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毀了什麼?這就是年輕人越來越聽話的一個原因!

2021-01-09 冰川思想庫

獨生子女一代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但是解決方案是生兩個孩子。在這個方案中感到滿意的,並不是結婚的兩個當事人,而是雙方家長。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

「兩頭婚」這個詞,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它是指年輕人結婚,男的不叫「娶」,女的不叫「嫁」,據說開始在浙江流行起來。

網上有不少人在吹捧,也有學者在關注,甚至有人專門寫了論文,認為這有利於改善代際關係,是一種更看重溝通的婚姻模式,因而也能促進和諧。

據浙江外國語學院老師趙春蘭介紹,在浙江農村流行的兩頭婚,應該包括兩個核心要素。第一,夫妻雙方在兩邊都有婚房,可以選擇住在丈夫家,也可以選擇住妻子家;第二,這樣的夫妻一般會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圖/圖蟲創意

趙春蘭的研究顯示,兩頭婚「並不全是拆遷戶家庭」,這個解釋,其實也等於承認了有相當多的兩頭婚屬於拆遷戶。

在浙江一些城市的城鄉結合部,由於拆遷,很多家庭會補償不少房子,婚房當然多多的。對於那些在城市打拼還為房子苦惱的年輕人來說,就別想著兩頭婚了,恐怕只有「兩頭昏」。

01 是兩個家庭的聯姻,而不是兩個人

讚美兩頭婚的人,認為這樣的婚姻更科學,至少它解決了孩子到底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問題。方案並不是「兩頭」,而是「兩個」,生兩個孩子,分別姓。據說,孩子以後就不用喊「外公外婆」,都喊「爺爺奶奶」,看上去更平等了。

這種看法的荒謬之處就在於,它首先就承認了「爺爺奶奶」更優先,提升了外公外婆的權益。兩頭婚並不是法律概念,只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描述而已,事實上,採納兩頭婚的人,結婚證和以前一模一樣,具體到某一個晚上,仍然只能選擇在「一頭」進行夫妻生活。

圖/圖蟲創意

它的精髓,是生且只生兩個孩子。如果不小心生了三個,就會面臨新的問題,多出的那一個,到底算哪頭?解決辦法,似乎是再生一個,這樣就達到了新的平衡。

獨生子女一代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但是解決方案是生兩個孩子。在這個方案中感到滿意的,並不是結婚的兩個當事人,而是雙方家長。

十幾年前,一部電視劇《新結婚時代》走紅,有一句臺詞是「結婚不是嫁給一個人,而是嫁給一種社會關係」,兩頭婚的本質也是如此。它可能是指拆遷戶的聯合,也可能是「擁有兩套或以上住房」的家庭的聯合。

兩邊都有婚房,驕傲感是不言而喻的,它強調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或者是「把上一代的財產鎖定」。這當然是門當戶對,而且是更標準的,看的不是籠統的階層,而是房產。

這樣的算計非常精確,對保障家庭財產規模也有積極意義,但是,我們在這種模式中沒有看到婚姻中最核心的東西:兩個年輕人的選擇自由在哪裡?新家庭的獨立性在哪裡?(住房和生孩子都由上一代決定)

02 女性權利得到提升了嗎?

有些人認為這種婚姻,提升了女性地位,理由大概是「有一個孩子可以隨母姓了」。

這種看法讓人感到悲哀。就如同以前在農村牆上看到的計生標語,「女兒也是傳後人」——這是安慰那些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不要自卑,女兒也算後代呢。這句口號的精髓,就在那個「也」字。它並沒有提升女性權利,相反,它只是強調了那個固有的權利格局。

圖/圖蟲創意

其實,不管是在法律規定還是在實踐中,關於孩子應該隨父姓還是母姓,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自由選擇」。現在的學校裡,已經有不少四個字名字的孩子,父母的姓都在其中,甚至可以發明一個「第三姓」。

兩頭婚要求生兩個孩子,這和之前的「計劃生育」其實是一個邏輯,都否認了夫妻雙方的生育自主權(自主決定生幾個),對女性來說,除了必須多生一個孩子,看不出兩頭婚有任何進步可言。

要求新婚夫婦多生一個孩子,以滿足上一代的權力平衡,這不僅是對新婚女性的「限制」,也是對新家庭的一種粗暴幹涉。它背後發揮作用的,其實仍然是赤裸裸的「父權」,只不過滿足的是外公的父權而已。

