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駐村幹部的心路:對百姓越了解越有幸福感

2020-12-05 身邊24小時

到濮陽縣徐鎮鎮六市村駐村七年了,第一書記潘恩榮早已將自己當成了村裡人。六市村人,也早已認準了潘恩榮這個第一書記,村裡誰家有個事兒,都願意潘恩榮在場,「我們潘書記」成為六市村人談起潘恩榮的固有名詞。

潘恩榮(右一)與建行濮陽分行領導一起到六市村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

潘恩榮是建行濮陽分行駐濮陽縣徐鎮鎮六市村第一書記,從2013年11月到如今,整整七年時光。七年裡,他與這裡的百姓同甘苦、共歡喜,百姓從最初的認知他到熟知他,潘恩榮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心路」。

初到六市村:從驚訝到下決心改變它

潘恩榮說,他第一次去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六市村報到,由於沒有像樣的道路,是開著導航找到的。進了村,才了解到,村室連個像樣的辦公地兒也沒有,村幹部家的一間堆積雜物的空屋子,是平時村幹部商量事兒的地方。潘恩榮當時對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村裡的現狀感到很意外,也很驚訝。他看在眼裡,同時也盤算在心裡,他要從眼下做起,力圖改變它。潘恩榮和村裡人一起把房子打掃乾淨,簡單吊頂粉牆,扯電線安燈泡,六市村總算有了一間正式的辦公場所。

駐在六市村:急群眾所急 真心真意辦實事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全省多地供水、生產告急。六市村連續連兩個多月未下大雨,旱情十分嚴重,當時電力條件落後,1000多人的村莊,生產、生活僅有一個50千瓦的變壓器,農民日夜排隊澆水,地下電線縱橫,就像電視中戰爭指揮所的畫面一樣,但因變壓器功率小,長期超負荷運行,引起循環油著火,險情頻出。潘恩榮以及向單位反映並多方籌集55000元援建了一個100千瓦變壓器及附帶配電盤相關設施,架設7根電線桿、400米高壓線,以最短的時間投入生產使用。

潘恩榮說,當時玉米半人高,玉米葉象刀子似的,拉扯的胳膊、臉上都是血印。但誰也顧不了那麼多,抗旱保收才是當務之急。當年秋天六市村玉米喜獲高產,每畝收穫1500斤以上,獲得近幾年少有的大豐收。

六市村街道長期以來老化損壞難以行走,並且生產用路與街道對接後,抬高了村莊東西兩頭路面,造成街道中間低兩頭高,又沒有排水溝,夏天雨水積聚,冬天雪水橫流,群眾怨聲載道。潘恩榮了解了情況後,及時想辦法,通過發動單位員工義務捐款籌集資金8.7萬元維修街道,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六市村的群眾紛紛誇獎黨的政策好,幫扶得及時。後又通過潘恩榮的努力,組織捐款1萬元用於安裝自來水,讓百姓全部用上了自來水。

情系六市村: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伸把手

六市村貧困戶張明軍媳婦因為貧困,離家出走多年,兒子張甲勝患脊椎管狹窄、椎管骨裂病,十多歲還大小便失禁。張明軍帶著兒子去鄭州、西安、北京,最後輾轉到深圳一家民營醫院做了手術。當時即便是貧困戶,二次報銷比例仍然偏低。潘恩榮積極為他申請大病救助,多次聯繫濮陽縣紅十字會主管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成功為張明軍申請救助2900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2019年,張甲勝前往深圳二次手術,潘恩榮嘗試為其發動了大病水滴籌活動,共籌集善款11267元,全額轉到張明軍帳戶上,潘恩榮因此也贏得村裡人誇讚。

貧困戶魯喜梅丈夫因癌症去世,家庭因病致貧。2016年女兒張銀霞考入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費難以籌集,貸款後仍然不足,面臨失學危險。潘恩榮立即為其籌足學費,並表示資助她大學畢業,目前已累計資助該生學費17000元。

目前,六市村享有低保180人,2020年每人每月178元,全年低保金額384480元;公益崗77個,每人每年6000元工資,全年工資462000元;保險協管員20人,每人每年3700元,全年74000元;光伏發電36戶,每年每戶分紅3000元,全年108000元;四方協議入股家家宜米業77戶,每年每戶分紅1500元,全年資金115500元。春節、秋季教育補貼195000元,雨露計劃30000元,六市村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疫情務工補貼280人次,補貼資金83000元,申報人數、補貼金額為徐鎮鎮之首。累計一年的扶貧資金有145萬元。

