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士紳化浪潮下的城市文化:文化空間的未來在哪?

2021-01-12 新京報

撰稿丨聶麗平

近日,《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報導,位於洛根大道的畫廊La Bodega Gallery將在12月底關閉。這家畫廊位於聖地牙哥市南部巴裡奧洛根(Barrio Logan)社區的中心地帶,成立六年以來,畫廊舉辦了近380場展覽,是廣受當地認可的具有「先驅」意義的藝術空間。

關閉的原因很簡單,巴裡奧洛根這個拉丁裔社區正經歷快速士紳化過程,咖啡館等消費空間的進駐帶來租金的水漲船高,畫廊老闆因無力負擔租金上漲而不得不選擇關閉畫廊。在接受採訪時,畫廊老闆表示:「這種事情已經在奇卡諾藝術畫廊發生過一次,現在也發生在我們身上,而且將繼續發生。士紳化是確實存在的。」

全球各大城市都在經歷士紳化過程,在巴裡奧洛根,La Bodega Gallery的關閉被認為是士紳化浪潮擠走藝術空間的典型,在當地再度激起了反士紳化的聲音。士紳化與反士紳化,是各大城市都在上演的故事。

拉丁裔社區巴裡奧洛根的士紳化問題

巴裡奧洛根位於美國加州哥倫比亞市,鄰近市中心,位於聖地牙哥港和海軍造船廠之間。20世紀初,首次有大量墨西哥裔移民來此定居,到20世紀40年代,巴裡奧洛根已成為加州最大的墨西哥裔社區之一。但也因此緣故,長久以來,巴裡奧洛根被視作低收入、種族化的墨西哥裔社區。

2013年,La Bodega畫廊成立時,洛根大道上滿是空置或行將倒閉的商戶。如今,這條街區不僅有畫廊,還有餐館、精品店和其他商戶。根據畫廊的網站,其旨在為「藝術家和支持藝術的人創造一個受歡迎的空間」,「我們不僅在哥倫比亞藝術圈取得了很多成就,還重新利用了洛根一個廢棄的倉庫,將其變為一個供每個人欣賞的交互式的、創造性的空間。」

畫廊吸引了不少遊客,激活了周圍的商圈,但也因此助長了租金的上漲。事實上,La Bodega 畫廊並非當地首家因租金上漲而關閉的畫廊,今年6月,同在洛根大道,且同是2013年成立的奇卡諾藝術畫廊也因租金上漲一倍多而不得不選擇關閉。去年10月,離奇卡諾藝術畫廊距離不遠的Mesheeka畫廊也宣布將搬離巴裡奧洛根。

La Bodega Gallery

為了給建造包括藝術工作室、畫廊、辦公空間、商戶在內的多功能商場讓路,每個月舉辦一次的巴裡奧洛根跳蚤市場,以後也不再在洛根大道Por Vida咖啡館旁邊的空地上舉行。

先是藝術家佔據了城市廢棄的工廠、倉庫等地方,使之成為帶有美學品位的藝術空間,隨後各種藝術畫廊和精品店入駐,並吸引房地產商和中產階級的注意,租金水漲船高,原來的藝術家們和社區的低收入者一起被踢出社區,這是士紳化的一般敘事。

士紳化研究者莎倫·佐金(Sharon Zukin)將士紳化概括為「ABC」:藝術畫廊(art galleries)、精品店(boutiques)和咖啡館(cafes)。這些烙印著中產階級審美和消費習慣的東西受到追捧,改造了社區的人口、消費與文化結構。

過去五年,藝術畫廊、手工釀酒廠、餐廳、咖啡館、文身店、精品店等不斷湧入巴裡奧洛根,帶來了新的中產階級消費者,也重構了社區的種族構成,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從2000年到2010年,社區的墨西哥裔人口從86%下降至72%,而白人則增加了10%。新的消費空間和消費者,必然重構社區形態與結構。根據聖地牙哥旅遊局在2017年的說法,當地正重新定位為「前沿藝術和地道的地方文化熱點」。

當地人對此感到擔憂,他們警惕文化的變化,並認為士紳化正在將當地的工人階級居民和窮人擠出社區。2017年,一位旅遊博主稱要在巴裡奧洛根開一家「現代水果店」的視頻引起了當地人的抗議,不少人因視頻中的措辭而指責其不尊重當地文化,稱這是士紳化的一個典型——士紳化一直是當地人非常關注的問題。

奇卡諾藝術畫廊關閉後,當地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減輕士紳化對社區的影響。La Bodega畫廊關閉後,超過4000人請願呼籲房東重新談判租約,將租金控制在可負擔範圍內。不過,根據報導,La Bodega畫廊的老闆已決意搬離原址,「我們已經決定,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要繼續做下去,不管發生任何變化,我們都要離開這裡。我們決定離開是因為我們不想再支持一個不在乎藝術社團的房東。」

為什麼抵制士紳化?

