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看看你學對了嗎?很少人知道

2020-12-14 每日一首佛歌

《俱舍論頌疏》講解(三十九)

我們學《俱舍論》的目的就是為了修行,不是為了其他的,若不修行,學這個論就沒用的,那怎麼叫修行呢?就是修改自己的毛病過失,然後行持清淨的善法,叫修行。我們學佛都想修行,那麼修行,對一切法不認識,什麼叫一切法?善法、惡法和無記法,這些法都不認識,那我們就不能修行,所以學論的目的為了要認識一切法,認識一切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修行。

把一切法都認識到了,然後斷惡修善,轉染成淨,這就叫修行。不管在世間當中為人處世、道德倫理,也離不開因果的道理,在出世間,涅槃解脫的法,也在因果的理趣當中,所以我們學教理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一切法。認識一切法的同時就是認識自我,把自我的內心認識到了,然後去對治自己的煩惱,對症下藥,斷一分煩惱就有一分的善法生起,煩惱徹底斷盡了,那就功德圓滿了。

佛就是從人開始發心,然後斷惑證真,功德究竟圓滿,煩惱斷盡了,沒有絲毫的過失了,就是大覺圓滿的世尊。我們現在學佛,就是學這個。我們現在學佛,也念經了,修行了,但是對一切法不認識,你怎麼修的呢?所以要學論,學這個教理。教理學了,把人生宇宙一切法認識清楚了,然後照著去做,就叫修行。《俱舍論》裡頭講七十五法,這七十五法再概括回來,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那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總得來說就是四諦法。這四諦法把一切法都攝盡,不管是根本乘還是大乘,都離不開四諦法的教理。所以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一定要學,不學的話,對生死不能了解。既不知生死,如何能了解生死?所以這個非常重要。並且不但在這論裡講四諦法,就是一切經教中都離不開四諦法,都是以四諦法為中心,就是我們每天念的經,《五字真言》、《真實名經》乃至《大威德》都是四諦法。

乃至我們念一個咒子,念一句佛,都是四諦的道理。有些人會反問,說我們天天念的經裡沒有講四諦,我們天天修的法修的不是四諦耶,是不是有相違呢?不是相違。因為對教理不了解,對法相沒有學過。要學過的話,不管哪部經、哪部論,乃至念的儀規,都是四諦法!念一句咒子,念一句佛,也是四諦。這樣子的話,我們久而久之,念久了以後內心當中對四諦道理忽然明白,當下就證解脫、開大悟。

