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兩頭婚」到底婚姻的進步還是退步?

2020-12-24 騰訊網

不知道身在江浙的你是否注意到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在表現形式上為,農村或城鎮的小夫妻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都叫爺爺奶奶;而雙方如果都生活在城市,則小夫妻單獨居住,適當的到兩方原生家庭走動。而這為何稱之為「兩頭婚」,其最重要的特點是:1、婚姻實行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2、婚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名。

隨著「兩頭婚「的逐漸流行,這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幾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問題一:冠姓權

母系社會時,姓氏從母姓,到了父權制社會才從父姓,這說明,姓氏是由制度安排、生產資料的佔有決定的。中華民族歷經漫長的封建社會之後,普遍認同家譜、宗祠的存在,「宗」「姓」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符號、歷史印記,此外,「宗」「姓」的傳承,家族、家庭的傳承,不僅被看作是血脈延續,傳宗接代,還表現為家庭、家族財產、基業的延續。這就是姓氏在生活中的感召力。新中國成立後男女雙方雖然在法律上享有決定子女姓氏的平等權利,但還必須面對姓氏背後,文化、利益、制度設計等等影響的現實。

「冠姓權」的爭論表面上爭的是「誰生養孩子辛苦」「誰為家庭付出得多」,但其實是因為在「全面二孩」時代,生養下一代主力軍位置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少子女家庭,而且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家庭又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經濟基礎決定了女方在小家要有更多的話語權。正如,認為女方該平等擁有「冠姓權」的理由是,因為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多了,男女在財務上都是一樣的。有些獨生女家庭有房子、有股票、有產業、有家底,對於「冠姓權」要求更為迫切。爭取「冠姓權」不僅是個人訴求更代表著一個家庭的訴求,其背後既有人口因素、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同平等意識的增長,儘管還有不少人難以接受違背「傳統」的「隨母姓」,但許多家庭的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已經成為現實。另外,離婚率的不斷升高,也催生了更多離異家庭,孩子歸女方撫養後,女方要求改姓的糾紛。

而「兩頭婚」的婚姻,默認女性生兩個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由於明爭暗奪「冠姓權」帶來的兩個家庭的危機。而這種超前的婚姻意識和形式,大多先起於條件較好的原生家庭,也是雙方原生和諧商討後的結論。這種婚前的事先約定,也有利於年輕夫妻雙方婚後相處的和諧和穩定。但具體是否生兩個,還的婚後夫妻雙方根據自己得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總體而言,婚前事先約定,總比婚後雙方因孩子姓式問題導致矛盾得好。

問題二:彩禮和嫁妝不再成為婚姻的門檻

《民法》第1042條規定,禁止安排、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通過婚姻索要財產。

字面意思是「禁止通過婚姻索取財產」,要表達的深層意思是你不能以婚姻為藉口賺錢。比如以結婚離婚為目的,婚後各種原因騙取高價彩禮,又不想返還彩禮,違反了夫妻雙方的誠信原則,不僅需要全額返還彩禮,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男方自願支付彩禮的,屬于贈與,不違法,具體金額可以根據自身實力恆定。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新的變化?不同的是,如果雙方離婚,男方可以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是被迫支付彩禮的,就可以要求女方返還。

