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白宮的瞞天過海:尼克森和基辛格如何讓破冰之旅得以實現?

2020-12-22 趣觀歷史

引言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01.

當我國從一個農業大國轉變升級成為了一個工業大國,我們又重新走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之下,全世界都做好了和我們進行交往的準備,這種國家利益的驅動力往往是可以超越舊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對抗的。在當時,我們和蘇聯的決裂,也給予了西方,尤其是歐洲陣營的極大希望,因為我們的崛起為他們提供了擺脫在美國或者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做選擇,站隊的第三種選擇,這無疑在冷戰的高壓高對抗烈度的世界大環境下是令人振奮的。

▲新中國開國大典

美國當然不會感受不到這種大氣候的變化,尤其是尼克森這樣極其敏銳的政治高手和戰略構想高手,在尼克森的眼裡,我國和蘇聯的決裂是他可以做文章的關鍵點,給了他操作的空間,尼克森深知德國古典的外交戰略,「當三個強大的國家產生對峙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攏一個,打擊另一個」,尼克森重新規劃了我國在美國視角下的戰略地位,認為改善和我國的關係,就可以壓制住勃列日涅夫統治之下全副武裝的鋼鐵般的蘇聯帝國

▲勃列日涅夫舊照

「均勢體系雖不能避免危機或戰爭,但如果作妥善安排,其作用則在於是一國控制他國的能力及發生衝突的規模受到限制。它所追求的是穩定緩和,甚於和平。(亨利·基辛格)」

尼克森和基辛格長時間地探討世界格局的變化,他們重新安排了一種「均勢戰略」,這個戰略也是基辛格一生指導他外交實踐的核心思想,尼克森和基辛格在美國的視角之下為全世界重新安排了一種新的「均勢」格局,他們把整個世界劃分成了五大力量,他們分別是美國、蘇聯、中國、西歐以及日本,在尼克森和基辛格的推演和構想當中,在未來,世界的政治格局將出現這五種力量的不停角力的錯綜複雜的格局,這種「均勢戰略」無疑是對傳統冷戰按照意識形態陣營劃分範圍的一次突破,一次改變了傳統冷戰話語體系的嘗試。在這個戰略中,尼克森決定要給中美關係破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減輕美國的壓力,增加世界的平衡力量」,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國要體面地進行一次戰略收縮,但是體面的戰略收縮就勢必要和我國搞好關係。

02.

尼克森的戰略其實一開始也讓出身於哲學博士的基辛格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外表看上去嚴肅一絲不苟,靠著極端反共形象上臺的總統竟然有如此廣大的戰略目光,而且這種戰略構想和自己在哲學上所追求的「多極化,均勢化」不謀而合,可是直到這個時候,這個宏大的構想還是僅僅只有尼克森和基辛格他們兩個人知道,他們倆決定憑藉個人能力來把美國的逆風棋走活。

▲尼克森和基辛格舊照

「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力,中美的相逢一笑將會衝擊全世界,我們將會掀起一場革命。(亨利·基辛格)」

一個大戰略提出很簡單,可是如果不能落到實處,那麼勢必就會變成紙上談兵的空談,可是付諸於實踐,這其中的艱難程度和複雜局勢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派出國務卿來洽談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會上升到官方的外交級別,那麼到時候想要談判,那就是一場擴日持久的拉鋸戰,剩下的就是中美雙方的外交官在談判桌上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到時候想要談判也是極其困難的,而且當時白宮內的氣氛也是這個戰略的一個大挑戰。

▲周恩來與基辛格舊照

當時的美國可以說是籠罩在極端右翼的氛圍下,經歷了一輪麥卡錫主義的洗禮,美國形成了思維上的高度統一,那就是極端反共,就連「共產主義的同情者」都會被逮捕起來,然後由專人全天候進行看管,所有和我國可以溝通的外交官通通被華盛頓的政客們掃地出門,基本上整個官僚機構變成了一架運轉精密的反共機器,在這樣的氣氛下,尼克森和基辛格的戰略構想無疑是極其危險的,如果要是聲張出去,不知道華盛頓內部會掀起怎樣的風暴,再加上在尼克森的眼中,整個官僚體系除了拖後腿以外都是一無是處的

