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招聘涉就業歧視?就業歧視、性別歧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12-22 刑事律師羅致洪

近年來,職場就業歧視有多種表現,常見的有年齡、學歷、性別歧視,此外還有工作經驗、身高及長相、疾病、地域和資格證明等的限制與歧視。重慶律師結合相關內容談談就業時如何依法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當當網招聘不看東北河北北京人?重慶律師:若招聘要求屬實 涉嫌就業歧視

日前,一份當當網的「高級運營經理」招聘要求在網絡引發議論。該職位要求「年齡超過35歲不考慮」、「不看東北、河北、北京籍貫的人」,不少網友表示以上要求不合理。

當當網則回應:噹噹從未發布過此類招聘信息,人力資源部正在調查此事,將依法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網友:

@多情:這樣擺在明面上應該不可能吧

@如伴:我感覺一個企業不會這樣做的吧,看後續吧

@安安靜靜做一個美女子吧:其實一般都有這樣的潛在項目,只不過不明示。我經歷過的,HR不要女的(已婚已育也不要,因為還有二胎);上海本地人不要,北京本地人不要的可能性確實比較高

@iBingo:真的假的?這也太。。

@朝廷鈊腹:多大點事,很多企業都有這種潛規則,只不過他們把條件寫在紙上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敢多說

@黑胡椒麵包:剛畢業在北京工作那會,去參加一個公司面試,第一輪群面,然後面完之後面試官就讓兩人出去了。出去了以後面試官對我們得意地說,我們公司招聘有兩個執著,一不招本地人,二不招年紀大的人。等自己工作幾年以後,才知道,這特麼是我們好壓榨啊。

@Night-D:[噓]還有很多企業性別歧視呢

律師說法:

若相關報導中提及的招聘要求屬實,則涉嫌違反《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中關於就業歧視規定:

《勞動法》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就業促進法》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在《就業促進法》第三條中,用了「等」字結尾,說明與民族、種族、性別等相當的因素也構成就業歧視。

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包括地域、戶籍、年齡、外貌等與工作沒有直接聯繫的因素均構成就業歧視。

關於網曝的該招聘信息是否屬實,有待考證。但該要求中,結合相關規定,確實涉及到了涉嫌就業歧視的內容:

1、對年齡進行了限制。如果沒有證據證明該崗位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認為構成了就業歧視;

2、該招聘信息對戶籍進行限制。明確排除特定的戶籍,涉嫌就業歧視中的地域歧視及戶籍歧視,明顯不合理。

法律知識延伸:

一、我國法律對於就業歧視有哪些規定?

1、《勞動法》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2、《勞動法》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3、《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和社會保障權利。

4、《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四條 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婦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5、《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條 在晉職、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應當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得歧視婦女。

6、《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 在職工的招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

二、招聘存在性別歧視?國家說:這樣罰!

談及就業歧視,引發較多討論是招聘中的「性別歧視」。在以上相關法規的基礎上,九部門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要求:

在招聘時,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同時,對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含有性別歧視內容招聘信息的,依法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吊銷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找工作時,求職者一方面由於維權意識淡薄、維權成本過高,大多就以忍氣吞聲、見怪不怪而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為了就業就得降低求職心態和標準,直至最低,出現無條件、無奈下的迎合。但是,生活艱難,也應依法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大家有法律問題可以關注後,私信給小編。有空的時候將一一解答。

