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旗萬畝訂單穀子即將成熟 增產增收已成定局

2020-12-12 澎湃新聞

我旗萬畝訂單穀子即將成熟 增產增收已成定局

2020-09-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筆者應內蒙古谷玉豐農牧業有限公司經理張二維之邀,到達拉特旗吉格斯太鎮、白泥井鎮、王愛召鎮、展旦召蘇木、昭君鎮、恩格貝鎮6個蘇木鎮參觀了由該公司帶動推廣的優質穀子產業化種植基地。所到之處看到的是: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頭,在微風搖曳中向人們點頭問好,預示著一派豐收的景象。

「今年穀子生長不錯,每畝產量估計至少500公斤以上......」9月8日上午,在王愛召鎮二貴村優質穀子種植示範片,望著一片即將成熟的穀子,該村種糧大戶高平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他家種植的30多畝穀子,因管理得當,苗距勻稱、長勢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近年來,達拉特旗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緊抓小雜糧生產不放鬆,嚴格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引導推動特色農作物種植,確保小雜糧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為了助推農業種植結構轉型農田輪耕,2020年在旗農牧業局的指導和引導下,內蒙古谷玉豐農牧業有限公司經理張二維從赤峰引進回先優大懶漢和雙谷一號、二號優良谷種,並引進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生成訂單保價回收。他分別在吉格斯太鎮、白泥井鎮等6個蘇木鎮帶動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零散農戶推廣穀子產業化種植近10000畝 。

白泥井鎮眾信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龐樂義說:「我們合作社有成員47人 ,前幾年連年承包流轉土地3000多畝都以種植玉米為主 ,今年經人介紹聯繫到谷玉豐公司並帶動村集體經濟入股,種植穀子240畝,全程由谷玉豐公司技術指導,現在看,穀子長勢喜人,畝產最低也在1000斤以上,按照歷年來穀子最低價每斤2.5元計算,1畝至少也賣2500元,而且穀草1畝還能賣上200多元。種1畝穀子比種3畝玉米收益還強」,談笑中龐樂義說:「明年合作社要拿出一半的土地種穀子並且還要帶動周邊的農戶種穀子!」

王愛召鎮鄂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姬挨科說:「我們合作社有成員34人 ,合作社自有和流轉土地2300畝,一直以來都以種玉米為主 ,今年隨谷玉豐公司種植訂單穀子360畝 ,根據現在的情形看,增產增收已成定局。過去我們梁外地缺水,種玉米只能產上1300斤左右,1畝收入900至1000元左右,今年種的穀子現在看至少也可產上900斤以上,1斤穀子按2.5元回收,加上穀草就我們這不算太好的地也能賣上2500元。」談話中他透露出,他兒子就在上海做電商銷售,別人家的穀子1畝賣2500元左右,他家的穀子經過加工包裝起碼能賣上5000元。

達拉特旗農豐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楊玉存,經營著4500多畝土地 ,由於連年種植玉米逐漸顯現農藥殘留嚴重,地力下降。今年得知谷玉豐公司聯合赤峰茂川農業推廣訂單穀子,經交流考察一拍即合,立即就拿出500畝土地種植。由於春天受風沙災害穀子苗全部被打死 ,後來於6月4日重新播種,經過精心管理現在穀子長勢很好 。過去他所種的地塊由於嚴重缺水,而且年年受風沙災害,每畝收入不到1000元。現在看來,他合作社種的這塊穀子和好地沒啥區別,加之今年秋景好,預計畝產下不900斤,按照往年最低價每斤2.5元算,加上穀草的收入,每畝產值可達2500元左右。楊玉存高興地說:「種穀子比種玉米強好多,下一年打算擴大種植面積,而且在好地上種,估計收益會更好。」

內蒙古谷玉豐農牧業有限公司經理張二維信心十足地給筆者算了一筆帳:據估算,今年由谷玉豐公司推行的鋪膜滴灌密植穴播的高產種植穀子,每畝單產500公斤,按現行價格每公斤6元計算,每畝產值3000元不成問題,對比玉米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 ,1萬畝穀子可帶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

內蒙古谷玉豐農牧業有限公司設立於2014年, 是一家從事農作物種子銷售與農技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社會化服務企業,隨著農耕市場的發展與需求,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以農種和農肥為依託,轉農技服務為田間地頭教學,提升全民農業生產技能,培養出大批懂經營善管理的農業技能人才。公司堅持一產農業生產紮根農村,二產加工轉化立足縣城,三產銷售入市的理念,設計產業化互補化發展,在公司流轉有2936畝土地的同時,還設有專業的飛防植保隊,對我旗農耕農田蟲草害實施綠色防控,年可完成作業面積10萬畝以上。

