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又稱為辛丑條約賠款。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的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共賠款4.5億兩白銀,年息4釐,本息共計9.82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12倍,美國是主要籤約國之一。
1908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發布聲明,稱把庚子賠款所得半數金額,共1160餘萬美元,退還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1911年初,用退還庚款所建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成立。這樣的大手筆曾讓部分國人對其心生好感,讚頌其有善心、真心幫助中國。事實真是如此嗎?歷史的真相,往往讓人不寒而慄。
美國把它侵略中國花費的戰爭費用高算了好幾倍,1904年中國駐美公使梁誠發現了這個「浮報冒報」的問題,在美國四處遊說,據理力爭,要求美國退還不實賠款,弄得美國很沒有面子。1905年上海爆發反美運動,許多城市紛紛響應,抵制美貨,美國對華出口受到沉重打擊。為此美國部分「有志之士」認為,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才是徵服中國的關鍵。
1906年3月6日,美傳教士明恩溥拜謁羅斯福,首次提出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開辦或補貼在中國所開辦的學校,以「避免將來中國再次發生類似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1905年的抵制美貨運動」,他認為「隨著每年大批中國學生從美國各大學畢業,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國與美國在經濟、政治上聯繫在一起。」
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也給羅斯福發了一份備忘錄,說:「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影響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的付出,獲取最大的收益」,「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更為可靠」。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造就一批能夠讓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領袖。當時,因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中國留學生奔赴日本學習,僅1905年、1906年就達8000多人。詹姆士認為,這不利於美國長遠利益。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方法,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精神上支配中國的精英群體。
於是美國國會1908年通過羅斯福諮文,答應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剩餘的半數為「實應賠償」不予退還,作為美國侵略中國的軍費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從1909年起,美國所攤虛報部分本利開始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從1909年到1917年8年間,共退還616萬美元,平均每年退還中國77萬美元。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二次(即最後一次)退還庚款法案,至同年6月,共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美國所得庚子賠款數額為3200多萬兩白銀,折合美元2400多萬)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其中的相當部分成了清華基金(存放於美國),清華基金利息主要用於補貼教授薪水和發放學生獎學金。
1909年6月,北京設立了遊美學務處,這就是清華大學的雛形。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遊美肆業館的館址,學務處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學生,從630名考生中,錄取了47人,於10月份赴美,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