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博物館發布了一則消息,內容主要如下:
Arribas藝術家兄弟花費500小時打造的玻璃城堡,因2個小孩子在追逐打鬧撞到展櫃,城堡塔尖倒塌、破碎、錯位。
這個玻璃城堡,重達60公斤,包含近30000個部件,由兩位藝術家贈送,博物館永久珍藏的,現如今,只能暫時以「不完美」的面貌示人。
圖源於網絡
博物館裡的展品,無不珍貴,這件玻璃城堡,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純手工打造的玻璃夢幻城堡,曾申請過世界迪尼斯記錄。
可想而知它有多珍貴,也可想而知,要修復它,將會是一件多大的工程。
這麼珍貴的展覽品,就這樣被損壞了。
然而,就在這座博物館,同樣非常珍貴的一件名為《天使的等待》的玻璃翅膀展品曾經被損壞。
圖源於網絡
當時,孩子的母親正興致盎然的在給他們拍照,也就是說,孩子把玩翅膀的行為,母親非但沒有制止,反而還得到了母親的默許。
熊孩子粗暴的拉扯,玻璃翅膀折斷。
這件藝術品從開始構思到創作,整個過程歷時有兩年零三個月。
痛心的是,藝術品損壞且無法修復,在那以後,這件藝術品都以殘缺的面貌示人,如今依舊如此,而在展品的旁邊,播放著熊孩子毀壞展品的過程,循環播放。
《天使的等待》損壞之後,上海玻璃博物館發文:
在展與不展的取捨間,我們最終還是決定以作品被損壞的現貌面向公眾。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警示觀眾,也警醒自己,並且以此喚醒觀眾的文明參觀意識和對藝術品的尊重和保護;
藝術家重新為此作品命名為——《折》;
博物館是想以此警戒熊孩子以及他們的家人,提示觀眾文明觀展。
可惜,熊孩子的壞與惡,他們真的想像不到,同樣毀壞藝術品的事情又再次上演。
再次發生了這樣的事,網友幾乎都發出同一個聲音:賠償!
對啊,若不對這種事情加以懲戒,又怎麼能真正達到警示意義呢?懲戒的目的不止是懲罰,更是讓孩子和孩子的家人多一個心眼,多一些敬畏,而不是漫不經心。
熊孩子闖禍事件,都是由小事件積小成大,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最後一定會釀成大錯。
熊孩子的背後是不負責的家長,通過懲罰,讓家長買單,就是雙向的作用。
2020年6月21日,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某小區內,40多輛豪車被劃傷,罪魁禍首是4個熊孩子。
這些豪車中包括寶馬、林肯、邁巴赫等,經過鑑定,車損總計高達150萬。
可是面對這樣的鑑定損傷時,孩子的家人居然拒絕賠償,甚至將物業告上了法庭,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沒有責任,是物業監管不到位導致的。
這樣的辯駁何其蒼白和荒謬,袒護熊孩子,難道不怕他們今後變成壞孩子麼?
圖源於網絡
2019年1月22日早上,在海南省某縣城一個小區,一個9歲的小孩把3盒牛奶扔下樓,正好砸中了樓下練習走模特步的老人。
經過診斷,老人被確定為頭部外傷,頸椎體向前脫落。
要知道,這時候小孩子扔的只是牛奶盒,假如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或許再下次就是更危險的物品了。
可是面對老人提起的10萬賠償協商,孩子家人不願,無奈老人只好將他們告上法庭,去維護自己的權益。
是啊,太小的孩子,確實是沒有一個對與錯的價值觀,所以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可是有些家長卻只是一味地護短,以致於熊孩子變成壞孩子。
真的,別因為家長的疏忽與包庇,讓熊孩子變成壞孩子,那樣後悔的一定會是家長自己。
我是@翊昕聊生活 全網同名,本文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