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師友記」,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2020-12-12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11月28至29日,北京畫院迎來了「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2020工作年會。邀請部分國內外各界專家學者,就齊白石藝術研究以及中國傳統繪畫研究進行了交流。

年會上還舉行了湖南美術出版社與北京畫院合作的《齊白石全集》(20卷)出版項目啟動儀式,該書是在1997年出版的十卷本《齊白石全集》基礎上,遴選輯錄全球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收藏的齊白石精品,將成為齊白石研究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

由北京畫院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齊白石師友六記》也同時首發,該書選擇對齊白石一生影響深遠的六位師友: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釋瑞光、梅蘭芳、徐悲鴻,邀請六位中青年學者展開深入研究。

齊白石

年會現場11月28日上午9時,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2020工作年會工作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層會議室開幕。開幕式由北京畫院副院長蔡玉水先生主持。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首先致歡迎辭,他將2020年稱之為齊白石再定位之年,不僅僅是從齊白石本身去做文章,而是從他的周邊,從多個維度尋找齊白石和定位齊白石。之後由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女士和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先生分別做工作匯報,展示2020年的工作成果。2020年齊白石中心的研究重點是齊白石的交遊,通過組織開展研究、出版和研討會的工作,參與主題展覽的策劃推動齊白石研究,出版了《齊白石研究》(第八輯)和《齊白石師友六記》。受疫情影響,2020年在無法舉行現場講座的情況下,通過雲講座,向公眾宣傳齊白石的藝術。傳統中心通過出版《大匠之門》,組織園林題材的採風活動及雲講座推進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研究。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致歡迎辭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湖南美術出版社與北京畫院合作的《齊白石全集》(20卷)出版項目啟動儀式,湖南美術出版社原社長李小山先生介紹了相關情況。該書是在1997年出版的十卷本《齊白石全集》基礎上,遴選輯錄全球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收藏的齊白石精品,將成為齊白石研究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

《齊白石全集》(20卷)出版項目啟動儀式11月,由北京畫院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齊白石師友六記》正式出版,該書選擇對齊白石一生影響深遠的六位師友: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釋瑞光、梅蘭芳、徐悲鴻,邀請六位中青年學者展開深入研究,放棄慣常對齊白石的釋讀角度,從他者的視角重新聚焦和定位,鉤沉歷史往事,還原一個立體鮮活的齊白石及其歷史語境。在年會上舉行了《齊白石師友六記》首發儀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編輯馮波女士介紹了圖書出版情況。

《齊白石師友六記》首發式

與會代表合影簡短的開幕式後,直接進入到學術研討會環節。今年的學術研討會以「齊白石的交遊圈」和「齊白石與北京畫壇」為主題,28日,在京的專家在北京畫院五樓報告廳展開現場演講與研討;29日,北京地區之外的專家進行了一天網絡會議,兩天的會議25名學者進行了26個主題演講,面向全社會呈現了一場齊白石一生感念「知己有恩」的學術盛會。參會學者或探討齊白石的師友對其藝術人生和藝術風格的影響,或分析「一切畫會無能加入」的齊白石在北京畫壇的處境,或關注齊白石的繪畫和篆刻的具體技法,在新材料的基礎上,闡述新觀點,取得較多新突破。所有研討論文均發表於《齊白石師友六記》和《齊白石研究》(第八輯),為北京畫院進一步提升齊白石研究水準與拓展齊白石研究範疇,做出了積極貢獻。本學年會全程通過「在藝」直播平臺進行網絡直播,每場直播都有1.5萬人次觀看,大大拓寬了學術分享的途徑和範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11月28日會議間隙,與會嘉賓參觀了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在展出的「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覽。學者們結合展覽作品與學術研討主題,以及《齊白石研究》(第八輯)中涉及的論題,展開了輕鬆而具有深刻見解的探討。

以下為年會演講綜述

奇潔:湘綺門牆白髮新——王闓運與齊白石的師生交誼

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大匠之門》編輯部主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奇潔女士通過梳理齊白石拜師、1904年與1911年齊白石與王闓運的交往,以及王闓運對於齊白石在書畫篆刻等多方面的師恩,在多重材料文獻中試圖找尋王闓運與齊白石交誼中的真實情感,並通過齊白石拜師王闓運而躋身湖湘文化圈的事實解讀清末民初拜師現象的文化內涵。進而,釐清齊白石作為人民藝術家成長之路中的多種因素和複雜的朋友交往。於此,希冀呈現一個真實而具有生命厚度的齊白石。

徐悲鴻贈送給齊白石的照片 題記:白石先生賜存。悲鴻。華天雪:江南傾膽獨徐君——齊白石與徐悲鴻齊白石與徐悲鴻作為民國畫壇名實相符的一流大家,交集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應歷來是最吸引人的,齊徐交往的「故事」始終是人們樂於說道且長盛不衰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華天雪女士之談齊徐關係,並非延續其後再重複那些老故事,而是意在儘量剝除那些漫溢出來的添枝加葉,談一些相對確切的事實和關係,從「相識:再說『草廬三請』及其前前後後」「忘年之交」「收藏與推介」和「藝術知己」等四個部分,考察從相識到發展,齊白石、徐悲鴻這對著名的CP之交往究竟是怎樣的。

