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還庚子賠款,組織成立清華大學,美國是中國教育飛躍的功臣?

2020-12-17 幽州說書人

胡主編發了新文章(來自《環球時報》),在文章中,胡錫進主編一改痛斥美國的態度,誇起美國,還強調要正視歷史。

文中,胡主編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人很恨美國嗎?老胡我常被看成是對美的「強硬派」,但是我反正不恨。"

胡錫進主編認為:美國是歷史上對中國幹壞事相對最少的列強之一,而且美國還對中國的發展貢獻很大。

庚子賠款下的第一批小留學生

在這裡,胡主編舉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例子,認為美國帶動其他列強退款,是很有貢獻的。

胡錫進主編還說,美國強有力支持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顯然起了推動作用。

那我們來看看,這個美國建"清華大學",以及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庚子賠款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常說,庚子年比較艱難,那這個典故要出自哪裡?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迫使我國籤訂了《辛丑條約》,這裡面有十二個條款,那規定了要賠多少錢呢?

按照條約,我國一共需要給其他國家「賠償』海關銀4億5000兩,用39年來還清,這裡面還有利息,每年四釐,就是說到1940年為止,我國要賠償918230萬兩…

那這個可怕的數目,外國人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他們是按照當時的中國人口4.5億為基礎,按每名中國人要配1兩來算的,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無論是清政府還是百姓,都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各地的人民都吃不飽,還要飽受戰亂之苦…

聯軍剛進來時,毫不知情的百姓

這個數目有多麼龐大呢,當時興盛的清政府,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也不到9,000萬兩…

可以說庚子賠款是清王朝山河破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庚子條約中,美國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辛丑條約》裡,美國得到的賠款如果按當時的銀價來算的話,差不多是2.5千萬美元,連同利息3千萬美元,合5.5千萬美元,也就是差不多3.6億人民幣

美國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建立清華大學,是這樣嗎?美國真的退款了嗎?

美國美國確實在薪酬條約中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要求其他國家把清政府的賠款,限定在清政府有能力償還的範圍之內,那是不是說明美國是很善良的呢?

看一下美國的建國史,就能發現,其實恰恰相反,而是美國的胃口比其他國家還要大,它之所以要求賠償款限定在: 清政府有能力償還的範圍內,是在"養盅",就是希望清政府能長長久久的存在下去,成為他們的一個供血庫,長期給他們提供後續財富。

美國的"霸主野心"初顯鋒芒

大批進入北平的聯軍

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前,也就是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化水平已經達到了全世界首位,美國生產了歐洲一半的工業產品,甚至工業化的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美國的農業生產總值,到了1900年,這個數值還變成了兩倍…

那麼這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呢?當時我國人數達到了4億,是美國的主要銷售國家,但1905年,因為美國人聲譽的降低,我國百姓開始了抵制美貨

抵制美國貨,造成美國大量商人破產

這個時間持續了三年,也就是1905年-1907年,這三年中,美國對華商品出口總額呈直線下降。美國紡織品對華出口下降1/2,石油下降1/3。

美國把銷售目標放到歐洲,但效果一般

那時候的美國報紙全在哀嘆:如果中國抵制美貨運,美國的廠家得倒閉一半呀。

而在當時,我國自己的工業生產鏈其實已經站起來了,大批的華人回國投資建廠,很多愛國人士都在提倡:

「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共同抵制美貨,提倡大家使用國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杜絕給美貨機會。這樣我們就能發展起來。"

1905年美國的裝備

1906年《時報》記載,「抵制美約之風潮起,花旗麵粉滯銷。」

1905年以前,上海工廠當時的麵粉和布料「連年虧損」,當時的上海群眾都偏愛美國貨,特別是外來點心和服飾,例如巧克力和小洋裝才是市場主流,甚至那時候就有了代購,跑船的人專門從香港買進國外的衣服,帶回上海賺差價…之前我住在徐匯的時候,樓下的老阿姨家,很早時候就是做這個生意的,她和我說那幾年這還是個時髦的職業。

