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畢派新秀鄭蒙蒙 一方舞臺演繹人生百態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近日,已有50年歷史的杭州越劇院,將為觀眾們帶來傳統越劇精品劇目《碧玉簪》。在排練現場,越劇畢派傳人鄭蒙蒙在該戲中扮演顧文友,她扮相清麗,唱腔韻味十足,將角色演繹得渾然天成的。表演成熟老到的她,讓人看起來很是過癮。

從小與越劇結緣

今年26歲的鄭蒙蒙是地地道道的柳市鎮東仁宕村人, 從小就愛上越劇的她,也是源於小時候,爺爺奶奶總帶著她一起去村口看戲。但說起這段往事,蒙蒙帶一點小自豪地強調道:「我跟人家小孩子不一樣的,我去看戲時從不會纏著長輩買零食,我就是一個純粹的觀眾,從頭到底、全神貫注地看戲。」 「可能就是那會的村口戲臺在我心裡埋下了種子,從小就經常跟我媽媽說,我要去唱大戲。」蒙蒙笑著說道,小時候,她經常將家裡的被單披在身上,毛巾充當水袖,自己在床上模仿著唱戲的演員們,吱吱呀呀個不停。後來,蒙蒙的同學送了一張越劇演員丁小蛙的《王老虎搶親》碟片,看了這一大戲後的蒙蒙,堅定了自己要去唱戲的決心,更是將丁小蛙視為自己的超級偶像。當蒙蒙漸漸長大,打算報考藝校時,家人並不支持,但最終拗不過女兒的淚水,媽媽才勉強同意她去一試。 學戲的苦,並不是常人能體會的。日復一日的練功、練唱,是一條用汗水、淚水鋪成的艱辛之路。懷揣夢想進入嵊州藝校的蒙蒙,發現自己的天生嗓音條件在班裡並不出色。她一次次犧牲午休時間,一次次晚飯過後的加練,她的嗓音一點點洪亮通透起來,以至於粉絲們一度以為她說自己嗓音不好僅僅是一種謙遜。「其實我屬於起步晚了的,我16歲才開始接觸越劇,別人都是12、13歲就開始學習了。」蒙蒙說,除了嗓子以外,練基本功也讓她非常頭疼。看著別的同學輕輕鬆鬆地將腿舉過頭頂,蒙蒙顯得十分著急。在那段時間裡,蒙蒙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在校內確定流派時,與《王老虎搶親》中的周文賓早生情愫的蒙蒙用一段「正月十五是元宵」讓老師一錘定音,這個姑娘就主攻畢派吧!雖然畢派學校裡教得不多,但蒙蒙總會獨自細細聆聽,默默哼唱練習。更重要的是,正式學唱畢派讓她有了藉口「盯牢」自己的偶像丁小蛙。嵊州藝校的老師們毫無保留地輔導這個極具潛質的畢派新生代,2015年,蒙蒙在畢派創始人畢春芳的見證下,成了丁小蛙的再傳弟子。

用作品向老師致敬

「我進杭州越劇院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蒙蒙說,當時她在嵊州藝校還沒畢業,朋友讓她陪著去考杭州越劇院。蒙蒙想著,自己來都來了,那也就一起報名考一下吧。「那天我記得考的就是《王老虎搶親》中的周文賓這一角。」蒙蒙笑著說道。對於這一角色,她已經演練過無數次。考試結束後,杭州越劇院院長親自打電話和她說,等她畢業了,一定要來杭州越劇院。 光陰似箭,蒙蒙加入杭州越劇院已是第四個春秋了。像所有的青年演員一樣,她常常需要跑跑龍套,或者客串其他流派甚至反串行當,生性樂觀開朗的蒙蒙卻把這些都作為自己開拓戲路的寶貴經歷。幾年來,舞臺上的她,十分驚豔。經由《血手印》的錘鍊,蒙蒙已愈發老成,觀眾的掌聲就是對她最大的認可。因為深愛,所以沉醉。以至於今天,蒙蒙可以熟練反串王秀英、王天豹乃至祝枝山且毫不違和,大家笑稱她可以一個人,可以唱出一臺大戲。 從業數年,蒙蒙始終對這一方舞臺心存敬畏。作為一名戲曲演員,蒙蒙覺得最幸福的狀態莫過於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那一刻,「戲曲演員可以演繹人間百態,體驗不同人物的命運。」當筆者問她近期有什麼心願時,她回答說:「其實我現在還是很想好好地排一本《王老虎搶親》,它對我的意義非常重大。這部戲不僅僅只是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更代表了我對老師們的敬意。」