呂曉:翁似高僧僧似翁——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的交遊初探

瑞光的是齊白石早期最得意的佛門弟子,早享畫名。在齊白石畫風遭遇冷眼之時,瑞光卻欽佩和支持他的獨創精神;當其他弟子多隨齊白石學習篆刻或花鳥畫時,瑞光卻對齊白石自視甚高卻不被世人認可的山水畫和人物畫用力甚勤,且互相啟發借鑑,教學相長,在畫理畫論上多有討論,因此,齊白石曾將瑞光看作是陳師曾之後在藝術上對他有所幫助的第二人。但長期以來,關於瑞光的生平卻知者寥寥。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女士通過豐富的圖文史料揭示齊白石與瑞光教學相長的師生情誼。

齊白石《牽牛花》1920年,紙本設色,梅蘭芳紀念館藏齊凱:幸有梅郎識姓名——齊白石和梅蘭芳交遊略述在中國20世紀的文藝史上,齊白石之於書畫,梅蘭芳之於戲劇,都是行業翹楚。齊的性格敏感孤傲,梅則溫文爾雅,但二人一見如故,催化劑在梅而不在齊,受益者卻在齊而不在梅,此所謂白石有詩曰:幸有梅郎識姓名。

老人長梅郎30歲,但成名較晚。1920年,二人訂交。此際,齊白石初來北漂,以賣畫為生,而梅老闆已在梅黨的包裝下紅得發紫,正在學畫,也喜歡買畫。此年,他在滬演出的月銀是一萬元,而以吳昌碩本年為齊白石所訂的潤格為準,梅的月工資能買六千多平尺齊氏畫作。但「齊梅之交」的精彩並非局限於此,因為性格、身份、職業迥異,在二人的交往中,滋生出了多少齊白石的「愛恨情仇」。而故事從1920年開始,自由撰稿人齊凱先生在講演中分析了二人是如何認識的,「梅黨」在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雪中送炭」的故事究竟為何……

1950年代,齊白石與梅蘭芳合影沈寧:寒雪頑石 中流砥柱——王柱宇主編《戲劇報藝海》中的齊白石美術史學者沈寧先生通過研讀王柱宇主編《戲劇報·藝海》副刊,發現1939年10月至1940年1月間發表的一批齊白石詩文畫作,及王柱宇對這批資料的注釋和點評,使得這一時期有關齊白石生活、創作資料有了更多呈現,拓展和填補了齊白石人際交往史料的一些空白,對深入發掘、輯佚、研究齊白石的生平及藝術創作,以及與之關聯的若干人物個案研究、公私書畫收藏等不無益處。

朱萬章:齊白石藝術在香港的傳播與推廣——齊白石致帥銘初信札考釋

齊白石與香港美術活動家帥銘初的交遊並不為人所知。在齊白石的一通信札中,透露出二人的交集及帥銘初為其繪畫擔當經紀與推介的角色。齊白石通過帥銘初所營建的一個渠道,使其作品在香港甚至海外多了一條流通路徑。兩人的交遊集中在1940年,亦正是齊白石在日佔區的北平閉門謝客之時,他能藉助帥銘初在遠隔千裡的香港找到藝術贊助人,亦算是在困頓的生活中帥銘初助其一臂之力。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先生通過簡札的梳理,對於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齊白石藝術的傳播無疑具有啟發意義。

齊白石《尋舊圖》無年款,紙本設色,北京畫院藏張濤:摩登老人——齊白石拍電影三記齊白石在漫長藝術生涯之中、除去職業畫家、藝專教授的身份,還有一個隱而不彰的角色,即電影「演員」。在一個照相尚且會有「攝魂」抑或「奪魄」傳說的魅惑時代,齊白石卻體現出頗為「前衛」的祛魅舉動。不僅參與拍攝時尚照片作為櫥窗廣告,在其一生中甚至三次參演電影。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張濤先生通過對齊白石三次電影拍攝前因後果的初步梳理,發現作為「演員」的齊白石,因時空的不同,雖然扮演的是同樣的角色,卻表演著不同的內容,塑造著不同的人設。

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特展現場劉瑋治:文學史中的美術史——老舍與齊白石在建國之初畫壇巨匠齊白石與文壇大師老舍的交往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但從美術史的角度對二人在建國初期的交往進行詳細的學術研究並不深入。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劉瑋治先生在以往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以建國之初北京地區「傳統中國繪畫」事業的繼承發展以及相關人物處境變遷為大背景,以齊白石與老舍的交往為主視角,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梳理,將其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中,進而將分散的人物、事件加以串聯,詳述相關政治事件對於當時中國文藝界乃至每個人所產生的具體影響,力圖更加立體、真實的還原這一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洶湧的歷史過程。