巴裡奧洛根對士紳化的警惕情緒是普遍的。2018年11月,亞馬遜宣布選定紐約市皇后區作為其第二總部的兩個分部之一,引發抗議,當地居民擔心亞馬遜的入駐將產生連鎖效應,抬高租金價格,使中低收入者無力負擔房租和生活成本而被迫遷出。

此外,曼哈頓下東城的兩橋社區抗議興建摩天大樓,柏林抗議谷歌將廢棄的電站改造為商業孵化器,在舊金山,反對士紳化的抗議者用滑板車堵住科技公司的巴士,阻止搭載著科技公司員工的巴士開往矽谷……這些反對士紳化的浪潮尤其反感大公司的擴張。

為什麼士紳化會引發不滿與抗議?這正如尼爾·史密斯在《新城市前沿》裡所寫的那樣:「士紳化讓人們迅速覺得,曾經出現衰退的街區現在將會健康發展,曾經貧窮落後的地方現在將會回報豐厚,中產階級也會回到城市——士紳化改造無疑是件『好事』。」士紳化往往伴隨著就業機會的增加,教育和安全環境的改善,犯罪率的下降,這難道不「無疑是件好事」嗎?

《新城市前沿:士紳化與恢復失地運動者之城》,[英]尼爾·史密斯著,李曄國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6月版。

多年來,城市理論家理察·佛羅裡達等士紳化的支持者認為,士紳化是實現城市再生的成功模式,通過激勵藝術家等「創意階層」,破敗的社區可能會奇蹟地再生。2003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蘭斯·弗裡曼(Lance Freeman)稱,他在哈萊姆的定量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收入的租房者也會留下來,並能從犯罪率的降低等變化中受益。

但《衛報》的一篇文章指出,蘭斯·弗裡曼的部分結論或許是對的,但為什麼要依靠中產階級對社區的入侵來改善窮人的環境呢?蘭斯·弗裡曼的研究被《紐約》雜誌的評論員重新挖出來後,美國導演斯派克·李在布魯克林的一場活動中質問:「為什麼?為什麼只有讓白人湧進南布朗克斯、哈萊姆、貝史蒂、皇冠高地,這些地區的設施才會變好一點?」

他們的指責暗暗指向士紳化的殖民意味,士紳化依靠中產階級的湧入而實現所謂城市再生,尤其會引起少數族裔社區的擔憂。數據顯示,波士頓唐人街的亞裔居民比例從1990年的70%大幅下降到2010年的46%。從1990年到2010年,曼哈頓唐人街的亞裔人口比例一直穩定在45%左右,而白人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間增加了19%,黑人和拉丁裔居民卻在減少。在曼哈頓的唐人街,赫然有一幅寫著「士紳化就是現代殖民主義」的塗鴉。

士紳化帶來社區人口結構和文化結構的變化,審美和文化也因此變得千篇一律,喪失了原有的移民社區文化結構,或是其他多元的、原真的文化。

而更多的數據則指向紳士化帶來的租金上漲和生活成本上升,這些房地產商和中產階級的湧入擠走了社區的中下階層。以士紳化抗議聲音不斷的柏林為例,過去十年,柏林的租金上漲了104%,2017年至2018年就上漲了21%,漲幅達世界之最。對於一個收入為柏林市平均月收入的單身人士來說,租賃市場上只有4.4%的公寓是他們能負擔得起的。這意味著嚴重的供不應求,付不起高額房租的中下階級只好向城市外圍撤離。大公司的湧入也使得小企業的競爭壓力更多,當地的創業機會也會減少。

一邊是上漲的房租,一邊卻又是房地產投機帶來的大量空置的房屋與零售店鋪,各個城市越來越貴,卻也越來越空。

參考資料

1.https://hyperallergic.com/532198/a-beloved-san-diego-gallery-is-pushed-out-by-a-wave-of-gentrification/

2.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communities/san-diego/story/2019-12-03/la-bodega-art-gallery-to-close-its-doors-after-rent-increase

3. https://sdcitybeat.com/culture/seen-local/chicano-art-gallery-to-close/

4. https://sdcitybeat.com/neighborhoods/neighborhood-watch-barrio-logan/

5. Delgado E, Swanson K. Gentefication in the barrio: Displacement and urban change in Southern California[J].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19: 1-16.

