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幾載卻隻字不提:層次越高的人,心性越純真

2020-12-12 民國舊愛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思想境界越高的人,心性越純真。

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可以說真正實現了「千裡傳音」,「車馬慢」的年代已經成為歷史,社會大眾卻在群體狂歡中叫囂著孤獨。

生活在傳訊發達的時代,不可避免的,情感交替的節奏也隨之加快,能擁有很多朋友,卻未必能擁有真正的朋友。

君子之交,不在於聯繫得是否頻繁,而是相處良久也可遠看欣賞互不打擾。

正如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幾載,卻隻字不提。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兩個不認識的人,中間只隔著三個人

陳寅恪曾被北大校長傅斯年稱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是不可多得的國學大師,他治學嚴謹、博學多才,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推進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魯迅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民族英雄,他以筆為武器、為號角,喚醒中華民族的戰鬥靈魂,團結人們一致抗敵!

一個是緘默不語、專注治學的大師,一個是鋒芒畢露、性格乖戾的戰鬥英雄,他們之間淵源,是民國文人中一種奇妙的存在,是真正淡雅如菊的君子之交。

二人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租住同一個公寓整整兩年,既是同窗,也是室友;除此之外,魯迅留日和在教育部任職期間,與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都是關係甚密的同事。

如此看來,二人淵源不淺。但在兩位文人的日記和公開的文章中,並無更多二人交往的記載,只有在魯迅的日記中,才鮮少的提過幾筆交往細節。

在後人眼中,陳寅恪與魯迅是毫無關聯的兩個才子。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兩個不認識的人中間只隔著三個人」,看似毫無關聯的人,背後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時代的厚贈,也是緣分的玄機。

二、魯迅、陳寅恪的年齡之差,形成了「淡如水」的友情

陳寅恪與魯迅「淡如水」的交情,也是有因可查的。

二人初見是在前往日本留學的船上,那年魯迅21歲,以官費留學生的身份從南京前往日本留學,在船上與陳衡恪、陳寅恪兄弟相識。那年,陳寅恪僅12歲。

陳衡恪與魯迅年紀相仿,自然共同話語就比較多。在魯迅眼中,陳衡恪是自己的至交,他的弟弟也是自己的弟弟,是哥哥與弟弟的關係。

這樣的年齡差距,造成了二人在對社會關係的見解、當局的觀念看法、思想上的追求都截然不同,這也就決定了魯迅不會與陳寅恪存在過深的交談。

後來,陳寅恪因腳疾歸國,再見面時陳寅恪已經成年。

只是此時,二人已經自成一派,性格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反差。

陳寅恪行事內斂、孤僻,不喜歡交際和批判,樂於在自己的世界裡潛心研究國學;而魯迅歸國不久後即參與到政治運動與革命浪潮中,在社會上掀起層層浪湧。

兩人還沒來得及見面,陳寅恪就離開了中國,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從此便斷了與魯迅的聯繫。

二人的年齡之差,使他們的友情不存在共同的「風華正茂」,但也成就了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三、思想境界越高的人,心性越純真

要探討其魯迅、陳寅恪的淵源,還有兩個人不得不提,正是二人的妻子——許廣平、唐篔。

唐篔是晚晴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與陳寅恪結婚後執教於北京女高師。

不得不說緣分真的很奇妙,唐篔在北京執教時,許廣平是她的學生。後來陳寅恪夫妻南下,許廣平還特地去探望唐篔。

一度同窗、兄為其摯友、妻妻為師生,陳寅恪卻不曾在任何場合、文章中提過與魯迅的關係如此密切。相反,在其他人提到魯迅時,陳寅恪只是淡漠處之。

曾有人問陳寅恪,二人是否有什麼過往嫌隙?亦或是立場迥異之處?

陳寅恪只是笑著否認,直到晚年,才對大眾做出如是解釋:

「魯迅先生名氣浩大,出殯時『民族魂』的旗幟覆蓋棺槨,我若與他深切論交,唯恐在世人眼中,自己成為魯迅先生口中的『謬託知己』、『無恥之徒』」。

陳寅恪一番解釋,解開了人們心中的困惑。他雖出生在書香門第,命運卻幾度坎坷,十幾歲開始就跛足,留學時受盡了冷嘲熱諷,以至於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但陳寅恪內心清高,專注於中古史的學術研究,立志成為國學泰鬥,不遠攀附名人捲入社會政治潮流。

由此可見,思想境界越高的人,心性越純真!

