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先進,「變性」一詞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雖然變性的概念早已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但我們對待跨性別者的態度會和普通人一樣嗎?
2018年9月,當當網開除了高某,理由是她「不斷曠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某的情況,高某原性別男,曾是當當網的產品總監,在她做了變性手術後休息還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噹噹解僱了她。於是她向法院起訴了噹噹,但這次是跨性別者贏了。經法院審判,噹噹接連敗訴,法院的判決詞也備受網友好評。而高某也是中國第一個在就業歧視相關案件中勝訴的跨性別者。
了解了大致情況後我們都應該清楚起初當當網開除高女士的原因肯定不是曠工這麼簡單,或多或少都有對高女士做變性手術的介意。說得更通透一點兒,就是對跨性別者的歧視和恐懼。
其實在2000年以後,變性手術就廣泛被醫學界認可和接納了,只不過做變性手術的人還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一直以來,跨性別者會更容易遭到人們的不公平對待。在這個案件中,法院的判決詞中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只有我們容忍多元化的生存方式,才能擁有更加豐富的文化觀念,才能為法治社會奠定寬容的基礎。」
而絕大多數人都有思維定勢,它的定義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覆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認知階段也稱作「刻板印象」)。
從古至今,絕大多數人都習慣按自己對性別的定義去看待社會,其實也就是一種「刻板印象」。大多數人都覺得性別是一出生就已經決定了的,即使某人後天再改變其性別,我們在心裡其實也還是更傾向於該人之前的性別。但做了變性手術後,人的性別在法律上就已經該改變了,人體的第二特徵也趨於現在的性別。所以前後不同的性別和特徵往往使跨性別者不太容易被我們接受。
但仍有的人想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表達他們的性別身份,對於這種想法,雖然我們一開始不是很能接受,但隨著這種思潮愈加流行,在它對社會發展無害甚至更有利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慢慢接受跨性別者,並且他們的人格和權利更應當被重視和保護。對於這種思潮,我們不需要去推廣它,做到不排斥它就好了。
總的來說,人類的思維是很豐富的,因此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新鮮事出現,社會也變得愈加豐富多元。正因為我們對好的新鮮事物的接受,才讓我們的文化越來越豐富多彩。而我們對好的新鮮事物的包容,就像判詞中說的,會讓文化觀念越來越豐富,也對我們的法治社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