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成熟在即,6旬農民大姐防鳥護糧如打仗,看忙成啥樣

2020-12-24 黃河鄉土故事

周末,雨後天晴,攝影師和攝影友一起外出採風,車行來到垣曲縣大山深處的鄭家嶺村,看見路邊一塊地田裡穀子長勢喜人,谷穗碩大飽滿,豐收在望,大家感到十分欣喜,隔著車窗似乎都聞到了一股穀子香。影友老師忽然說「快看,快看,有位農民大姐那根木棍在田裡來回跑,我們去看看她在幹什麼。」攝影魯國林

來到大家跟前,大家發現田地裡立著好多的假人,大姐手持木棍頭戴草帽,已經是滿臉汗流,衣服溼透了,她告訴我們說今年在這裡種了2畝的穀子,現在開始成熟,可是讓山裡的鳥兒盯上了,這幾年當地環境保護的好,鳥群數量很多,一群一群的來,如果不及時防護,一年辛苦就糟蹋了。

「難道沒有其它好辦法?」,張大姐說辦法都是土辦法,是以前老人們手裡傳下來的,就是在地裡立假人,山風吹過假人的胳膊就會隨風舞動,鳥兒就會驚走,可是現在的鳥兒很聰明,兩三天過後這個法子就不靈了,依舊是成群的來糟蹋穀子,它們膽子很大,甚至都立在了「假人」身上。現在農民也有了環保意識,野生的動物鳥兒不能捕殺,所以只能靠人來驅趕。

2畝大的穀子地裡的「假人」大約有20多個,為了嚇唬鳥兒,大姐給「假人」穿上了五顏六色的鮮豔衣服,甚至刻意用塑料帶裝扮了胳膊,隨風舞動,譁譁作響。

張大媽說「假人」的辦法已經不起作用了,鳥群還是經常光顧,實在沒有啥好辦法,只好守在田邊,拿著棍子趕鳥群,或者看到鳥群來了就用土塊,小石子驅趕,2畝地是個長長的一條,160多米的距離,讓人疲於奔命,來回跑的氣喘籲籲。

一個人如果在田間防鳥那是萬萬受不了的,大姐說那樣會把人累趴下,現在她都是60多歲的人了,體力和精力都趕不上了,一天下來累的就夠嗆,沒有法子就和老伴一起輪流在地裡「值班」,一人半天輪流上崗。圖為大姐讓我們看被鳥兒吃過的穀子。

說話間一群鳥兒飛來了,之見大姐一邊大聲吆喝驅趕,一邊用小木棍急促的敲打著地上的一個鐵水桶,「砰砰砰」的響聲驚得鳥群四散而去,大姐說鳥兒很聰明它和人玩起遊擊戰,人在這邊它就去那邊,防鳥簡直就像打仗一樣,在田間從來沒有休息的時間。

張大姐說農村人一年的收穫就在這幾天,山裡的穀子不但好吃而且營養豐富,這幾年有很多的城裡人進山買小米,這是家裡的一筆收入,再過10多天穀子就完全成熟了,所以她和老伴還要堅持下去,要護住一年的收成。

