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2020-12-12 騰訊網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辛丑條約》的賠款又稱為「庚子賠款」,這是因為八國聯軍侵華始於1900年(即庚子年),本息共計約9.8億兩。這筆賠款不僅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條約之一,而且還對我國人民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稅務負擔,使得本就不富裕的人們雪上加霜。

「庚子賠款」分三十九年還清,但有一個國家,我國提前停止了對它的賠款,那就是德國。但是德國又賠償我國400萬且建立的和平外交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1914年發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四年後德國屬於戰敗國一方,而中國早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停止了對德國的庚子賠款,因為當時中國屬於協約國一方,不僅是賠款,包括德國在中國的特權和其他利益都被中止。

德國是中國第一個停付賠款的國家,特別是在1919年的《凡爾賽合約》籤訂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同意放棄了1917年以後的庚子賠款。但只是停止對德國的賠款並不能彌補中國在戰爭當中的損失,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中國外交部就與德國進行交涉賠償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等問題。

由於德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德國很快做出了讓步,除了青島問題德國做不了主外,其他事項也由不得它不答應。雖然我國內部南北雙方達成統一意見,但是具體過程卻是不那麼順利。

由於國際關係與各國利益的掣肘,多次進行談判之後,在1921年初我國才與德國達成協議。因為雙方不僅要顧及各自國家的利益,還要為《凡爾賽合約》所制約,為此雙方都各退一步。

最終結果是德國要賠償中國三百萬元,這是因為駐守在青島的德國士兵被俘虜後一直由中國供養,為此德國要賠償中國。而同時,戰時中國沒收了德國在中國境內的個人企業,對於歸還問題上,中國希望德國用現金贖回,但德國卻提出用之前德國發行的中國鐵路債票作為抵押,此外將之前的三百萬賠款最終變更為四百萬,至此才解決了問題。

對於當時國內與國際的政治局勢來說,北洋政府對於德國的態度較為曖昧,因為當初北洋政府的創始人袁世凱練兵時就是請了德國人來指導,一開始北洋政府與德國就有來往,在一戰期間甚至是有將領暗中提供軍火給德軍,希望德軍能抵抗日本人。

鑑於德國的戰敗以及德國與北洋政府的「曖昧」關係,如果不是歐美列強和日本的幹涉,我國收回青島也是有可能的。而德國也在1921年與我國籤訂了《中德協約》,這份協約對於我國的外交關係影響巨大。

因為《中德協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西方國家籤訂第一個平等條約,這對於我國改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有進步作用,為以後廢除不平等合約運動提供了前提。

