!據了解,將車子停在消防通道的是一位女士,她所居住的小區內車位有限,很多業主每天都因為停車難而煩惱,她在無奈之下,才把車停到了消防通道,後來物業提醒過她,她沒放在心上,後來一次行車途中她的輪胎突然爆了,好在她的行車經驗比較豐富,拼盡全力穩住了方向盤,沒有出現受傷的情況。
  • 高手模仿李白拿下大獎,女作家方方稱:真是笑話,她自己水平如何
    但在近些年的文壇,也曾發生過兩件讓不少人不太能理解的懟同行事件,這兩次事件的共同主角之一是湖北女作家方方。2014年,魯迅文學獎開始公示,方方看完公示的詩歌十分氣憤,指出其中一位名叫柳忠秧的詩人寫的作品沒有水平,並稱他丟了湖北作協的臉。此後她更是道出了不少消息,稱柳忠秧能被提名是因走了關係,後來這一說法因無實據,方方被要求道歉。
  • 方方那部擱淺的小說是半座城
    第一次看到方方這個名字是在微博的熱搜列表裡,具體不記得是哪天了,熱搜的話題就「方方」兩個字,這種我大半不會點開去看,只因買熱搜的明星網紅太多,我上過太多次當,這次也沒例外,然後它很快就消失在各種熱點的海洋裡。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當然,演員顏丙燕對李寶莉的這些性格特點把握得非常好,似乎顏丙燕就是李寶莉,可她不是武漢女人。方方能夠寫出這種現實題材的作品,必定是基於她對武漢人事有深刻認識,這也讓我想起同樣以武漢底層人物為創作背景的《生活秀》,它是湖北人池莉寫的一部小說,也被改編成電影。《萬箭穿心》與《生活秀》似有相同之處,但這兩部小說我都沒看過,只看過以它們改編的電影。
  • 勇敢的獨行者方方遭唾罵:莫當叛徒,莫做「走狗」
    但有些人,卻在沒有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就故意抹黑英雄的成果。她,塑造了一個人間地獄。她,親手「背叛」了自己的祖國。她,用那手中的筆刺破了母親的心房。她叫做方方。是陰謀還是湊巧,無從查證。但,有件事情需要知道,一本書從翻譯到審核出售,半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那些繁瑣的流程一年半載想弄下來都極為不易。著名的小說《三體》在外文出版這條路,走了十年。
  • 惡搞使壞只服老外!翹臀美女故意走光,戲弄路邊情侶……男性朋友們...
    惡搞使壞只服老外!國外的一個惡搞視頻:讓翹臀美女假扮流浪妹故意走光,當街調戲情侶,男性朋友們那是紛紛淪陷 。只見第一位女士看到翹臀美女,馬上火冒三丈,拿起地上的衣服就朝她扔去。小哥女朋友反應迅速,趕緊跑過去拉下T恤遮住了危險放射源,要不然自己的男朋友都要跟著她走了。
  • 陳夜輝又使壞,抓住安文逸把柄,竟要求他在比賽中故意放水!
    陳夜輝又使壞,抓住安文逸把柄,竟要求他在比賽中故意放水!網劇《全職高手》正在熱播中,而在最新播出的劇情預告裡,一直對葉修心存不滿的陳夜輝,那也終是忍不住再次耍起小手段,想要利用雙倍薪酬去賄賂如今已成興欣戰隊隊員的安文逸,要求他在比賽中故意放水,消極比賽,進而來使興欣戰隊在與微草的首次對戰中徹底落敗,從而失去與嘉世比賽的資格,為嘉世掃清障礙。可安文逸怎麼會答應呢?
  • 《方方日記》在海外快速出版:這是準備拿諾貝爾文學獎嗎?
