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時隔7年,港交所終於順利迎來阿里回歸。
11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公開招股,股票代碼為9988,發行價格將不高於每股發售股份188港元,1手(100股)入場費為18989.45港元,招股時間將持續至11月20日。據招股書顯示,此次赴港IPO擬籌集資金餘約為134億美元,由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將參與發行。預計將於11月20日確定發行價,11月26日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
據其銷售文件披露,阿里巴巴擬發行5億股新發行普通股, 1250萬股將公開發售,48750萬股則為國際配售。同時另設超額配售權增發最多 7500 萬股新股。如果計及有關超額發售,香港發行股份將佔集團已擴大後股本約2.8%。
阿里巴巴發行5億新股,集資最多 909.95 億港元或 116.28 億美元。如果超額配售全額行使,則約為 1046.67億港元或 133.76億美元, 僅次於2010年募資1590.78億港元的友邦(01299)、2006年募資1249.48億港元的工行(01398),有望成為香港史上第三大的IPO,也有機會跟沙特阿美爭奪2019年全球最大型IPO。
與騰訊爭「港股之王」?
如果阿里巴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將與目前市值3.05萬億港元的「港股之王」騰訊在港股市場相遇。
作為阿里巴巴傳統貢獻營收的主力軍,以淘寶、天貓、銀泰、盒馬等直營業務在內的中國商業零售版塊最新財季營收同比增長40%,至757.86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64%;如果加上阿里巴巴批發業務,以及菜鳥物流、本地生活業務在內,其核心商業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達85%。
此外,阿里雲智能版塊業績增長最快,當季實現營業收入92.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24億元,增速達到64%。
安信國際報告認為,阿里巴巴作為電商行業巨無霸,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情形下,專注零售核心業務的基礎上,正在積極布局多元化業務,以增加用戶粘性和降低獲客成本。其新興業務雲計算持續強勁增長,在不斷鞏固電商的基礎上,深耕產業網際網路。
同一財季,騰訊2019年三季度營收972億元,同比增長20.6%;淨利潤為203億元,同比下滑13%,低於市場預期的235.3億元。
三季度,騰訊的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至506.29億元。網路遊戲的收入佔比依舊最高,達到29%。騰訊遊戲主營業務繼續保持回暖趨勢,收入同比增長11%至286億元。
另外,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68億元,同比增長36%,佔總收入的比重逐步升高到27.6%,成為騰訊第二大收入比重業務。這意味著,騰訊的收入結構仍處在變化之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或成為其未來的新增長想像空間。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羅國森表示,阿里與騰訊這兩隻內地最大的科網龍頭,業務雖然有重疊,例如電子支付和雲計算,但也互相補足。騰訊是網路遊戲,以及阿里的電子商貿。事實上,這兩大業務各有優勢。早幾年,騰訊夾著遊戲業務,令到盈利大升,股價也因此屢創新高;但最近一年,阿里的電商業務增長驚人,同樣令到阿里的盈利大增,間接推動股價勁升。如果以這一刻做個比較,無疑阿里每一個項目都比騰訊勝一籌。
股價升幅方面,2014年,阿里以68美元的招股價在美國上市,以昨日收市價182.8美元計;過去5年,阿里的股價累積升了168%。5年前當阿里選擇去美國上市時,騰訊股價已經一拆五,當時的股價大約是125港元(下同),以昨日收市價319.8元計,累積升了155%,稍稍落後於阿里。而這一刻,兩者的市值也是阿里稍勝,因為騰訊是3萬億元左右,而阿里則是3.7萬億元。
以對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業績計(阿里是以3月31日為年結日,而騰訊則是12月31日),阿里的收人是3768億元,賺878億元,而騰訊則是3126億元,賺787億元。以最新公布的季度業績計(截至今年9月底),阿里的收入是1190億元,增長40%,賺725億(當中包括出售螞蟻金服的一次性收益);而騰訊的收入則為972億元,增長21%,賺了203億元。去年這個時候,因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騰訊進行了成立以來第三次的架構重組和戰略升級。正如當日公告中說,騰訊在網際網路『上半場』的角色是造好連接;但到了『下半場』,他的角色是要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碼化助手。簡而言之,騰訊的服務對象,會慢慢由個人轉向企業,相比起阿里,騰訊這方面一向是較弱的。而這個轉變,無可避免要犧牲短期的增長;所以,最近一年,無論股價和業績,騰訊都落後於阿里,正是反映上述的轉變。
不過,中國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阿里目前在美股日均成交金額達190億港元,而騰訊在港股的成交金額為50億港元。不過由於阿里是第二上市,只擬發行總值最多150億美元新股,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大約3.6%,因此上市後阿里港股市值仍遠低於騰訊。
據筆者計算,阿里若港股上市,總市值將在5000億美元左右(4773+120=4893億美元),而騰訊總市值為3900億美元。
此外,阿里對騰訊產生一定利空。顏招駿表示:由於阿里上市後可能會分流騰訊的資金,阿里剛剛公布的業績仍保持高速增長,而騰訊卻受到不同的負面因素影響。
溫傑表示:阿里上市對騰訊控股亦偏向不利, 因部分機構投資者或會換馬, 令後者股價受壓。對美團也有不同程度影響,特別是美團近月升勢凌厲,投資者或鎖定利潤。
未來,阿里、騰訊,誰將成為新的「港股之王」,還需拭目以待。
港股的阿里概念股有哪些,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港股上市的阿里概念股有11家,涉及醫療保健到大賣場等各個行業。其中,阿里巴巴直接控股的有阿里健康、阿里影業、亞博科技控股,其餘的主要是參股與業務合作的方式進行合作。
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是一個短期事件,對阿里概念公司的經營和業績上不會產生影響。不過,不排除短期事件刺激,帶動相關股票上漲。
可供參考的是,2018年5月阿里健康的大幅拉升,同時也帶動了同為阿里概念股的阿里影業和亞博科技控股大幅拉升。不過,他們的股價在第二天就明顯回落。所以,在面對情緒因素的炒作時,投資者應該警惕風險。
張勇:今天啟動了在香港上市
在招股書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發布公開信,以下為公開信全文:
各位投資者:
謝謝您對阿里巴巴集團的關注與支持。我們今天啟動了在香港的上市,這是20歲年輕的阿里巴巴一個新的起點。
今天世界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這是個大時代,充滿變化、挑戰和機遇。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阿里巴巴如何堅守初心,面向未來不斷創造、持續創新,為社會、為客戶、為消費者和投資者創造價值?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們的思考、計劃與行動。
做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阿里巴巴是一家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的公司。阿里巴巴的文化原漿來自於我們相信人和社會的美好。近幾年我們持續在思考,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什麼是能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在剛過去的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慶典上,我們宣布了阿里巴巴面向未來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全面升級。我們創立之初定下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並未改變,而對「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公司」的願景進行了升級——我們希望「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阿里巴巴不追求成為一家「大公司」,不追求成為一家「強公司」,我們希望成為一家「好公司」,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中小企業服務,被員工認同,讓股東滿意的好公司。