直到1905年,群眾愛國意識爆發,大家都自願的抵制美國貨,美國主要的市場就是中國,而到這時候,也沒有了…

「生意之佳,為往年所未有,實因各處相戒不用美貨,是以本布銷楊,頓形暢旺。」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想要退還庚子賠款,因為想打迂迴球的方式挽救美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是柔克義,他向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提了這個退款的建議,還細化了一下,為了不直接退款,說把退款用來供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這樣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又會進行持續消費,而且培養出來的學者還可以留在美國。

實際上,與其說是退款,不如說這實質就是一種文化擴張,最早的文化軟實力這個詞就是美國提出來的,他們把這個作為一種國際關係中施壓的辦法,就是把美國的"強勢"包裝成一種創新精神。

1908年承諾退款聲明

金一南將軍專門在他的書裡分析過,美國是如何使用"文化"來滲透其他國家的,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像今天我們隨便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舉出很多美國大片,以及一些美國高校…在這些宣傳下,總給大家一種美國是自由平等,開放而且高科技的形象,這就是對外的"宣傳",影響其他國家人們的印象…

美國籃球,已經成為行業代名詞

總結一下美國的四大擴張政策,就是領土擴張、經濟擴張、政治擴張,以及文化擴張,所以英語實際上也擔負了美國擴張的使命…

美國「退還」中國庚子賠款餘款的彎彎繞繞

外交官梁誠

這裡面就要提到一個關鍵人物,當時的中國駐美公使梁誠,他知道美國也很憂愁市場受阻的事情,約見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約翰(john hay),暗示約翰:

「要要緩和中國抵制美國貨的行為,其實就是要給美國在中國挽回好的形象,那為什麼不借庚子賠款這個機會呢?這個數額本身就過大,不合理,由美國提出來,正好其他國家順水推舟……」

美國自然不同意,然後聽完梁誠結合美國的訴求,和美國協商,只要美國退還,那我國會把這個費用專門用做「興學育才」,正中美國下懷。

但細節的利益依舊是個問題,所以關於庚子賠款退回,整個事件一共協商了三年,1905年開始協商的事情,直到1908年12月31日美國才同意開始退款。

小留學生

那具體退款要求有哪些?美國詳細羅列了這個治國經費的用途,從退款的1909年開始,中國要連續4年,每年派出100人以上前往美國交流學習,如果符合要求了,那從第5年起,每年可以減少到50人以上,是不是名義退款,實則很像質子呀

而且還規定了什麼樣的留學生可以前往美國?大部分要求是學農工的,學習法律和師範的只能佔兩成。

當時還成立了我國最早的一所預科學校,就是留美預科班,設立在北京(Training school),這就是後來清華大學的前身,這所學校一共可以有300名同學同時入學,「所有辦法均照美國學堂,以便學生熟悉課程,到美國入學無資格。」

1909年美國終於開始退還庚子「賠款」餘款的,但這個退還卻也很繞圈子。

按照美國政府自己的說法,會退還一半,就是差不多3000萬美元。從1909年起,一點一點的退還,32年還清。那這當中的問題在哪裡呢??

這個意思就是清政府同樣要繼續給美國賠款,只是賠款過去以後,美國才會讓花旗銀行退,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要先賠再後退,所以所謂的資助中國留學生,實際上就是控制了返還中國的那部分退款,也就是我們題目中說的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那也就是,美國還是債主,這個錢還得消費在美國…

那美國實際上退了多少錢?美國「退款」平均每年是70萬美元

這裡面有60萬是清華的辦學經費,沒有用完,就存起來作為清華基金,由外交部來管理。

後來清華規模不斷擴大,美國打著監督清華用錢的幌子,派美國人來成立了「清華基本金委員會」,專門核查和批覆清華的經費。

當時規定,清華經費每個月是2萬9,留美經費以3萬。清華任何經費,只要是大於200塊的都要美國人同意,如果急用,那就是清華和美國借的錢,必須計息償還。

1930年以後,美國物價上漲,我國留學生在美國生活費用也增加,導致清華出現了財務赤字。但美國又不同意增加經費,只能減少留美的女生和專科生…

包括北平時報等,很多當時的記載,都記錄了清華的待遇很好,說教職工能夠享受西式的住宅和薪資待遇,但其實這個待遇並不是按老師的能力劃分,是按老師的國籍來劃分的,中國的教員只能住在簡陋的西面房屋之中,領的工資也僅是西方教員的1/10或1/20

