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花之人,嗜花如命。愛茶之人,為茶痴狂。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修心養性之人,都會送茶送花。花有清雅悅目之美,茶有世俗之醉。宋徽宗迷戀菊花,並親手種植菊花,傳世《大觀茶論》。魯迅寫過《惜花四法》,也是說茶不可一日無茶。
愛在山茶花中,不僅是道德考察的細線,更是性情中人。這種全身心的痴迷和付出,怎能不讓人佩服?
我們知道,茶在六大古典藝術中都有,但自古以來,茶與花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的茶花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日本的始祖千裡休,把花帶入茶室,善於泡茶,茶室無需插花。
明代袁宏道《瓶史》中道:"明者賞也,談者賞之次也,酒者賞之次也。"茶席上的花卉是茶人欣賞的小品插花。
茶為友,花為伴。茶的寧靜,內斂撫慰內心,花的自然,直抵心靈最純淨的淨土。品茶修身,趕上花開時節,看到綻放的花蕾,流連忘返,想看一眼它所有的美。品茶賞花,愉悅之情溢於言表。
剛倉天心的《茶經》,對於花的描寫,似乎天生就是一朵花。對花的熱愛是對生命的尊重,插花師不會隨意剪花枝,對每一朵花都有完美的安排,對花草的關注就像是崇拜。
茶道、花道不是藝術之道,而是茶之心、護花之道。從茶藝表演的解說詞中,我們常常聽到茶人一體,把茶當成你的一部分,全身心地融入,用心去理解這茶、去表達這茶,這時茶就是你,你就是茶。
珍惜花,與花交流,珍惜每一朵花,給它們一個自然的展示,重見它美麗的第二次生命。
無論茶與花,純淨淡雅,感受它就是在生活中感受生活,體驗大自然的純美。那麼,作為一個茶迷有什麼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