▲麥卡錫舊照

「是巴基斯坦的前總統介紹了尼克森總統給我們認識,當時我國駐巴基斯坦大使曾經反對我們和你們接觸,他說應該把你和詹森總統做個對比,看看孰優孰劣,但是巴基斯坦總統雅亞說,這兩個人不好對比,詹森像一個戰爭瘋子,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種印象,不過我們這邊也認為詹森在國際問題上外強中乾,你們的前幾任總統,從杜魯門到詹森,我都不太滿意,覺得他們的能力很一般。(毛澤東與尼克森會晤時的談話)」

▲蔣介石與宋美齡

而且在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臺灣的因素,在我們和美國的問題上,蔣介石是非常焦慮的,甚至還花了大價錢,在美國做了一次「院外遊說」,希望可以花錢請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大公司進行煽動和遊說,希望可以讓這些美國議員們也都參與到反共和反對新中國的活動當中,從事實上看,蔣介石的這一筆錢確確實實沒有白花,在當時的美國整體的政治氣氛當中,誰如果敢說一句應該緩和和新中國關係的言論,立刻就會引來媒體和議員們的口誅筆伐,所以在那個時候,從美國的官僚體系到媒體世界,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出不同的意見。

03.

就在這個條件下,尼克森徹底拋棄了國務院的官僚體系,他決定另闢蹊徑,兵行險著,一定要把這個戰略構想做成,尼克森決定要使用自己身邊的親信作為總統全權特使,直接和我國進行溝通,一旦要是成功了,就直接先斬後奏,直接宣布結果,把生米做成熟飯,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是美國的官僚和媒體再有什麼意見和反對聲音也沒有用了,尼克森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基辛格,而且基辛格等待這一刻已經等待得太久了,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一件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大事件了

▲基辛格舊照

基辛格就這樣作為尼克森總統的全權代表,完全跳過了所有規定的程序,繞過了原本應該負責美國外交活動的國務院,以一個秘書的身份開始了自己改變整個冷戰格局的旅程。基辛格有著猶太血統賦予的獨有的敏感和機敏,他一開始在巴黎找到了秘密的途徑,洽談好了這次旅程的時間和地點,基辛格就這樣出發了

04.

為了掩人耳目,基辛格一開始先是裝作訪問巴基斯坦,到了巴基斯坦,基辛格用了一個非常老套的藉口,那就是身體不適,他用這個理由消失在巴基斯坦消失了媒體們的鎂光燈下,然後偷偷上了飛機,這架飛機在出發前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次飛行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基辛格上了飛機之後,他和尼克森的雙簧好戲正式開始了,基辛格一上飛機,遠在白宮內焦急等待的尼克森立刻就得知了消息,尼克森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他裝作突然接到了消息,非常猝不及防地找到了國務卿,對國務卿說自己剛剛接到消息,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的途中,突然接到了中國的訪問邀請,所以基辛格直接飛到中國了,事發突然,你們要理解。當時的國務卿威廉·皮爾斯·羅傑斯也是在白宮內摸爬滾打的聰明人,自然不會不知道尼克森的小把戲,可是木已成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

▲基辛格與周恩來舉杯共飲

「我到了中國,他們帶我去了紫禁城遊覽,我可不會不知道他們的意思,當我看到紫禁城裡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階,我就想到在歷史上中國作為世界的中心之國,他們的君王就是在這長階的頂點接見外國的來使,震懾番邦的使節。(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的中國之旅非常順利,葉劍英親自到機場迎接了他,,雙方的會談也非常順利,為尼克森震驚世界的中國之旅做好了鋪墊,因為當時的美國希望藉助中國的影響力來讓自己體面地實現戰略收縮,也能夠讓尼克森實現自己的競選承諾,那就是結束這一場噩夢一般的越南戰爭。而且我們也需要藉助美國的影響力來對抗勃列日涅夫的紅色帝國,蘇聯在邊境上陳兵百萬逼迫著我們做出了最壞的打算,當年在越南戰爭開始之前,毛主席的警告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美國的主動示好埋下了伏筆,美國和我們在1972年達到了相互需要的狀態

