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春的氣息,走進雷山縣望豐鄉田間地頭,一幅農民翻土、採茶、下種等農忙春耕圖徐徐展開。
連日來,望豐鄉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搶時間增收益,打通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
荒山變金山,林下藏「金窩」
在望豐鄉五星村滿天星林下天麻種植基地,村民們有序地卸種子、搬運、分揀、下種忙個不停,原本安靜的荒山因村民們來回的傳話變得熱鬧非凡。
為增加群眾收益,充分利用閒置荒坡,望豐鄉黨委政府根據五星村具體情況,深入調研後積極引進天麻種植項目,為望豐鄉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截止目前,該基地已經完成500畝種植,利益聯結覆蓋五星村建檔立卡戶138戶527人,投產後,利潤按村合作社(集體)、貧困戶佔比3:7分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靈活就業崗位2600餘人次,可解決建檔立卡戶50餘人次的穩定就業。
據了解,該項目採取「政府+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雷山縣方祥鄉世章天麻有限公司負責提供種子、保底收購以及技術指導,在政府引導下,具體由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組織實施。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益。
閒田變寶地,農戶收益旺
時不待人春耕鬧。望豐鄉各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圍繞「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需求,與時間賽跑,穿梭在田間地頭;搶挖種子,把「金子」下種。爭分奪秒補損失,加收益,趕著最後一班車,向穩固脫貧攻堅站駛去。
自2018年以來,望豐鄉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六個轉變」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並結合當地實際,將閒田用起來,種魚腥草、蔬菜、天冬等經濟作物。截止目前,全鄉已完成種植魚腥草200餘畝、蔬菜(馬鈴薯)500餘畝。
草坡變綠林,「錢」途無限量
望豐鄉為拓寬全鄉經濟產業渠道,結合產業調整結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作為發展產業的重要抓手,並結合望豐鄉實際情況,更新觀念,確定將筍用竹作為望豐鄉產業發展之一。通過發展筍用竹產業,使望豐鄉即解決了閒置土地浪費、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又實現穩固脫貧攻堅的產業成效。
望豐鄉筍用竹種植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利益聯結覆蓋全部貧困戶,投產後利益分紅,增加困難群眾收益。目前,全鄉筍用竹種植共1750餘畝,利益連結分別覆蓋羊卡村、青山村、榮防村、排肖村、公統村、甘益村等6個村建檔立卡474戶。
筍用竹扶貧項目在望豐鄉落地生根,村民種植著希望,日子節節高升。
如今,望豐鄉不僅在田裡找「黃金」,集中火力向山林進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把荒山變「金山」,向大山要效益,生態成景,林下生「金」,踐行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理念,聚全鄉之力,打好產業「組合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玉林
通訊員吳勝發
編輯 吳家俊
編審 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