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重大歷史規律:被司馬遷一語道破,揭開了王朝更迭的秘密
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這是公認是事實。如果把古代王朝建立到滅亡做一個總結,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古代歷史北伐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是為何?也有人說,朱元璋不是北伐成功了嘛,確實如此。但放在整個北伐歷史中,朱元璋的北伐可以忽略。
事實上,兩千多年司馬遷就總結了一條原因,「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故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興自蜀漢 。」
需要注意的是,司馬遷這個總結同樣適用於西漢之後的兩千多年。時至今日,史學界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就是西北攻伐東南似乎更容易成功。要弄清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來解釋。
原因一、西北自然環境惡劣,生存艱難,這使得民風剽悍。反觀東南,這裡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進取心明顯不足。這也讓建立在這裡的政權,逐漸失去了北伐的決心。
原因二、南方政權缺乏一種軍隊,騎兵部隊。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戰場上的大殺器,一旦發起衝鋒,威力極其驚人。我們知道騎兵需要戰馬,而當時的戰馬產地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蒙古草原、晉北地區,這是北方軍隊擁有的一個巨大優勢。另外北方戰亂不斷,而南方相對穩定,於是就有了「北方出將領,南方出宰相」的說法。
原因三、中國地勢西北高東南地。如果西北軍隊向南方攻打,就相當於下山。而南方要北伐,就是上山,後勤補給將是很大的問題,諸葛亮五次北伐失敗,物資補給是很大的問題。
如果古代南方政權要通過軍事行動實現北伐成功,往往在兩種情況下才有可能。第一、北方政權發生嚴重內亂,各個散落小政權彼此攻伐不斷;第二、北方政權受到更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騷擾打擊,讓南方有可乘之機。或許正是上面三個原因,歷史上才會出現北伐極其困難。
於是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古代凡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就可以從而控制中原而佔有東南,統一天下。反之,起於東南則不能控制中原,更不能佔據西北。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