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舊夢的日本海軍航母之路

2020-12-17 觀影報告室

1996年11月18日,日本海軍戰後最大的坦克登陸艦「大隅」號緩緩下水,1998年正式建成服役,「大隅」號採用全通甲板右舷島式結構,標準排水量達8900噸,艦長178米,艦寬近26米,由兩臺柴油機推動,最大航速為22節,「大隅」號的建成創下了戰後日本海軍艦艇史上的幾個第一,艦體長度第一,作戰艦艇中標準排水量第一,在兩棲艦船中首次採用隱形設計,無前開門,可搭載直升機和氣墊登陸艇並裝備兩座密集陣近防炮。

當全世界都驚呼這是「航母」時日本人卻平靜的說他們造的是新型運輸艦,日本打著大型登陸艦的名義或者叫大型輸送艦的名義發展出了被外界公認為至少叫「準航母」的「大隅」級,它的排水量標準排水量不到9000噸,而它的滿載排水量接近了15000噸,具有了15000噸級的排水量就意味著擁有相當強的發展空間,即便「大隅」級不做更大的改進,在上面不加裝滑躍起飛的甲板,像「海鷂」式垂直起降的飛機也完全可以在「大隅」級上面起降,如果說航速只有22節的「大隅」級可以把它定位為一級兩棲攻擊艦。

日本以所謂載機驅逐艦名義發展的「日向」級應該說就更值得我們關注,2004年,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建造「日向」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首艦「日向」號於2007年8月下旬,2009年3月服役,二號艦「伊勢」號也於2009年8月下水,2012年服役,全長197米,寬33米,標準排水量13500噸,滿載排水量18000噸,比一些小型航母都要大,作為擁有艦隊指揮功能的大型戰艦,「日向」號配備了完整的綜合指揮系統,可搭載11架直升機,不僅可執行反潛、掃雷等任務,還有條件承擔對陸攻擊和對岸垂直兵力投送任務,雖然「日向」號、「伊勢」號的外形酷似航母,但海上自衛隊官員一直堅稱它們不具備搭載戰鬥機的能力,所以不能稱為航母。

作為未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十九艦隊」的核心,日本現在正在發展接近2萬噸級排水量的「日向」級,在它的引領下未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八八艦隊」或「十九艦隊」究竟將走向何方?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冷戰後期一直提出一個理念,未來發展方向是要維護日本1000海裡的「海外戰略航線」,這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未來護航、作戰的範圍,提出這樣一個口號要從日本在二戰時期被美國潛艇打得損失慘重這樣一個慘痛經歷來說起。

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這突然一擊給了美國當頭一棒,倉促之間,美軍下令把太平洋戰區的潛艇部隊投入作戰,1941年5月,海軍少將查理斯·洛克伍德被任命為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這位潛艇艇長出身的將軍根據日本艦船的活動規律果斷打破潛艇作戰慣例,下令各潛艇可以相對獨立作戰,允許先向敵艦攻擊後再向他報告,這一靈活戰術很快取得了成效。

1943年,美軍潛艇共進行了1500次襲擊,發射了4000多枚魚雷,擊沉300多艘日軍艦船,共計180萬噸,而日本當年只建造了80萬噸新船,致使日本的船舶總噸位一下銳減了100多萬噸,隨著太平洋戰線不斷拉長,日本海軍越來越力不從心,1944年初,美國在太平洋部署了120多艘潛艇基本佔據了戰場主動,除了襲擊戰艦,美軍還不斷出動潛艇攻擊日軍的運輸貨船,逐漸切斷了日軍的「糧草」供應,美國海軍的潛艇充分利用了當時日本海軍還沒有建立起像英國海軍那種規範的對民用運輸船隊護航機制,充分利用這個弱點在日本的海外戰略航線上大打出手,日本是一個兩頭在外的國家,所有的能源,包括原材料都要從海外進口,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要向海外出口,正是兩頭在外的格局成為它最大的軟肋,美國海軍的潛艇在太平洋航線上大打出手死死扼住了日本的脖子。

