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學生都是很聰明的,但是越是聰明的孩子,有時候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越不好教育,這不,小學老師讓班上的同學寫作業,一個個交上來的作業讓老師哭笑不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那些讓老師和家長哭笑不得的小學生作業
第一位同學寫的是一篇作文,題目叫《我的媽媽》,學生寫道:我的媽媽是個不到40歲的中年婦女,老師批改時認為「不到40歲的」 和「 中年婦女」重複了就把不到40歲的」用紅筆圈起來,寫上多餘沒用,意思是這句話是多餘沒用的。 可是這位小學生誤會了老師的意思,把「多餘沒用」當成了文章的內容,結果修改完變成了「我的媽媽是個多餘沒用的中年婦女」。老師急忙解釋,她不是那個意思,不知道這位學生家長看了以後會是什麼反應。
第二位同學也是寫的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父親》,文中寫到父親每天接送他上下課,某一天突然發現父親老了,「蛋」上有很多皺紋,老師認為這句話寫的不是很合適,就讓家長在試卷上簽名,經過家長解釋才明白原來是孩子想寫「臉蛋上有皺紋」,結果把「臉」字漏寫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第三位同學的作業是一道數學計算題,關於買東西如何付錢的問題,本來是想考小學生關於人民幣的認識和使用的問題,沒想到小學生在下面的答案出寫道用支付寶和微信來支付,答案實在是讓人出乎意料。
更有網友調侃,媽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愛學習,愛寫作業的學生
1.培養學習的興趣
孩子寫作業不認真或者不用心,多半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家長和老師可以試著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先從他們感興趣的地方著手,找出他們的閃光點,並且要時常誇獎和鼓勵他們,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給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因為他們想要獲得更多這樣的感覺,慢慢的孩子們就對學習產生興趣了。
2.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所以一定要在孩子剛上小學的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每天放學了要先寫作業再玩,寫作業時候要認真,不能分心,不可以一邊寫作業一邊做其它事情等,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好習慣自然就養成了以後,等到孩子長大一些,也不用家長一直在旁邊看著孩子學習了。
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比較差,做一件事情時間不要太久,比如寫作業時候,可以讓孩子寫20分鐘左右,休息5分鐘,再繼續寫,可能會比寫40分鐘休息10分鐘效果更好一些。
3.允許孩子做錯事
小孩子一定是在不斷犯錯誤又不斷改正的過程中慢慢長大的,這個犯錯誤和改正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很多事情,老師和家長講一千次,也不如讓學生親自經歷一次效果來得好。
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們一定要允許孩子們做錯事,在孩子們做錯事情的時候,老師和家長也不要一味只批評孩子,可以指出孩子具體犯錯誤的點在哪裡,也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千萬不要一味只顧批評指責,孩子害怕犯錯以後都不敢嘗試,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哪裡犯錯,那麼這樣的犯錯就沒有起到教育的意義了。
作為教育者,一定要對孩子們多一些耐心和責任感,通過言傳身教等方式慢慢引導孩子們,培養孩子的興趣,多鼓勵,少指責,才能讓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今日話題:你還遇到過哪些有意思的小學生作業?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