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有什麼經典之處?

2020-12-19 小小愛看書

1915年,49歲的羅曼·羅蘭憑藉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部耗時20餘年之久的長篇巨著,羅曼·羅蘭從1890年就開始醞釀構思,1902年2月《半月叢刊》發表了小說的第一卷《黎明》,而直到1912年才刊行了第十卷即最後一卷《新生》。

羅曼·羅蘭從小體弱多病,終日關在深院高牆之內,小他兩歲的妹妹在他五歲時就夭折了,這給母親精神上的打擊很大,也讓羅蘭的童年生活始終籠罩著一層陰影。

最後,附《約翰·克利斯朵夫》經典名句12則:

1.精神的溝通用不著語言,只要是兩顆充滿著愛的心就行了。

2.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要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3.人是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只能繼續走自己的路;向後看是沒有用的,只能看到你經過的地方,看到你住過的房屋升起了炊煙,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消失在煙霧繚繞的回憶中。

4.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5.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因為他們彼此交換生命。

6.一個人從出生到他成熟前,被灌滿了各種謊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嘔吐,把這些謊言都吐出來。

7.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是一顆歌唱的心的和聲,而靈魂的最美的音樂是慈悲。

8.任何努力決不落空,或許許多年都會了無音訊; 卻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思想已經有了影響。

9.孩子,我一直以為這種自己與自己的鬥爭,自己給自己清除垃圾和解毒的事,只會在我這一代人中進行。意想不到的是:你和你的一些同伴,將來也會有這樣的日子。

10.他恨自己,恨他們,因為當初曾經五體投地的相信了他們。

11.兒童期所要徵服的是物質世界,青年期所要徵服的是精神世界。

12.破壞只是建設的準備。

相關焦點

  • 9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經典名言,哪一位打動你的心?
    代表作品:《遠山淡影》、《浮世畫家》、《長日將盡》、《被掩埋的巨人》。諾貝爾授獎詞:石黑一雄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 【經典語錄】我認為人的一生總會有某個時刻,需要堅守自己的決定。一個說「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選擇」的時候。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恰逢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新鮮出爐,為你獻上這份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書單。讓靈魂幻化為飛鳥,重新穿梭於廣闊世界。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
  • 諾貝爾文學獎「以通俗作品為主」「含金量很低」,真如殘雪所言嗎
    先鋒作家殘雪「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過是個以通俗作品為主的文學獎罷了,含金量很低吧。」殘雪的這句話,顯然與同時榮獲2018和2019兩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兼編劇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毫無吻合之處。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十句格言,象徵自由,充滿音樂之美
    羅曼·羅蘭是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小說家、劇作家及社會活動家,1915年,羅曼·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們說他「用音樂寫小說」,除了文學上的成就和傑出貢獻之外,羅曼·羅蘭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進行不屈的鬥爭,倡導和平,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一定貢獻。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為什麼說諾貝爾文學獎需要鮑勃·迪倫
    我對諾貝爾文學獎不太熟悉,或說沒拿這個獎當個什麼獎。因為文學作品的評選太主觀了,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歷史雜合在一起沒法說哪個好哪個壞,就像外國蔬菜沙拉和東北的蘸醬菜一樣,沒法比較。再之,語言的翻譯是個大問題,特別是中國的語言文字,想讓外國人完全明白那是痴人說夢。別說外國人,就是中國各地區的語言也沒法完全翻譯明白。
  • 《約翰·克利斯朵夫》法國人眼中的二流小說,為何在中國奉為經典
    105年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憑藉其長篇敘事史詩《約翰·克利斯朵夫》登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舞臺。 隨後在世界範圍內,羅曼·羅蘭被「時代精神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平主義教皇」等諸多榮譽加身。一時間,他成為正義勢力的精神領袖。
  • 1901_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傳記作品《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託爾斯泰傳》(合稱《名人傳》或《巨人三傳》)等。1915年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1916-1920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
  • 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村上春樹三十條經典語錄
    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2009年榮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11年榮獲西班牙卡塔龍尼亞國際獎。2015獲得丹麥最高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滿頭白髮,白得沒有一根雜質,精神矍爍,步履矯健;在厚厚的玻璃鏡片後,有一雙睿智而含笑的眼睛。他有著北歐人的身材和長相,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甚至包括四川方言。他就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教授。
  •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
    阿特伍德的作品《使女的故事》阿特伍德米蘭·昆德拉米蘭·昆德拉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每年一進入10月,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就開始升溫相比於理解門檻比較高的物理獎、生物獎,似乎人人都可以發表點兒意見的文學獎,被關注的熱度最高。隨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的臨近,文學愛好者最好不要僅僅知道一些熱門作家名字,每年除了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外,其他能夠成為熱門預測人物的,也都是值得深入了解、閱讀的實力高手作家。
  •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9 08:01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單暉 瀏覽:15420
  • 諾貝爾文學獎預測,最有希望得獎的韓國詩人,卻因性騷擾英名盡毀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根據官方消息,10月5日起至12日,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會陸續公布,文學獎將在8日揭曉。回想起2012年莫言得獎的時候,真是盛況歷歷在目,作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莫言及其作品在此後得到了更多更熱烈的關注,能取得這一成就是不易的。
  • 性醜聞,何以讓諾貝爾文學獎停頒?
    自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期間共經歷過七次暫停頒發,分別是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和1943年。今年,恐怕諾貝爾文學獎將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推遲文學獎頒發這樣的窘境,上一次推遲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還是1943年的二戰期間,當時是因為納粹控制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85個經典名句,每一句都是人生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同時他還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他支持婦女的權利,呼籲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倡導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1、 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2、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會後悔。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證實:若非沈從文去世,他將獲1988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西方沈從文第一人金介甫在接受採訪時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漢學家馬悅然,以及曾任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埃斯普馬克,先後證實,沈從文若非去世,會獲得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如果沈從文拿了諾獎,「沈從文熱」可能會持續更久!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呢?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8日,瑞典學院宣布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時,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之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據諾貝爾官網資料顯示,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以《頭生子》(Firstborn)聞名,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 12位值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
    通常,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不是小說家,就是劇作家、詩人。但是今後,還可能會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詞曲作家鮑勃·迪倫給了我們新的指引。鮑勃·迪倫意外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這一消息驚動了所有人。瑞典學院的常務秘書薩拉·達尼烏斯(Sara Danius)自稱是鮑勃的粉絲,她回應說:「迪倫是英語文化傳統學派中的偉大詩人。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提到文學大獎,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每年十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都是一次文學高光時刻。但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諾獎,還有不少重要的文學獎項,也非常值得關注。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大多數重量級國際文學獎,並被多倫多大學等十多所院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她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獲卡夫卡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2019年,阿特伍德憑藉《證言》再度問鼎布克獎。諾獎風向標卡夫卡文學獎  卡夫卡文學獎是最著名的諾獎風向標,凡是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成為諾獎熱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