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畢春芳代表作品欣賞

2021-01-13 當局者458

畢春芳(1927——2016),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1927年7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鄞縣。12歲入鴻興舞臺學戲, 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範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範瑞娟學習,後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唱腔形成獨自的風格,被公認為「畢派"。

《三笑·點秋香》中飾唐伯虎

請欣賞《三笑點秋香中》的唱段

越劇-三笑(相爺堂前把話傳 畢春芳).mp3

03:03

來自當局者458

唐伯虎唱:

相爺堂內把話傳,頃刻庭中鬧聲喧,

釵光鬢影階前動,燕瘦環肥不一般。

閡府姐妹都到齊,暗底喜煞我唐解元,

世上姻緣要憑媒證,我卻可任意選美娟。

姐妹們談笑爭先後,卻不見秋香美嬋娟,

時辰已到將開點,倩影渺茫我心思亂,心思亂。

哎呀,來了!

眾人並立畫堂上,玉貌仙姿屬秋香,

我即刻上前將她點,不,情急外露顯輕狂,

我還是要從容行事慢點點,最後一步要裝的象

春香姐姐, 粉面桃腮點櫻唇,啟齒先帶羞三分,

終日相對默無語,豈不要閨房寂寞悶煞人。

夏香姐姐, 夏香姐姐好容顏,熱心多情又多言,

終日耳旁多叮嚀,心煩難以安枕眠!

冬香姐姐, 姐姐芳名喚冬香,滿臉正氣似冰霜,

冷言冷語多尖刻,夫唱婦隨無希望,無希望!

不能怪相府丫鬟貌不揚,怪只怪華安識短無眼光,

閡府姐妹都點過,最後只有一秋香。

啊!秋香姐姐啊!

丹桂一枝滿庭芳,羞澀清幽透骨香,

瑤池玉女下凡來,蓬島仙姬人間降。

我做畫你素手調顏色,我讀書你紅袖可添香。

紅絲巧遇有情人,月老助我夙願償,

相爺今日做冰人,我即與秋香姐姐配鴛鴦。

畢春芳尤其擅長表現喜劇人物,善於在唱腔中運用誇張多變的唱法處理,使曲調活潑、輕鬆、詼諧,妙趣橫生。這是畢春芳唱腔的獨到之處。這種風格在越劇中不多見。她在《三笑·點秋香》唱段中,就是運用這種誇張的手法,獲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點秋香」中的「相爺堂內把話傳」這段「四工腔」爽朗流暢,唱中夾白,許多業餘愛好者經常演唱

飾秦鍾

《賣油郎》是越劇傳統劇,宋朝賣油郎秦鍾,為幫助同鄉辛善在戰亂中失散的女兒,不惜辛勞,積十兩銀子去會見淪落風塵的花魁女辛瑤琴。直等到三更,瑤琴才大醉而歸,秦鍾奉茶端湯服侍至天明離去。後來,瑤琴遭惡少吳公子欺辱,被拋在雪地上受凍,又逢賣油郎相救。兩次相遇,使瑤琴深為感動,產生了愛情。

戚雅仙飾王千金、畢春芳飾林招得

《血手印》又名《王千金祭夫》,是越劇傳統劇目,講述書生林招得與富紳之女王千金自幼定親,後因林家衰落,被逼退婚。招得春遊,巧遇千金。相約贈金,夜半赴約,丫鬟被歹徒所殺,招得撲到屍上,血染衣襟,匆忙返家,門上又沾血手印。官府誤捕,王春行賄,誣招得為兇犯,判罪處斬。王千金抗父命,赴法場,祭夫訴冤。,決然重審,冤獄平凡,夫妻團圓。

戚雅仙飾王千金、畢春芳飾林招得。《血手印》幾經加工錘鍊,已成為戚畢流派代表劇目和越劇流傳劇目。

《法場祭夫》選段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是戚派花旦唱段中的名家名段:

林招得(唱):

方才衝撞請原諒,臨死之人話荒唐。

你待我情深義高我永難忘,我臨死還託事三樁:

第一樁我死後無錢難埋葬,求你買口薄棺枋;

第二樁我死後留下白髮娘,望你照顧能贍養;

第三樁我死後你莫再為我太悲傷,願你嫁個如意郎。

王千金:耳聽號炮一聲響,我急斷肝腸無主張。

秋 月:小姐呀!

