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上)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2020-12-24 與生活交朋友

上回說到趙雲單騎救主,殺出重圍,又被鍾縉、鍾紳兄弟前後攔住。

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不到三個回合,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趙雲奪路而走,背後鍾紳持畫戟追來,眼看就要戳到趙雲的後背心。

趙雲急轉馬頭,恰好撞上鍾紳。趙雲左手持槍隔開畫戟,右手拔出青釭劍砍去,連盔帶腦,砍去一半,鍾紳落馬而死,餘眾都嚇跑了。

趙雲脫身,向長坂坡奔去,只聽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率軍追來。趙雲跑到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在橋上,大叫:「翼德,快幫幫我!」

張飛說:「子龍,快跑,追兵交給我了。」

趙雲縱馬過橋,跑了二十多裡,見劉備與眾人在樹下休息。趙雲下馬俯伏在地大哭。劉備也大哭。

趙雲氣喘地說:「趙雲之罪,死一萬次都不夠!糜夫人身受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我只能推倒土牆掩蓋。我懷抱公子,突出重圍,全靠主公洪福,僥倖得以脫身。剛才公子還在我懷中啼哭,現在不見動靜了,估計是保不住了。」於是解開查看,原來阿鬥正在熟睡。

趙雲大喜說:「大幸公子沒事!」雙手將阿鬥遞給劉備。

劉備接過阿鬥,扔在地上說:「為了這小子,幾乎折損我一員大將。」

趙雲忙在地上抱起阿鬥,哭拜著說:「我即使肝腦塗地,也難以為報!」

趙雲單騎救主是趙雲在演義中最出彩的一回,很多人崇拜趙子龍也是因為這一段。

趙雲單槍匹馬殺死曹操五十多員戰將,最終救出甘夫人和阿鬥,雖然是藝術誇張,但歷史上確有其事。羅貫中將趙雲救主的過程寫得太精彩了。

歷史上劉備當陽大敗,拋妻棄子南逃。趙雲抱著劉禪,保護著甘夫人,脫離危難。關於糜夫人的記載不多,她是否投井自殺,不得而知。

文聘追趙雲到長坂坡,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持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土飛揚,懷疑有伏兵,於是便勒住馬,不敢向前。

沒多久,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到了,見張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擔心這又是諸葛亮之計,也都不敢近前,在橋西一字擺開,派人飛報曹操。

曹操聽說後,急忙上馬趕來。張飛隱隱見曹軍後軍青羅傘蓋,旄[ máo ]鉞旌旗來到,料到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虛實。

張飛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聽到,全都嚇得兩腿發抖。

曹操忙令左右撤去傘蓋,對左右說:「我曾經聽雲長說: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袍子上還記著他的名字呢!今天遇上了,不可輕敵!」

曹操話沒說完,張飛睜目再次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想要退兵。

張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於是挺矛又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要跟我比嗓門嗎!」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肝膽碎裂,倒在馬下,曹操回馬便走。於是諸軍眾將一起向西奔走。

曹操害怕張飛的威猛,策馬向西逃走,帽子髮簪全掉了,披頭散髮而逃。張遼、許褚追上,扯住轡[ pèi ]環,曹操驚慌失措。

張遼說:「丞相別驚慌。張飛就一個人,有什麼好怕的!我們趕緊回軍殺過去,就可以抓住劉備了。」曹操神色稍微安定,於是令張遼、許褚再去長坂橋打探消息。

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忙叫回二十餘騎,解去馬尾的樹枝,令他們拆掉長坂橋,然後回馬去見劉備,說明斷橋一事。

劉備說:「我兄弟勇猛沒的話說,可惜患得患失。」張飛問他原因。

劉備說:「如果不斷橋,曹軍會擔心有埋伏,不敢進兵。如今拆斷了橋,曹軍料定我方無軍,一定會來追趕。曹軍有百萬之眾,即使長江漢水,都能輕鬆而過,怎麼會被一座斷橋攔住?」於是即刻起身,從小路去漢津。