    近日,作家方方的日記,迅速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並且在亞馬遜網站上預售,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01方方本來是一位知名的傳統作家,也寫過一些不錯的小說,像《桃花燦爛》、《風景》、《萬箭穿心》等等,還曾經是湖北省作協主席。
  • 國漫幾大反派「女神」,壞是真壞,但經不住她好看
    現代影視圈子裡,有個大多數人都難逃的真香定律,「不以好壞論喜好,多憑美醜定輸贏」,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一個角色的感受,除了取決於性格之外,顏值佔比也非常高。比比東這個角色,從好到壞的轉折刻畫的非常生動,讓人對這個角色既同情又佩服,還有點欣賞。壞是挺壞的,也確實挺好看的。
  • 喪心病狂:作家方方及其同夥繼續在海外攻擊中國
    呵呵,真不知道方方需要多厚的臉皮才敢一面給洋大人遞刀子,一面說自己被構陷成「賣國賊」。想想上次英文版和德文版剛出來的時候,美國、印度、澳大利亞、英國等一幫帝國主義分子都在聲討中國,向中國提出數百萬億元的索賠,而他們唯一依賴的依據就是你方方的日記。當然,他們不會得逞,因為我們有東風快遞。
  • 今天的熱搜第一名「方方」是誰? 我分析了一下方方的微博
    看這更新頻率,真不愧是寫日記的。   我們繼續分析,看看每周以及每天的發布規律,根據我之前分析微博數據的經驗,多數人每周、每天發布微博的情況還是挺有規律的,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工作和作息的規律,那我們看看方方的情況怎麼樣。看起來周六發布的總體要高於其他時間,但還是不如之前我分析的明顯。
  • 方方的武漢日記算不算文學
    而到了現代,小說反而成為了如今文學的主流,說到底是因為小說門檻最低,詩歌你讀不懂,散文你達不到那個境界,劇本評書,你沒錢去看,於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小說成了老少鹹宜的內容,而且天橋底下說書的把文字變成了有聲書,所以本來就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也都聽懂了,由此漸漸成為文學的主流,但是詩人永遠覺得自己天下第一,而現在人們說的文學基本上也就是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這麼幾塊。
  •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作家汪芳簡歷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方方,本名汪芳,女,江西彭澤人。1955年5月生於南京。1974年高中畢業,1975年元月在武漢運輸公司當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曾任湖北作家協會主席。
  • 沒想到她才是《以家人之名》最大BOSS,「史上最壞女人」名不虛傳
    因為她自己不敢面對女兒過世的現實,就不負責任的拋棄了凌和平和凌霄,去國外過自己的逍遙日子。等她心理問題解決了之後,又回到凌霄身邊和凌爸李爸搶兒子,還要擠走李尖尖妹妹的位置。從劇情開始,編劇就已經為她的自私自利埋下了伏筆。
  • 方方日記未被授權,卻被出英文和德文版?方方這次會打官司嗎?
    這個書的原文作者就是武漢作家方方,書的內容據說就是方方此前寫的日記的英文版和德文版!讀過方方日記的小夥伴都知道,3月24日是方方最後一篇日記的結束的日子,英文和德文版的日記出版的如此之快,讓很多人覺得方方日記被利用來詆毀我們。證據就是此前一本中文小說出版最少也要6個月時間!
  • 想要讀懂湖北作家方方,先要看看龍應臺和許可馨
    說起湖北作家方方,最近也是隨著她的日記走紅,成為了網絡上的風雲人物。一些70年代的人士也是稱讚她是在掀起中國的「啟蒙之光」,認為她文筆犀利能稱得上是「當代魯迅」。在方方的筆下,足不出戶的她靠著神通廣大的朋友們一次又一次了解到了武漢的痛點,一次又一次挑撥了那些在封城2個多月中留下的委屈與怨恨。其實,想要讀懂湖北作家方方,先要看看龍應臺和許可馨。先說許可馨,一位中國藥科大學的公派留學生。所謂公派留學生,就是國家出資給予補貼,不僅報銷了留學生的學費,每個月還會給予一定的生活費。
  • 都懷疑她是不是故意扮醜?
    但是2015年歐陽娜娜為發展事業休學了,因為休學這個事當時她被嘲了好久,都說她的天才少女人設崩了。只是歐陽娜娜比較厲害的一點是,在娛樂圈走一遭,三年後,她還是考上了同樣知名的伯克利音樂學院繼續學業。名利雙手,然後依舊在最合適的年齡繼續學習深造。
  • 才女陸小曼的書法,就像她的人,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就像她在輓聯中寫的那樣:「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徐志摩時期的陸小曼,高傲要強,甚至是有點「作」的。徐志摩之後,她閉門謝客,暫離之前的繁華熱鬧,拜劉海粟為師學畫,苦心收集徐志摩的文稿出全集,也算是完成了屬於自己的蛻變。關於陸小曼,爭議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在這裡,我們就不再多介紹了。
  • 忠犬男主文,對外高冷,可心裡是只忠犬,心裡眼裡只容下她一人
    1、《宦官的忠犬宣言》by:扶華短評:全才宮鬥能手感情白痴年輕太后X暗戀主子一步步爬上高位陰冷變態偏執忠犬太監(真太監)女主前世死在了一首扶持起的皇帝外甥手上,父兄也被斬首一朝重生,她只想保護親人和那個前世為了她赴死,默默愛了她十幾年的陰沉男人。作者用流暢的文筆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主角。強勢的太后,陰沉的太監總管,兩個同樣青澀懵懂的人漸漸教會了對方世上最美好的感情。男主真太監!男主很偏執超級傲嬌的那種,會臉紅,表面陰沉,內心忠犬。作者扶華文筆有保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