相關焦點

  • 湖北:就業性別歧視將被「聯合約談」
    因為背後暗戳戳隱藏著就業性別歧視呀!面對就業性別歧視怎麼辦?別怕!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北省總工會湖北省婦女聯合會重拳出擊將對涉就業性別歧視用人單位展開聯合約談 為貫徹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人社部發〔2019〕17號)要求,著力解決就業性別歧視,促進婦女平等就業
  • 重拳出擊——就業性別歧視將被「聯合約談」
    因為背後暗戳戳隱藏著就業性別歧視呀!面對就業性別歧視怎麼辦?別怕!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北省總工會湖北省婦女聯合會重拳出擊將對涉就業性別歧視用人單位展開聯合約談為貫徹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人社部發〔2019〕17號)要求,著力解決就業性別歧視,促進婦女平等就業。
  • 反就業性別歧視志願者:追求兩性平等就業,僅靠限制招聘字眼還不夠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近日,人社部研究起草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用人單位向網絡招聘服務機構提供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性別方面的歧視性內容。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追求兩性平等就業僅靠限制文字內容還不夠,性別歧視有可能出現在招聘流程中任何一個「看不見」的環節。其實,不只是上述規定,在反對就業性別歧視方面,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發聲。
  • 噹噹堅決否認的就業歧視,美團、愛奇藝、盒馬都曾幹過
    原標題:噹噹堅決否認的就業歧視,美團、愛奇藝、盒馬都曾幹過作者:龔進輝最近噹噹處於多事之秋,不僅被捲入李國慶、俞渝之間的公司控制權之爭,還惹上新的麻煩,起因是一則招聘啟事引發不小的爭議。
  •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應避免的就業歧視問題有哪些?
    對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願的農民工,開發一批就地就近就業崗位,有創業意願的同等享受當地創業扶持政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確有困難的可按規定通過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疫情防控期間,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受疫情影響失業的參保人員,可通過失業保險基金,按照不高於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發放失業補助金,具體辦法報請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不得同時發放。生活確實困難的,可按規定申請臨時救助。
  • 【法官說法】對就業歧視勇敢說不!
    【法官說法】對就業歧視勇敢說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 禁止「顯性歧視」更要治「隱性歧視」
    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門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在招聘環節中,不得限定性別(國家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勞動範圍等情況除外)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等。
  • 疆哥有話說|「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以看得見的形式反對就業歧視
    因為涉及地域歧視,「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備受關注,雖然二審作出了維持原判的決定,此次訴訟依然顯得意義非凡——其最大價值不在於作出怎麼具體的判決,而在於每一次對就業歧視和地域歧視的審判,都是對正義的伸張,同時也是對不法行為的鞭撻和震懾。這樣的以案說法,顯然比空洞的反對歧視,更加直觀而有力量。
  • 高某:中國第一個在就業歧視案件中勝訴的跨性別者
    雖然變性的概念早已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但我們對待跨性別者的態度會和普通人一樣嗎?2018年9月,當當網開除了高某,理由是她「不斷曠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某的情況,高某原性別男,曾是當當網的產品總監,在她做了變性手術後休息還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噹噹解僱了她。於是她向法院起訴了噹噹,但這次是跨性別者贏了。經法院審判,噹噹接連敗訴,法院的判決詞也備受網友好評。
  • 湖北招聘帶性別歧視 最高或罰款5萬元
    湖北招聘帶性別歧視 最高或罰款5萬元湖北招聘有地域歧視 可罰款1到5萬元求職、招聘,每個企業不一樣,有學歷、年齡條件,這些或者可以理解,例如985、211,工作不好找,有些企業用人要求高,或者就是為了自己面子
  • 孕婦未做胸透被拒錄用,到底有沒有受到就業歧視?
    河南原陽,一名女性2019年參加平原示範區教師招聘,體檢時因懷孕沒做胸透檢查,最終沒被錄取。區文教體衛局表示,許女士體檢報告不完整。近日,該女子對河南新鄉平原示範區文教體衛局、平原示範區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希望撤銷不予錄用的決定。
  • 職場性別歧視 你遇到過嗎?
    來源:經濟日報在職場中,你有過被性別歧視的經歷嗎?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智聯招聘聯合寶寶樹發布《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職場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多源於性別,婚育和家庭是拖累女性職位晉升的主要因素。
  • 英語寫作話題: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在上一篇我們總結了關於政府社會問題懲治犯罪類的討論我們可以有一些怎麼樣的思路,同樣是當今社會很嚴重的一個問題,也是英語作文中經常考察的一個話題。就是當今越來越嚴重的性別對立問題。計劃生育以來,由於獨生女的存在,女性地位有了一些提高,性別意識逐漸覺醒,女權主義也有了些許抬頭的趨勢。
  • 壹現場|男子做轉性別手術被歧視遭解僱 法院判決繼續履行合同
    2018年6月27日,孫某通過微信向領導請病假,於當日進行了男轉女性別重置手術,並在2018年7月2日至2018年9月6日期間進行持續治療。某網際網路公司認為其未按照規章制度履行請假手續,以曠工為由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孫某認為,其已經履行請假手續,不構成曠工,公司將其解除的實質原因是就業歧視,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 延遲退休將至,就業市場「35歲歧視」這幾道坎怎麼跨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均表示,作為一項涉及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延遲退休不能單兵突進,需要政府在就業、社保、財稅等多方面出臺配套政策進行保障,尤其要在法律層面進行保障,在招聘、錄用等環節保護老年人參與的權利,而對於歧視老年人的行為則要懲罰。
  • 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會受歧視?而在職博士卻沒有?原因為何
    最近幾天已經開始考研正式報名,在考研報名的時候很多同學很糾結該不該去報考非全日制研究,因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會受到歧視,所以這部分考生很多人選擇了報考全日制研究生。那麼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會受到歧視呢?
  • 大學生就業優勢要來臨,學歷歧視將不復存在,專科生限制就此減少
    這讓曉雯陷入了糾結:專科就業往往會受到歧視,如果自己通過專升本還不能得到認可,是否實在浪費時間呢?因為這一糾結導致小文的成績嚴重出現下滑,曉雯更迷茫了。教育部發布通知:在國企以及事業單位進行招聘時,不允許出現「學歷歧視」教育部的這則通知主要就是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做出的調整,為了確保畢業生的正常就業,要求積極拓展相關政策性的一些崗位,以及拓展市場化的一些相關崗位的決策。
  • 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要不要寫入法律?
    在美國和歐洲,年齡歧視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企業如果因為年齡而對應聘人員加以歧視的話,輕則罰款,重則被判反人權罪,無論多大的企業,如果有年齡歧視,都將被予以重罰。但是在中國,除了性別歧視,宗教歧視等,年齡歧視卻一直大行其道,成了明晃晃的潛規則。究其原因,一是中國人口眾多,有很多勞動力。二是對於一些傳統規定,卻並沒有與時俱進。三是政府規定35歲年齡線,企業跟著抄作業,風氣就是如此。
  • 算法歧視法律規制的路徑探析
    算法歧視的形成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人類偏見的有意識注入。算法終究是價值驅動的產物,雖然機器決策被描述為自動化,但決策對象的哪些數據特徵會影響輸出結果完全取決於人的選擇,此時根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傾向和偏見很容易被帶入系統的設計之中。除了設計階段的偏見輸入,在系統學習過程中,如受到歧視性案例的汙染,偏見也可能會固定下來,從而形成偏見化的循環反饋體系。
  • 男員工變性遭當當網開除,法院寫下一段近千字的話……
    高某某則認為,當當網解除合同的原因其實是就業歧視。她出具了當當網公司於2019年7月22日給自己發送的函件,其中有這樣的話語。「高某某先生,您好!近期國航航班,發生了精神病員工嚴重侵害正常人合法權利情況,噹噹在做安排您返崗時,同時需考慮公司近千名員工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