結識六市村:與百姓苦樂共享 越來越有幸福感

2018年11月,六市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11月,實現全部脫貧。潘恩榮回憶他七年的扶貧心路。他說,與百姓打交道,時間越長,對百姓越了解,對比之下就越有幸福感。

潘恩榮說,像村裡誰家孩子在市裡上學,有時讓他順道接送,捎點衣服,類似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這是一種幸福,是百姓把你當自己人了。

七年和六市村百姓朝夕相處的日子,潘恩榮把這段時光比做一段「柔錦」,他說,他要把和村民共織的這段七年「柔錦」繡入他的人生錦緞,因為這是一段華美的歲月。潘恩榮認為,這種經歷不是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是其他人所沒有經歷的,又似一縷和煦的陽光,織出溫暖美好的紋絡,充實自己的人生。

編輯:董方方

統籌:盛峰 馬詠川

監製:吳水振

【來源:濮陽市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位駐村幹部的詩和遠方
    而七年的紮根鄉村,改變了人們最初對駐村幹部來鍍金的偏見,也讓他的人生展現出不一樣的價值,他成了村民心中「駐村掌柜的」。我從來沒有想過一位駐村幹部,讓人到中年的我們開始這樣思考人生,李文軍,用行動給我們熬了一碗心靈雞湯——一位駐村幹部的詩和遠方。
  • 做草坪百姓的貼心人——記中國電信江西公司派駐泰和縣草坪村駐村...
    2019年4月17日,根據組織選派,中國電信江西分公司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張敏赴泰和縣草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那一刻起,他始終牢記組織的重託,撲下身子,紮根基層,將「為村裡的百姓和貧困戶辦實事,帶領村民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始終牢記在心,化為行動。一年多來,他以村為家,積極融入草坪村,同貧困戶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草坪百姓的貼心人。
  • 駐村工作隊讓村民脫貧路越走越寬廣
    5年扶貧工作,駐村到駐心作為黃州區委辦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的方華,他始終把貧困戶記在腦中、掛在心上,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加強脫貧戶後續幫扶,助力貧困戶的脫貧路,越走越寬廣。從駐村到駐心,方華和駐村隊員走遍李家壪村,訪遍貧困戶,也找準了今後工作方向。
  • ...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王名款
    2019年5月,我有幸被縣檔案館派駐到全縣有名的「刺頭村」——美樂村駐村。  如何開展工作?我首先想到的是建強黨組織,激發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  我與駐村工作組一道,進一步提升黨組織活力,讓黨支部示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 「我的扶貧故事」讓軍隊作風在脫貧一線閃光|省委統戰部駐村幹部李健
    2018年3月,我來到畢節市的深度貧困村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駐村任第一書記。  一轉眼,我駐村已有兩年多的時間。這兩年,到過我們社區的人都說有一種來到軍隊的感受,這裡的黨員幹部像部隊官兵一樣,他們隊伍整齊、團結一致,聽從命令、聞令而動,落實工作紮實有力。
  • 家越乾淨,人越有福氣,越有好運氣
    家越乾淨,人越有福氣,越有好運氣文/談情說李01古人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一個人有沒有好的習慣打掃房間,保持家的整潔,很重要,不誇張地說,家越乾淨,人越有福氣,越有好運氣。02曉曉(化名)今年35歲了,還沒找到心儀的對象。
  • 達茂旗著力抓好駐村幹部隊伍建設
    近年來,達茂旗緊緊圍繞中央、自治區、包頭市要求,緊盯攻堅目標總任務,全力打造一支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駐村幹部隊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選優配強,最強力量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突出依事擇人、人事相宜、人崗相適的原則,統籌考慮貧困村貧困難度和幹部自身特長和專業,做到「派需結合、因村選人、因人定村」。
  • ...村幹部「麗甲席」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駐村工作隊第一隊長粟明坤
    我叫粟明坤,2019年8月受組織選派,我開始擔任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駐村工作隊第一隊長。   初到村時,由於對原來的村情基本情況大致了解,駐村後第二天,我立即著手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逐戶過堂,走進每個村民小組召開群眾座談會,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和群眾生活情況。「話家常,聊變化,講政策、拔窮根,改陋習」成了入戶工作的法寶。一個月下來,我召開群眾會6次,走訪了全村170戶貧困戶,離退休村幹部5戶,理順了千頭萬緒的駐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甘肅累計14萬餘駐村幹部助脫貧
    本報蘭州11月30日電 (記者銀燕)記者日前從甘肅省扶貧辦獲悉:從2015年起,甘肅省累計選派駐村幹部147333人,為全省7262個貧困村組建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一村一隊全覆蓋。駐村幹部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幫助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累計解決群眾就醫、上學等急事難事52.73萬件,協助落實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政策措施,配合做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等工作,幫助貧困群眾穩定持續增收。