相關焦點

  • 越劇畢派傳承基地啟動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昨天,「傳承傳唱描紅——紀念畢春芳先生畢派名家名段風採展演」舉行。12歲的杜家佳演唱畢派代表作之一《三笑·點秋香》。去年,杜家佳憑《三笑·點秋香》獲得上海少兒戲曲「小白玉蘭」獎。
  • 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畢春芳代表作品欣賞
    畢春芳(1927——2016),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1927年7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鄞縣。12歲入鴻興舞臺學戲, 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範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
  • 越劇大師沈月鳳的藝術人生
    》  □口述人:越劇表演藝術家沈月鳳 □記錄者:宋捷 王洪飛  攝影:吳迎晨  對我的越劇人生來說,上海無疑居於舞臺中央,袁雪芬無疑是越劇舞臺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我出生在越劇之鄉嵊縣,12歲入科學藝,17歲跟隨越劇泰鬥「花衫鼻祖」施銀花在寧波等地學藝,後被推薦進上海永樂戲院演出。
  • 六代演員同臺,紀念越劇表演藝術家商芳臣百年誕辰
    嗓音高亢好天賦,勤學巧琢韻味足……」12月3日晚,在一段歡快的越劇傳統老調「呤哦調」聲中,「一脈商派百年芳澤」——商芳臣先生百年誕辰越劇演唱會落下帷幕。舞臺中央,南京市越劇團80多位演員六代齊聚,緬懷紀念該團創始人之一越劇老生名家商芳臣。臺下觀眾站立鼓掌,久久不息。商芳臣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老生四大流派之一「商」派的創始人。
  • 而今從頭越——中國越劇男女合演最新一代畢業匯報在杭落幕,大寫的...
    越劇《紅色浪漫》取材於長篇紀實文學《紅巖魂》,是浙江越劇團男女合演優秀保留劇目。2006年,浙江越劇團從越劇男女合演的獨特視角出發,將紅巖故事搬上舞臺,再現了黎明前夕壯烈犧牲的紅巖英雄。全劇謳歌了革命先烈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堅貞不屈的革命信念,兼有現實主義的深刻與浪漫主義的激情,被公認為男女合演詩化越劇的優秀代表。
  • 當代溫州越劇動態的歷史圖畫
    這也是我國首部越劇口述史。《溫州越劇口述史》項目負責人、主編施小琴表示:這部書通過對13位越劇藝術家的訪談實錄,展現了20世紀中葉以來越劇藝術在溫州的流播形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溫州本土和外來的藝術家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融匯創新,在溫州的戲曲舞臺上奮力耕耘,使得「南戲故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越劇電影《紅樓夢》是「經典的改編,改編的經典」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越劇電影《紅樓夢》是「經典的改編,改編的經典」 2020-12-22 21:15:44  在2020年國家圖書館讀書周期間,國圖藝術中心日前策劃舉辦了「光影中的名著·中國優秀電影展映——越劇舞臺藝術片《紅樓夢》及映前導賞」活動,採用展映與導賞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到張慶善進行映前導賞。
  • 越劇名家茅威濤破圈收二次元徒弟,梁祝化蝶飛入王者峽谷演繹經典
    從亦步亦趨地跟隨前人的腳步前行,到如今主動在越劇行業中尋找新的方向,越劇名家茅威濤一路尋找,一路拓寬,一路發展。不僅有韻味醇厚的原音,在動態捕捉技術的加持下,茅威濤穿上有光標點的動補服,將瀟灑飄逸的越劇女小生身段一一記錄下來,原來,婉兒的身段就是茅威濤的親身演繹。圖說:茅威濤與上官婉兒 官方圖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經過無數版本、劇種的改編、創作,早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符號之一。但,一看到名字就能秒哼旋律的,只有它——《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大飯店」的人生百態 一場眾星齊聚的舞蹈盛宴即將到來!
    來源於:黃河票務官網這是一段以「大飯店」為地點的人生百態故事,也是一場有諸多舞蹈大咖加盟的舞蹈盛宴。《大飯店》是由黎星導演,由黎星、李倩、謝欣、李豔超、於建偉、胡婕、彭捷,這七位活躍在國內舞臺上的實力派舞者,所演繹的舞劇。
  • 品味越劇《孔乙己》