「所以,我說如果尼克森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作旅行者來談也行,當作總統來談也。總而言之,都行。我看我不會跟他吵架,批評是要批評他的。我們也要作自我批評,就是要講我們的錯誤、缺點了,比如,我們的生產水平比美國低,別的我們不作自我批評。(毛澤東與斯諾的談話)」

▲尼克森在白宮舊照

和美國緩和關係,是毛主席在國際戰略上的最後一步大棋,這一次破冰,讓我們打破了美蘇兩大陣營的控制,也徹底斷絕了美蘇聯合遏制我國的可能性,為我國的未來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戰略彈性空間,在當時毛主席在國內乃至國際左翼陣營中擁有如日中天的威望,如果當時這件事情毛主席沒有做,未來的破冰就會異常艱難,而且如果美蘇聯手扼制我們,對我們的建設和發展就會產生巨大的威脅。基辛格來到北京並沒有急於求見毛主席,而用基辛格的話來說「尼克森是我們的總統,我不能夠搶奪本應該屬於總統的鎂光燈」,由此可見基辛格的心細如髮,和對尼克森的了解,以及基辛格為人處世之能力,能夠縱橫白宮數十年不是沒有原因的。

▲毛主席與尼克森的會晤

尼克森就這樣,在基辛格做好了一切鋪墊之後來到了我國,中間最精彩的與毛主席在菊香書屋之內那一場改變了整個冷戰走向的會晤我們在這裡不做詳細的描述,在未來我們會詳細地分析那一次暮年毛澤東與風頭正勁的尼克森的世紀會談。不過尼克森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一點,那就是尼克森創造了美國的歷史,可是他的宏圖偉業他自己卻沒有走完,因為自己的助手惹的麻煩,「水門事件」讓尼克森被迫下臺,本來在實現了有尊嚴的戰略收縮之後,尼克森還有更多關於美國未來的規劃,和對於國際政治格局發展的方案,可是美國就這樣因為政治鬥爭而失去了這一次窗口期,也失去了一種可能。

▲深陷水門事件的尼克森

「我走到尼克森的辦公室,我看到他非常焦慮,他知道我是個無神論者,可是他還是問了我一句信不信上帝的存在,說完他便跪在了辦公室的地毯上,他第一次邀請我和他一起祈禱,這是尼克森第一次在我面前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他的雙手合十,嘴裡說著「希望歷史我對我溫柔一些」。(亨利·基辛格)」

在尼克森倉皇辭去了總統的位置之後,基辛格繼續這自己在白宮內的植物,在尼克森任期的後半段,基辛格已經成了國務卿,可是基辛格是美國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國務卿,這一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個時候,基辛格意識到自己在臺前的生涯就快要結束了,功成身退才是最好的選擇,就這樣基辛格離開了白宮,關於基辛格在白宮之外的生活我們在以後會單獨介紹。