而且文化歧視嚴重,中國教員會被抨擊為"老飯桶",這些高水平的學者在最高學府中,卻得不到該有的尊重…令人心酸…

而且最重要的是,之所以會撥款給清華學堂,是因為清政府在償還庚子賠款,這是前提。

美國當時發行的債券

1918年,如果按照約定,我國實際上已經賠付了,應該賠給美國的庚子賠款一共1300多萬美元,但按照美國的說法,卻依舊還欠美國600多萬美元的賠款…直到1932年,我國經濟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依舊在償還欠款…

這些錢都是從我國各個地區農民手中收來的田富可以說美國所謂的"退款",最後還是我國百姓受苦。而且退款回來的那部分清華基金,實際上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卻也在被美國所謂的管理小組控制…

追回庚子賠款的功臣

為了保護和追償這筆基金,我國的學者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心力,這個我們之後單獨寫,到了1936年,實際上我國賠款數額已經達到了3000多萬美元…

連美國歷史學家都說:美國本來就用不道德的方式獲得了中國這筆不應當支付的庚子賠款,最後又借著退款的名義幹涉中國發展,實在是很大的過錯…

總結一下就是美國雖然確實退還了,庚子賠款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影響作用,比如確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但對我國的傷害更大,為了這1分退款,我國付出了10分而且像鄧稼先院士等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學者…並沒有享受到所謂的退款留學福利…