6.https://www.dw.com/en/berlins-new-rent-freeze-how-it-compares-globally/a-50937652

7.https://hyperallergic.com/503824/artists-and-dealers-face-off-with-real-estate-developers-in-chinatown/

8.https://www.nydailynews.com/new-york/chinatown-increasingly-white-wealthy-study-article-1.1481430#ixzz2hJzHAGzj%29

9.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2016/sep/29/gentrification-global-problem-better-solution-oliver-wainwright

10.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2014/feb/27/ruth-glass-spike-lee-gentrification-50-years

作者丨聶麗平

編輯丨安也

校對丨薛京寧

相關焦點

  • 無襯線字體成為高檔社區標誌的背後,士紳化浪潮正瓦解城市多樣性
    所謂的「士紳化」(gentrification),通常指舊城區在經過開發改造之後,實現街道和商鋪翻新、引入更多文化娛樂產業和常住人口變化的一系列過程。在近幾年裡,這樣的城市翻新改造愈演愈烈。此後,「復古的權威感」逐漸被「士紳化風格」代替。接受 Vice 採訪的城市學者喬納森·傑安·克裡斯曼(Jonathan Jae-an Crisman)曾研究過城市中的藝術、文化和士紳化之間的聯繫,他認為「無襯線字體」的流行實際上是整個士紳化浪潮的一部分。
  • 2020歡樂深活節掀起中國浪潮,千禧一代再「燥」深圳青年文化
    積蓄已久的青年創造力與城市精神,在這個充盈著審美靈魂和生活藝術的125萬㎡線下世界交互碰撞,製造深活焦點。年終街頭時尚盛宴,千禧一代掀起中國浪潮2020終於來到尾聲,在最後一個月裡,每個人都渴望湧入街頭,擁抱線下空間帶來的獨特體驗。
  • 《我們的浪潮》馬伯騫介入式記錄體驗街頭文化
    《我們的浪潮》第二集《我們的浪潮》探討潮流生意鏈由騰訊視頻出品的首部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紀錄片《我們的浪潮》,於11月28日首播。體驗者馬伯騫、胡天祐去往全球的不同城市,與不同潮流圈層代表人物深入交流,在當地體驗最純正的街頭文化,了解潮流消費的每一個環節。
  • 朱婧汐倫敦製作Grime音樂 《我們的浪潮》收官篇深入野生派對文化
    》邀請朱婧汐作為體驗者,深入柏林、基輔、倫敦、莫斯科等多個城市,探索青年潮流團體是如何通過年輕人的聚集與派對向世界傳播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並成為新的風潮。 《我們的浪潮》劇照 亞文化成Z世代趣緣社交索引 《我們的浪潮》收穫年輕觀眾好評 全球化背景下,網際網路加速了青年文化的發展,趣緣社交更成為Z世代的關鍵詞,
  • 城市運營的未來: 業內矚目MOHO將成中國城市文化消費目的地
    (2020年12月29日中國,上海訊)全新城市文化消費目的地MOHO是新一代潮流奢華理念在日常城市生活中的超凡映射,它代表著中國乃至亞洲城市運營的新面孔和新風貌。
  • 從文化空間到產業空間,從東郊記憶藝術區開始
    原創 蘇娜 城市進化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10月29日,「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主論壇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啟幕,在這一個留存成都工業文化與記憶的空間,探討「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
  • 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文化建構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經濟政治秩序加速調整,引發東西方文化劇烈碰撞,並影響未來全球秩序和格局的演變走勢。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政治秩序加速調整背景下,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城市文化創新發展建構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機遇和新趨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來自英國、法國、義大利、新加坡、瑞士、保加利亞、奧地利等國家的領事、參贊、學者等多位重要嘉賓,以及來自國內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共計100餘人參會。
  • 南京金茂匯發布「2021南京新世代指南」 打造多元立體的藝術文化空間
    據悉,展覽將「光」作為一種獨特的創作媒介,蘊含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對時間性重塑的期許。展廳分為三大空間主題,集中呈現藝術家的作品。19日當天,還開設了主題為《藝術商業與藝術市場革新》的藝術論壇。南京金茂匯五萬活力社群成員,將在RUNFORFUN、RANDOMDANCE、後窗放映等不同社群品牌下舉辦百人社群大會,為新世代年輕⼈構築探索自我與靈魂社交的平臺。這樣的百人社群大會,針對南京年輕群體的興趣愛好,為新世代年輕⼈構築⼀個探索自己、拓展眼界、縱情社交的多元矩陣,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體驗,打造新型社交場,讓青年文化氣息逐漸升溫。
