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07: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呂映珍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影片《金剛川》開始,以一個士兵的回憶口吻,一下子把我帶入到了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這座橋通往當時的作戰前線,是運送人力、物資的一條戰略大動脈,因此成為戰爭雙方爭奪非常激烈的一個地標。
故事設定在第二天凌晨5點之前,上萬名士兵要渡過金剛川這座橋。
美軍擁有遠超我們的先進武器,偵察機、轟炸機、超大型戰鬥機,榴彈、燃燒彈、延時炸彈。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志願軍手中只有這幾十枚炮彈,如何保護過橋的戰友?高炮班的「護橋」和美空軍的「復仇」成為影片中最重要的矛盾點。
金剛川上,暗流湧動;橋上的故事,驚心動魄。不長眼的炸彈從天而降,投到水裡的延時彈,不知道哪個時刻就爆炸了……
在敵機轟炸中,身負重傷胸前鮮血流淌的「老高」見到前來救援的戰友,第一句也是臨終的話是「快去修橋」;
被敵人的燃燒彈擊中,閆連長的身體即使燒成焦炭,仍肩扛枕木屹立不倒,犧牲得像一尊怒目而視的金剛;
為了最有效打擊敵機,最大限度保護橋的安全,老關將炮位安置在顯著位置,在敵機瘋狂轟炸掃射中犧牲;
那位來自南充,嬌小秀氣,一口「川普」的女話務兵,勇敢地從山頭衝到最前線、最危險的橋頭,在敵機輪番轟炸後,倒在了橋上;
雙眼被閃光彈灼傷的小胡,仍一步步向前衝,嘴裡不住念叨著「為了祖國老百姓安寧」;
被炸斷左臂的張飛,用牙齒咬住繃帶的一頭,用右手勒緊繃帶的另一頭,為自己斷了的左臂止血,然後返回炮臺,用最後三發炮彈將美軍的偵察機擊落;
工兵連的戰士們毅然投入江水中,用身體疊積著、用脊背和肩膀鑄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人橋」……
敵人的偵察機、轟炸機一遍一遍地來,每一次志願軍的橋都被炸毀了,不計其數的志願軍戰士犧牲了,但很快就被堅不可摧的戰士們修補暢通了!
任它爆炸滔天,我自一往無前。面對任務,沒有藉口、沒有退縮,只有完成,只有爭分奪秒地完成,才一次次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你莫跑——」這聲撕心裂肺的吶喊,喊出了多少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戰士的心聲。當張飛唱起「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時,仿佛真的化身為《三國演義》中的猛將張飛,讓我淚奔。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志願軍戰士們踩著「人橋」,浩浩蕩蕩地奔赴金城前線。這畫面,讓我永生難忘,心中的感動、悲憫與敬意,翻江倒海般襲上心頭。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金剛川》的主題曲《英雄讚歌》在我耳邊久久迴響。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正是這樣一群最可愛的人,換來當下安寧幸福生活;正是這樣一群最可愛的人,挺起了一個偉大的國家。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居安思危,以史為鑑。
16063470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