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試圖通過「殘忍」的敘述,來喚醒人性中深沉的善良?

2020-12-24 蘇拉木塔格
電影畫面

餘華是我所敬仰的作家。好多年前,我厭倦了數學系的枯燥和大學生活的無聊,作為一種高雅的消遣手段,漫無目的地翻閱了莫言、格非、蘇童、池莉、鐵凝、賈平凹、裘山山、張抗抗等一大批優秀小說家的文本。浪費了青春的同時,也為後來提筆塗鴉一些所謂的詩歌繼續浪費生命而埋下了伏筆。

《活著》是餘華的一部長篇小說,據說是他的代表作。餘華也憑藉此獲得了廣泛的文學聲譽和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當然這些「事實」是我後來才了解到的——大學畢業後我幾乎很少再去翻閱小說了——我武斷地認為,再沒有比上世紀九十年代湧現的那樣好的小說了。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放蕩嗜賭,最終敗盡祖上積累的家財。父親因此被氣死。福貴一家隨之淪落為佃農,後又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這部小說成書於一九九二年九月,我亦久聞其名,然則總沒有時間和興趣去閱讀。而近期肆虐的肺炎疫情使我宅在家,適才覓得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電影畫面

01簡潔的敘述風格。

「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隻亂飛的麻雀,遊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農村……」,這種簡潔、跳動、富有韻律的敘述,讓人馬上想到了海明威——那個「電報體」老頭的文風;而開篇長達三千多字,不厭其煩的、甚至有點沉悶的事件背景敘述,讓人又感受到了十九世紀歐美長篇文學的一貫寫作套路;當讀至「這位老人後來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他向我講述了自己」時,敘述者退至幕後,把舞臺交給了主人公福貴,這種悠長的寫作方式,馬上又讓人聯想起《一千零一夜》中講故事的噱頭味道……

所以我認為(或者揣測),這部小說借鑑了歐美文學的敘述風格,或者說,餘華藉此敘述風格在向歐美優秀文學靠攏和致敬。

電影畫面

02彌散的象徵意義。

我在哪裡讀到過餘華的「地主」素材的小說?那個老爺蹲在糞缸上的場景為何這般似曾相識?極力在大腦中搜尋,終於想起來他的另一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死》,在百度中搜尋,得以應證。幾乎同樣的場景被複製了過來,兩個「老爺」的結局也非常一致——都從糞缸上栽下來——死了。把「老爺」的歸宿安置在糞缸旁邊,除了巨大的諷刺意味在裡邊之外,當然還有一種隱蔽的象徵意義。

而在故事中穿插始終的另一個場景則是,年老的福貴坐在「茂盛」的林木下,向一個城裡來搜集民謠的年輕人講述家族的衰敗史和個人的生活史,一頭耕地的老牛靜立在他們的旁邊。這頭老牛的形象,隱約閃爍著福貴後半生的影子,成為個人生命的象徵和隱喻,而那多次一閃而過「民謠」,也不可辯駁地成為人類文化積累的象徵符號。

當然,令我們深思的還有,小說中聆聽故事和審視大地的「我」,又象徵了一些什麼呢?

電影畫面

03深沉的悲憫情懷。

繼續閱讀,我被接下來故事嚇了一跳,這是一部「殘忍」的小說。雖然小說的篇名叫《活著》,其實它一直圍繞著「死」在做文章——老爺死了,娘死了,兒子死了,女兒死了,老婆死了,女婿死了……就連那取名「苦根」的孫子,也殘忍地離開了福貴。簡直就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悲慘世界》。餘華以牙醫的刀法,把命運的不可駕馭、苦難一一解剖給讀者看,從而凸顯「活著」的指向和意義。

這部小說自始至終瀰漫的悲劇色彩,又讓人聯想到了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人》,在社會動蕩不安(自奴隸制產生以來,這種動蕩不安一直存在和持續)背景下,人在命運的坎坷之中不停掙扎……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迫多次停下來,一遍遍思索:作者的心為什麼如此之狠?然而細細揣摩,這種「殘忍」的敘述的背後,作者實則隱藏著一種巨大的深刻的悲憫情懷和責問——那就是,身處生活旋渦中的福貴們悲慘的遭遇,是否能夠喚醒人類人性中深沉的善良?