  • 城市案例|東京鐵道高架下的奇妙空間
    雖然人們總是抱怨,在全球化影響下,世界各地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相似,但即使資本和技術實現了統一化和標準化,不同城市固有的本土文化和慣習仍然對空間實踐產生著獨特的影響。新宿站「解體圖」在日本的城市中,公共運輸網絡——特別是鐵道——就是這樣一種在地化的特色。
  • 「WeSpace未來城市」報告發布,展望「新基建」下城市空間
    6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北京城市實驗室聯合騰訊研究院、騰訊雲共同推出的研究報告——《WeSpace·未來城市空間》(中英文版)正式發布,通過對科技與城市空間關係的深入研究,依託豐富的前沿實踐案例,展望「新基建」下未來城市空間場景的建設。
  • 將文化藝術嵌入城市公共空間,網紅街區喵喵街開街
    半小時情況介紹後,現場有關嘉賓將手放在貓爪啟動裝置上,倒數3個數後按下按鈕,喵喵街正式開街。嘉賓們隨後移步喵喵街,感受了喵喵街的藝術氛圍。據介紹,喵喵街是建鄴區推進國際化城市客廳和文化高地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是2020建鄴城建計劃的組成部分;是響應南京市「四新」行動計劃,打造新消費場景、升級新都市街區的重點項目;同時也是建鄴區推進「夜之金陵」品牌建設而打造的第一批網紅街巷。
  • 城市與未來 | 田子超:良渚文化村20年隨想——時光將會銘記
    萬科良渚文化村,無論是對於中國房地產,還是社區建設、物業服務而言,都是一個值得研究分析的獨特場域。20年前,小鎮因人而生;20年後,人因小鎮而榮。良渚文化村如同一座城市開發博物館,鐫刻下中國房地產創新實踐的腳步——幾乎每個地產人都會來此打卡參觀的教科書式大盤。更為難得的是,這是一個觀察中國改革開放後社區由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生動樣本。當其《村民公約》提出以來,富有共建共創共享的理念就昭示著這裡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內核,並決定了往後不斷延續的社區文化和獨特氣質。 是什麼讓良渚文化村能夠歷經20年,依然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 《我們的浪潮》特別觀影會:看浪潮帶來的全球潮流文化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導      2019INNERSECT國際潮流文化體驗展在上海拉開帷幕,展會匯集了國際品牌、潮流大咖、新銳藝術家等全球品牌和文化先鋒,吸引了眾多潮流文化的愛好者的關注,堪稱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潮流展會
  • 國漫女英雄演繹《木蘭:橫空出世》  浪潮存儲「撐腰」東方文化
    而其背後,是由浪潮存儲以科技之力,為這一經典東方文化「撐腰」。這部經歷5年時間打磨的國漫影片,是否能掀起新一波國漫熱潮,十分值得期待。浪潮存儲聯合國漫木蘭,跨次元助燃國漫新IP這部影片由金川文化、中影股份等公司共同出品,創作出了類似
  • 國漫女英雄演繹《木蘭:橫空出世》,浪潮存儲「撐腰」東方文化
    浪潮存儲為這部3D大片提供了數據處理的支撐和保障。「木蘭不懼前途多迷藏,心系河山不換一杯酒殤!」正如李斯丹妮在主題曲所唱的,《木蘭》國漫電影展現了木蘭徵戰沙場、全力禦敵的畫面,帶領觀眾追溯木蘭坎坷曲折的守家衛國之路。
  • 黃鶴:提升首都城市文化功能,促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
    本期訪談將圍繞《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的總體情況和主要內容,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一起談談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如何發揮示範作用?以及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近年來的工作實踐、未來15年的工作重點、不同階段的問題及方法等相關話題。
  • 資源 空間 文化名片…「十三五」青島改善城市品質成績單來了
    、23個企業商協會系統整合,堅持規劃引領,構築高品質都市空間格局,聚焦「宜居宜業幸福之城、多元融合魅力之城、崇尚藝術創意之城、治理有序文明之城」四大攻堅戰,協同攻堅,高品質都市空間格局日漸完善,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相繼啟動建設,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我市成功躋身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首屆未來影像·冰雪影展於哈爾濱舉辦,融創文化發揮產業優勢與城市...
    融創文化集團副總裁黃曉歐、副總裁李宇浩共同出席未來影像·冰雪電影展專題研討環節,並分別發表主題演講。「科幻,融創文化的星辰大海」此次影展主題為」未來影像「,科幻一個角度是對未來時間、空間的故事敘述,科幻也是此次影展的重要主題。
  • 設計師也是城市的文化英雄
    晶報訊 (記者 熊奇俠/文、圖)「一個城市不能只看到歌星、影星,也要看到設計師,他們也是城市的文化英雄。」這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在「創意王國」第三屆創意檯曆DIY設計大賽頒獎禮暨深港臺創意設計師沙龍上說的。2016年12月31日上午,2016弘文杯「創意王國」第三屆創意檯曆DIY設計大賽頒獎禮暨深港臺創意設計師沙龍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行。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