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拍攝的時候劇組夥食不好,拍攝期間,「劉備」孫彥軍看到玉米都饞得不行,一時間沒忍住就和「關羽」陸樹銘,「張飛」李靖飛,去附近老鄉的田裡偷玉米吃,被老鄉發現,二弟三弟撂下大哥撒腿就跑路,結果大哥被當場逮住,扣在那裡,最後是劇組過去贖人,用了一麻袋紅薯換回大哥。說好的桃園結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怎麼扔下老子就跑了?
上個世紀的1.7億,這個投資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要知道後來高希希的新三國總投資也不過1.55億。但這1.7億大頭都花在外景基地搭建上,並且光是群眾演員就動用了40多萬人次。因此,主要演員實際片酬少得可憐,唐國強、鮑國安、孫彥軍等主演的片酬平均下來每集180塊錢,不過那時已經是很高的工資了,90年代一個月才多少錢。然而每個人都很敬業。
當時演員真是很辛苦,早晨起來要集合鍛鍊身體、安排一天的工作,中午拍戲,晚上講評一天的得失、學習三國、三國演義,也因此磨練出很多老戲骨。
「諸葛亮」唐國強說,有一場戲是在冬天拍攝的,需要穿很單薄的衣服,並且還要赤腳,用了兩天的時間才拍完。那是寒冬時節,伸出手就會感覺瑟瑟發抖,更何況要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外面凍兩天了。
為了拍攝《三國演義》建了一座三國影視城,動用群演40萬人次,國內很多知名演員都參演過。新版《三國演義》是就是用老版《三國演義》留下的三國影視城拍的,而且新版《三國演義》很多戰鬥的場面是用電腦做出來的,二三十人就能做出百萬軍隊大戰的效果,而老版《三國演義》卻全是真人拍攝,並且新版《三國演義》掐頭去尾,還有很多《三國演義》裡經典故事、關鍵內容都被省去,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諸葛亮七擒孟獲」。所以成本老版《三國演義》比新版《三國演義》成本高是很正常的。
老版《三國演義》沒有多少特效,全靠實打實的規模拍出來的,戰馬、人、戰船…特別是拍攝「火燒赤壁」,為了效果,都是按一定比例做好的,幾十艘戰船,那可是真燒。
拍老版《三國演義》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劇這麼費油,因為很多夜間戲,需要用到火把,道具師要把火把在柴油中浸潤。平時就要用到7000多把火把,拍「火燒赤壁」時,很是要用到10000把火把!每天得抽4大桶柴油才能夠用。
所以,老版《三國演義》劇組的經費確實有限,吃的問題都沒有解決,不過卻拍出了一部炙手可熱的劇,人物形象程度都入木三分,奉為經典。《三國演義》收視率很高,甚至被國外引進,一集的翻譯費就要6萬元。
當時的四大名著拍攝是被當作國家任務來完成的,老版《三國演義》拍攝時調動了整建制的部隊,不過要說大場面,還是三大戰役牛逼,參加過戰役的部隊自己演自己,整個軍團做群演,以後怕是不會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版《三國演義》還有首播版,首播版的老版《三國演義》鏡頭會多一些,比如諸葛亮上下七星潭、曹孟德獻刀前曾有擼貓的情節等。
或許94年版的《三國演義》有些不足,但是卻是用心演繹不過它所塑造的經典卻無法超越。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數十計,每個都是機謀百變,治國策、弄權謀、兵爭計,如此等等,作者無一不是寫來頭頭是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可以說,單從這一點講,《三國演義》便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尤其是年輕人,它可以帶領我們更加理智、冷靜和聰明,在生活和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並且也推薦給學生看,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文學手法,讓孩子更加聰明,《三國演義》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讀的書。尤其暑假讓孩子多讀幾本好書,增強孩子處事和閱讀能力,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加坦蕩。
購買《三國演義》就缺少不了其他三部著作,很多名人都對四大名著愛如珍寶,紅學泰鬥周汝昌先生用四個字評價四大名著「忠義誠情」,將《三國演義》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忠」字,將《水滸傳》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義」字,將《西遊記》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誠」字,將《紅樓夢》的精神宗旨歸結為一個「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