美國潛艇有效的封鎖了日本的物資補給,日本不得不大量動用原來的「家底」,為了緩解軍工生產所需各種金屬的短缺,日本國內發起了緊鑼密鼓金屬徵集活動,婦女們被要求獻出家中做飯的金屬炊具,一個家庭只被允許留下一口鍋一隻桶,公園和火車站裡的鐵製凳子被全部收走,甚至連東京靖國神社的青銅大門都被拆散運到一家兵工廠,由於燃料和零件短缺,公共汽車無法開動,人們絞盡腦汁尋找可以替代汽油的方法,街道上出現了冒著黑煙燒木炭的汽車,任何一項與生產和填飽肚子無關的消費都被認為是可恥的,口紅、胭脂等化妝品全都遭到禁止,政府限定理髮師給每位顧客燙的髮捲不得超過3個,為防止誤會,一家理髮店門前的告示牌上寫道:請天生自來卷女性不要從這裡經過,不斷增長的軍用需求就像一張深不見底的大口吞吸著日本國民賴以生活的有限資源。

日本從海外各個戰區進口能源、原材料基本上逐漸陷於枯竭的狀態,直接導致了此後日本國內軍工生產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導致它在太平洋戰爭中巨大的戰爭損失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從而間接地促成了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的儘快到來,在這個問題上日本可以說有的慘痛的教訓,它知道隱蔽在水下的潛艇一旦對一個國家,特別是像日本這種兩頭在外、資源貧乏的國家意味著什麼,正是面對這種巨大的威脅,日本現在戰後「海上自衛隊」才提出要具備護航1000海裡「海外航線」這樣一個作戰使命和作戰要求。

藏頭掩面、打擦邊球,面對重重阻力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總是不斷地冒出要造航母的念頭,日本今天的急迫心情不能不說和當年的慘敗有關,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恐怕對當年那支擁有十幾艘甚至幾十艘航空母艦的強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始終具有著揮之不去的留戀。

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一個危機感始終非常強的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說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在發展的「日向」級也就是16DDH 還只是讓我們隱隱感覺到它走向遠洋的這種野心,那麼22DDH直升機驅逐艦讓我們這種感覺恐怕就更加深刻,就在世界各國對日本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和「伊勢」號議論紛紛,表示深具疑慮之際,

日本又很快推出了新招數,2009年12月,日本政府年度預算中撥出1200億日元準備用於建造又一艘所謂新型直升機驅逐艦,編號為16DDH的「日向」號定型於2004年,正好是日本平成16年,新一代驅逐艦定於2010年,也就是平成22年正式開工建造,編號為22DDH,新的22DDH艦長248米,寬39米,排水量超過24000噸,這使它幾乎比16DDH的尺寸大了50%,如此龐大的身軀可與二戰期間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相比,以至於很難再用驅逐艦來稱呼這艘艦艇。

從16DDH到22DDH,日本海上自衛隊這條遠洋之路究竟將走向何方?兩者之間的對比有兩個細節,一個細節是「日向」級艦首還部署有一個密集陣的艦炮,部署這樣一個密集陣艦炮是影響作戰飛機起降的,這個東西不拿掉,艦首不進行改裝,F-35是起降不了的,但是22DDH艦首已經是全通甲板了,這意味著艦首稍加改造就可以起降作戰飛機,還有一個細節是16DDH它的兩部升降機分別部署在飛行甲板的前中部和後中部,而22DDH的升降機已經被挪到了艦體右舷艦島後部,把整個主要主甲板部分全部讓出來了,讓出這樣一個甲板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僅僅起降直升機的需求。

