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長沙經濟總量排名第16位,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排名第11位,但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卻排在第64位
長沙財政對土地的依賴不到40%,有效避免了經濟社會發展被高房價綁架,同時也倒逼政府通過發展實體經濟來開闢財源
長沙,有「網紅城市」之稱。這裡有深受年輕人追捧的綜藝節目,有吸引八方來客的「打卡聖地」,有口味純正的「蒼蠅館子」。
這一切,與長沙的低房價不無關係。買一套位置、品質大致相當的房子,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大概每平方米需要6萬元甚至更高;在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需要三四萬元;在長沙,只需要1萬元出頭。
長沙經濟實力並不弱。2017年,長沙成為全國第13個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的城市。長沙城鎮居民收入也不低。去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211元,在全國17個經濟規模過萬億元城市中居第11位。
但論房價,長沙卻是窪地。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在全國17個經濟規模過萬億元城市中,長沙房價最低;2020年6月、7月,長沙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均排在全國100個大中城市的第64位和30個直轄市及省會城市(不包含拉薩、臺北)的第25位。
作為「網紅城市」,長沙的房價窪地是如何形成的?低房價又給這座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效應?
強力調控去「虛火」
2018年6月,《湖南日報》連續發表4篇署名「晨風」的評論文章,就如何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亮明態度。
彼時,在一線城市樓市「虛火」帶動下,長沙出現炒房現象。儘管商品住宅供求關係整體平衡,但由於一些開發商捂盤惜售,部分中介哄抬房價,少數自媒體攪亂市場,散布「樓市庫存告急」等不實言論,加劇市場緊張情緒,出現「全民進場,遍地剛需」的情景。
此前,長沙房價一直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受單位自建房較多等多種因素影響,2012年前後,長沙主城區多數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價格在5000元左右。但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房價出現「跟漲」「補漲」甚至「跳漲」現象。有一名購房者,2014年到一處樓盤看房時,每平方米均價還只有4000多元,4年後再去看時,已上漲到12000元,並且需要搖號,中籤率不到6%。
針對市場高燒不退、炒房成風的表象,「晨風」系列評論文章一針見血指出,房價高企的癥結,並非供需矛盾,而是投機行為作祟。並明確提出,在房地產市場調控上,政府必須保持定力,不能被房地產商、不良輿論綁架,聽任市場炒作者興風作浪。
省會城市的樓市亂象,被省委機關報連發重磅文章批評,非同尋常。直接促成了長沙市更為嚴格、更為有效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
2018年6月,長沙從項目監管、土地出讓、購房資格、戶籍管理、打擊炒房等方面對樓市全面調控。一是嚴控土地價格,改變出價最高者得的土地競拍方式,實行最高限價和熔斷機制,防止地價推高房價;二是嚴控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三是嚴格購房資格審查;四是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炒作;五是嚴控住房交易。購買首套房,需要落戶滿1年,或連續繳納24個月個人所得稅;購買第二套房,需要首套房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4年;商品住房上市交易,需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4年。
隨著調控力度加碼,長沙樓市逐步回歸理性。據長沙市住建局提供的數據,2018年、2019年、2020年1~4月,長沙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7938元/平方米、8267元/平方米、8527元/平方米。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長沙經濟總量排名第16位,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排名第11位,但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卻排在第64位,是名副其實的房價窪地。
一房穩滿城活
人們通常用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作為衡量房價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相關研究發現,房價收入比在3倍至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超過6倍,意味著房價可能過高。
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絕大多數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在6倍以上,一線城市甚至超過20倍。2019年長沙房價收入比為6.4倍,居全國50個主要城市末位。
長沙市委政研室主任段寧等人認為,長沙相對較低的房價,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向作用已經凸顯。
避免淪為「房奴」,居民幸福感強。在有關機構組織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中,長沙已連續12年入選。居住成本較低,是重要原因之一。
長沙居民自有住房比例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許多大學畢業生工作六七年後,基本能自食其力購買一套住房,外來務工人員也相對容易實現住有所居。據長沙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516元,其中居住人均消費支出7628元,僅佔19%。
房價窪地成為吸引人才高地,城市競爭力增強。近幾年,長沙每年淨流入人口都在20萬人以上,位居國內城市前列。長沙吸引大量工程師、創新人才的優勢之一,就是房價較低。
低房價降低了創業門檻,促進了城市繁榮。2019年,長沙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位居第一。
長沙是全國知名的消費型城市,在有關機構評選的中國十大夜間經濟影響力城市中,長沙位居第三。長沙還是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夜間經濟十強城市」之一。由相對低廉的房價帶來的創業低成本,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副教授胡榮才認為,如果房地產消費過大,就會對其他消費造成擠出效應。長沙市民購房負擔不重,所以敢於消費、樂於消費。
應對挑戰看定力
必須承認,對於長沙的低房價,不同群體因利益訴求不同,也有不同聲音。
一名參與制定長沙樓市調控政策的幹部說,長沙是房價窪地,客觀上助推了對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需求。一旦調控鬆動,房價有可能出現報復性上漲。此外,有多套住房的居民,出於提升家庭資產價值的需要,也有希望房價上漲的意願。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長沙財政增收壓力加大,希望放鬆樓市調控力度,增加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聲音增多。一些開發商也通過各種渠道「喊話」,試圖影響政府調控政策。
要不要守住低房價?能不能守住低房價?湖南省和長沙市兩級黨委負責同志均作出了肯定回答。
湖南省委負責同志認為,政府財政如果是土地財政,當然是房價越高越好,房價越高,意味著土地收入越高;從地產商角度來講,當然也是越高越好,房價越高,利潤越大。但是,房價低能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能讓創業者有更加合適的成本。要保持定力,讓人民群眾買得起房,讓到湖南投資興業的人買得起房。
業內人士認為,長沙市「穩房價、穩地價」系列舉措,擺正了短期利益與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關係。目前,長沙財政對土地的依賴不到40%,有效避免了經濟社會發展被高房價綁架,同時也倒逼政府通過發展實體經濟來開闢財源。
長沙市委負責同志表示,賣地來錢快,但不可持續;製造業發展慢,但後勁足,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面前,長沙堅決選擇後者。抑制房價「虛火」、做大實體經濟、做強制造業這條路,長沙會一直走下去。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丁錫國 劉良恆 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