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要不要寫入法律?

2020-12-22 用事實說故事

職場上的年齡歧視是我們不可迴避的問題,而在我國的年齡歧視卻尤為明顯,在各大招聘會的現場,我們會經常看見35歲這個標籤,而這個標籤,在中國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我們要不要撕掉標籤,讓一切平等,人人都在一個起跑線上?

在美國和歐洲,年齡歧視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企業如果因為年齡而對應聘人員加以歧視的話,輕則罰款,重則被判反人權罪,無論多大的企業,如果有年齡歧視,都將被予以重罰。

但是在中國,除了性別歧視,宗教歧視等,年齡歧視卻一直大行其道,成了明晃晃的潛規則。究其原因,一是中國人口眾多,有很多勞動力。二是對於一些傳統規定,卻並沒有與時俱進。三是政府規定35歲年齡線,企業跟著抄作業,風氣就是如此。

那麼我們要不要把年齡歧視寫進法律?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存在

先來說以政府角度,取消年齡限制意味著什麼?全民去考公務員?這個問題顯然不現實,還是要規定一些年齡。隨著延遲退休的日漸來臨,35歲的年齡線,肯定是站不住腳,假設退休延遲已經成立,那麼相應的年齡就要往後推一些,多少合適呢?我覺得45還是合適的。人的黃金年齡在25-45之間,如果還是一味的固守傳統,那麼我們終將被淘汰。

央視記錄片《人生第一次》中,給出我們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老齡人口60歲以上達到2.59億,預計2025年可能突破3億人。延遲退休可以緩解國家各方面的壓力,讓老年人老有所用,老有所依,但是相應的配套政策卻不見蹤影,讓很多人大惑不解。

有人會覺得,如果國家放開35歲這條線,是不是意味著很多年齡大的人將進入系統中,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們換個思維去想,有個現象叫鯰魚效應,把一條鯰魚放到沙丁魚的池子中,在運輸的過程中沙丁魚可以非常活躍並且不死,說明什麼?努力的活動可以讓其他的人也跟著動起來。

而我覺得,工作不分年齡,誰能說45歲的人就一定比25歲的人差?工作比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齡,拋開年齡的束縛,能者居之,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才是中國真正開放的地方。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在國內,這句話恰恰相反,公務員招聘在35歲,那麼36歲行不行?差一歲怎麼了?35歲只是個圈,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圈裡,而從不跳出圈外?國家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年齡,如果這樣的話,3歲小孩不是更有優勢?

我們在來看企業,中國的企業招聘基本都是35歲以下,其實這個35歲是上限,一般招聘32歲已經很大了,有些企業甚至規定在28歲。為什麼?就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還沒意識到老齡化人口帶來的弊端。

以前打更的需要60歲以上,現在都得55了,為什麼?人老不中用了唄。可是事實是如此麼?我們假設60歲的身強體壯的人和一位55歲弱不禁風的人,誰更能受到企業青睞?按字面來看應該是60歲的人,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企業都會選擇55歲那個,因為年齡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可是年齡歧視能否寫進中國的法律呢?暫時是不行的,中國雖然說與時俱進,但涉及的面太多,太廣,無法實現年齡歧視寫進法律,至少在老齡化的巔峰前是無法實現的。

至少以政府的角度來看,35歲這條線是不能改的,因為建國初期人的壽命就是35歲,而中國已經按這條線走了幾十年了,未來還會繼續走這條路,35歲,這條線也許就是中國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

