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其質量和產量直接影響民生問題。近年來,雖然穀子的種植規模和數量在逐漸增加,但在其種植過程中,由於廣大 農民科學種植意識匱乏,致使產量和質量急劇下滑,所以加大種植技術的研究工作勢在必行。本文將圍繞穀子的種植技術展開分析,並給予具體實施策略以 供參考。
穀子是喜愛溫暖溫度、適合短時間日照的作物品種,與其他 農作物種植技術存在差異性,雖然其對土壤質量要求並沒有十分 苛刻,但在種植技術要求方面卻十分嚴謹。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無 論是倒茬輪作、整地、施肥、播種,還是田間管理等環節都需要 多加重視,以此保證穀子健康生長。
一、加強穀子的選種和播種
1.選種在選種前可以將穀子種子放入濃度為 10%的鹽水中浸透,這 樣能清除摻雜到種子中的不豐滿種子和草籽。在穀子選種時應該 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土壤環境和水源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後, 再確定最適宜本區域種植的優質、高產和具有抗病能力的穀子品 種。在選種時還要確保種子處於成熟、未早衰的狀態,種子的顏 色呈金黃色、籽粒豐滿。另外,其種子還要具有一定的抗逆能 力,確保穀子在生長過程中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的侵襲。
2.播種在開始播種前,要將穀子放在陽光下進行暴曬處理,然後再將其放入 54℃的溫水中浸潤大約半小時左右,這樣能將穀子表 面細菌清理乾淨。在病蟲害高發區域,還可以將種子投放在濃度 0.1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以此消毒,然後再將其清洗潔淨後, 放入 54℃溫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取出曬乾方後可展開播種。在 適當的播種時期,利用機械自動化或者犁開溝進行播種,播種後 要及時進行覆土並鎮壓,覆蓋的土是較為潮溼的土壤。穀子的種 植密度要依據當地條件和天氣特點全面進行確認。
二、加強田間管理工作
1.定苗和間苗穀子在成長到 2-3 葉時期,對於 3-6 釐米的間距應該適時展 開補苗工作,直到幼苗長到 4-5 葉後,要因時制宜的實施間苗作 業,把田間摻雜在幼苗中的病殘弱苗和雜草等及時清理。在穀子 進一步長到 6-7 葉時,要及時開展定苗工作,在定苗時可以一叢 單體存在,也可以保留整棵幼苗。
2.施肥灌溉在中耕過程中,要同時進行灌溉施肥。穀子在生長前期,由 於穀子所需營養不夠豐富,為種植出優質、高產的穀子,必須要 在進行第三次除草中耕時選擇適合時間實施追肥作業,科學、合 理的施用有機肥或尿素,把控好化學肥料的施肥量。另外,在面 對地力條件較弱的地區,可以在抽穗期使用葉面肥,能有效預防 穀子早衰的情況,葉面肥可以用 760kg的水加入 20kg尿素搭配使 用。我國山西等地穀子成長過程中十分容易遭受乾旱的天氣,所以要及時加強灌溉工作。在穀子生長前期若發生乾旱情況要適量 對其進行灌溉,而在其生長後期時,天氣多為雨季,這時要加強 田間排水作業,以防穀子底根長期在浸泡在水中,以至於穀子發生倒伏問題。
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必須要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科學防治」的方針展開病蟲害防治。在穀子生長階段,比較常見 的病蟲害主要有:黑穗病、白髮病、谷瘟等多種病害,在防治時 要選擇毒性較低的農藥,以防農藥大量殘存。與此同時,在穀子 種植時還要加強對農作物輪作的重視,強化田間基本管理工作, 在適當的時間清理患病穀子和雜草,有效控制病菌大面積傳播。 常見的蟲害主要包括:金針蟲、螻蛄等等。針對這些害蟲的防治 要使用正確的防治方法。
例如:在防治穀子黑穗病時,可以 45% 拌種雙可溼性粉劑,按照種子質量 0.3%-0.4%拌種。在黑髮病與 白髮病混合發生的區域,可以用 36%甲霜靈可溼性粉劑配合 40% 扮裝雙可溼性粉劑按 1 :2 比例進行,充分混合後依照種子重量 0.4%拌種。還可以使用農業防治方法,合理輪作是有效預防白髮 病的手段之一,患病較輕的地方實行兩年輪作方可有成效。患病嚴重的地方可以採用三年輪作。應該與非寄生農作物進行輪作, 例如:大豆、小麥等。同時還要注重無菌肥料的使用和進行種子處理。
四、加強穀子的收穫工作
穀子收穫期依據種植地的氣候情況和季節特徵,不同地方稍 有區別,就穀子生長周期來看,通常在每一批谷種種植後全部成 熟後或者蠟熟尾期實行,熟透的穀子葉片幾乎是金黃色,葉尖處 顏色稍淺或變成淺綠色。現階段,我國對熟透穀子的收割方式主 要要求從收、放到脫粒最後到保存的所有過程都獨立操作,以此 實現優質、優產的目標。在穀子尚未到達成熟階段時,太早的進 行收穫不但不會獲得優質的穀米,還會大幅度提升稻穀的產率, 從而大大降低穀米質量。如果太晚對成熟的稻米進行收穫處理, 同樣會因為季節交替原因而導致穀粒不夠飽滿。因此,穀子的收 獲作業,因時制宜更為重要。
五、結語
綜上所述,穀子在人們日常生活的糧食構造中佔有主導地 位。在其種植過程中,無論是穀子的選種和播種、田間管理、病 蟲害防治還是穀子的收穫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一環節 都不容忽視。只有加強使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才能保證穀子 正常成長,從而大大提高其質量和產量,為種植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