張遼、許褚打探長坂消息,向曹操匯報說:「張飛已經拆斷橋梁離開了。」

曹操說:「他斷橋而去,是心中膽怯。」於是傳令派一萬兵馬,抓緊搭三座浮橋,連夜就要過去。

李典說:「這恐怕是諸葛亮的詐謀,不可輕進。」

曹操說:「張飛不過是一勇之夫,哪會有什麼詐謀!」於是傳令,火速進兵。

歷史上曹操進軍荊州,劉備南逃。曹操率兵追擊,急行軍一天一夜,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劉備聽說曹操突然追來,拋妻棄子獨自前逃,留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後。張飛據水斷橋,怒目圓睜,手執長矛大叫:「我是張益德,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曹軍無人敢近,劉備因此得以逃脫。

可見歷史上的張飛真的是有演義中這麼猛的,至於他有沒有用樹上開花之計退曹兵,那就不得而知了。史書上關於張飛的記載實在是太簡單了,長坂坡一戰成了張飛一生中最有名的一戰,不過演義中嚇得曹操落荒而逃八成是假的。

相關焦點

  • 三國最搞笑的10大神秘人:說出吾名,嚇汝一跳!
    同樣是《三國演義》第五回: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說的是俞涉被華雄斬殺之後,冀州牧韓馥勇薦自家上將潘鳳,結果卻被華雄輕而易舉的手起刀落而亡。第八位,「北海天雷錘武安國」必須在榜。
  • 長坂橋上張飛嚇退百萬曹軍,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
    張飛嚇退曹操大軍的記載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小說裡描繪長坂坡之戰,劉備被曹操擊敗家眷也與其走失。趙雲懷抱劉備的兒子阿鬥突出重圍與劉備相聚,在此期間張飛為了掩護趙雲撤退在長坡橋斷後成功嚇退了曹兵。小說裡記載,張飛當時只有二十餘騎。
  • 三國有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叫什麼?
    三國有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叫什麼?想必大家都對三國演義裡五虎上將這幾人印象深刻。小編更是被作者的寫作功力深深吸引,施耐庵筆下,五位英雄竟如此栩栩如生,人物十分立體。這次,小編帶大家領略一下其中三人的自稱,箇中也別有生趣,大家要認真看喲。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回(上)廢漢帝陳留踐位
    上回說到,董卓在設宴款待群臣時提議廢少帝,袁紹公開跟董卓叫板,兩人拔劍針鋒相對。董卓想殺袁紹,被李儒攔住了。袁紹估計也慫了,也沒繼續鬧下去,提著寶劍向百官告辭,棄官奔向冀州去了。董卓對袁隗說:「你侄子太無禮了,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寬恕他的。廢立之事你怎麼看?」袁隗還能說啥呢,只能贊同董卓啊。在董卓的淫威之下,群臣都只能屈服。
  • 談談《三國演義》中曹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歷史形象
    羅貫中的這部《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涉及廣泛。有著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很多專家、讀者也深入的研究過,全書共一百二十回,一千二百多個人物,其中不乏英雄豪傑、謀略之士,也有心胸狹案、奸佞小人。由於人物眾多,事件廣泛,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舉例了。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上)馬超大戰葭萌關
    上回說到張魯答應援助劉璋,閻圃極力勸阻。馬超挺身而出說:「感謝主公之恩,無以為報,我願意率一支人馬攻取葭萌關,生擒劉備,一定要劉璋割二十個州給主公。」張魯大喜,先派黃權從小路回去,隨後給馬超二萬人馬。這時龐德病倒,留在漢中。張魯令楊柏監軍,馬超和馬岱擇日啟程。
  • 《三國演義》十大經典語錄,關羽霸氣,曹操果然奸雄
    點評: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啟兄弟創業新篇章。第八: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點評: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回,曹操被圍,曹洪救之,曰:「公急上馬,洪願步行。」曹操說:「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曹洪說出了這句千古名句:「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第七: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一件事卻暴露了他的恐懼
    而他的怒吼「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更是自此名揚天下,成為他的一句名言。但他在嚇退曹兵後做的一件事,卻將它內心的恐懼暴露無遺。話說劉備新野撤軍,一路向南逃跑,曹操數十萬大軍緊追猛打,情勢萬分危急,而張飛這句名言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為了給劉備及隨從爭取時間,他單槍匹馬橫立長坂橋頭,主演了一場虛張聲勢的好戲。