你快將酒飯祭姑爺,不能耽誤過時光。

王千金:林郎啊!

扶君先飲頭杯酒,眼淚落杯隨酒流。

林郎啊!你身後之事莫擔憂,白髮婆婆我侍候。

林招得:含淚飲過頭杯酒,我連酒帶淚都進口。

小姐呀!你如此賢德世少有,招得感激在心頭。

王千金:扶君再飲二杯酒,雙手發抖酒外流。

林郎啊!你我就像這半杯酒,難配夫妻到白頭。

林招得:含淚飲過二杯酒,酒少淚多咽下喉。

小姐呀!酒剩半杯還有留,我與你未成夫妻永分手。

王千金:扶君連飲三杯酒,壺空酒盡心碎透。

林郎啊!可恨老天無理由,善良之人不保佑。

林招得:含淚飲過三杯酒,酒雖盡來我淚還流。

小姐呀!今生無緣再聚首,但願來世再配佳偶。

王千金:耳邊聽得二聲炮,午時即刻就來到。

只見那劊子手一旁執鋼刀,嚇得我三魂六魄飛九霄。

我心如絞,淚似潮,怕聽耳邊三聲炮。

林郎啊!但等你此飯咽下喉,再要相逢見不到。

天邊忽然狂風起,飛沙走石驚亂草。

天啊!莫非你也知林郎受冤枉?那為何天下無公道?

王千金:劊子手聲聲催叫,我這裡心驚肉跳。

狂風起飛沙走石,倒不如石沙拌飯,拖延時辰慢開刀。

林招得:臨死一碗祭奠飯,你……你狠心還石沙將飯淘!

王千金:勸林郎切莫怒惱,為妻有苦衷相告:

一碗飯頃刻下咽,有石沙邊揀邊挑。

只因為法場不斬吃飯人,我夫妻多見一面也是好。

林招得:小姐呀!你一片苦心我錯怪,請恕招得話粗暴。

恨的是縱有石沙千萬粒,王法如山挽不了!

王千金:我抬頭向天苦求告,但願時辰永不到!

白蛇傳中飾許仙

王老虎搶親

《王老虎搶親》是越劇傳統劇目。主要講述杭州才子周文賓男扮女裝於元宵夜遊賽月臺,遇上兵部尚書之子王天豹出遊,王天豹對周文賓驚為天人,強搶回家成親。周文賓說服王天豹把婚事延至翌日,王天豹為免賓出走,讓周文賓和其妹秀英共宿。周文賓與秀英本互相傾慕,被王天豹阻撓,二人遂將計就計,王天豹及他母親礙於家聲,被逼答允周文賓和秀英的婚事。周文賓因禍得福,贏得美人歸。

畢春芳的表演飄逸瀟灑,鬆弛自然,擅長演喜劇。唱腔吸收融合了尹桂芳、範瑞娟的音調,嗓音清脆而富有彈性,自成一格,被稱為「畢派」。畢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暢自如,具有粗獷的男性特點。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較寬,底氣充足,唱腔中常出現一種切分符點音型,因此行腔稜角分明,音調富有彈性。

畢春芳在創腔時,根據塑造人物需要常吸收越劇其他流派、行當和兄弟劇種的音調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動活潑,富有新意。如《三笑·點秋香》中的起腔「秋香姐姐呀」,吸收的是傳統名劇《盤夫》中旦角嚴蘭貞的起腔「官人啊」的音調略加變化,使唐伯虎瀟灑飄逸的形象更為鮮明;《玉堂春》「孤身獨棲關王廟」中的「大雪紛飛······」吸收了江南曲藝蘇州彈詞的某些因素,呈現出悽切蒼涼的氣氛。《血手印·法場祭夫》中借鑑了京劇的曲調成分。這種吸收、借鑑拓展了畢派本身的表現力,使其呈現出更豐富的色彩。 在《賣油郎》中,她塑造的賣油郎秦鐘的形象,性格善良質樸、厚道誠實,唱腔在灑脫飄逸中含有暢快悠揚的韻味,如「耳聽得四更響」這一唱段,用《尺調腔·男調板》,表現了秦鍾憨厚的性格。