人類在和野生動物之間長期共存的發展過程之中確實存在一些矛盾,環境保護已經深深的烙印在農民的腦海中,從一位農民大姐的行動中我們便看到了這一點,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國的青山綠水會越來越好,一定會出現天更藍山更青的優美環境。哦,對了,誰能給張大姐提供個更好的防鳥辦法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6旬農民大姐深山挖洞搞養殖,年賺20萬,看看啥營生
    大姐挑著一擔子蘿蔔 近期,秋雨綿綿一直下個不停,宅在家中整理舊照片,偶然看到了在2014年深秋季節拍到的一位農民大姐,黃土大山裡她挑著一擔子白蘿蔔與我們一行人不期而遇
  • 喜 迎農民豐收節稻 穗香裡搶收忙
    9月22日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豐收來之不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挑戰。137萬雲陽人民並肩作戰,挺身而出戰病魔,乘風破浪護安寧。雲陽農民用勤勞的雙手,送麥粒歸倉,保糧豐農穩。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請厲行節約,珍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份辛勞,心懷感恩,向農民致敬!讓我們一起朝著奮鬥目標,朝著美好生活奮進!
  • 我旗萬畝訂單穀子即將成熟 增產增收已成定局
    我旗萬畝訂單穀子即將成熟 增產增收已成定局 2020-09-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鸚鵡鳥糧品種多,常見4種穀物鳥糧,鳥友最愛餵
    鸚鵡鳥糧現在市面上鸚鵡鳥糧主要有:穀子、混合鳥糧、脫殼鳥糧、滋養丸等等很多種,飼養大型、中型的主要是推薦一些國外大品牌的滋養丸,而一些小型的話,主要就是自己買穀子自己配。穀子常見的就是黃穀子、黍子這一些,之前文章有介紹配比,感興趣的可以翻之前的文章看看。
  • 穀子種植技術,以下這些是重點,你一定要知道,才能保證穀子健康
    一、加強穀子的選種和播種1.選種在選種前可以將穀子種子放入濃度為 10%的鹽水中浸透,這 樣能清除摻雜到種子中的不豐滿種子和草籽。在穀子選種時應該 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土壤環境和水源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後, 再確定最適宜本區域種植的優質、高產和具有抗病能力的穀子品 種。在選種時還要確保種子處於成熟、未早衰的狀態,種子的顏 色呈金黃色、籽粒豐滿。
  • 放羊老漢中條山裡發現「鳳凰」鳥,餵養6年看「鳳凰」活成啥樣子
    冬日的中條山滿目蕭瑟,黃土高坡上沒有一絲生機,但是在山西平陸一個叫柳林河的小自然村卻是別有一番景象,一個冬日的早晨寒風刺骨,小編一行隨著一支攝影團隊冒著嚴寒驅車來到了這個小山村,在網上聽說村裡有個老漢在這大山裡放羊時候發現了一群「鳳凰」鳥,經過老漢的精心守護,如今這個小山村成了聞名全國的網紅打卡的
  • 農民老王「暖心」賣糧記
    新華社長春3月5日電(記者徐子恆)吉林省松原市哈拉毛都鎮農民王英吉一大早把卡車裝滿玉米,駛到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賣糧,經車輛消殺、扦樣檢測、地秤稱重等一系列簡易程序後,便等待糧款到帳。「我今天又拉來200多噸糧食出售,在家預約好時間,也不用排大隊。疫情期間多虧直屬庫主動收糧,我拿到充足資金準備春耕。」王英吉3日賣糧時說。
  • 山西6旬農民大哥坐擁1座大山,過著原始農耕生活,看是啥樣
    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走了大半個小時後,我們在公路邊看到了一條黃土小道,看樣子這裡應該就是通往那戶人家的唯一通道,一行人走了500多米迎面遇見了一位挑著擔子的中年農民大哥,大家客氣地打著招呼,大哥對我們來到這山溝裡遊玩有點意外,他說山裡就是他1人,要下地挑玉米去了,家裡門開著呢,你們去喝點水,他很快就會回來。
  • 麥子和穀子怎麼區分呢?長什麼樣?
    問:麥子和穀子怎麼區分呢?長什麼樣?麥子和穀子的區分,從粒上分是麥粒比穀粒大,麥粒上有道溝,穀粒外面有殼。從播種上分是麥子在秋後播種,穀子是在春天播種,麥子應是水澆地,穀子是旱田。麥子扔在地面上稍潮溼就能出芽,穀子必須埋在土裡才能出芽,這叫"藏谷露麥″。看一片麥子或一片穀子的收成如何,看麥子是橫壟看,看穀子是順壟看,因為麥子成熟穗是直的,穀子成熟穗是彎的,麥子橫看就能看到穗,穀子必須順壟看才能看到穗,麥子橫看麥穗很密就是豐收,穀子順看很密才是豐收,這叫"橫看麥子豎看谷″。