如果說以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還沒有航空母艦,沒有攻擊型核潛艇的縮微版美國海軍的話,那麼現在人們看到的以22DDH為核心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十九艦隊」,完全有可能成為2萬噸級可搭載F-35B這種可垂直起降等功能戰機的載機艦艇,這樣未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十九艦隊」可以說不僅可以傲視東亞地區,甚至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一支常規潛艇作戰部隊,這一切混合在一起,我們未來將看到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擁有1000海裡,也就是將近2000公裡的遠洋作戰能力,這一切是值得日本周邊所有國家都加以警惕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25艘航母,現在仍是亞洲海軍第一?
    二戰時代的日本非常熱衷於建造大型的水面艦艇,自明治維新後期日本就著重建立海軍,世界上第一艘單獨建造的航母就是日本率先建造出來的。二戰中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的輝煌戰績更讓航母躍升為海軍第一作戰利器,因為航母能搭載艦載機使得航母的價值真正被開發出來,一直到現在都是海軍中當之無愧的最強軍艦。二戰時代的航母和現在比相差甚遠,當時的日本確實有25艘航母日本在戰前有10艘航母而戰爭中又建造了15艘航母,總數為25艘。
  • 史無前例的大海戰,共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全軍覆沒
    要說起航母,就不得不提美軍的11艘核動力航母。早在二戰時期,美軍就靠著航母打贏裡很多場戰役,其中就有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海戰,當時僅參戰的航母就有21艘之多,日本海軍被聯軍的航母艦隊一鍋端。這場戰役就是二戰中的雷伊泰灣大海戰。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擁有大量航母,只是因為很有錢嗎?
    而這些海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航母都作為主力參與到了戰爭中,而作為參戰的雙方,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擁有上百艘航母,而日本也擁有二十五艘航母之多。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難道二戰時期的日本很有錢嗎?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航母?
  • 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號殘骸被找到
    【環球網軍事報導】致力於水下探測的一支美國調查團隊近日發現了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的日本海軍赤城號航母。據共同社10月22日報導,曾宣稱在北太平洋發現了在太平洋戰爭中途島海戰中沉沒的原日本海軍航母「加賀」號的美國調查團隊負責人20日透露,使用聲納在水深約5280米處的周邊海底發現了第2艘船影,根據形狀和發現場所認定是航母「赤城」號。據悉,該團隊將派出無人探測船展開詳細調查。 報導稱,在有關中途島海戰的探測項目中,這是第2艘得到確認的被擊沉的日方航母。
  • 南美最強海軍,巴西航母之路,依靠撿漏發展的巴西海軍航空兵
    巴西海軍第二艘航母,聖保羅號原法國海軍福熙號航空母艦,撿漏價1400萬美元。 第三艘航母袁偉。大西洋號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海洋號直升機航母撿漏價格。8000萬英鎊。折合約1.15億美元. 米納斯吉拉斯號航空母艦900萬美元,現代化改裝價2700萬美元。
  • 二戰日本海軍最後一次大勝,珊瑚海大海戰擊沉美軍航母
    除了成功偷襲珍珠港以外,在整個二戰戰場上日本海軍還有一次面對面成功擊潰美國海軍的大勝仗,那就是珊瑚海大海戰。同時珊瑚海海戰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航空母艦為核心,以艦載機為主力的海軍搏殺,珊瑚海海戰的爆發,正式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海軍航母時代的到來。
  • 法國另類的航母之路
    利比亞經過1986年被美國實施軍事打擊之後,海空軍力量已經大為削弱,又遭封鎖制裁了這麼多年,已經不具備對西方國家進行了有效的反制能力,此時正是「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維護法國利益最好時期,儘管法國是除美國之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而法國的航母之路也並不平坦。
  • 日本海軍最期待、性價比最高的「下餃子」航母,為何生不逢時?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航母也被他們視為對付美軍的重要戰鬥力,但是,他們首先直面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克服飛行甲板的脆弱性,了解軍事的朋友都知道,航母的飛行甲板一旦中彈就表示其不能再繼續戰鬥。 日本海軍想到兩種解決的辦法。一是建造強化防禦力的重裝甲大型航母;二是建造大量的中型航母,以分散風險。
  • 1942年,被擊沉的黃蜂號航母,日本海軍最後的輝煌
    1942年9月15日,索羅門群島瓜島附近,美國海軍黃蜂號航空母艦正像往常一樣率領艦隊巡航,不成想突然遭到日本海軍潛艇襲擊,六枚魚雷朝著黃蜂號的方向發射而去,其中三發成功爆炸,最終導致了黃蜂號的沉沒
  • 日本海軍為何不敵英國,擁有航母卻質量一般,都是壓榨索取的
    兩者海軍的實力取決於兩國對海軍的需求,和不同的作戰想定。空泛的談所謂實力是沒有意義的。以航母為例,日本的航母雙層機庫,開放式非裝甲甲板(大風除外),那是因為太平洋低海況,島嶼分散缺乏密集的岸基航空基地。這種情況下,航母的穩心高無所謂。
  • 「一發入魂」,舊日本海軍重甲航母大鳳號為何不堪一擊?
    我們都知道,航母這種武器裝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海上武器, 但是現代航母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最開始的時候, 它的體型還沒有這麼大, 技術也比較落後。二戰期間, 美國起碼建造了上百艘航母, 雖然沒有現在的航母這麼強大, 但是在那個時候, 已經算是非常出色的航母了。 在太平洋戰爭中, 美國和日本的航母在海上相遇, 但是讓雙方都沒有料到的是, 舊日本海軍的航母大鳳號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榮登最脆弱航母的榜首。