下面請欣賞畢春芳〈血手印〉和〈王老虎搶親〉中的唱段

畢春芳-血手印.mp3

03:04

來自當局者458

戚雅仙&畢春芳-王老虎搶親-露真.mp3

00:00

來自當局者458

相關焦點

  • 越劇畢派傳承基地啟動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昨天,「傳承傳唱描紅——紀念畢春芳先生畢派名家名段風採展演」舉行。12歲的杜家佳演唱畢派代表作之一《三笑·點秋香》。去年,杜家佳憑《三笑·點秋香》獲得上海少兒戲曲「小白玉蘭」獎。
  • 越劇畢派新秀鄭蒙蒙 一方舞臺演繹人生百態
    近日,已有50年歷史的杭州越劇院,將為觀眾們帶來傳統越劇精品劇目《碧玉簪》。在排練現場,越劇畢派傳人鄭蒙蒙在該戲中扮演顧文友,她扮相清麗,唱腔韻味十足,將角色演繹得渾然天成的。表演成熟老到的她,讓人看起來很是過癮。
  • 越劇名家「團兒」李敏,你有那傾國傾城貌,不為繁華易素心
    她收穫了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她是越劇名家王派傳人李敏。人們把她比作「水仙」,並親切的稱她為「團兒」。李敏,著名越劇花旦,國家一級演員,表演上承宗王派而有自己的特色。雖然說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演的都是「文戲」,但李敏身為越劇演員基本功一點都不含糊。
  • 越劇老生獨特的魅力,讓人不能不愛
    現在的人們只喜歡看越劇小生了,越劇老生又有誰憐?越劇老一輩藝術家中,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商芳臣、錢妙花等老生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精神食糧。這些都成為經典,保存下來了,為越劇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只不過大都畫質太差,但聲音好聽。
  • 傳唱朝鮮愛歌的越劇《春香傳》,至今都為王文娟帶來慰藉與溫暖
    圖說:李旭丹(右)、楊婷娜主演的《春香傳》 資料圖 越劇之所以被視作中國最年輕1953年4月,越劇徐王兩大流派創始人徐玉蘭與王文娟就曾帶領玉蘭劇團的越劇姐妹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去慰問「最可愛的人」。 在炮火連天裡慰問演出,往往只能將生死置之度外。有回演《梁祝》演到「英臺哭靈」,敵機把電線炸斷了,洞裡一團漆黑,慌亂之際,有位機靈的戰士掏出隨身攜帶的軍用手電筒往臺上照,其他戰士看了紛紛效仿,頓時千百束光源匯聚在一起照亮了舞臺。
  • No.351[越劇]公曆1941年3月3日 小白玉梅 參加電臺越劇精彩大會串
    同年還跟隨其父及越劇界第一位女小生屠杏花大姐到寧波中山遊藝場獻演。1936年4月1日小白玉梅參加了十四班越劇著名藝員大會串,六十四個藝人當中惟有她一個女演員。1936年8月與著名男小生支維永搭檔,在上海新世界演出。小白玉梅成為了越劇史上早期男女混演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 六代演員同臺,紀念越劇表演藝術家商芳臣百年誕辰
    嗓音高亢好天賦,勤學巧琢韻味足……」12月3日晚,在一段歡快的越劇傳統老調「呤哦調」聲中,「一脈商派百年芳澤」——商芳臣先生百年誕辰越劇演唱會落下帷幕。舞臺中央,南京市越劇團80多位演員六代齊聚,緬懷紀念該團創始人之一越劇老生名家商芳臣。臺下觀眾站立鼓掌,久久不息。商芳臣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老生四大流派之一「商」派的創始人。
  • 越劇名家茅威濤破圈收二次元徒弟,梁祝化蝶飛入王者峽谷演繹經典
    從亦步亦趨地跟隨前人的腳步前行,到如今主動在越劇行業中尋找新的方向,越劇名家茅威濤一路尋找,一路拓寬,一路發展。其帥氣靈動、瀟灑飄逸的形象,加之能文能武的角色定位,與手持摺扇的越劇女小生的卓然氣質天然契合。此前官方已經公布了婉兒動畫特效視頻,同樣重點凸顯了越劇文化元素,婉兒手持摺扇代替筆墨在峽谷闖蕩。其中,二技能則從書寫變成了長卷,長卷上還寫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八字,出自《詩經·邶風·擊鼓》的這句話恰好詮釋了《梁祝》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經典的愛情故事。
  • 當代溫州越劇動態的歷史圖畫