03 年輕一代婚姻觀趨向保守

這樣的婚姻模式,如果夫妻是自願的,當然也無可厚非。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它在「文化意義」上,是一種保守,而不是進步。

實際上,90後或者95後的婚姻觀,普遍存在一種更保守的婚姻觀。在我們身邊,能夠看到更多「父母說了算」的婚姻,兩頭婚只是其中的一種罷了,它碰巧滿足的條件是「雙方家庭都有兩套房」。

圖/圖蟲創意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種新的「包辦婚姻」。對年輕一代來說,這種選擇有苦澀的一面。房價這麼高,一個年輕人純粹依靠自己的努力買房建立家庭,已經越來越艱難。

同時,很多城市長大的90後,父母一代卻是房地產大繁榮的受益者,不管是拆遷戶還是別的中產家庭,擁有兩套房或者幫子女出首付甚至還房貸的也大有人在。

這些父母的邏輯可能是這樣的:既然你的房子是我給你的,那我就應該對你的生活事務擁有一定的決定權,我可以決定誰住在這個房子裡,幫你選定伴侶,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就是很多年輕人變得越來越聽話的真相。

相關焦點

  • 年輕人逐漸由「娶嫁式」過渡為「兩頭婚」,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兩頭婚」?就是女子不嫁,男子不娶、「兩家拼拼」生活,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將成為江浙一帶年輕人的新選擇,他們為的是可以和原生家庭保持比較大的的往來,不分嫁娶,夫妻兩頭跑。專家認為,「兩頭婚」其實不是婚姻觀的進步,而是舊式男女不平等的婚戀觀仍然存在。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在杜鵬看來,兩頭婚是「招上門女婿」的更優解。「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話叫『招女婿招女婿,最後招了一個懶惰女婿』。」杜鵬解釋說,以往招上門的女婿會存在這樣的心理——「反正孩子不跟我姓,這個家也沒有我的份,我到這裡只不過是完成生殖繁衍任務而已。」在這種心態下,久而久之,上門女婿對家庭的責任感越來越淡薄。
  • 浙江興起「兩頭婚」,無需彩禮和嫁妝,結婚或將不再是「難事」?
    大膽的接受世界的邀請,我飄蕩著,和我自己沒有任何理由,一條屬於年輕人的成長之路,無數顛覆性的旅行經歷,只為尋找心靈的旅程。最近網絡上頻頻出現一句話,這句話叫做「兩頭婚」,很多人剛看到這句話,相信小編也是同樣的「懵」,聽說「結婚」也聽說「離婚」,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 經歷兩頭婚的年輕人:作為妻子,沒有人把我當成丈夫的附屬品
    真實的兩頭婚是什麼樣的,這種婚姻形式能多大程度地消弭婚姻中人與人、人與家庭的矛盾? 真實故事計劃邀請了4位經歷或見證過兩頭婚的年輕人,講講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紙片心 兩頭婚當事人真正讓我與夫家和諧共處的,是懂事的丈夫我和丈夫是大學時期的戀人,結婚7年了。我們都是江蘇南通人,都是獨生子女。
  • 「兩頭婚」是契合時代發展的有益嘗試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12月21日《現代快報》)婚姻形式會隨著社會變化而發生漸進式改變,比如過去夫妻婚後多要融進大家庭,但這種一家幾代共同生活的婚姻形式,目前已極為罕見。當前家庭越來越小,除了三口之家成為常態外,丁克家庭也越來越多。
  • 不要彩禮不要嫁妝,悄悄興起的兩頭婚,真的能解決結婚難問題嗎?
    而且在這些數據中,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它的結婚率越低,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和社會環境,工資跑不過房價、消費高工資低,996根本沒時間談戀愛。總之就是:有錢的不想結,沒錢的結不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身上有存款比結婚成家更讓人安心,自己都養不活結什麼婚。但是你能想得開?家人想不開。
  • 兩頭婚哪裡不好了?
    昨天「兩頭婚」,上了熱搜。什麼叫「兩頭婚」呢?源頭「中國婦女報」是這樣定義的:大概念是: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總共包括兩點:一個是生活方式:小夫妻成家後各住各家。三是去「外」化: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我看了這則熱搜之後還挺高興的。因為除了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各住各家,兩個孩子分開撫養之外,這不就是我嗎?
  • 江浙出現「兩頭婚」,孩子可以「冠母姓」,這都說明了什麼?
    說實話,我生活在浙江一帶好幾年了,這種「兩頭婚」的形式沒見過,但是夫妻正常結婚,住在一起,生倆孩子,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的例子倒是見了好幾個了。若說這幾個案例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無一不是兩個獨生子女的婚嫁模式。