冷靜的敘述,彰顯了一種更為強大的情感力量。彌散的象徵意義,「向我們昭示了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恆的自我求證意識」(劉欣.論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哲學意蘊)。而深沉的悲憫情懷,一遍遍、一次次扣問和呼喚著人性中深沉的善良……

電影畫面

我一邊閱讀,一邊消耗著一屜溫馨的抽紙,同時用尷尬的表情躲閃著家人們關切的目光。

合上書卷,我馬上產生了寫點什麼的衝動——在這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閱讀此書,或許會收穫一份冷靜,增加幾許抗擊當前災難的決心和信心

原 創:蘇拉文字坊

編 輯:蘇拉

相關焦點

  • 從二戰系列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心理變化看人性的善與惡
    在這場混亂的屠殺中她與父母走散,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躲過槍殺,從混亂中逃走,她倉皇地躲進一棟建築裡。小女孩求生的本能觸動著觀眾,在那雙透著恐懼的美麗的眸子裡,藏著人性最純真的美。與此同時電影中響起了一段童聲合唱的猶太民謠。
  • 餘華: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對於活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出生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從富貴到貧窮,他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家人相繼離世的苦痛。就像書中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人的一生,註定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從某種方面來說,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麼活著。
  • 人活著,別對誰都善良
    與人交往,要學會多長個心眼,不要對誰都那麼好,不要太善良。善良是你的軟肋,一旦被人抓住,你將掉入無底深淵。人都愛找軟柿子捏,你的善良只會成為別人傷害你的藉口。人活著,不能太善良。如果善良不被領情,不被感恩,那還不如自私一點,好好保護自己。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那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來看他所帶給我們的關於平凡中的「英雄」,關於「善良」中的「平等」,關於「活著」的希望。01作者塑造的虛構人物許三觀,堅持著人性中的善良,讓我們看到一個平凡中的「英雄」作品中的許三觀曾不受作者的控制,任意馳騁在人生的道路上,這看起來令人不可思議
  •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對人性的剖析深刻精準。1.每一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憎恨、憤怒、嫉妒、怨恨、惡意,這些東西平時淤積於胸中,就像是儲存在毒蛇的牙泡裡的毒液,只要時機一到,就會噴發而出。解析:這句話說明,人性具有惡的一面,我們必須防止惡的一面為非作歹。
  • 《荒野獵人》中的另類善良:即使微小,卻照亮人性
    該片通篇都在冰雪,大風,森林,山川中拍攝,天明時宏大震撼,天黑時壓抑絕望。人性在這裡暴露得淋漓盡致:人與人之間關係常常處於掠奪,殺戮,算計,利益交易之中;人與動物之間關係除了殺戮就是殺戮,血淋淋的場面處處體現。
  • 《繡春刀2》探討武俠電影中「卑微的人性」,你感興趣嗎?
    令人深思的是,導演還用妙筆讓沈煉在片尾說了一句話:但如果,活著只為活著,這樣的生活方式,我永遠無法忍受!"換句話說,沈煉也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可見,《繡春刀2》中的人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以各自特殊的社會身份生存,他們的"主體性"被消解,大家都在懷疑他們是否應該"換一種生活方式"。"
  • 《幽靈公主》結局總是美好,因為善良是天性!
    故事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陣營:人與獸,而在這兩個陣營中也分出了左中右,人與人,人與獸,獸與獸之間都存在著猜忌與矛盾。每個人物無論大小,其性格特點塑造得都相當豐滿。小桑在與黑帽大人的鬥爭中,逐漸贏回了丟失的自我,可以說其走的是「玄幻」的路線。
  • 《人工自能》中試圖通過機器人男孩與人類父母之間感情糾葛的故事
    作為造物者的人類,創造了模仿人類動作與思維的智慧機器人,然而,當人工智慧自我覺醒,智慧機器人具備了人類特有的感情與人性,那麼,人類與機器人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在2001年史匹柏執導的電影《人工自能》中,試圖通過機器人男孩與人類父母之間感情糾葛的故事,探討這樣一個關於人性本源的深刻話題。《人工智慧》是當時的人氣明星,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出演·《阿甘正傳》,《第六感》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出演。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活著》裡福貴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他活著有何意義?