    這也是我國首部越劇口述史。《溫州越劇口述史》項目負責人、主編施小琴表示:這部書通過對13位越劇藝術家的訪談實錄,展現了20世紀中葉以來越劇藝術在溫州的流播形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溫州本土和外來的藝術家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融匯創新,在溫州的戲曲舞臺上奮力耕耘,使得「南戲故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 方雪雯:曾是22年專業戲曲演員,一位非主流的越劇藝術家
    於是找來專業的《越劇名家藝術生涯》,急切地翻看「浙江篇」,浙百那一欄裡列著茅威濤、洪瑛、董柯娣、陳輝玲、顏佳、何英。。。竟然沒有方雪雯的名字!不禁感嘆,獲得過文華表演獎的方雪雯難道算不得當代越劇名家嗎?大概是作者也覺得關於她的資料太少吧,所以沒有把她編輯入冊。2017年,是方雪雯在美國就讀戲劇學院的最後一年,她為學校製作的話劇《anOTHER》擔任舞臺總監。
  • 越劇《見娘》生死不渝的愛情
    還沒關注的朋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越劇大全網」,再點擊
  • 10位世界級著名藝術家的靜物作品欣賞(西方靜物畫流派代表作)
    靜物畫是一種流派,在16世紀後期開始在西方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從那以後一直是重要的流派。靜物根據對自然物體的描繪進行分類,這些物體可以是自然的,例如花朵,水果等,也可以是人造的,例如眼鏡,樂器等。這是由著名畫家創作的十幅最著名的靜物畫。類型包括Chardin,Paul Cezanne,Van Gogh和Giorgio Morandi。1.
  • 「祝英臺」袁雪芬:伴隨著越劇一輩子,婚姻不幸福
    袁雪芬是著名的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袁派」創始人在曲藝界備受推崇,堪稱「越劇泰鬥」。她出生在浙江省嵊縣甘霖鎮都山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在袁雪芬和越劇之間沒有交叉點,正是姐姐的命運促使她走上了越劇之路。那一年,袁雪芬的三姐出生了。母親一看到自己又是女兒,就背著袁雪芬父親,花了一塊熱淚盈眶的錢,委託隔壁的婆婆乞討,把剛生下女兒送到託兒所。
  • 品味越劇《孔乙己》
    茅威濤主演的越劇《孔乙己》不好品。這不是那種讓人看過感到很朦朧的戲,它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第一個強烈的印象自然是茅威濤扮演的孔乙己,他太茅威濤化了。茅威濤不再僅僅是越劇舞臺上的角色,她的形象已經與人物血肉相融而迭影互見。與她過去創造的張生形象相比,孔乙己與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聯繫在於內裡的酸腐儒雅一線相牽,區別在於外在精神張力的巨大差異:身處盛世、視功名如探囊取物的張生,與身陷末世、絕了蟾宮之望的孔乙己,是一個社會同一階層中分處幸運與不幸兩極的承載者。
  • 越劇大師沈月鳳的藝術人生
    》  □口述人:越劇表演藝術家沈月鳳 □記錄者:宋捷 王洪飛  攝影:吳迎晨  對我的越劇人生來說,上海無疑居於舞臺中央,袁雪芬無疑是越劇舞臺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我出生在越劇之鄉嵊縣,12歲入科學藝,17歲跟隨越劇泰鬥「花衫鼻祖」施銀花在寧波等地學藝,後被推薦進上海永樂戲院演出。
  • 現代越劇《雲水渡》:讓人耳目一新的紹百新劇
    (演出劇照)12月10日晚,新創越劇《雲水渡》在浙江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首次公演。比起京劇、崑曲、梆子戲,越劇是一個新劇種,新有新的特點,比如她特別善於創新,能夠很好地吸收話劇、崑曲、影視劇等其他藝術樣式的優長。
  • 日本主要花道流派
    多個;花事頻繁、賽事不斷,各插花流派與團體每年都要在各地舉辦花展與竟賽,使得新人輩出,充滿個性與創新精神的作品不斷湧現。 宏道流第七代家元望月義琮作品《中國椿》 ·流派名稱:未生流
  • 江門首場越劇《紅樓夢》,「袁」派「尹」派傳人實力出演
    《紅樓夢》是每個戲迷一生必看的越劇,越劇劇種的代表作品、四大經典劇目之一。想必就算不是專業戲迷的人也都能哼上兩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經歷了數無數的戲曲和影視版本,轉眼已走過一個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