  • 買米餵鳥,松原男子五年如一日!今年買糧已花費1000多元
    堅持買穀子和大碴子,讓冰天雪地中的鳥兒溫暖過冬,家住吉林省扶餘市增盛鎮的劉先生做公益五年如一日。12月7日,劉先生告訴二三裡資訊,今冬雪特別大,自己和朋友趙先生籌錢買了一些糧食,開始在增盛鎮附近的松樹地餵鳥,「今年已經籌集到愛心款1000多元,買了糧食,目前為止已經撒了200多元的糧食。」「我們撒的糧食以穀子和小碴子為主,這裡周邊鳥類有喜鵲、麻雀,比較常見。」
  • 入伏攀「高塔」,「保電」更「護鳥」
    作為國網天津檢修公司一名帶電作業室的電力工人,他攀爬的目的只有一個:將絕緣防鳥擋板安裝至塔頂指定位置,「保電」更「護鳥」。而這項行動的起因,要從一群「釘子戶」——黑領椋鳥說起。今年上半年,輸電巡視人員在天津市武清區的電力鐵塔上發現了多處鳥巢,即使鐵塔上已經安裝了防鳥刺,也不能阻止它們安家的「腳步」,這已嚴重威脅到了電網安全。通過在線監拍裝置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一群黑領椋鳥。
  • 好不容易成熟的無花果,卻被鳥吃了大半,老農教你幾招防鳥技巧
    成熟的無花果是很甜的,雖然不算是常見的熱門水果,但也有不少人喜歡吃這個味道,價格也不錯。因此,農村有些人就算不是專門種果樹的,也會栽上一兩棵無花果樹,美觀的同時也能收穫不少果子,清香美味,拿一些到集市上賣也是很好的。不過,無花果成熟之後,麻煩也不少。
  • 三天大雨過後,實拍河南農村,看地坑人家生活成啥樣
    村頭的地坑院子上邊,一位中年農民大哥駕駛著機動三輪車正在碾軋地面,他說這是地坑院子雨後必須進行的程序,否則雨水泡軟的地面再次遭遇大雨就會大量滲水,久而久之會有安全隱患,聽過天氣預報,近期還有大雨,所以抓緊時間是非常必要的。
  • 你知道有種鳥在小麥成熟的時節會鳴叫嗎?那是什麼鳥呢?
    你知道有種鳥在小麥成熟的時節會鳴叫嗎?那是什麼鳥呢?"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麥收季節,不僅是河南,北方的許多地區黎明時分,都會聽到一種奇特的鳥鳴:「揭,揭,揭」。或「大麥不能活了」這樣的聲音,或「黃算割」這樣的聲音……至於這究竟是哪種鳥,有人答杜鵑滴血而出,有人答杜鵑谷,我寧願相信那是一隻黃鳥。傳說,地神也叫社神、后稷,又名棄,教人稼穡種植,死後變成黃鸝鳥,時時提醒農民要搶莊稼。或許我的答案並不正確,文化的傳承就是一代一代傳下去。杜鵑體形大小與鴿子相似,但較細,上體暗灰色,腹部有橫紋。足有四趾,二趾向前,向後。
  • 江西分宜:早稻喜豐收,農民笑開顏
    早稻喜豐收,農民笑開顏在萬溪村組,水稻種植大戶黃智明正在和妻子一道忙著將收割機剛打下的稻子裝入編織袋中,隨後將穀子扛上車。幾個來回之後,黃智明已是大汗淋漓。雖然扛在肩上的穀子沉甸甸的,但是黃智明的心裡卻是喜滋滋的。幾個月前,他還心想著受疫情影響今年這錢不好掙吶,正籌謀著幹點啥好時,在村裡晃悠的他看到了懸掛在村委關於鼓勵大家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橫幅。
  • 打穀子了!70和80後是滿滿的淚水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8月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金燦燦的稻子正逐步成熟。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出現了邀你農家樂的情況!注意了,這位朋友家中可能正在進行著名的農業活動:打穀子!如今還有部分地方,仍然在沿用最原始的打穀子方法清早五點多就要起床,拿著鐮刀,光著腳杆就下到田裡。第一項工作就是割稻子,要長時間彎著腰,須連杆一起割了,並擺放成一堆兩堆。不一會兒功夫全身都已經溼透了,也分不清是汗水還是稻葉上的露水,或者是田裡的水。
  • 開通在即的雄安站內部啥樣?人民網記者帶你實地探訪
    開通在即的雄安站內部啥樣?人民網記者帶你實地探訪 人民網雄安12月18日電(施雲娟 李兆民 李雪晴)經過廣大建設者晝夜奮戰,京雄城際鐵路目前已經具備開通條件。雄安高鐵站也已同步完工並通過初步驗收,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為本月底通車作最後衝刺。
  • 戰國七雄打了上百年都不缺糧,諸葛亮打仗卻常缺糧,說明什麼問題?
    戰國七雄打了上百年都不缺糧,諸葛亮打仗卻常缺糧,說明什麼問題? 《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好多朋友都看過,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書籍,裡面的人物都有很多鮮明的特色,就比如說這個諸葛亮,經常會出現打仗缺糧而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