相關焦點

  • 心力訓練:思維決定層次,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四個思維習慣
    站在十九樓看風景一定和站在一樓看風景是不一樣的,你所處的層次不一樣,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層次越高的人,看世界的眼光和處世習慣也全然不同,他們大都理性感性兼具,更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這些思維習慣來自他們深刻懂得一個道理,心外無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想要擁有什麼,我們就要播種什麼。
  • 層次越高的人,這幾個行為就越明顯
    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會有像水一樣,有善於便利萬物的行為。層次越高的人,這幾個行為就越明顯。1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曾國藩說,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意思很顯而易見,要想做成且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三心二意往往都是做不好的。
  • 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三個好習慣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生活能過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與之匹配,所以,一個人的層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層次。 如果你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層次。那麼,一個人,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層次?
  •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01物質極簡五色亂目,能令目失明;五音亂耳,能令耳失聰;五味濁口,能令口味敗。翻翻你的朋友圈通訊錄,有多少人,加了好友後再也沒有了交集;有多少人,只是點讚之交?人情社會,遇事要求人,人脈大於天,多個朋友多條出路。這些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每天和我們一起喝得大醉,許下山盟海誓的,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以酒肉聚,必以酒肉散。
  • 近代名人罕見老照片:幼年陳寅恪可愛,青年魯迅桀驁不馴
    1896年,陳寅恪與兄妹在湖南巡撫衙門。 這張照片拍攝於湖南巡撫衙門後花園,左起分別是陳康晦、陳隆恪、陳新午、陳方恪、陳寅恪。不久,變法失敗,慈禧太后捕殺「六君子」,陳寶箴因「濫保匪人」被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他的兒子、吏部主事陳三立(即陳寅恪之父)也一併革職。從此,陳家退出政壇,子弟從事文教或其他方面工作。
  • 哲思|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翻翻你的朋友圈通訊錄,有多少人,加了好友後再也沒有了交集;有多少人,只是點讚之交?人情社會,遇事要求人,人脈大於天,多個朋友多條出路。這些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每天和我們一起喝得大醉,許下山盟海誓的,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以酒肉聚,必以酒肉散。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和這些人交朋友,希望有你
    層次高的人為什麼會層次高,為什麼就是會比平常的普通人更優秀,必然有他的道理,因為他懂得如何去和身邊的人相處,懂得如何才能讓自己結交到正直善良的朋友,他們不會去濫交,他們會非常注重自己的交友.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和這些人交朋友,希望有你 01喜歡和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交朋友
  •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做這3件事,拉低自己的檔次
    有些人,雖然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可是如果人品不好,也很容易掉入深淵。層次越高的人,品格也越高,他們在生活裡,通常不會做以下這3件事情,來拉低自己的檔次。挖苦別人個體心理學認為,優越感,是每個人在生命裡共同追求的一件事情。而健康的優越感,是通過一種社會化的方式去獲得的。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把時間浪費在這四件事上,願你全佔
    所以,一定要要記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層次的從來都不是你的出身,社會階層,而是跟你的眼界、修養、格局有關。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喜歡把時間浪費在這四件事上,願你全佔。層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充滿著理智和智慧,有著高情商,明白情緒對一件事情造成的傷害,也懂得如何權衡利弊。換言之,要是總統真的讓斯坦頓把信寄出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讓自己情緒平穩,遇事不急不躁,保持內心的淡定和從容。但是老一輩的人也告訴我們:剛者易折,柔者長存,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註定你會成為一個強者。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讀《魯迅的圈子》有感
