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正一派」與「全真派」有什麼區別,其實只看一點就明白

2020-12-24 網易新聞

道教是源於我國的本土宗教,它最早誕生於東漢末年,是由張道陵創建的「五鬥米道」。

道教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雖然變化出多個宗派,但最主要的是兩個宗派,一個就是張道陵創建的「正一道」,另一個則是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

道教也有很多戒律,而且戒律和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實,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道士又稱為「居士」,在金代、元代以前,對於道士出不出家並沒有明確的要求,基本上,道士都不會出家。

正一派的道士以男道士居多,他們可以結婚生兒育女,過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可以食葷飲酒;除了上殿誦經、做法事,必須獨居並素食之外,平時可以穿俗裝,不留鬍鬚,髮式也隨俗,俗稱「火居道士」。

比如,張道陵所創的天師道的歷代掌教都是以嫡親身份繼承法統的。在張道陵死後,由其子張衡、孫張魯相繼掌教。

張魯死後,其子張盛繼續擔任掌教,他辭官不受,並從漢中遷居至江西龍虎山,以此為中心傳播天師道,道教也開始由我國北方地區向東南地區發展。

等到金代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以後,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處機的傳戒制度,指的是出家道士必須要進行師長的受戒儀式)。

全真派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故必須除情去欲,識心見性,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為此,這就規定所有虔誠的全真教徒不可以結婚。

由此,全真教的道士就成為出家道士,他們不可結婚生子,吃飯也只是吃素食,並住在道觀裡面,男的為道士,女的為道姑,皆蓄長發,攏長發於頭頂並挽成髻,也可以戴道冠,其中,男道士還要蓄鬍須。