    茅威濤主演的越劇《孔乙己》不好品。這不是那種讓人看過感到很朦朧的戲,它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第一個強烈的印象自然是茅威濤扮演的孔乙己,他太茅威濤化了。茅威濤不再僅僅是越劇舞臺上的角色,她的形象已經與人物血肉相融而迭影互見。與她過去創造的張生形象相比,孔乙己與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聯繫在於內裡的酸腐儒雅一線相牽,區別在於外在精神張力的巨大差異:身處盛世、視功名如探囊取物的張生,與身陷末世、絕了蟾宮之望的孔乙己,是一個社會同一階層中分處幸運與不幸兩極的承載者。
  • 現代越劇《雲水渡》:讓人耳目一新的紹百新劇
    熟悉《雲水渡》創作始末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命題作文,經歷了幾多掙扎與改寫,終於立在舞臺是要克服重重困難的。這種克服有時候不只是藝術創作本身,因為命題作文自帶負重,負重之重常常是超越夢想的。所以創作者必須有自己的定位——內容的定位、風格的定位以及追求的定位等。《雲水渡》通過渡生、渡心、渡己、渡情、渡望五個篇章,書寫了一個以「渡」為主題的現代女性的人生歷程。
  • 方雪雯:曾是22年專業戲曲演員,一位非主流的越劇藝術家
    於是找來專業的《越劇名家藝術生涯》,急切地翻看「浙江篇」,浙百那一欄裡列著茅威濤、洪瑛、董柯娣、陳輝玲、顏佳、何英。。。竟然沒有方雪雯的名字!不禁感嘆,獲得過文華表演獎的方雪雯難道算不得當代越劇名家嗎?大概是作者也覺得關於她的資料太少吧,所以沒有把她編輯入冊。2017年,是方雪雯在美國就讀戲劇學院的最後一年,她為學校製作的話劇《anOTHER》擔任舞臺總監。
  • 越劇迷有福了!第十八屆越劇大展演百萬門票線上直搶
    讓大愛驅散疫情,伴越音重聚舞臺
  • 演繹經典戲劇 感受魅力舞臺——北師大嘉興附中舉行首屆讀書節系列...
    舞臺上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課本中的一幕幕經典,帶我們穿梭於古今中外的藝術長廊中。且看202班《鴻門宴》項羽、劉邦兩大集團劍拔弩張的較量,人物鮮明的個性演繹,道具的別具一格,贏得臺下觀眾連連喝彩。大家還陶醉其中的時候,205、206班合作的《西廂記·拷紅》登臺,同學們被演員精緻的古裝和頭飾吸引,更令人驚喜的是,演員們用越劇的方式唱出了紅娘不滿老夫人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義和勇,唱腔也許不夠完美但足以讓觀眾嘆服。
  • 浙藝原創越劇《葬花吟》,對經典題材現代表達的一次新探索
    連日來,一部2019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項目、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的原創越劇《葬花吟》也頻頻亮相,無論是瓶窯浙藝第三屆金鵠獎電影節、餘杭臨平劇院《傳承》戲曲專場還是中國美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在接受觀眾檢驗的同時,也收穫了專家的好評。青春靚麗加詩意舞臺,是這部《葬花吟》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 No.351[越劇]公曆1941年3月3日 小白玉梅 參加電臺越劇精彩大會串
    此後與邢月芳、姚月明、魏梅照等自組社班演出於上海新世界、小世界、大世界、環龍、萬國、新都、東南、天香、老閘、永樂、大中華和通商劇場,有時還應邀去寧波中山公園、天蟾舞臺和杭州大世界等杭嘉湖地區演出。在此期間她主演了《梁祝》、《玉蜻蜓》、《三笑》、《殺子報》、《雙珠鳳》、《九美奪夫》、《四香緣》、《失巾帕》、《女太子》、《孟麗君》、《臘梅紡花》等大量傳統老戲,深受觀眾喜歡。
  • 越劇老生獨特的魅力,讓人不能不愛
    現在的人們只喜歡看越劇小生了,越劇老生又有誰憐?越劇老一輩藝術家中,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商芳臣、錢妙花等老生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精神食糧。這些都成為經典,保存下來了,為越劇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只不過大都畫質太差,但聲音好聽。
  • 舞動藝術丨讓每個女性都活躍在人生舞臺上,演繹著自己的精彩故事
    低谷與高峰交錯著構成人生的軌跡,坦然地面對人生溝壑,走過四季風霜。將自然色彩應用於空間美學,映射女性的魅力與精神,塑造空間整體氣質。和諧統一,匠心獨具。似舞者演繹舞動的藝術,旋轉跳躍、延伸與彎曲。猶如每個女性都活躍在人生舞臺上,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展示別具一格的精彩瞬間。整體空間主色調為明亮跳躍的橙色系,屬於自然的色彩,也是花朵盛開的色彩。
  • 越劇名家「團兒」李敏,你有那傾國傾城貌,不為繁華易素心
    她收穫了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她是越劇名家王派傳人李敏。人們把她比作「水仙」,並親切的稱她為「團兒」。李敏,著名越劇花旦,國家一級演員,表演上承宗王派而有自己的特色。雖然說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演的都是「文戲」,但李敏身為越劇演員基本功一點都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