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在國家圖書館首發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晨茵 攝
一頁宋版,一兩黃金,這是收藏界素來的說法。明清時期,文人墨客就熱衷於收藏宋版書,到如今,古書藏家依然趨之若鶩,如醉如痴。
國家圖書館有著國內數量大且品質高的宋元善本收藏,共一千六百多冊,讀者預約拍一張照的價格便在600元以上。現在,古籍愛好者終於等到這批珍貴善本古籍的活化利用,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煌煌十六巨冊《國家圖書館宋元善本圖錄》近日正式上市。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晨茵 攝
1月10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作為《圖錄》執行總編,來到北京圖書訂貨會浙江館,為讀者講解宋元善本的價值和鑑賞。
《國家圖書館宋元善本圖錄》是浙江古籍出版社與國家圖書館通力合作,花費二十八時間,精心打造的一套以「全」為標的的版本圖錄。《圖錄》分經、史、子、集四輯編排,共收書1613種,涵蓋了國家圖書館相關藏品的絕大部分和菁華的全部。
《圖錄》選擇最能體現版本特徵、藝術價值,或鈐有呈現遞藏過程的印章的書頁,高清拍攝,高質影印,並邀請相關專家撰寫提要,詳細介紹其版本、行款、存卷、鈐印等重要信息。是對國家圖書館宋元善本收藏家底的首次高精度、全景式展現。
陳紅彥結合國家圖書館的建設規劃和自身所做工作,詳細介紹《圖錄》自動議、籌備、分工、編寫到統稿的始末,以及吸納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情況和因此所具備的學術價值優勢。
「西方印刷術是德國十五世紀中葉發明的,而這些宋元善本絕大部分是刻本,都是早於西方任何印刷本的。這些善本穿越千年,躲過了一場又一場戰亂和意外,背後都有傳奇的故事。這對於中國人,對於全人類來說的,都是一筆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和財富。」陳紅彥說。
9日,《圖錄》也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了新書發布會。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鮑洪俊介紹了省出版集團對「浙江文叢」等重點古籍文獻出版工作的規劃思路,感謝國家圖書館與浙版集團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希望以此《圖錄》出版為契機,與國家圖書館在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重點項目上開展更廣泛、更深入、更系統的合作,為新時代文化繁榮做更大貢獻。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對《圖錄》的學術價值、社會意義做了總結。他回顧了國家圖書館與浙江古籍出版社二十八年的精誠合作歷程,介紹了國家圖書館對宋元善本等珍貴古籍的典藏與普查工作,對如何實現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思路和切實方法。
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壽勤澤對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中文係指導團隊等合作方表達了誠摯感謝。
「我所欣喜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回首往事,這一項目從無到有,從初稿到成書,當年剛從院校畢業的年輕編輯,已經褪去青澀,成長為古籍社的業務骨幹和中堅力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讓我們在感動之餘,願更加朝乾夕惕、黽勉同心於古籍出版這一崇高事業。」壽勤澤說。
壽勤澤還對自項目啟動以來所受到的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與鞭策致以由衷敬意。並介紹了《圖錄》出版後在海內外所引發的良好反響。表示將在未來的工作中努力造就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出版更多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業界前輩、知名學者也暢談了對《圖錄》的閱讀感想,提出了真知灼見。
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李致忠充分肯定了本《圖錄》的內容豐富和製作精美,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古籍整理、編目、影印工作的發展歷程,講述了自己在從業生涯的早期由於受條件限制而遇到的現實困難,感嘆當今時代的技術進步為新一代從業者的學術精進提供了優越條件,對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有志者參與到古籍保護整理這一原本冷門的工作中來感到欣慰。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籍部創始人拓曉堂結合自己多年以來從事古籍鑑定、收藏、拍賣工作的經驗,對本《圖錄》的學術價值作出中肯評價。他關注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的中華善本機讀目錄計劃。認為《圖錄》以圖片形式對宋元善本的原目做了更為直觀的展示,是對機讀目錄的功能補充。
藏書家韋力從資深收藏家的角度,總結本《圖錄》所具備的兩大優點:其一是賞心悅目。本圖錄在影印技術和原材料的選用上不吝成本,力求為讀者營造完美的閱讀體驗。其二是圖錄著錄了行格,選印了原書的一些重要序跋,切合收藏者的實際需要。
北京大學教授辛德勇從歷史文化研究者的角度熱情讚揚了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認為《圖錄》的出版可以為研究者省去無謂的翻檢之勞,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減輕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減少古籍原本被翻閱的次數,從而在物理意義上起到保護古籍的作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並結合《三國志》《宋書》實例,介紹了《圖錄》在學術研究上的使用方法,學術進展是學者識見和研究條件相結合的產物。與此同時,他對本圖錄需要改進之處提出了坦誠而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為圖書館和出版社後續工作的開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