據了解,內蒙古谷玉豐農牧業有限公司為確保穀子健康、安全生長,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要求,實行「公司+基地+科技+合作社+農戶」的發展理念,採取「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種植模式,推動達拉特旗優質穀子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同時,該公司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把脈,指導施肥、用藥,併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田間指導、現場觀摩、開展農民田間培訓等活動,著力提高農民科學耕種水平,以實現優質穀子高產豐收。

END

閱讀推薦

✎來源: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我旗萬畝訂單穀子即將成熟 增產增收已成定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這幾棚西紅柿已經成熟銷售半個月了,每天能賣500元到600元。」連日來,新疆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闊恰艾日克村村民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都在自己的大田拱棚裡忙碌著,趕著採摘西紅柿送到批發市場。「我這西紅柿品種好,口感也好,好幾個批發商都在預訂,不愁賣。」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說。
  • 300畝穀子產量超16萬斤!海陽金色谷浪迎豐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轉眼已是豐收時節,海陽市郭城鎮大侯家村的谷田裡,沉甸甸的谷穗隨風擺動,如同掀起層層金浪。村民們正忙著收割,一派喜氣洋洋的豐收圖景。「今年雨水較多,全村種植300畝穀子迎來了大豐收,總產量在16萬斤以上。」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近日,筆者走進王瞳鎮西場村看到,雖然天氣寒冷卻一幅喜人的豐收景象,人們正在忙碌地收穫訂單胡蘿蔔,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 廣袤大地織錦繡,徐州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61萬畝
    「十三五」以來,徐州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12.8萬畝,財政投資35.67億元。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61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72%。通過項目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織出了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錦繡圖。農田生產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 連城四堡:萬畝芙蓉李豐收 助農增收穩脫貧
    剛銷售了50多公斤芙蓉李、收入200多元的脫貧戶鄒香表示,她家種了200多棵芙蓉李,今年可產果1萬多公斤,由於銷路有保障,可收入超過2萬元,穩定脫貧沒問題。據了解,四堡鎮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全鎮僅芙蓉李種植面積就達1萬多畝。由於土壤、氣候等原因,該鎮種植的芙蓉李口感清甜、肉脆多汁,備受市場青睞。
  • 我省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記者從近日在定西市召開的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甘肅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加之今年雨水合節,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根據農情調度,全省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06萬畝,預計總產1180萬噸,比上年增長1.5%。
  • 全國先進工作者劉金榮:與穀子的不解情緣
    我只有更加勤勤懇懇地工作,培育出更好的穀子品種、幫助農民朋友增收,才對得起黨和國家授予我的榮譽。」11月25日,返安第二天,劉金榮就一如往常來到安陽市農科院穀子研究所實驗室,對今年試驗田裡種植的穀子品種進行鑑評。雖年過半百,榮譽無數,但劉金榮依舊堅守初心,帶領一群年輕人往返於實驗室與試驗田之間,在穀子新品種的選育和栽培技術上一次次尋求新突破。
  • 加強家畜人工改良 推進畜牧業提質增效養殖戶增產增收
    扎賚特旗把牲畜品種改良作為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大政策補貼力度,推動牲畜品種改良工作「提檔增速」,讓廣大農牧民花「小」錢就能得「良」畜,幫助他們增產增收。2020年全旗肉牛人工改良達到1.8萬頭,肉羊人工改良達5.2萬隻。較2019年相比,肉牛人工改良增加1萬頭,肉羊人工改良增加了4.5萬隻。同時,腹腔鏡配種業務已在巴彥高勒和寶力根花開展,胚胎移植在巴彥扎拉嘎和巴彥高勒鎮開展的比較成功。家畜人工改良後的家畜受胎率高,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產肉量高,出欄率高,不僅不愁賣而且價更高。
  • 肇東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今年,該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籤訂1500畝黏玉米種植回收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種子化肥,農戶種植管理,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統一回收,每畝增收300元以上。並為貧困戶提供務工崗位,拉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餘元。  上半年,肇東市通過不斷鞏固脫貧成果,以決戰決勝姿態確保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成效在全省45個非貧困縣考核中名列首位。
  • 陽曲縣搭上電商「快車」助農增收