參考資料:《白宮往事》《基辛格傳》

相關焦點

  • 白宮之內的「帝王套」:尼克森與基辛格如何先斬後奏,攪動風雲?
    尼克森和甘迺迪一樣,都對白宮內的官僚深惡痛絕,認為這些官僚們除了提出反對意見之外什麼也做不成,只會互相推卸責任,找出一萬個理由來逃避,尼克森決定要在白宮內實現絕對的掌控力,因為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方面,勃列日涅夫徹底由「王道」入「霸道」,用「鋼鐵洪流」洗刷著所有的不同意見,美國轉入到了守勢,尼克森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
  • 《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揭秘:尼克森總統演講稿如何出爐的?
    基辛格博士在他的傳世之作《白宮歲月》當中,為我們揭秘了一個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問題,即尼克森總統的演講稿,究竟是誰寫的,是尼克森本人親自撰寫的嗎?還是完全由筆桿子操刀的?要知道,尼克森本人可是一位筆頭功夫不弱的人啊,更關鍵的是尼克森其實口才更好!
  • 影響美國冷戰走向的二人組:尼克森與基辛格當年的權勢有多強大?
    尼克森和甘迺迪一樣,都對白宮內的官僚深惡痛絕,認為這些官僚們除了提出反對意見之外什麼也做不成,只會互相推卸責任,找出一萬個理由來逃避,尼克森決定要在白宮內實現絕對的掌控力,因為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方面,勃列日涅夫徹底由「王道」入「霸道」,用「鋼鐵洪流」洗刷著所有的不同意見,美國轉入到了守勢,尼克森要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
  • 一朝天子一朝臣:從白宮隱退的基辛格,如何繼續自己的傳奇一生?
    」,基辛格無疑是把自己和尼克森的名字與華盛頓、林肯與羅斯福放在了一起,這也是基辛格在冷血理性的背後很驕傲的一面。基辛格雖然淡出了白宮政治權力中心的主舞臺,可是基辛格這麼多年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政壇樹大根深,影響力超群,可以說是「雖然江湖已經沒有他的身影,可是到處都是關於他的故事」。從基辛格在哈佛大學成為學術明星的那一刻,有一個詞語帶給了他無窮無盡的財富和優勢,那就是關係。
  • 揭秘:尼克森險用茅臺酒點燃白宮
    1972年2月底,尼克森與周恩來籤訂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後返回華盛頓。訪華的成功使他興奮不已,周恩來燃酒的即興表演亦縈繞於腦際。他向女兒特裡西婭講述訪華的趣聞時,也想讓她領略茅臺酒的「厲害」。便把一瓶茅臺酒倒進碗裡點著了火。
  • 見證美國霸權舊時光,基辛格被解職,側面說明白宮已無計可施
    先是美國國防部"大換血",後是智囊團包括基辛格在內的11名成員被"炒魷魚",這一消息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97歲的基辛格,曾擔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著名的外交家和國際問題專家。1973年,基辛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的他50歲。
  • 尼克森:美國首位訪華總統,中美友好創造者,唯一遺願是去中國
    概述中美冷戰期間,反共主義者尼克森當選總統,為了國家的發展和機遇,尼克森主動示好,並且訪問中國,他用自己的真誠和友好,讓中美關係正式破冰,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和創造者。尼克森一直以來都是某主義的門徒,同時也是一個堅定的反華者,他的很多理論和中國堅定的社會主義道路完全相悖。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能在歷史的需求下,為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兩個國家的發展,而不惜放棄自己的信仰,成為了中美關係的破冰者。
  • 印巴戰爭中美國找中國聯手,尼克森:沒中國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在印巴進入緊急狀態之後,美國立刻停止了對印度的所有援助,並通過各種渠道加大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但對於直接介入戰爭,美國並沒有信心,因為此時的美國軍隊還深陷在越南的戰爭泥潭中,無力再去開闢一個新的戰場,一籌莫展之際尼克森想到了中國。 尼克森對基辛格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 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為何時隔7年才建交?這7年世界發生了什麼?
    時間撥回1971年,一場桌球外交,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人巧妙的外交運籌下,成功的實現了小球轉動大球的外交佳話。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正式訪華,成為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中美兩個大國,跨越太平洋,衝破重重阻礙,開始接觸了解。
  • 開啟中美友好之旅的尼克森總統,為何會鬧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醜聞
    所以在1968年總統大選時,尼克森一共拿下了32個州,高達301張選票打敗其他兩位對手,成功當選美國第37任總統。不過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一樣:新總統一上任,滿腦子就會想到要如何連任。要連任的話,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