與此同時,我們也把阿里價值觀「六脈神劍」進行了升級。從六個詞升級為六句阿里的土話,每一句土話都因一段阿里歷史故事而生,代表著阿里巴巴文化鮮明的態度和選擇。它們分別是: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今天的最好表現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文化是阿里巴巴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引領阿里巴巴從零走到今天的驅動力。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只有堅守初心,我們才能面向未來持續前行。
數字經濟時代開啟新商業文明
數字經濟時代最顯著的標誌是,網際網路正在和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公共服務等方方面面融合。這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文明的發展。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文明,本質是以開放、分享、合作、共贏為基礎,由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零和博弈回歸到對客戶的關注和價值創造。數位技術帶來的機會能夠被社會更普惠的分享,並且更好地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阿里巴巴希望以自己的探索和實踐,為創造數字經濟時代新商業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經過20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已經從成立之初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發展成為初具輪廓的橫跨數字商業、數字金融、智慧物流、雲計算大數據等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並由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數字經濟生態。和這個數字經濟生態中的廣大合作夥伴一起,我們同時服務著消費者和產業,既創造、激發著新消費的崛起,也致力於服務各行各業完成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我們希望既能夠幫助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成長,也鼓勵支持新的獨角獸、小巨人的發展。大樹下面既能長小草,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小草長成參天大樹。
面向未來的總目標和總戰略
在今年9月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我們已經宣布了未來5年的戰略總目標:服務全球消費者,其中有超過10億的中國消費者,創造10萬億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規模。這是我們完成長遠的戰略目標: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和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的必經階段和所需要建設的紮實基礎。
為實現戰略目標,我們會繼續堅定推行三大戰略: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
全球化是阿里的未來。我們堅信,數位技術和商業的結合帶來化學反應,這件事是沒有國界的。數位技術在商業、金融、物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必將極大提升不同國家、不同市場之間的貿易效率,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將繼續從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玩等方面著手,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生態的發展和繁榮。
內需是中國經濟的未來。中國經濟正在全面從投資、出口導向性的經濟轉型成為消費驅動的經濟。今天在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上,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85億,他們是中國最活躍、最年輕、代表未來的消費力量。中國正在發生的農村地區城鎮化,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出現,和全體消費者都成為網際網路網民,都為消費增長帶來了巨大潛力,也為利用數位技術創造消費增長提供了全新可能。我們希望通過多樣化的商品、服務的供給,來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不僅如此,我們還希望能夠通過大數據驅動,推動供應側的改革,通過創新的供給直接連接市場,創造出消費者新的需求。
大數據、雲計算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和引擎。阿里巴巴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不僅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也因為數據的廣泛應用讓生態不斷繁榮和發展。我們相信,在數字經濟時代,計算力正在成為新一代的生產力。未來,所有企業都將變成新型意義上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會成為大數據驅動的公司。阿里巴巴面對的廣闊機遇,不是某個產業的升級,而是所有產業的升級。因此,我們在全力推進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的建設:將阿里巴巴面向數字經濟的商業、金融、物流、雲計算等基礎設施開放給所有客戶和合作夥伴,幫助它們全面完成數位化,走向智能化。
文化的堅守和未來的創造
文化是阿里巴巴的基石,創新是阿里巴巴的基因。經過十年的探索,阿里巴巴創造和發展出了獨特的合伙人制度,我們會堅持合伙人治理機制,以確保我們的文化的傳承,以及對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堅守。今年9月10日,我們完成了管理團隊的全面升級,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步。我們堅信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要不斷創新,不斷地自我挑戰甚至自我顛覆。人才是阿里巴巴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需要不斷湧現面向未來的「造風者」。我們會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創造去嘗試,讓更多女性擔當重要的崗位,培養更多全球化的人才。我們創造土壤,讓我們的員工對社會有愛心,對未來有好奇心,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創造多一份溫暖和亮色。
回到香港
2014年阿里巴巴首次上市時,遺憾地錯過了香港。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過去幾年間,香港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多令人鼓舞的重大改革。在當前香港社會發生諸多重大變化的時刻,我們依然相信香港的美好未來。我們希望能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積極參與到香港的未來建設中。
再次感謝您關注和參與阿里巴巴的發展。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未來屬於相信「相信」的人,阿里巴巴會繼續努力!
張勇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文章部分來源:中國新聞網、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