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最早的支派當為張天師創立的五鬥米道。在漢末到南北朝之間的戰亂頻仍年代,五鬥米道為現實生活痛苦、精神世界苦悶的人們提供了寄託和歸宿。五鬥米道因此得到大規模發展,吸引了很多信眾加入。
可是,五鬥米道也存在很多的先天不足,限制了它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五鬥米道雖以黃老為宗,但其宗教儀軌,卻是起源於巴蜀民間巫鬼道。四川地區自古巫風很盛,張天師也是慕名前往,美其名曰蜀地「民風淳樸。」從而在四川創建了五鬥米道。
古書記載,當時蜀地「人鬼不分」,鬼物可以在白天出沒。
這實際描繪的是人巫混雜的情況。所謂「鬼」,不過是「巫」的代稱罷了。屈原寫的《山鬼》,事實上便是一位巫師。所以張天師到四川傳教,最開始碰到的挑戰就是當地巫鬼道的抵制。兩方對撞的結果,即傳說的張天師大戰八部鬼帥。
獲勝的一方為張天師。從此,惡鬼被流放西方,鬼物被鎮壓在青城山之下。人鬼從此殊途,鬼物只能在晚間才可能出現。五鬥米道一方大勝,在蜀地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以至於後來第三代天師張魯甚至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據勢力。
不過,五鬥米道和巫鬼道是既鬥爭,又融合的關係。巫鬼道的很多儀式、法術都被五鬥米道所吸收。比如著名的「塗炭齋」儀,道士用炭將臉塗黑,然後在泥中舉行儀式,以祈求神靈庇佑。
在「塗炭齋」儀中,道士或多或少有以自身為「人質」的意思。雖然看上去很神秘,便畢竟是下裡巴人的儀式,自然為喜好陽春白雪的社會中上層人士所不能接受。原始的五鬥米道中,「不雅觀」的法術還很多。類似薩滿通靈的儀式,也多為士大夫所不喜。
最致命的、影響五鬥米道發展因素,還在於「五鬥米」制度。五鬥米道信徒入道之前,必須繳納五鬥米。這大約有互助互濟的意思。後來張魯在漢中,便在大路邊辦起義舍。放了一些食物讓有需要者自由取用。
而五鬥米道對信徒的控制遠不止於此。原始的五鬥米道可收取租稅錢糧,這樣整個組織便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信眾被分為二十四治,每一治都有數千人。這在當時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用信仰的模式,很容易將信徒組織在同一目標之下。
有錢有人有組織,受到壓迫時,五鬥米道組織個起義便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徹底摧毀東晉王朝根基的孫恩起義,便是號召在五鬥米道大旗下的農民運動。魏晉南北朝,以道教名義組織的反抗朝廷鬥爭,更是數不勝數。這樣具有反抗性的宗教,必然為統治者所不喜。
五鬥米道中還有一些秘術,如果修行者持身不正,很容易流入邪道。其中受到道外人士集中攻擊的是房中之術。房中術本是道士四寶之一。祖天師張道陵曾著作《黃書》,專門闡述房中術原理。本來陰陽合和,人之大倫,水火既濟,可得大道。但很多不肖之徒打著房中術的名義,行使的卻是荒淫無恥的勾當,確實也招來了很多人對這門道教秘法的非議。以至於認為整個道教法術都是荒唐可笑的。
當然,影響五鬥米道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但過於「接地氣」的原始齋儀;鼓動人們積極造反的基因,以及房中術等道門法術,這些不足是影響五鬥米道發展的主要原因。
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