    02 對人性與命運的藝術展現《活著》展現了對人性善惡的探究。福貴的兒子有慶學校校長是縣長春生的夫人,生產時大出血急需輸血,善良單純的有慶第一個到醫院去獻血,但沒想到他竟被醫生活活地抽乾血而死去。所以,福貴的妻子家珍一直對縣長春生懷有芥蒂,躲著不和他見面。隨後,文革到來,春生被打倒,所有人都跟他劃清了界限,甚至包括他的妻子。
  • 賀仲明:在融合和創新中邁向經典——重讀《活著》並論餘華的文學史...
    [2] 作品不只是讓福貴充分地講述自己,而且,對他在敘述中表達出來的價值觀念,也持理解和認同的態度。其中最突出的,是福貴安於苦難的生命觀。在經歷了數個親人非正常死亡的痛苦和悲慘命運打擊之後,福貴仍然頑強地「活著」,而且,他沒有被苦難所擊倒,而是表現得堅毅而樂觀。他以苦為樂,以逝去的親人名字來稱呼自己的牛,通過與他們(它)的對話來打發孤寂的時光。
  • 約定的夢幻島:所謂的善良和人性是什麼?面具背後的人心是未知數
    很多作者在現實生活中,不善表達內心想法,便會通過動漫形式來揭露世界的黑暗,不僅在展現最完美一面,同時也呈現出自己對這個世間的看法,無論好與壞,故事內容都比所謂的大道理跟吸引人心。這個夢,讓我體會到人性的險惡。
  • 無法喚醒印在心底的自卑,《寄生蟲》帶你揭露人性的「原罪」
    當然,如果樸社長不捏鼻金爸爸也不能殺他,那麼金爸爸也不能延續「寄生蟲」的本色,所以大家還是試圖理解一下導演的良苦用心吧。03 什麼才是階級無法跨越的「原罪」?說到這裡,回想樸社長一家,可以說善良、單純、不自大、沒有對金一家頤指氣使,而是選擇一再的相信,他們做錯了什麼呢?如果說皺眉捏鼻是富人的傲慢,那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人性對氣味的本能呢?
  • 從敘事結構、敘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解讀《活著》的魅力
    讀者則更好地投入福貴老人的講述中,與敘述者共同經歷一生的跌宕起伏,很好地融入了理性思考與情感體驗。《活著》中的雙層敘事結構相得益彰,第一層敘事結構用了第三人稱敘事視角,用來解釋第二敘事層中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的敘述,而第二層敘事結構用了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用來強化故事的真實性,不斷推動情節發展。
  • 劇中小蘿莉黑化後,小千代心機深沉,嶽綺羅殘忍暴力,卻都不及她
    劇中小蘿莉黑化後,小千代心機深沉,嶽綺羅殘忍暴力,卻都不及她 哈嘍!大家好!你們最愛的小編又上線啦!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許多的導演奉獻出優秀的作品。
  • 殘暴的小花,與善良的Asriel
    Asriel是《傳說之下》中出場率並不算很高的一個主要角色,因為他在不同時間線有不同的身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秘身上又沒有太多懸念的人物。真正看到「他本人」的時間其實也佔了遊戲不過約十分之一的時間而已,卻給玩家留下不小的衝擊力以及印象。這次就來介紹這隻出場率並不算很高,但是人氣依然非常旺的Asriel。
  • 《活著》一個時代的悲哀,經歷過了生死,也便更懂得活著的意義
    《活著》是餘華的經典作品之一,看過之後對該作品心生敬畏。早年被張藝謀拍成電影。相比小說中前赴後繼非死即活的揪心的死,我更喜歡電影最後皆大歡喜充滿希望的結局,小說裡《活著》中的故事是從民國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再到公社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男人從家財萬貫到一貧如洗,講他的整個人生和家庭不幸遭遇。
  • 「劍來了」吞天皇帝周密,人性中的神性
    人性中的神性這位周密,我們的吞天皇帝,是喚醒人性中神性的最好例子。主張叢林定律的極端存在。人們認為天地之間的資源應該由強者控制。他試圖實現的是一個真正由強者控制的世界。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理由說明為什麼不禁止死人成為神。一是神的壽命比修士長,大多數山水神都活了很長時間。
  • 亦假亦真,遊走在推理和人性之間——東野圭吾最值得看的小說
    跌宕起伏的情節,複雜扭曲的人性,邏輯縝密的推理以及感人至深的真情,都來自於他蠱惑人心的文字。接下來,就給我這個東野圭吾的鐵桿粉絲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東野圭吾最值得一讀的作品吧!NO1、《惡意》說實話,初看《惡意》時,就被裡面的情節吸引住了,感覺很真實,懸念感極強,讀了一大半的時候總是不理解這本書裡反映的惡意究竟在哪兒,但還是忍不住往下讀,不經意之間第一人稱的轉換敘述,讓人目不暇接,緊接著全書才進入真相大白的情節,給人一種驚惶之感,原來人心可以這樣的複雜扭曲,這種刻入骨髓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
  • 《活著》:在苦難中逆襲,更好地活著,才是豆瓣9.4分的意義
    在《活著》這部經典的悲劇小說中,福貴經歷了重複式的死亡,讓他意識到了親情的珍貴,以及人性的善良。從活著的信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福貴用溫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平常心去對待生活。《活著》中記錄了福貴苦難的一生:經歷了所有親人的離世,飽受了飢餓之苦,後半輩子與老牛為伴,靠耕地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