  • 日本海軍戰力如何?若2艘輕型航母入役,將僅次於五常和印度
    日本海上自衛隊首艘航母「出雲」號正在船廠內進行改造,這艘排水量2.7萬噸的所謂「防衛性」航母將會改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戰能力,如果日本打算改造的2艘輕型航母入役,那麼日本海自將會穩居世界第7位,超越原本在他之前的義大利海軍,成為僅次於五常和印度海軍的海上力量。
  • 回顧史上大規模的航母對決 5原因導致舊日本海軍覆滅
    馬裡亞納海戰,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母對決(攻擊主要由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機,在艦隊視距外進行)。導致舊日本海軍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馬裡亞納海戰中,美軍第58特混艦隊的人員觀看雙方戰機進行空戰  1.舊日本海軍大量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早在中途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拉包爾空戰中大量損失。新飛行員又因人力和物力的差距導致訓練不足,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海軍航空兵早已不復存在。
  • 航母山東艦,中國第一艘「成熟航母」,開啟藍水海軍未來
    不大一樣的航母去年年末,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而中國海軍的002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可以看出現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很多傳統歐洲列強,逐步走向復興,有相似情況的還有印度,印度海軍的三航母計劃邁出重要一步,建造中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預計2021年出海,看起來似乎是對中國亦步亦趨,隱隱有追上的趨勢,但仔細看看就會明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維克蘭特號原定的是2015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文/U156這兩天傳來一個消息:當年在中途島海戰中三艘抱團扎堆最後死一塊兒的日本航母其中有兩艘被找到了。一艘已經確認為加賀號,另外一艘目前暫時被推定為赤城號。在等待考察隊傳來更多消息的同時,我們來聊一聊這兩艘第一航空戰隊的航空母艦。
  • 剖析二戰日本海軍超級航母信濃號
    巨型航母信濃號信濃(しなの Shinano)號航母是日本海軍建造的最大最重的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62000噸,最大排水量71890噸。一直到1961年美國小鷹級航母服役,該艦都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簡單點說就是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排水量都沒她大。信濃號服役後第一次出港就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USS Archerfish,SS-311)盯上,4條魚雷就把她放翻了,坑得跟什麼似的。
  • 「重裝雷擊艦」北上號,日本海軍曾經的「殺手鐧」!可惜被美航母完爆
    日本是第一個將航空母艦用於大規模實戰的國家,珍珠港事件就是它以航母為主力成功實施的偷襲行動,這次事件也標誌著傳統「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按道理來說能夠開創出這樣戰法的海軍應該會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實際上從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來看,日本海軍在戰法和戰術上的創新只是偶有靈光,大部分時間都是相當的守舊,甚至是固執!
  • 二戰最「祥瑞」驅逐艦,憑一己之力送走8艘航母,剋死日本海軍
    其中舊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驅逐艦赫然在列,可以說是日本最「祥瑞」的一艘驅逐艦。這艘軍艦1940年服役,1941年12月首次參戰。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參加了眾多著名戰役,而有它的那些戰役中,編隊中的其他軍艦往往都會遭到敵人重創。
  •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目前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美海軍核動力航母
    最近,由於英國海軍對外宣稱,最快在明年初要將「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作戰群,派到遙遠的遠東包括衝繩縣等西南諸島周邊在內的西太平洋,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聯合軍演,進而在全球刷了一波存在感。中國海軍也擁有2艘航母,但滿載排水量仍然是英國航母稍大些,特別是其採用了先進的艦用燃氣輪機和全電驅動,要比中國海軍的001型和002型採用傳統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系統的航母要先進。
  • 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穿越宮古海峽進入東海,日本艦機跟蹤拍照
    遼寧艦航母編隊隨後穿越宮古海峽,進入東海。在此之前,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曾發消息稱,遼寧艦航母編隊10日穿越宮古海峽南下,駛入太平洋。 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8日發布的消息,4月28日上午9時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第5護衛隊「金剛」號驅逐艦、第12護衛隊「海霧」號驅逐艦和第5航空群P-3C反潛機在宮古島東南約80公裡處發現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