  • 尼克森和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何都爭先幫總理脫大衣?
    二次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曾經飽受壓迫的國家都爭相走向了民族獨立自主的道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何樹立新時代國與國關係的典範? 是擺在全球主要國家面前頗為棘手的問題。即使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之間,對此也沒有較好的辦法。
  • 基辛格博士說暴風雨就要來了,是什麼意思,我們應該如何應付?
    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他是美國人,考慮的是美國的利益。不可否認,這位老朋友為中美雙邊關係作出突出貢獻,尤其是七十年代,他頂著巨大壓力,開啟破冰之旅,我們對比表示讚賞。最近,基辛格博士說「暴風雨就要來了」,大有寓意。
  • 極地破冰之旅,在北極圈的海水裡漂浮是什麼體驗?
    近些年來,北歐旅遊成為中國遊客熱捧的旅遊目的地,去北歐遊玩可供遊客獨特體驗的遊玩項目很多,其中乘坐破冰船在北極圈裡航行、在北冰洋裡漂浮成為最為火爆的北歐旅遊高端玩法,幾乎每一位來北歐旅遊的遊客都會體驗一次極地破冰之旅,小編有幸體驗過一趟,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乘坐破冰船在北極圈的海水裡漂浮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一組罕見的名人合影:圖1是五任美國總統,圖5是基辛格與李連杰
    1、 美國前總統們 這是張難得的五任美國總統合影,拍攝於白宮總統辦公室,從左往右數一次是 5、 基辛格跟李連杰 基辛格的身份頗為傳奇,他是猶太人,出生在德國,最終選擇加入美國,還成了美國國務卿。
  • 圍著白宮的鐵絲網,鎖住川普的恐懼,掛滿民眾的嘲弄和希望
    《紐約時報》報導,周三,白宮南側的部分圍欄已經被拆除。但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10日最新消息,川普政府似乎正要撤回這一決定。不過,擔心拆除會損壞這些標語和畫作,很多志願者也已經開始在保存這些物品。有好幾家博物館已經表示,他們有興趣收藏這些藝術品並展出。基辛格勸說尼克森總統時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坐在用刺刀團團圍住的白宮裡,是做不成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的」。
  • 川普趕走老江湖基辛格,五角大樓智庫首腦換上對華鷹派白邦瑞
    這個國防政策委員會,有五角大樓"智囊團"之稱,由於有基辛格坐鎮,所以提供的建議還算比較穩健。然而基辛格在這次美國大選中支持拜-登,所以川普在任期臨近結束時,狠狠地報復、羞辱了對方一把。川普與白邦瑞在白宮合影,並捧著其在2015年出版的《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強國的秘密戰略》一書。該書鼓吹,中國將在2049年取代美國超級大國地位。作為一輩子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精通漢語的白邦瑞,對中國的看法,有一個重大的轉變過程。
  • 學尼克森就能有絕對赦免?
    其實這算不上什麼大爆料,因為川普如何赦免自己的問題,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預測過,也就是川普要讓自己被赦免,只有一個路可走,那就是學習美國第 36 和37 任總統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1973年7月13日,國會水門委員會傳喚前白宮助手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Alexander Butterfield)作證,他證實尼克森下令在橢圓形辦公室等白宮內的多個辦公室以及戴維營中都安裝由語音自動啟發,24小時運轉的錄音系統,一旦有人講話或打電話就會自動錄音。
  • 杜魯門要用核威懾,毛澤東: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尼克森主動訪華
    同時,我們也可以實現國防現代化的「中國製造」。其實,早在建國初期,我國就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在我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就希望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和能力。不得不承認,這段時間我們的建設成果是顯著的,通過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時至今日我們再來看毛澤東提出的:「中國是個大國,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
  • 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森總統下臺,它究竟觸動了美國人的哪根神經?
    1972年的美國大選,尼克森在全國50個州贏下49個,他的得票率為96.84%,如此巨大的優勢讓尼克森躊躇滿志,他期盼自己可以成為二戰後最偉大的總統,以他的能力他是非常有希望實現這個目標的,能獲得如此高的支持率說明美國民眾對他的認可。可惜,尼克森的美夢在1974年8月徹底破滅,他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