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2020-12-24 時光冒險家
《龍虎山張天師》海報

近期比較火的電影《龍虎山張天師》講述了當時在巴蜀一帶,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巴蜀鬥巫蠱的故事;

為什麼要提龍虎山張天師了?

張天師畫像

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正一派:由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於東漢時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符籙齋醮為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以修行符籙為主,可以結婚生子,不忌葷腥(除過四不食,即: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張繼宗天師的《崆峒問答》中會提出:「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全真建立了傳戒和叢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觀修行,不鼓勵娶妻,不茹葷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 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道教: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正一派由張道陵於東漢時學道於鶴鳴山,並且得到太上老君的點化,正一派早期又稱為五鬥米道,因為要求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相較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派則是以修行符籙為主,張天師統領著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籙,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畫符念咒,驅邪降妖為主。
  • 道家四派——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具體有何不同嗎?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有近兩千年的悠久歷史,它的影響和流傳,可以說,道教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家思想對道教的影響是久遠的,而在這久遠的歷史時期,道家的各種教派,也是不勝枚舉的,如太平道、五鬥米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全真道、武當道、丹鼎派、神符派等,大概多達幾十種;而其中,以道家思想影響最大的,則可能是上清派、靈寶派、神符派、丹鼎派。因此,與道教同宗的上清派、靈寶派、神符派、丹鼎派這四個「道家」派別,又有何不同?
  • 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這「道家四派」,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有著近兩千年的悠長歷史,它影響之大,流傳之廣,可以說,道教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了。道教的歷史很久遠,而在這久遠的歷史歲月中,它的各個宗派,也就很多,比如,太平道、五鬥米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全真道、武當道、丹鼎派、符籙派等等等等,大概有數十種之多;而其中名氣較大,而且又帶著一個「派」字的,大概就要數上清派、靈寶派、符籙派、丹鼎派了。
  • 道家弟子入門常識之正一派和全真派
    所以各位看官現在有概念了吧?道教最早創建時候就是張道陵祖師爺的正一派。以修行符籙為主,張天師統領著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籙,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畫符念咒,驅邪降妖為主。像如今的茅山派,淨明道,清微,天師道等等都是屬於正一派。九叔演的茅山道士即是屬於正一茅山派。
  • 傳度,授籙——正一派道士的修煉階梯
    目前,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個主要派別,同為大道弟子,修行的方向相同但相互間還是有些許細微區別的,例如在修行過程中頒撥法職等重要環節上,正一派道士需要傳度,授籙,而全真派道士則為冠巾和受戒。近日,正一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正在舉辦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簡單聊聊正一派的傳度和授籙。傳度,為正一派奉道者正式入道的道教儀範。
  • 道教百科:道士的稱謂、道士的派別
    有些道上享有特殊的尊稱,如張道陵、寇謙之及後世龍虎山天師派的歷代掌門人,都享有「天師」之稱。有些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修煉有成的道士,也被尊稱為真人、先生、高道、高士等,如張三丰,又被稱為張真人。02道士的派別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道法自然: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
    由於篇幅所限,本期就簡單的介紹道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道教目前主要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正一派是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祖庭位於現在的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正一道士主修的是符籙科儀,大家在影視作品中見到的道士畫符,還有高功道士步罡踏鬥的齋醮科儀都是屬於正一派。全真派是由祖師王重陽所建,在金庸的武俠小說有描寫全真七子的故事,目前全真派也有很多分支,像龍門派,華山派,武當派等。
  • 「正一派」為何要以「正一」為名
    作為一個正一道士,我們就首先應當了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
  • 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和授籙一個不能少
    但在在道教的教義之中,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入門要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正一派道士的入門。話不多說,現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01皈依皈依是入道的第一步,無論是正一派弟子還是全真派弟子,都要經過這一步。
  • 當今天下的二大道派
    在道教發展史上,各種道派的不斷湧現是從唐代開始的。至北宋,最有影響的道教派別有龍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由於這一時期道教多被統治者利用來祈福消災,降神驅邪,因此,這三派都非常重視符籙道法,到了金元時期,在北方大地則又出現了具有新的哲學宗教思想的太一道和全真道。
  • 何為「全真道」,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中,為何它的名氣最大
    在這漫長的兩千餘年年,道教也派生出來了許許多多的不同的派別,如「南天師道」、「北天師道」、「茅山派」、「靈寶派」、「樓觀派」、「神霄派」、「清微派」、「太一教」、「全真道」等等,而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全真道」了。那麼,何為「全真道」?在眾多的道教派別之中,為何它的名氣最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道教的「正一派」與「全真派」有什麼區別,其實只看一點就明白
    道教也有很多戒律,而且戒律和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道士又稱為「居士」,在金代、元代以前,對於道士出不出家並沒有明確的要求,基本上,道士都不會出家。等到金代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以後,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處機的傳戒制度,指的是出家道士必須要進行師長的受戒儀式)。全真派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故必須除情去欲,識心見性,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為此,這就規定所有虔誠的全真教徒不可以結婚。
  • 道教全真派「北五祖」和「南五祖」都分別是哪幾位?
    說起道教全真派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自老莊傳經、東華演教,歷經秦漢、唐宋,孕育上千年,至重陽真人時適逢其運,獨具匠心,尊老莊之遺教,集歷代真人達士之至要,冥心參悟,自我修證成真,於是廣開教化,度七真於齊魯,闡道德於終南。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這不僅意味著齊雲山的美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列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聖境,江南第一名山」。齊雲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據史載,齊雲山的開山祖為住在青城山的「天穀子道人」,他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他們就是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而開山建道時已至唐朝。
  • 全真道龍門派是正宗道家,為何明朝時期提倡三教合一?
    在佛教的催化之下,中國本土道教在宋朝時期,逐漸產生了全真教和正以教,南方是正一教,北方是全真道,也算是南北對峙之下的別樣景觀,因為元朝的統一,全真道一家獨大。在成吉思汗西徵的時候,全真派丘處機曾經受邀前往軍營宣揚道法,實際上是成吉思汗聽說丘處機是神仙,想跟他學習長生不老的辦法,但是丘處機到了軍營之後,勸成吉思汗不要亂殺人,也不要隨便亂發脾氣,這樣就可以保證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