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盛夏的一個晚上,華燈初放,月色朦朧,我應邀來到座落於市長青路的「聞道茶樓」,聽琴品茗。
迎進一間用布幔拉著名日「禪樓」的清雅小間,茶樓老闆胡落定泡茶,寒暄介紹,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普洱老茶,招待佳賓。緊接,身著潔白旗袍端莊秀麗的小蔣彈起了古箏。
這本來是一般性禮節, 我沒在意,只是用心聽琴。小蔣是學古箏專業的,她彈得十分嫻熟,琴聲錚錚琮琮,空靈飄逸,幽深遼遠。她依次演奏了古曲《秋夜思》、 《漁舟唱晚》,現代曲《茉莉芬芳》,茶室裡充滿高潔的雅趣與情致。她是在用心彈,彈捻拔弄,聲音在她那纖纖玉指下行雲流水般流淌出來,讓人遐思,讓人陶醉;她是在用感情彈,彈的不是音符,是與樂曲共歡樂同悲愴的旋律。
這就是不同音樂人對於樂曲的駕馭能力。有多少凡夫俗手,演奏樂曲僅僅完成譜面的音符,沒有對音樂的理解和共鳴,也就彈不出令聽眾神往的韻味。
胡老闆向我介紹和推薦的一款老茶,名為綠印普洱生茶7542,留存有26年了,是難得的好茶。經茶藝姑娘拂蘭纖指的衝泡,細細品嘗,一絲生澀之中透出醇味悠長,口中的感覺帶著思緒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茶農的細做和滿面風霜,仿佛就浮現在眼前。
曲未終,茶將盡。小胡看我興猶未了,泡上幾遍後,又叫服務生取來一 款熟7562#。小胡輕言道:試試這款茶。
衝泡之際,普洱的芬芳,已令人微醉,我輕啜幾口,就連連稱奇。此茶沒有了普洱的生澀,更加醇厚陳香,人喉有如香油般輕滑。
佳音好茶,美不勝收!我們從琴聲中聯想到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試圖找到古人當時的意境;品著老茶,要從茶韻中找到生活的真諦。
茶樓店主小胡是性情中人,話匣打開了,他侃侃而談,說他年輕時候走過不少彎路,經歷不少風雨,後來才在一次偶然中與茶結緣,從茗茶中感悟人生。從對茶的認知,到對茶的摯愛,到經營茶藝,到引領新餘的飲茶文化,獲益匪淺,感慨良多!
他開茶樓的定位在文化,拒絕撲克麻將,引進高雅音樂,用名家字畫裝飾茶室。我稱讚他定位的非同凡響,生意人能堅守此宗旨,實屬不易。同時也提醒他,新餘的茶文化消費水平目前尚未達到這個層次,小心投資風險。認定這種理念的老闆,一定要有其它補償的經營渠道,否則,很難堅守。
品茗已進入佳境,小胡興致已是很高。他又拿出第三種茶來,說這是一款臺南凍頂烏龍茶,馬英九先生喜歡的一種, 香味輕柔,似羞澀少女。果然,拆封開來,便有幾分香氣撲鼻而來。慢慢品味,唇齒間清雅香駐,悠遠纏綿。我不禁擊節驚嘆:好茶,上品!
小胡為他的好茶獲得佳評興致更高,搗鼓不已,一迭 連聲道:「佳茗共享!茶,賞為樂!」
這時,他又興致勃勃地談起上海和雲南的兩位茶友茶痴的趣事。上海的這位茶友終生藏茶,專門購買了-套房子貯藏茶葉。
他的存貨不菲,每年還要到胡老闆店裡購些新茶。茶痴收有兩塊70年老茶江城號,市場價每塊已經達4-5萬元。小胡在新餘開店,為了求得他的一「 款老茶,幾乎每天與他通話。胡老闆笑著告訴我,他不讓給我,我就天天纏著他,和他聊,讓他煩,手機不通打座機,座機不接找他夫人,一個月下來,硬是從他手裡捨出了一塊,讓我樂不可支,逢人便講。小胡說要選一個好日子,請來眾多茶友,一起開湯,共同品嘗這世間難得的珍品。
雲南的這位擁有一棵960年的老茶樹,每年可摘茶300斤。老者已過期頤之年,脾氣古怪,她不缺錢花,每每讓一.些帶著成捆鈔票前來購茶的闊綽之人無功而返。老者追求的是一.種境界,一種心情。有茶友談得來,她樂意了,會以茶相贈,或慷慨賣茶。小胡說,他有時去那裡,先是住下來,與老者一起生活,一起勞動,一起喝酒,一起品茶, 談天說地,溝通感情,等到老者歡欣了, 向她購上幾件茶,自然容易得多。
小胡還對我說,他此生與茶結緣,為一.大幸事!茶緣乃至緣、至福。等自己老了,約上幾位同道,去雲南茶山尋覓一方寶地,開墾一塊茶園,居風水寶地、與世相隔,了 卻人間煩惱,品茶回味這-一生,也是回歸自然益壽延年的一種活法。晚年能得以如是,不亦樂乎,不亦快哉!
誠然,品茶就如品人生,品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艱辛、有快樂,有酸甜苦辣。人們如果都能從品茶裡悟得真諦,那麼生活中就會少許多無謂的紛爭,多些許快樂和歡笑,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