晚清和民國時代的中國,由於弱小而被欺負,可見只有自身實力強大才不為人所掣肘。近代史上是我國的一段艱難歷程,所幸無論再怎麼艱難的阻礙我國都已經跨了過來,雖然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但是先輩們已經為今天的我們做出了榜樣,跟隨他們的腳步,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退還庚子賠款,組織成立清華大學,美國是中國教育飛躍的功臣?
    胡錫進主編認為:美國是歷史上對中國幹壞事相對最少的列強之一,而且美國還對中國的發展貢獻很大。庚子賠款下的第一批小留學生在這裡,胡主編舉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例子,認為美國帶動其他列強退款,是很有貢獻的。我們常說,庚子年比較艱難,那這個典故要出自哪裡?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迫使我國籤訂了《辛丑條約》,這裡面有十二個條款,那規定了要賠多少錢呢?
  • 八國聯軍中七國陸續退還了庚子賠款,只有這個國家表示:分文不退
    淪為列強的傀儡後,清廷只能服從。慈禧太后更是說出了那句臭名昭著的話語。"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同歡"殊不知,為清廷苟安買單的,還是四億五千萬的老百姓。清廷無力支付賠款。
  • 庚子賠款中的美元白銀邏輯
    一、美國庚款退回的歷史回顧  1901年,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侵華列強達成了屈辱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5億白銀賠償各國,史稱「庚子賠款」(Boxer Indemnity)。其中,美國所得賠款約3200餘萬兩白銀,佔比7.32%。
  • 清朝末年的巨額賠款都到哪裡去了?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庚子之亂,清政府都被迫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支付的賠款總共超過了10萬兩白銀。當時的列強拿到了這麼多的戰爭賠款都用到什麼地方了呢?英國拿到這筆錢主要用來償還國債,剩下的小部分用來賠償本國商人在中國受到的損失。甲午戰爭之後的日本非常的窮兇極惡,《馬關條約》後清政府一共賠償給日本23000萬兩白銀。日本通過甲午戰爭獲得的賠款是當時明治政府年收入的3倍還多,這是近代日本通過侵略獲得的第一桶金。顯而易見,這筆「天降之財」幾乎讓日本一夜暴富。
  • 美國為何用庚子賠款的半數金額,來資助中國孩子到美國留學?
    庚子賠款又稱為辛丑條約賠款。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的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共賠款4.5億兩白銀,年息4釐,本息共計9.82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12倍,美國是主要籤約國之一。
  • 日本戰敗後賠償別國20多億,為何中國一分錢都沒拿到?
    ▲日本被炸得差不多了, 還真沒多少能拿來賠償的東西 1946年10月,蔣介石召集各部商討索賠方案,確定了 會後,美、英、澳、荷等國均放棄了索賠,蘇聯拒絕籤字,但隨後也宣布放棄賠款。 日本沒有說話的份,但有美國保底,自然偷著樂——日本國會很快批准了和約,首相吉田茂很興奮:「日本現在有選擇媾和對手之權,對於如何行使此權,應考慮客觀環境,考慮中國情形以及其與日本將來之關係,不擬輕予決定。」
  • 八國聯軍裡,只有這兩國向中國致歉並歸還國寶,這兩個國家是誰?
    2020年是庚子年,而這一年全世界都陷入到了水深火熱之中,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盡顯制度優劣,使得中國不得不站在了歷史的風口浪尖。其實要說到庚子年,想必無數人的腦海中都留存著一段非常刻骨銘心的記憶,那就是「庚子賠款」。
  • 庚子年有什麼特別之處?歷史上的庚子年,發生過哪些大事呢?
    與此同時,一種說法甚囂塵上,說是因為今年是庚子年,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牽強附會罷了!在2003年時,世界範圍內還爆發過非典,但2003年卻不是庚子年。也就是說,病毒的爆發,並不會挑一些特殊的年份。那什麼是庚子年呢?庚子年是農曆一甲子中的一個,比如1840、1900、1960、2020、2080……(60年為一周期), 即所謂農曆的幹支紀年。
  • 2020年是60年一遇的庚子年,是災難之年?還是相信科學
    庚子年主要是按照天幹地支而來的紀年單位,大約60年一個循環,比如1840年、1900年以及1960年等。天幹主要有十個,比如我們熟悉的甲乙丙丁,還有地支是12個,比如子醜寅卯等,古人會將天幹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搭配,也就湊成了60對,比如甲子、乙丑等,而庚子就是其中一個。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美國極力反對瓜分中國,這是為何?
    1894年,《馬關條約》的籤訂不僅代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大大地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的程度,從此西方列強便看中中國這塊「肥肉」。在19世紀末期,中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中國國土面臨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境況,但是就在中國即將被瓜分時,美國卻極力反對,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德國終於償付完了一戰賠款,希特勒是歐洲諸國親手製造出的惡魔
    德國在2010年10月3日之前已經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債務全部還清。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德國債務管理機構金融署日前表示,德國仍在清償要求其賠付的5600萬歐元賠款,並一直在向許多個人帳戶轉帳。根據1919年6月28日籤訂的《凡爾賽條約》,這些獲得賠償的人都持有那時候發放的無擔保債券。
  • 普法戰爭後法國須賠款50億法郎,為何2年就賠完了?
    小學語文課本裡有一篇課文《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課文講述的背景是普法戰爭後,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教授法語,改教德語,於是就有最後一節法語課。
  • 逢中必反思維下,美國密蘇裡州率先對中國提起賠償訴訟!
    與此同時,在病毒中蒙受巨大損失的美國企業,在起訴中國過程中也先行一步。看來,這一切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說的,現在國際社會輿論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逢中必反」:當初中國最初向美國與歐洲國家提供醫療物質,有人就說中國藉此謀求地緣政治利益。當中國在幾周前為了確保出口醫療物質質量,出臺符合國際標準出臺的舉措,有人又開始指稱中方阻礙了物資出口。
  • 清朝滅亡後,各項不平等條約留下數億兩白銀爛帳,是怎麼處理的?
    也就是說,清政府晚期長年處於財政赤字狀態,對這筆數額巨大的賠款根本無力償還。 不得已之下,清朝政府一方面繼續增加苛捐雜稅壓榨國內百姓,另一方面與列強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用39年時間分期償還這筆賠款。拿慈禧那句不要臉的話來說,就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當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 制度的腐敗是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我們回顧清王朝的滅亡過程,不難發現,清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腐敗,制度的腐敗。個人認為,清王朝走向覆滅有三個重要的節點:甲午戰敗、庚子賠款和辛亥革命。清王朝之所以一敗塗地最根本的原因是清王朝是慈禧一個人說了算的國家。為了慈禧的60大壽,為了耗資巨大的頤和園工程,李鴻章眼睜睜地看著日本海軍超越北洋水師。戶部尚書翁同龢為個人恩怨,甲午戰爭前六年未撥一兩銀子給北洋水師。有人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一人敵日本一國,焉能不敗。兩國交戰,如何成了一人敵一國?
  • 六百年前的庚子年,那時候中國在經歷什麼?一個盛世時代已經拉開帷幕
    按照中國傳統曆法,2020年以天幹地支計算,這一年將是庚子年。 提到庚子年,當代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庚子賠款這四個字。在一百二十年前,因為滿清政府的腐朽和無能,八國聯軍攻入了北京城,在城內燒殺搶掠,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永遠無法忘懷的巨大傷害。
  • 一戰失敗後的德國有多慘?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盡,賠款超千億
    一戰後的德國作為戰敗國,確實混得不怎麼樣。割地、賠款、軍事制裁這三座大山壓得德國喘不過氣來。首先,一戰的失敗導致德國領土以及殖民地權益大幅度喪失。比如,德國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了法國。
  • 今年是2020庚子年,從1840年的庚子年說起
    今年是2020庚子年,天幹地支,為60年一循環。1840年,也是庚子年,這一年處於滿清王朝後期,發生了英國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時訂立的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十一國籤訂《辛丑條約》。
  • 1900庚子年,西方人親歷的中華至暗時刻
    1840年,庚子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1900年,又是庚子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族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至暗時刻,無情地落幕,古典中華的黃昏,殘陽之血浸透了北京城。這一切,當時的西方人都看在眼裡。傲慢、竊喜、憐憫,最終這些歷史情緒竟然歸於理性思考的猛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