  • 再讀《三國演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讀《三國演義》,其樂無窮。其實我已經十多年沒讀過了,讀書時候讀的最多。但那時候經歷的少,可能只是對英雄,戰爭的熱血更加感興趣而已。如今重讀,應該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悟和認知。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三回(上)李傕郭汜大交兵
    上回說到曹操大破呂布於定陶,呂布收集眾將殘兵,準備再戰曹操。陳宮勸呂布,大勢已去,不如先找塊根據地,再戰不遲。呂布想再投奔袁紹,派人去冀州打探消息。袁紹在冀州聽說曹操和呂布打起來了,謀士審配說:「呂布貪心不足,得了兗州,肯定會來圖謀冀州。不如幫曹操攻打呂布,免除後患。」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上)趙雲截江奪阿鬥
    上回說到龐統、法正勸劉備在席間殺劉璋。劉備說:「我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決不能這麼幹。」二人再三勸說,劉備只是不從。第二天,劉備又與劉璋在城中喝酒,交流感情。酒至半酣,龐統與法正商議說:「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
  • 長坂橋張飛大叫三聲,許褚夏侯惇等數萬曹軍為什麼不敢上?
    前言:《三國演義》中單挑能力強的武將頗多,張飛就是一個典型。張飛在小說中的形象可以說是一個萬人敵,除了在虎牢關對陣呂布無法取勝,需要劉備關羽幫忙之外,其餘單挑中要麼打平要麼打勝利,當然張飛打不過呂布是很正常的,畢竟曹操手下六將車輪戰都無法將呂布斬於馬下。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上)孔明定計捉張任
    上回說到張飛義釋嚴顏,嚴顏感恩投降。張飛向嚴顏問計,嚴顏說:「從這到雒城的關隘都歸我管,守關的都是我的部下。感謝將軍之恩,無以為報,我願意當前部,所到之處,都叫出來投降。」張飛稱謝不已。於是嚴顏為前部,張飛領兵隨後,所到之處,全是嚴顏所管,全叫出來投降。
  • 再讀《三國演義》:第十七回(下)曹孟德會合三將
    曹操說:「你為國除害,這是大功,何罪之有?」於是厚賞劉備。楊奉、韓暹曾經也為漢獻帝玩過命,共過苦,想撈一點政治資本,但是被曹操迎走獻帝,奪走果實。從此這兩人是越混越慘,淪為流寇。如今被劉備誘殺,草草結束一生。當年也算是大人物,死得太過於路人甲了。曹操與劉備合兵到了徐州地界,呂布出迎,曹操用好話安撫呂布,並封他為左將軍。呂布大喜。
  • 長坂橋上,正史裡張飛何其猛,被《三國演義》嚴重削弱,且聽道來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該書歷史地位很高,比方說它的三個「一」,哪三個「一」呢?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第一),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並列我國古典四大名著。
  • 想寫出一部類似三國演義的歷史小說,這些語言藝術,務必了解一下
    例如《三國演義》 四十二回中:張飛立在長板橋上「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後又「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再又張飛睜目又喝日:『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 「閱讀12」三國演義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這是澄彤之家的第99篇文章--上一次發閱讀記錄的日子,還是一個月前了,老大讀完《凱叔講故事之南北朝》的部分,學校裡開展閱讀打卡的活動。讓孩子自己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打卡, 孩子在書架上挑了挑,挑了本《三國演義》。
  • 正說《三國演義》通過歷史探尋故事源頭,第一回:桃園結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在民間流傳極為廣泛,非常膾炙人口,由於流傳極廣,以至於很多人拿小說中的情節當成史實,但是小說畢竟是虛構,為了更好的結合正史解讀《三國演義》,所以準備將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分章回,每章都為大家結合史實資料詳細解讀小說中的故事源頭,為大家解讀小說中每一章虛構故事的來源以及史實。
  • 張翼德大鬧當陽橋,獨退曹兵是真的嗎?其實不然
    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小說《三國演義》裡這段戰事是發生在趙雲單騎救主為曹軍所追,張飛為他斷後。在趙雲護著幼主,逃到橋邊,人困馬乏之際,張飛挺身而出,橫槍立馬於橋上,對子龍說,你速行,我來擋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