正如金一南將軍所說,正視苦難,才能走的更遠,先輩們都是在用血淚為後輩們鞠躬盡瘁,披荊斬棘…並不是所謂的他國援助,而且我們自己國家站起來的英雄,撐起了這片天…

相關焦點

  • 美國為何用庚子賠款的半數金額,來資助中國孩子到美國留學?
    庚子賠款又稱為辛丑條約賠款。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的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共賠款4.5億兩白銀,年息4釐,本息共計9.82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12倍,美國是主要籤約國之一。
  • 八國聯軍中七國陸續退還了庚子賠款,只有這個國家表示:分文不退
    文/八國聯軍中七國陸續退還了庚子賠款,只有這個國家表示:分文不退 著名的思想家列寧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我們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過程中,這個世界已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在這期間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或多或少對於如今產生了影響,它們中的每一件事都應該去被肯定,因為這是它們背後的價值。
  • 清朝末年的巨額賠款都到哪裡去了?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庚子之亂,清政府都被迫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支付的賠款總共超過了10萬兩白銀。當時的列強拿到了這麼多的戰爭賠款都用到什麼地方了呢?這「第一桶金」的絕大部分在第一時間就被立刻充作海軍擴建的費用,投入海軍擴張,剩下的用來發展工商業,辦教育,這也刺激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堅定不移的要把侵略這條最無恥的路走下去。
  • 庚子賠款中的美元白銀邏輯
    【財新網】(專欄作家 郭棟)回顧1900年庚子賠款的歷史,美國庚款退回是近代中美政治經濟關係的重要事件。從國際貨幣演變的視角,金銀複本位體系下的舊美元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白銀邏輯,庚款退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穩定美國白銀貨幣流通秩序。文獻研究發現美國白銀集團利益博弈和金銀複本位制的內生缺陷對美國接受白銀計價的賠款存在制約。
  •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 2020計算機專業排名出爐,世界第一竟然不是美國
    對於基礎學科領域,比如物理,化學和生物醫學,美國憑藉其雄厚的科研實力穩居第一,世界大學排名幾十年以來一直在榜首,從未被超越。對於後來者而言,要想超過美帝的科研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但我們也有後發者的優勢。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計算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四大權威高校排行榜之一的USNews發布2020年世界大學排行榜。
  • 2020中國化學專業排名:中科大第一,清華有點慘
    2020中國化學專業排名:中科大第一,清華有點慘中科大實至名歸在今年的化學專業排名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至名歸,以1355分的成績蟬聯第一,而清華大學的排名則有點慘,由去年的排名第五掉落到今年的排名第七
  • 八國聯軍裡,只有這兩國向中國致歉並歸還國寶,這兩個國家是誰?
    2020年是庚子年,而這一年全世界都陷入到了水深火熱之中,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盡顯制度優劣,使得中國不得不站在了歷史的風口浪尖。其實要說到庚子年,想必無數人的腦海中都留存著一段非常刻骨銘心的記憶,那就是「庚子賠款」。
  • 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幫美國研製飛彈的清華天才林燁,結局如何?
    所謂「庚款」,說的是「庚子賠款」,也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軟弱的清政府在戰敗後與列強籤訂的《辛丑條約》中劃定的賠款。 在當時,列強爭相蠶食、瓜分中國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美國因為隔著一個大洋,不能像其他西方國家或者日本、沙俄一樣佔盡便宜,於是就想出了一個法子:他提出,這筆賠款中,超出美國戰爭損失的一部分,會用來與清政府和後來的民國政府聯合培養一批中國留學生。
  •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職業發展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
    12月3日,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職業發展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舉行。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匡校震以及來自全國28所高校的就業工作負責人出席大會。會議由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張超主持。
  • 庚子年有什麼特別之處?歷史上的庚子年,發生過哪些大事呢?
    與此同時,一種說法甚囂塵上,說是因為今年是庚子年,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牽強附會罷了!在2003年時,世界範圍內還爆發過非典,但2003年卻不是庚子年。也就是說,病毒的爆發,並不會挑一些特殊的年份。那什麼是庚子年呢?庚子年是農曆一甲子中的一個,比如1840、1900、1960、2020、2080……(60年為一周期), 即所謂農曆的幹支紀年。
  •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科普文學工作室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優勢,整合優質科普作者資源,為少年兒童出版優秀的科普文學作品,激發少年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位夢華首部少兒科幻巨著「位夢華少兒科幻系列·暗物質探索者」首批5冊也將同步出版發行。
  • 世界慕課聯盟成立,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擔任聯盟創始主席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11日,來自世界6大洲14個國家的17所知名大學與3家在線教育機構共同創立世界慕課聯盟(Global MOOC Alliance),秘書處設立在清華大學,並由清華大學擔任聯盟首屆主席單位,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擔任聯盟創始主席。
  • 清華大學校長的他,一生培養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死後卻無錢下葬
    由於家境貧困,獲得學士學位後,梅貽琦放棄了在美國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於1915年回到清華物理系任教。 在清華,梅貽琦先後擔任過教學、行政等多個職務,任職過程中逐漸堅定了梅先生辦好教育的決心。 當時的清華大學,當校長是個「苦差事」,常有校長教授被師生趕下臺。
  • 在相差54年的美國婚姻中,楊振寧是做錯是真的嗎?
    良好的教育造就天才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與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不同,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在那個戰爭年代,他非常重視楊振寧的教育。他四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讀書,一年多來,他學了3000多個單詞。父親回國,然後楊振寧隨父親來到廈門大學,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一直非常優秀。
  • 《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8期:《辛丑條約》沒有割地,都說是美國的功勞,他為什麼要幫助中國?一、很早之前,高曉松曾經做過一系列講美國的節目,其中有一次他就講到了近代對中國最好的就是美國。其中有一點就提到了八國聯軍入侵,是美國力挽狂瀾,幫了中國沒被割地。而且後來的庚子賠款,更是帶頭退給了中國,並大力幫助中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後面還有一戰、二戰,還有開放,還有援助等等,就不一一闡述了。我們單把八國聯軍入侵這一段拆開來分析,美國究竟為什麼要幫中國,其目的何在?
  • 楊振寧的所有子代都在美國中定居
    在楊振寧之後,我到清華大學研究所物理系學習王竹溪。初,他成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學校,與戰友李政道見面。夏天,這個年輕人震驚了整個物理領域,影響物理學許多領域的「宇稱原理的破壞」原理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