    通過3天對接會,陽曲小米線上直播帶貨及後續訂單超百萬元。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推動解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穩定脫貧群眾增收渠道,夯實扶貧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帶貧益貧能力,陽曲縣以打造優質農產品為目標,積極搭建合作平臺,著力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全面加快陽曲特色農產品發展新步伐。
  • 雲南尋甸:優良種薯築就增收致富品牌
    ,總產50餘萬噸,產值六億餘元,馬鈴薯成了山區、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支柱。該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尋甸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列入重點產業扶持發展項目,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讓馬鈴薯產業成為該縣廣大農村增收致富的拳頭品牌。  培育優質的脫毒馬鈴薯種薯,是有效提高產量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
  • 穀子成熟在即,6旬農民大姐防鳥護糧如打仗,看忙成啥樣
    攝影魯國林來到大家跟前,大家發現田地裡立著好多的假人,大姐手持木棍頭戴草帽,已經是滿臉汗流,衣服溼透了,她告訴我們說今年在這裡種了2畝的穀子,現在開始成熟,可是讓山裡的鳥兒盯上了,這幾年當地環境保護的好,鳥群數量很多,一群一群的來,如果不及時防護,一年辛苦就糟蹋了。「難道沒有其它好辦法?」
  • 穀子田除草,這樣做最好
    穀子: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慄,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釐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谷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後俗稱小米。
  • 縉雲:"三合力"促糧食增產保供 守穩百姓米袋子
    近年來,縣財政局以「穩糧增收」為目標,切實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為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匯聚「政、商、技」合力「開源旱糧」,實現旱糧生產面積8.69萬畝,同比增長9.9%;全年預計實現旱糧增產0.22萬噸,促進糧食增產保供,穩定「米袋子」安全。  集「政」之力,全力支持糧食保供。
  • 延遲退休時間表2022年將成定局?延遲退休方案已趨於成熟?
    如今2020年即將結束,也沒看到「延遲退休」的相關文件。由此來看,網上傳的今年實施「延遲退休」應該不屬實。  當前,我國施行的是:男性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的退休制。 相關推薦 延遲退休方案已趨於成熟
  • 【回望「十三五」】阿魯科爾沁旗:見證「荒漠」變「綠洲」的綠色...
    阿魯科爾沁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全旗草牧場面積1447萬畝,年均大小畜存欄200萬頭只以上,是內蒙古地區重要的肉牛羊生產加工輸出基地。通過幾年的不斷整合租賃嘎查牧民草場,去年他人工種植草場已經達到了4400畝,純利潤也達到了160萬元,已經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自己種植成功後,他還積極動員嘎查牧民共同種植人工牧草,進一步增加了牧民收入,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阿旗審時度勢,科學布局,確定以南部紹根鎮、巴拉奇如德蘇木兩個地區為重點區域,從2011年起,每年以不低於20萬畝,鼓勵支持企業和牧民大力發展節水型優質牧草種植。
  • 鏟田2萬畝背後是幹部「慢作為亂作為」 - 多彩貴州網 - 貴州評論
    據新華社報導,7月以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鏟毀2萬多畝即將成熟的麥子、油菜,突擊完成退耕還林指標。據估算,已造成數百萬斤麥子、油菜籽損毀。記者採訪此事之後,該旗已暫停鏟毀餘下的2萬多畝莊稼,待秋收後再退耕還林。
  • 西安高新區慶鎮村:500畝草莓基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央廣網西安9月17日消息 近日,走進位於西安高新區東大街道慶鎮村的草莓種植基地,青山白雲掩映下,田間地頭上,皆是一片農忙景象,500畝草莓秧苗的栽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今年育的草莓苗都很成功,現在進入大棚栽苗,預計元旦時節就會成熟上市。」慶鎮村黨支部書記楊軍善告訴記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巴彥琥碩鎮做足訂單農業「文章」
    這是巴彥琥碩鎮今年訂單種植的380畝萬壽菊已進入了收穫期,撲鼻的花香,賞心悅目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近年來,巴彥琥碩鎮結合本鎮土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際,按照旗委旗政府農牧業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要求,以開放的思路拓展農業,以市場的手段經營農業,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更優、農戶生產經營收入再上一個臺階。2020年,全鎮訂單作物種植18000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2.5%,在訂單農業上做足「文章」。
  • 電影《谷魂》給你講述一個真實的「雜交穀子之父」記者與部分主創...
    《谷魂》由張李林任總製片人,國家一級導演黃山執導,高錦(原名高峰)、馮國慶、趙亮、逯長恩、宋運城、任澤威、李博、李佳洺、初興一、童一丹、郭京波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傾力加盟,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電影局支持,聯合國糧農及農業組織、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內蒙古巴林左旗旗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記者近日對該影片主創人員進行了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