相關焦點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職場年輕人遭受的年齡歧視 一點不比中老年人少
    我想知道自己的擔憂是否有現實依據,於是查了一下:在網上搜索「職場年齡歧視」,你會找到很多關於歧視老年員工的文章,還有針對這個問題的法律。美國聯邦政府有相關規定保護40歲及以上的員工免受歧視。比方說,法律禁止公司以員工「年齡太大」、無法理解如何使用某項技術或應用最新創新成果為由推定員工無法勝任某個職位。不過,這種保護措施是否見效還有待商榷。
  • 如何面對職場年齡歧視
    來源:@段冬Arthur 近些年,中老年人普遍陷入焦慮之中,一方面是35+就被劃入中年,職場人生被提前「中止」;另一方是退休年齡延遲,即將退休養老的老年人
  • 當當網招聘涉就業歧視?就業歧視、性別歧視有哪些法律規定?
    近年來,職場就業歧視有多種表現,常見的有年齡、學歷、性別歧視,此外還有工作經驗、身高及長相、疾病、地域和資格證明等的限制與歧視。重慶律師結合相關內容談談就業時如何依法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當當網招聘不看東北河北北京人?
  • 被年齡歧視困住的中年人,做不回「打工人」?
    小學讀英語時,老師就曾說過,儘量不要問別人年齡,尤其是女性。當時不理解,年齡不過是個數字而已。但當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後,才明白年齡對於工作的重要性。近日,武漢一菜場發布《入駐須知》成為輿論場關注的焦點。這份通知要求菜市場內的女攤販不能超過45歲,男攤販不能超過50歲。附近的一名商販說:那我們都不能賣菜了。
  • 評論1+1:超45歲不讓賣菜,解決年齡歧視需法律出手
    目前我國並沒有針對就業年齡歧視的有關法律,由此導致年齡歧視成了「明規則」,連遮羞布都不要了。這裡面還隱藏著兩方面的嚴肅問題。一方面,在穩就業背景下,要切實防止各種折騰,人為製造就業壓力。避免各種形式的年齡歧視,以及各種惠民掩蓋的傷民之舉;另一方面,要做好應對老年社會到來的準備,有些行業不僅不應該歧視,而且應該做好吸納中老年人就業的準備。是到了法律出手,解決「年齡歧視」的時候了。
  • 巴西慢性病患者職場上隱瞞病情 疫情或致歧視加劇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金12月7日報導】今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給巴西慢性病患者帶來了更多健康風險,同時也為他們的職業生涯蒙上一層陰影。巴西BBC新聞網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很多患有慢性病的巴西勞動者害怕被同事歧視或被老闆解僱,因此在求職和工作期間不得不隱瞞病情。
  • 公司招聘要求太歧視!男女比例7:3,寧要賴男不要985女碩!
    所以,對於一些職場女性來說,要想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就只能把自己不當女人。女性由於要負擔生育責任,會導致一段時間內無法工作,從而在就業時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歧視」,相信很多女性職場人對這點都能感同身受。最近,一位女性職場人就因為職場對女性的歧視,開始吐槽了,一起來看看。
  • 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但是風光背後,其實職場女性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在女性就業率高達73%的中國,長期的性別歧視下,女性在職場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並且遭遇了許多不公平待遇。譬如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立「僅招收男性」這樣的性別條款把女性擋在門外;還有的用人單位對妊娠期女性員工進行人事調動,排斥、孤立孕期女性員工,逼迫其自動離職。無法想像,性別竟成原罪。
  • 「那些偉大的公司,招聘是不會有年齡限制的。」資深HR說年齡歧視
    跟她吃飯時,和她交流了一些職場心得。其中關於35歲的職場年齡紅線,我先說了我的感受:我覺得勞動者被35歲這個紅線搞得壓力很大。其實人的智商情商不會因為35歲就降低,反而越老的人,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智力和經驗的碰撞更容易給企業帶來效益。
  • 整體收入低於男性17%,數據告訴你女性在職場遭受的歧視有多大?
    近日,有關延遲女性退休年齡的新聞消息,再一次將女性群體推到話題的風口浪尖上。 「延遲退休」一事一直有所聽聞,但也是眾說紛紜的研究階段。 而今,「研究」了8年之後,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 職場性別歧視 你遇到過嗎?
    來源:經濟日報在職場中,你有過被性別歧視的經歷嗎?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智聯招聘聯合寶寶樹發布《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職場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多源於性別,婚育和家庭是拖累女性職位晉升的主要因素。
  • 職場上忠誠真的很傻嗎?職場上到底要不要忠誠?
    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發視頻稱忠誠在職場真的很傻。絕對的忠誠會使人在職場被碾壓得粉碎,離職別告訴上司要去哪,學會自我保護很重要。 在職場上忠誠有兩種:一種是真心的忠誠,事事為老闆和公司著想;一種是偽裝的忠誠,一切以老闆為中心,平常慣於在老闆面前伏低做小。
  • 大廠的「年齡歧視」從來都不是秘密
    Reddit上的一個提問又引發了大家對程式設計師「年齡危機」的討論。無論是矽谷還是國內BAT等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年齡歧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那些大齡程式設計師而言,35歲真的就意味著他們要被市場淘汰了嗎?36歲的博士程式設計師,還能在矽谷找到工作嗎?
  • 算法歧視法律規制的路徑探析
    此外,智慧財產權或商業秘密條款的保護,對法律介入算法內部審查的努力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技術的黑箱效應亦會日益嚴重,若不能有相應的規制措施,算法歧視引發的權力失衡和社會風險將不斷加劇。針對算法歧視,不同國家基於各自的治理傳統和法律基礎,規制路徑有所不同。歐盟國家主要選擇的是個人賦權的規制路徑。
  • 45歲不能賣菜,年齡歧視都成這樣了?
    此事之所以引發公眾熱議,還是因為年齡問題再一次擊中了社會痛點。45歲,不過是人到中年,可就連賣菜的資格都喪失了,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心中一沉。從80後90後接連成為「前浪」到35歲的職場危機再到中年演員沒有戲可以拍,年齡早已成為輿論場中的敏感話題。
  • 職場隱婚當心雙刃效應 隱婚是否構成職場欺瞞?
    「職場隱婚」雖然有時也能獲得較好的職位,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今天的故事在說明其雙刃效應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釐清何為就業歧視的法律界限——企業以婚否作為招聘前置條件違法,反之並無不當。「職場隱婚」是否構成「職場欺瞞」?企業將其解僱是否合法?  隱瞞婚情  30歲的苗美玉(化名),某重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2008年6月初,苗美玉從報紙上看到某公司招聘日語翻譯,前去應聘。
  • 畢淑敏:在年齡歧視這方面,我可不樂觀
    摘自畢淑敏《我喜歡遼闊的地方》年齡的顏色如果在詞語上塗抹顏色,把紅色比作褒獎,把黑色比作貶斥,嬰兒的誕生就是一枚豔麗的聖女果鏗鏘落下,年齡調色盤就此開始旋轉。
  • 美國IT業年齡歧視現象嚴重
    【新華網北京4月24日專電】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信息技術(IT)行業工作的高技術員工中,有40%以上的人認為美國IT行業存在年齡歧視現象,年紀太輕或年紀太大都會受到公司的歧視。  這項調查是由著名的IT求職網站TECHIES.COM進行的,共有1027人接受了調查。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女性,作為高等教育中受眾佔比更多、消費市場上的消費主力,但在職場上卻面臨一些隱形天花板。因此關於女性各類英文考試作文中常考察的話題一般涉及女性在家庭、學業和工作組所遇到的問題和歧視。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一定要規避題幹中給出的表達形式,那麼我們關於這一話題可以積累哪些表達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