在看文章的你在哪個城市呢?你們那的彩禮嫁妝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相關焦點

  • 婚姻關係,「兩頭婚」利害關係
    現在社會,除了社會生存的壓力外,更多男女需要面臨的婚姻關係,也是人們需要面臨的婚姻壓力背後的無奈。然而,獨生子女長大後,面臨兩邊老人的壓力,還有孩子的壓力,最主要是如何分配時間陪伴父母,這樣的境地就是考驗人性時候,是孝順,還是遠離,都不是雙方想要的結局。
  • 新出來的,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江浙一帶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結婚雙方都沒有嫁娶的意思,既不屬於男娶女嫁,又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這種婚姻模式叫「兩頭婚」! 那麼,這個「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 「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一個原因!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兩頭婚」這個詞,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它是指年輕人結婚,男的不叫「娶」,女的不叫「嫁」,據說開始在浙江流行起來。網上有不少人在吹捧,也有學者在關注,甚至有人專門寫了論文,認為這有利於改善代際關係,是一種更看重溝通的婚姻模式,因而也能促進和諧。
  • 婚姻新模式「兩頭婚」遭熱議:男不娶女不嫁你能接受嗎?
    >>分析:利大還是弊大?「我覺得,這種『不來不去』的兩頭婚應該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杜鵬認為,兩頭婚家中的孩子都叫爺爺奶奶,取消了外公外婆的稱謂,會讓孩子分不清親輩關係。另外,家庭中出現異姓兄弟姐妹,也會降低孩子對兄弟姐妹的認同感。>>探討:消失還是普及?「兩頭婚這種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
  • 男不婚女不嫁?「兩頭婚」悄悄走紅,網友:第一個到底隨誰的姓?
    什麼是兩頭婚? 「兩邊家庭輪流住,看起來是好事,其實也會讓一部分男人失去責任心,對父母過於依賴,把對孩子的照顧推給母親,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婚姻的危機。」 「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卻有不同的姓氏,總是感覺怪怪的,孩子間少了親情味,不建議這樣,還是讓兩個孩子一個姓氏比較好。」
  • 兩頭婚哪裡不好了?
    昨天「兩頭婚」,上了熱搜。什麼叫「兩頭婚」呢?源頭「中國婦女報」是這樣定義的:大概念是: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總共包括兩點:一個是生活方式:小夫妻成家後各住各家。我自認為這是一種相對公平的婚姻模式,實踐了8年之久,確實規避了很多具象的家庭問題。比如臨近春節,完全沒有朋友家那種微妙的試探或激烈的爭吵,該回誰家,該找誰媽,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所以,我認為「兩頭婚」是婚戀模式的試探性進步。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 為什麼是「超實心」?
  • 「兩頭婚」,有人拍手稱讚,有人高呼反對,你怎麼看?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02、兩頭婚,利?還是弊? 最近霸佔熱搜寶座的「兩頭婚」,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支持者和反對者,打成一片,各執一詞…… 支持者論:
  • 悄然興起的「兩頭婚」,婚姻意義何在?難道只為繁衍後代?
    這種婚姻形式,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十分興盛,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而且女方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在從前都有「上門女婿」一說,但也有一句俗話「招女婿招女婿,最後招了一個懶惰女婿」,婚後的生活固然不能穩定;而且就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講,又有哪家的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做上門女婿,過那種「人在屋簷下」的生活呢?「兩頭婚」便在這種情況下衍生而來。
  • 「兩頭婚」了解嗎?在富裕的江浙地區很流行,你那裡有這種形式嗎
    尤其是在比較富裕的江浙一帶,最先流行了新型的結婚模式「兩頭婚」。什麼是「兩頭婚」?傳統婚姻中,女方嫁到男方,房子的戶口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後來婚姻法給出了明確的規定,是誰的就是誰的,如果是屬於婚前財產,即使是房產證上加了女方的名字,房子所屬權仍然屬於男方,如果是婚後財產,則按照實際比例劃分。
  • 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 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一般他們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雙方父母都統稱爺爺奶奶。
  • 「不嫁不娶,兩頭拼拼」,「兩頭婚」結合模式的興起,是好是壞?
    當然,相對而言,倒插門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不過近幾年,在江浙一帶又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著實挺有意思。你不嫁我也不娶,咱兩家來拼個婚吧突然說起這個話題,還得從我家一個親戚說起。因此才逐漸出現了「兩頭婚」而且很多獨生子家庭也有這種想法,不想自己的孩子結婚後就離開,因此才願意接納了「兩頭婚」。「兩頭婚」的出現也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在「兩頭婚」中,雙方無需考慮彩禮和嫁妝的問題。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別大人舒服了,卻委屈了孩子:「兩頭婚」,真的是四全其美嗎?
    文丨靜月驕陽這個冬天不太冷,尤其是江浙一帶,最近因「兩頭婚」而沸騰全國。何為「兩頭婚」?這是這個時代的新產物---指的是夫妻雙方不要彩禮和嫁妝,結婚後,依舊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原生家庭裡,有需要時才住在一起。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輿論爭執不休,有人認為,這是婚姻觀念進步的體現,淡化嫁娶,男女平等,有人批評,哪裡是進步,分明是傳宗接代的舊話重提,一個都不想生,還想要倆?有人說,不要彩禮和陪嫁,減輕結婚負擔,挺好。有人批評,雙方不脫離原生家庭,不就是繼續啃老?有人說,孩子跟誰姓不用吵了,一家撫養一個沒矛盾。也有人批評,孩子不同姓,分開養,會影響情感交流。
  • 權責平等是兩頭婚的關鍵詞
    近年來,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和一方的父母長期共同生活或者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姻AA制,兩個孩子兩頭姓
    近日,有網友曝料,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婚姻AA制,孩子兩頭姓,宣稱「兩頭婚」是改革傳統浙江婚姻制度的一次極好嘗試。據稱,所謂「兩頭婚」,就是男女雙方都是正常結婚。兩頭婚家庭一般會生兩個孩子,第一個是隨父姓,主要由男方撫養,第二個是隨母姓,主要由女方撫養。二頭婚家庭中,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的父母對爸爸媽媽都叫爺爺奶奶。這樣的結婚方式更公平,也更靈活,既避免了因一方必須進入另一方的生活環境而產生的不適和衝突,又不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 戀愛結婚頭髮昏,不如試試「兩頭婚」|婚戀|兩性|育兒|男權|女權|二...
    持肯定態度的網友們,認為「兩頭婚」算是一種進步。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婚姻的理解都有進一步的理解,誰也不用成為誰的附屬。不管是女權還是男權,這裡體現的更多是一種「公平」,不在於特別強調某一方的「特權」,而是探索一種雙方家庭的新型相處模式。而反對聲最大的,無非就是女性虧大了。
  • 不嫁不娶,兩個孩子兩個姓,這樣的「兩頭婚」,結果會如何?
    今天,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消息,說現在在江浙一帶流行著這麼一種婚姻,那就是兩頭婚。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對於這種婚姻形式,有的人覺得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雙方不用為了婚姻花錢,是個好現象。但是也有人反對,覺得這樣的婚姻中,可能導致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只對跟自己姓的孩子好。而且還會因為外人的誤會,會認為這個家庭中的兩個孩子不是親兄弟,會認為某個孩子是「拖油瓶」。我覺得大家的看法可能都對,那麼這種婚姻對夫妻倆人是好還是不好呢?
  • 「兩頭婚」惹爭議,婚育自由不該受他人嘲弄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兩頭婚」這一江浙滬地區興起的婚姻形式登上熱搜,被大眾所關注。這種婚姻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