相關焦點

  •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看過這麼多修行,和這麼多道長交流過,在我看來,真正算得上修行的就是道教的遁世者和佛教的苦行僧,為什麼說這才是修行呢?因為修行第一個先提條件就是放下?什麼才算是放下,只要是入世,正常的生活,是很難做到放下的,入世者也基本沒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放下。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修行好的道人一見面就知道對方有什麼病,哪個臟器有問題,還能活多久。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養,出家前心裡也種著男女之情。不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出家人要真動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還俗結婚,也用不著偷偷摸摸的。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
    人們對於「修行」二字的印象,或許是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或許是影視作品中的結丹者,或許是修真世界中的修仙人,但是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歸根結底來說,他們都超脫於常人,而且這種超脫不只是在身體上,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但是修行真的存在嗎?今天我們就從一位近代的修行者來看一下修行這件事。
  • 適合修行的人有什麼特徵?悟道者:你有集體觀念嗎
    生命的進化就是生命的空間性變大了真正的修行,修真或者修道,目的當然是進化,難道你想要修著修著,然後變成個爬行動物,沒有人這麼想吧有人小聲嘀咕道:我想要進化,但我始終是是人類,可以嗎?海去青飛 道:你是古代人穿越到中國的嗎,還是連一天學也沒有上過?我舉個例子,你家的狗進化成了人,但還是狗的身體,這有可能嗎!如果真有上帝,上帝肯定是不屬於人類這個物種;如果真有神仙,神仙也肯定不是人類這個物種。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一樣嗎?
    學佛可以理解為學習佛法,向佛學習,依照佛的教導來修行自己。而學佛的內涵並不是去擺個姿勢去打坐,也不是去拿一部經書在那裡去讀。學佛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善用其心。這才是主要的。如果你打坐妄想不斷,讀經、念佛心不在焉,這樣的話一點效果也不會有的。那麼學佛都是學什麼呢?
  • 很多人會誤會生活就是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說:生活就是修行,但是很多人都會誤會了我表達的字面意思,還是會反覆糾結到底什麼是修行?很多人理解過日子就是在修行?其實不然,人經歷過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叫做經歷,如果你在悲歡離合間體會無常、緣起、因果、這個是修行,生病,本身不叫做修行,而是你從生病中理解到人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出的悲憫之心,這個叫做修行。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西天取經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師徒四人的修行道場就知道了!
    文/姜子說書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題:西天取經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師徒四人的修行道場就知道了!《西遊記》故事裡,西天如來佛祖和南海觀音菩薩選定的取經人雖然只有唐僧一人,然而,西天取經,卻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五眾的修行之路。在西遊世界裡,孫悟空去西牛賀洲訪道,唐僧去西天取經,都不過是作者的障眼法,他們都不曾西去,不過是做了一場夢罷了。
  • 男生真正喜歡的女生類型,看看你是嗎?
    文/知世的秘密相信每個女生對於男生心裡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生都會感到很好奇吧?其實,每個人喜歡的女生類型都不同,但無論是你文靜愛笑類型,還是活潑開朗型,還是善解人意型,都有共性之處是為他喜歡的,那麼下面就隨著小編來看看這個問題的幾種解答。
  • 佛法:有些修行人會不知不覺就墮入「歡喜魔」中,看看是你嗎?
    他打坐了三個月都沒有什麼暖相,我才一個月就已經有些感受了耶!昨晚的夢好殊勝,你看別人都沒做過這樣的吉祥的夢!我經常夢到上師,從來都沒有聽他們說過!看來我還是很不一樣!歡喜魔:指在修行過程中,心裡想「我的上師與其他上師截然不同,我的那種教授與其他教授完全不同,我的實修與其他人迥然不同,我的金剛道友兄弟姐妹都勝過別人」,從而喜不自禁。總之,稍稍得到一點內在的禪定暖相和能力,便特別執著、貪愛,那就是歡喜魔。
  • 佛教 你知道鑽木取火嗎?其實對於修行來講,它是無雙的妙法!
    如果我們眾生懂得了於人相處忍辱為要,人與人之間不起紛爭才是人類和諧的最高境界,又怎麼會處理不好所謂「眾惡」人心的喧鬧呢?六祖慧能大師慈悲為懷,為我們無量大眾開示如何為人處世之道。修行人也是人!先得做人,並且先得把人做好,才可以開啟真正的修行之路!不然你在修行之路上將寸步難行!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一、修行無非就是學做人、做事。做人、做事、學佛修道本是一體,三者是一不是三。把人做好,才能把事做好,把事做好,才能把佛道學好。因為,學佛修道就是學做事,學做事就是學做人,所以,學佛修道就是學做人。要把佛法、道法直接落實於當下,要把佛道之學應用於生活日常,要把學佛修道真正實踐於做人、做事;再次,要將佛法、道法真正踐行於生活。無論做什麼事,要用佛、道的思維來判斷、分析、踐行。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小事也要滲透和應用佛法、道法。才能使之深入骨髓、深入阿賴耶識,也才能真正起用。
  • 什麼是修行?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一談到修行,人們就很容易想到燒香拜佛、念經誦咒、參禪打坐、深山隱居等等,其實這都是修行的形式和手段,不是修行的目的。那什麼是修行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初學的朋友有所幫助。所謂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什麼行為呢?分為身、口、意三種。我們人的所有行為,都不出這三種的範圍,一個是身體的造作,一個是言語的造作,另一個就是心裡的思想行為。為什麼要修行呢?
  • 佛教:人身上有一個無價之寶,卻很少有人發現,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奔波一輩子,都是為了賺錢更多的錢;無利不起早,人之所以勤奮不已,多是因為有利可圖。當人們在苦苦追求這些外在物慾財富時,卻忽略了一個最為寶貴的東西。它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是多少錢財都換不來的。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發現,你知道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通過《百喻經》第三十五個小故事——《寶篋(qiè)鏡喻》,來尋找這個答案。
  • 鳴人跟隨自來也修行,究竟是學了什麼,為何很多人說沒進步?
    鳴人跟隨自來也修行,究竟是學了什麼,為何很多人說沒進步?火影第一部完結時,鳴人跟隨自來也修行,《疾風傳》初期,鳴人再次回到村子時,相信大家會無比的期待,大家會遇到一個不一樣的鳴人,但事實證明,很多人對此表示失望了,因為鳴人回來後,初次的表現中,甚至都沒有小櫻的表現搶眼,以至於後來學習風遁.螺旋手裡箭時,卡卡西還要為鳴人講解查克拉的性質變化,當卡卡西說佐助三年前已經掌握的時候,大家更是非常愕然,非常驚嘆,鳴人到底跟隨自來也去幹嘛了,跟佐助和小櫻的顯著實力相比
  • 佛教:修行好的人,身上都有這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有些人會遇見兩大違緣,一是散亂,另一個就是嬌弱。太過嬌弱的話,過門檻都會害怕絆倒,喝開水都會害怕燙到嘴,做什麼事情都瞻前顧後、猶豫不定。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講的:「嬌弱的人,將遭受無量苦海。」人的意志堅強是很關鍵的,如果自己太嬌弱,每天都會有說不完的痛苦,哪怕出門坐車吃飯,也覺得舉步維艱。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除此之外,修行界還有這麼一句話:「修行不修心,白白修一生。」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修行,到底要如何修心?很多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會覺得很困惑。特別是那些想通過打坐來修行的人,要如何運用打坐來修心,會感覺到特別茫然。帶著這個問題,本章節就與大家重點分享一下,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 愛情中,愛自己很重要,但是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地愛自己嗎?
    02其實聽完讀者的故事以後,我真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地愛自己嗎?我們都以為愛自己就是對自己好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總之就是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這樣說並沒有什麼不對,我相信愛情中,很多人都會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往往很多人總是忽略一個東西,那就是愛自己的前提。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基礎,有一個前提,只有這樣才不至於會那麼地亂,那麼愛自己的前提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