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出生於一德國小城。小城那種閉塞的空氣使他窒息,如同關在籠裡的困獸,他獷野奔放的激情之火一天天熄滅。音樂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因此,小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音樂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和精神的家園。
長大後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開始偏執地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音樂和藝術。他發現每個人都陶醉在自己偉大力量的幸福之中,宣講著理想和勝利,整個德國充斥著一種自命不凡的軍人式傲慢,而這些在藝術中則表現為一種感傷主義的希冀。藝術家在說謊,不敢直面人生。
約翰·克利斯朵夫看透了德國人的虛偽,他恨這種理想主義,他進出全部的生命力嚮往太陽。然而,人人如此,每個角落都演著同樣的一齣戲,約翰·克利斯朵夫寒戰了,於是他逃了,他跳上了開往法國的火車。
初到巴黎,混亂,這是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個也是最深刻的一個印象。在這兒,任何人都想做自由人,都不願遭捆縛,而巨大的力量就因缺乏約束而消失彌盡。法國是被自由灌醉了!與法國的接觸,使克利斯朵夫認識到德國的偉大。法國人的混亂和對命運的屈從使他開始意識到應尊重德國人的毅力和樂觀主義。
約翰·克利斯朵夫在研究了德法之後,又去研究義大利。義大利純潔而美好的理想主義熱情深深地吸引住了他。這兒既沒有德國過於普及的理想主義所造成的浮誇,也沒有法國因泛濫了的自由而引起的藝術中個性消失或僅僅表現在獨立思考中的傾向。
後來他發現義大利這裡有的只是安寧平靜的氣氛和徹底迷戀傳統的溫情。約翰·克利斯朵夫覺著自己需要這種溫情,需要這個國家,以便在創作中把自己狂放不羈的情感協調得平和些。
這位桀驁不馴的青年人在對音樂的執著和偏執的路上,他漸漸地開始遭受著靈與肉雙重的折磨,承受著天下人的批判和咒罵,無論這樣的挫折和磨難,似乎都不能把他擊倒,他最終勇敢地撕下了藝術和人生的虛偽面具。
在追逐音樂夢想的路上,他的愛情消亡來,友誼也破裂了……所有的苦難都沒有妨礙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探索和對真正的藝術、自由的靈魂的追求。他在苦難中破繭成蝶,在晚年時終於得到靈魂的寧靜,也創作出了最偉大的音樂。
「我曾經奮鬥過,曾經痛苦過,曾經流浪過,曾經創造過」,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鬥而生」,這就是約翰·克利斯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