  • 梁平開展「扶貧駐村幹部回村看看」活動
    本報訊 (記者 張 耀)12月1日,記者從區扶貧辦獲悉,我區正組織開展「扶貧駐村幹部回村看看」活動,即看整村脫貧情況、貧困群眾脫貧情況和村容村貌改善情況,了解掌握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存在的問題,幫助現駐村工作隊完成脫貧攻堅收官工作。
  • 砥礪攻堅 決戰決勝——河曲縣駐村幹部脫貧攻堅幫扶紀實
    駐村幫扶幹部選得強不強,直接關係到脫貧攻堅硬仗能否打贏。縣四大班子領導全員上陣,人人包村,帶頭啃最硬的骨頭;按照「一村一隊、一隊三人」選派要求,縣直部門單位「抽硬人、硬抽人」,覆蓋全縣100%貧困村和有扶貧任務的非貧困村。幹部派下去了,如何管理好這支龐大的隊伍?2016年1月,河曲縣推行「召回撤換制度」,明確第一書記召回撤換程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就是群眾的家人|都勻市勻東鎮河東村駐村幹部...
    我是楊清翠,都勻市勻東鎮河東村駐村幹部。  陡峭狹長的泥巴路、破舊不堪的老木房、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又黑又髒的面容、空巢在家的老人,這是在脫貧攻堅前,我初到河東村走訪時,在三組(新寨)看到的直擊心靈、讓無數人忍不住心酸的一幕。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仁懷市茅壩鎮雄豐村駐村幹部...
    我是郭誠,2019年5月,得知單位需要派幹部駐村幫扶,我主動請纓,成為了茅壩鎮雄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員。時光荏苒,駐村已一年有餘。在這一年多的人生經歷中,我提升了專業能力,加強了同群眾打交道的本領,鍛鍊了自身品格。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女兒|錦屏縣偶裡鄉雲照村駐村幹部陳誠
    陳誠與吳錫標夫婦合影我是錦屏縣司法局偶裡司法所科員、偶裡鄉雲照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陳誠。  我的幫扶戶吳錫標家裡4口人,丈夫和兩個兒子在外打工,留下妻子龍冬蘭獨自在家裡務農,龍冬蘭年紀大了又沒有文化,雖然一直都很熱情但就是記不住我的名字,也不能理解我是幹什麼的,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不懂得如何與群眾打交道,導致多次上門遭到反感,吃閉門羹也是常有的事,工作開展很困難,回憶起剛到雲照駐村,我心裡五味雜陳。
  • 池州學院到石臺縣庫山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並看望慰問駐村幹部
    12月22日,池州學院黨委副書記崔國發到石臺縣庫山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並看望慰問駐村幹部。在庫山村會議室,崔國發聽取了丁香鎮黨委負責人關於鎮村脫貧攻堅情況的介紹,並與駐村貧工作隊及村幹部進行了交流座談,對丁香鎮和庫山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取得的佳績表示祝賀,對丁香鎮和庫山村對池州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駐村扶貧工作隊三年來在雙基建設和特色產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 ...當好一名脫貧攻堅「戰士」|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駐村幹部龍劍波
    我叫龍劍波,現年46歲,2018年3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中,因為公路太爛,我的車子就被扎破了4個車輪,損失了6400餘元。為了脫貧攻堅,我沒有抱怨,仍然每天堅持背著一個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小書包挨家挨戶走訪,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萬豐村最真實的情況。我負責的網格區基本上是苗族人口和革家人口,人們的守舊思想嚴重,歷來工作不好開展。面對這些困難,也要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村裡的各項事業建設就取得了很大成績,得到群眾、村組幹、同事和鎮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真情「駐」民心——記貴州省盤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幹部
    在走訪調研中,朱強了解到,多年來制約麻玉崗村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交通閉塞。因交通不便,3年前,麻玉崗村一位老支書要去鎮裡開會,竟然只得騎著騾子在清晨6點鐘就出發。要致富,先修路,朱強與其他駐村幹部一道,內部找、外部要,在相關部門之間來回奔走。
  • 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駐村幹部趙軍用實幹擔當書寫人生華章
    然而,擁有美麗自然風光的白堡村,在過去卻是貧窮的代名詞,當地百姓口中流傳著「白堡白堡,一窮二白,殘壁成堡」的俗語。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南充市委宣傳部定點聯繫幫扶白堡村。在駐村幫扶幹部和全村百姓共同努力下,2017年白堡村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做好脫貧後半篇文章,是脫貧攻堅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