這樣相比較一下,全真教的道士們似乎和佛教中的僧人一樣了,他們不能結婚生子,不能吃肉喝酒,唯一還有點區別的就是沒有剃髮變成光頭。

我們熟悉的全真七子,因為出家制度,而都沒有結婚生子,即使馬鈺和孫不二原本是夫妻,但他們成為王重陽的弟子後,也變成了出家道士,同丘處機等人一樣,他們都沒有留下後代,遠不像張道陵那樣,一代代的有嫡親傳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道教: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並對中華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學技術等多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 道法自然: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
    由於篇幅所限,本期就簡單的介紹道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道教目前主要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正一派是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祖庭位於現在的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正一道士主修的是符籙科儀,大家在影視作品中見到的道士畫符,還有高功道士步罡踏鬥的齋醮科儀都是屬於正一派。全真派是由祖師王重陽所建,在金庸的武俠小說有描寫全真七子的故事,目前全真派也有很多分支,像龍門派,華山派,武當派等。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
  • 傳度,授籙——正一派道士的修煉階梯
    目前,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個主要派別,同為大道弟子,修行的方向相同但相互間還是有些許細微區別的,例如在修行過程中頒撥法職等重要環節上,正一派道士需要傳度,授籙,而全真派道士則為冠巾和受戒。近日,正一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正在舉辦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簡單聊聊正一派的傳度和授籙。傳度,為正一派奉道者正式入道的道教儀範。
  • 「正一派」為何要以「正一」為名
    作為一個正一道士,我們就首先應當了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
  • 道家弟子入門常識之正一派和全真派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士,當年香港道士電影風靡一時,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了茅山道士九叔,但貧道今天要和大家真正的介紹一下道士是幹什麼的,又有哪些門派之分。諸位看官瓜子飲料備好,且聽小道一一道來。 道教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按照道歷來算,距今是已經4717年了,為什麼呢?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在齊雲山道教的形成過程中,對於真武大帝的神像有著神秘的傳說:相傳真武大帝神像是由百鳥銜泥塑立而成,昭示著靈驗。因此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紛紛解囊,獻地輸財,築祠建觀。此後,齊雲山道教香火日盛,四方信徒及香客紛至沓來,齊雲山在道士與香客的共同努力下,開創了齊雲山道教基業。
  • 道教全真派「北五祖」和「南五祖」都分別是哪幾位?
    說起道教全真派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自老莊傳經、東華演教,歷經秦漢、唐宋,孕育上千年,至重陽真人時適逢其運,獨具匠心,尊老莊之遺教,集歷代真人達士之至要,冥心參悟,自我修證成真,於是廣開教化,度七真於齊魯,闡道德於終南。
  • 道教「正一派」詳解
    道教正一派是主張在家裡修行,在家裡修行比出家修行要付出的更多,面對的考驗也更多。真正能夠入山出家專事修行的人是很少的。現實中,有善道者在家供奉聖象,修行道法。這些修行的人或因孝敬父母,或因撫養幼小,或因忙於生計,或因塵緣未了等等原因只能在塵世中修行。所以真正的修道不一定就是要出家才可以。
  • 道教飲食:全真道士常年食素,利於健康;正一道士卻可飲酒吃肉
    在道教的文化之中,他們的日常飲食與修煉有著密切的關係,吃與不吃都要合乎教義、戒律和養生之要。但也絕非所有的道士在日常飲食上都一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飲食上的區別,前者食素,後者飲酒吃肉。
  • 當今天下的二大道派
    在道教發展史上,各種道派的不斷湧現是從唐代開始的。至北宋,最有影響的道教派別有龍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由於這一時期道教多被統治者利用來祈福消災,降神驅邪,因此,這三派都非常重視符籙道法,到了金元時期,在北方大地則又出現了具有新的哲學宗教思想的太一道和全真道。
  • 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和授籙一個不能少
    但在在道教的教義之中,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入門要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正一派道士的入門。話不多說,現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01皈依皈依是入道的第一步,無論是正一派弟子還是全真派弟子,都要經過這一步。
  • 道教百科:道士的稱謂、道士的派別
    我們常說的道教徒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道士、居士、信士和隱士等。雖然他們都信仰道教,但他們也要遵奉道教的教義和戒律,更要尊重道教的文化。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道教百科:道士的稱謂、道士的入門。有些道上享有特殊的尊稱,如張道陵、寇謙之及後世龍虎山天師派的歷代掌門人,都享有「天師」之稱。有些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修煉有成的道士,也被尊稱為真人、先生、高道、高士等,如張三丰,又被稱為張真人。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乾貨,記得三連哦)道教門派總觀道教嚴格意義上說,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天師張道陵是讓這個雛形得以完善和成大變成了有體系的教派。道教內部門派非常多,根據道教門派記錄的書籍《諸真宗派總簿》記錄在冊的道教門派共有86個門派。
  • 道教各派的最高神是誰,你都知道嗎?
    目前道教分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要出家受戒,正一不需要出家。  現在道教各派奉三清為最高神,共尊,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各派自己的最高神!  首先說天師派,天師派自張陵創教,一開始叫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陵據說得到老君真傳,賜劍,印,經籙,並確定五鬥米道叫做正一盟威道,祖天師張陵奉最高神為太上老君。  然後上清派,上清派的歷史很早,比天師道還早,可以追溯到三矛真君,然後魏華存創立上清派上清宗,陶弘景創立上清派茅山宗,也可以叫茅山院和茅山前院,或者叫茅山和外茅山。
  • 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這「道家四派」,有何不同
    道教的歷史很久遠,而在這久遠的歷史歲月中,它的各個宗派,也就很多,比如,太平道、五鬥米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全真道、武當道、丹鼎派、符籙派等等等等,大概有數十種之多;而其中名氣較大,而且又帶著一個「派」字的,大概就要數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了。
  • 道教也分為兩大宗派,你更願意加入哪一派
    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在中國已經傳承了近兩千年。在近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修行方法、理念等的不同,道教形成了很多宗派。如五鬥米道、李家道、上清派、靈寶派、樓觀道、神宵派、全真教、真大道、玄教、淨明道,等等。
  • 看封神:截教的「截」字到底什麼意思?
    看看,以黃龍真人的表態來看,闡教是重視「性命雙修」的,但是在實際的道教情況來看,正一教恰恰不太重視性命雙修,他們主修符籙,尚外丹,多為火居道士(即可吃葷娶親)在歷史的長期演變之下,正一派不太重視關於玄學(道教哲學)的研究,也就是不太重視所謂的內在研修,性命雙修的恰恰是道教全真派的基礎教義,最重視的還是修內丹性命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