  • 男不娶女不嫁,眼下這種「兩頭婚」興起,你贊同嗎?
    什麼是「兩頭婚」?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化名)和丈夫小爭(化名),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對男方的心理壓力影響比較小。除此之外,兩頭婚家庭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未完全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即和一方的父母長期共同生活或者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
  • 「不嫁不娶,兩頭拼拼」,「兩頭婚」結合模式的興起,是好是壞?
    你不嫁我也不娶,咱兩家來拼個婚吧突然說起這個話題,還得從我家一個親戚說起。我有個不算太遠的表弟,快結了婚了,前一陣跟他聊天,才知道了「兩頭婚」這個說法。表弟家條件不錯,零幾年的時候舅舅因為做生意,全家集體搬去了浙江。十幾年過去了,一家人在當地也算紮根了。
  • 男不婚女不嫁?「兩頭婚」悄悄走紅,網友:第一個到底隨誰的姓?
    什麼是兩頭婚? 「坐標蘇州,我就是「兩頭婚」的經歷者,結婚時和老公商量好了,兩邊輪流住,他同意了,婚後我們在公公婆婆家住一段時間,就搬到我父母家再住一段時間,感覺這樣生活更自由。」
  • 男不娶女不嫁,江浙「兩頭婚」引數億人圍觀: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離2020年還有一個星期就要閉幕了,很多人還在調侃春節如何「租」一個男/女朋友回家過年的時候一篇報導,帶火了可能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已上熱搜,3.2億人圍觀,下場爭論者更是不計其數。
  • 這樣的婚姻能夠長久嗎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就在這幾年,在彩禮問題的反射下,浙江地區開始興起一種兩頭婚的新婚姻模式,這種婚姻模式不屬於傳統的男方娶女方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兩頭婚需不需要彩禮和嫁妝呢?
  • 準夫妻提出「兩頭婚」:以後生兩娃,各養各的,換你答應不?
    談及「兩頭婚」,有網友說:這種婚姻一不小心也會鬧出很多事的。我弟弟就是這種婚姻,婚前說好生兩個,第一個隨女方姓,孩子由男方母親帶。孩子出生那天,因為生了一天沒生出來,結果還是剖腹產,當場女方就說就生一個了。這時候要不是我媽也贊同,一般家庭就會鬧出不愉快來的。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青「兩頭婚」登上了熱搜榜。什麼是「兩頭婚」?當地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輿論爭執不休,有人認為,這是婚姻觀念進步的體現,淡化嫁娶,男女平等,有人批評,哪裡是進步,分明是傳宗接代的舊話重提,一個都不想生,還想要倆?有人說,不要彩禮和陪嫁,減輕結婚負擔,挺好。有人批評,雙方不脫離原生家庭,不就是繼續啃老?有人說,孩子跟誰姓不用吵了,一家撫養一個沒矛盾。也有人批評,孩子不同姓,分開養,會影響情感交流。
  • 婚姻新模式「兩頭婚」遭熱議:男不娶女不嫁你能接受嗎?
    由於生育政策的調整,越來越多的二孩家庭出現後,很多家庭對此方面的需求會下降。需求下降,兩頭婚現象自然會減少。楊慧麗表示,兩頭婚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必然會隨著社會發展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消失。楊紅則認為,未來這種形式可能會增多,「我甚至希望它能成為一種主流形式。」
  • 悄然興起的「兩頭婚」,婚姻意義何在?難道只為繁衍後代?
    比如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就興起了「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稱呼為「爺爺奶奶」。簡單點說,就是一對小夫妻領證後,依然不會脫離彼此的原生家庭,依然各住各家。
  • 婚姻關係,「兩頭婚」利害關係
    然而,獨生子女長大後,面臨兩邊老人的壓力,還有孩子的壓力,最主要是如何分配時間陪伴父母,這樣的境地就是考驗人性時候,是孝順,還是遠離,都不是雙方想要的結局。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兩頭婚」逐漸盛行,讓無法抉擇的夫妻,能夠理所應當地享受雙方兩個家的溫暖。
  • 不給彩禮不陪嫁妝,一孩隨父姓二孩隨母姓,「兩頭婚」上了熱搜!網友...
    「兩頭婚」也登上了熱搜榜。在網友評論中,不少網友對此持積極看法:浙江順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鵬介紹說,「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