    魯迅一生交友無數,有的人在無數個節點幫魯迅度過難關,有些人是在落魄時投靠魯迅,魯迅無償的提供各種幫助。通過與這些朋友們之間發生的故事,讓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更全面的魯迅。當時魯迅已經搬到了八道灣,當時許廣平和幾個女同學在節假日時長長跑到魯迅家中聚會,幫著做一些採買和校對書稿之類的事情。後來因為在魯迅家中將先生灌醉,引起一些誤會,二人通過書信解除誤會,也通過書信,二人關係越走越近。
  • 層次越低的人,越是愛「抬槓」
    有人不禁會問:這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在我看來,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越是喜歡與人抬槓。換句話說,愛抬槓的人,所處的層次通常比較低。至於原因,且聽我說道說道。(不喜勿噴)01 愛抬槓的人,沒有修養之所以說喜歡抬槓的人層次比較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的人往往沒有修養,不懂得尊重別人,不知道考慮別人的感受。
  • 那些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炫耀,什麼心理?3個原因說到重點
    但在我看來,不拿作品說話,越想炫耀,越顯得層次低。究竟是心理上有什麼問題嗎?聽聽這3點,有助你深思:【一】有資本的人炫耀,最怕你什麼都沒有還記得當年範冰冰有句霸氣外漏的一句話:「我就是豪門」,每當記者問她是否想找個豪門嫁了,她每次都很反感記者這麼問,問煩了語出驚人,這句經典臺詞得到眾多人的怒贊。
  • 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層次越高,活得越簡單
    生活中有的人能化繁為簡,抓住事情的重點,輕而易舉解決問題,有的人則習慣性地畫蛇添足,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最終還將其搞砸。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取決於生活閱歷和思考後的自我提升。
  • 史上最含蓄的6句罵人名言,都出自大神之口,才華越高,句子越毒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無數才學滿門的名人留下了經典的章句,即使是罵人也罵出了另一個層次,像"掐鳥"、"你這廝"(摘自《水滸傳》)之類的罵人句子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最含蓄、最有力的罵人句子,往往出自文神之口,才氣越高的句子越毒,無形中把對方損得底朝天,沒有一句髒話,讓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今天,給大家介紹六個罵人的例子,足見其語言的魅力絕對能直抵人心!
  • 沈衛榮:陳寅恪與佛教和西域語文學研究
    按其弟子蔣天樞的說法,陳寅恪「自歸國任教清華後,逐漸開展對中譯本佛經之研究,尤其在遷居清華西院三十六號後,用力尤勤。惜所校訂有關佛經之書,今僅存《高僧傳》一至四集及《弘明集》《廣弘明集》各書而已」。「先生治學方法,用思之細密極於毫芒。雖沿襲清人治經途術,實匯中西治學方法而一之」。「先生於此書,時用密點、圈以識其要。書眉、行間,批註幾滿,細字密行,字細小處,幾難辨識。
  • 白茶年份越老越好,紅茶香氣越高越佳,是購茶指南還是誤區?
    「江湖」傳說的買茶秘籍:白茶年份越老越好,紅茶香氣越高越佳,綠茶,嫩度為王。是真理還是誤區?且聽我細細道來。 01 買白茶,年份越老,價值越高? 白茶經過存放,茶葉內質變化,茶湯變得柔和甜潤,湯感稠滑,而且茶葉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茶性溫和,適合在冬天煮飲,暖心暖胃。
  • 名人故事:魯迅與茶
    幼年,抄《茶經》,吃飯喝茶 魯迅的家鄉紹興一直是產茶重鎮,飲茶傳統自不待言。歷史上,紹興多產綠茶。唐代陸羽撰寫《茶經》,談到茶葉產地時,就說過浙東茶區「以越州上」。越州即今紹興市,茶葉自古就是此地的重要經濟作物,是貧苦山民們的生活來源。
  • 國學大師陳寅恪到底有多牛?梁啓超是他粉絲,季羨林是他學生
    但這些讚譽放在陳寅恪先生身上,並沒有誇大。他確實是一位奇才,他的一生,簡直就是學霸們心中無法觸及的神話,至於學渣們,那更是想都不敢想。陳寅恪從小便是天才,時人多能背誦四書五經,陳寅恪小小年紀,卻能背誦十三經,一時被驚為天人。當然了,陳寅恪的童年之所以這麼天才,和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
  • 緬懷:大師陳寅恪,在今天有什麼意義
    1926年,陳寅恪的身影出現在清華園裡。和清華園裡那些留洋歸來的大多數西裝革履、發光鑑人的教授不同,陳寅恪通常都穿著長袍,帶著可以遮蓋住耳朵的皮帽,肘下夾著一個布包 ,裡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不認識他的人,會把他看成是琉璃廠某個書店來送書的老闆。
  • 丁真:擁抱純真的「甜野」男孩
    這份純真質樸究竟是心性純淨還是刻意抉擇?屈原曾下筆題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又有多少人在時代的潮流下選擇了屈從,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放棄了純真的心。而丁真則不然,他選擇去擁抱純真。他曾在媒體的採訪中說道:「我最喜歡的就是跟朋友們騎馬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