張楠:齊白石在京華美專過往考——兼論其與邱石冥的師徒之誼

1919年齊白石定居北平後,鬻畫為生的收入足以維持優渥的生活,而京華美專的董事和教授是其畫家外的另一重身份。京華美專自建立歷經坎坷,「四改校名」「五易校長」「十遷校址」,齊白石曾「三進三出」京華美專。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副研究員張楠女士通過零散見之的民國刊物等歷史遺存,拼湊出齊白石在京華專美較為全面的歷史過往,試圖還原一個畫家身份的老者,在那個風雲多變的年代,是如何擴大自己的交遊圈與提升師者影響力的。

齊白石,知己有恩,1933年,2.2cm×2.3cm×3cm,青田石,北京畫院藏

知己有恩 邊款周蓉:齊白石與杭州國立藝專的老師們由於林風眠1927年的邀請,齊白石開始了一段教授生涯,並且在北京藝專認識了法國藝術家克羅多。正是出於這份信任和友誼,齊白石對於林風眠1927年組織的「藝術大會」十分支持,他的作品在「藝術大會」有著特別的地位。但是隨著林風眠和克羅多的南下,新的杭州國立藝術院的建立,雙方關係逐漸疏遠。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副研究員周蓉女士以當時的信箋、檔案為基礎,記敘這一過程,探究其中緣由。而建國以後齊白石對北上的關良的支持可以看為齊白石與杭州的聯繫的餘緒。中國畫歷來有南北之別,周蓉亦以此為例略探中國近現代美術中的地域觀念。

齊白石山水畫《萬竹山居》鄒典飛: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淺析齊白石北京弟子門人的篆刻異化現象齊白石自1919年定居京城後,其篆刻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逐漸成為北京地區最重要的篆刻風格之一,影響力甚至可頡頏於吳昌碩、黃牧甫等宗師級的印人。然而其北京弟子門人雖極力秉承「齊派」印風,卻鮮有超越其師者,而私淑者更是停滯不前或誤入歧途,導致「齊派」印風在齊白石去世後呈現出後繼乏人的尷尬局面。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鄒典飛先生以近年搜集的北京篆刻及印人資料為基礎,選取活躍於北京的齊派弟子及私淑「齊派」印風的群體,探討一下齊白石北京弟子門人的篆刻異化現象。

齊白石《 蝦》劉軼丹:首都博物館藏齊白石花鳥雙挖四屏芻議首都博物館藏齊白石花鳥雙挖四屏是齊白石為好友楊潛庵所繪,也是齊白石早期花鳥畫的精品之作,因較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故其價值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首都博物館館員劉軼丹女士圍繞作品的藝術風格和筆墨特色進行分析,展示齊白石早期水墨花鳥畫的意趣和風貌,探討其花鳥畫技法和藝術思想的演變,由畫作題跋中提及的楊潛庵、李筠庵、李梅痴,探尋齊白石與三位好友之間的交遊故事,從而還原出齊白石豐富的藝術經歷和別樣的人生際遇。安夙:一花一葉掃凡胎——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畫探齊白石盛期花鳥畫藝術與交遊

20世紀20年代齊白石自湖南湘潭定居北京,起初由楊潛庵代佃客居法源寺,此後開啟歷時十年的「衰年變法」,創立了 「紅花墨葉派」的畫風,最終異軍突起成一代大家。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員安夙女士認為探究齊白石作品從「變法」到盛期的轉變,不僅是其本人藝術的升華,也是對於「超然之趣」的追求和實踐,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有賴於舊雨新知的提攜和友契。從初到京華被同儕詬病「野狐禪」的尷尬,到「海國都知老畫師」的盛譽,雖大器晚成,但成就斐然。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4件套藏品從一定的角度反映了齊白石盛期花鳥畫的藝術面貌,還能從中一窺齊白石交遊對其藝術的影響。

山水 齊白石 無年款72×29cm 紙本墨筆 徐悲鴻紀念館藏夏燕靖:草間偷活願安詳——白石老人畫作的「隨心」與「天真」白石老人隨心天真、體物入微,歌頌生命是他藝術創作的主調。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能夠讀到一個痛快瀟灑、大樸歸真的大師真心。他那簡約的用筆、準確的把握、高度的凝練,是他對大自然的喜愛、慨嘆及歌頌,並將自己的人生況味融進筆墨之中,從而構建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導夏燕靖先生借《白石老人自傳》為論述脈絡,結合他不同時期的代表性畫作,試圖還原他的書畫體勢及氣脈通連的墨韻筆意,充分展現白石老人畫作的「隨性」與「天真」個性。

齊駙:齊白石的墨蟹

齊白石對蟹題材的技法探索持續了一生,即使他衰年變法獲得了巨大成功,晚年的齊白石依舊不斷微調、打磨筆下的藝術形象,並嘗試進行新的畫法變革,最終演化為大眾印象中經典的墨蟹形象。他自己曾在1934年的《蟹圖》題道:「餘之畫蟹,70歲之後一變,此又變也」。這些變化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梳理圖像和文獻資料找到清晰的演變路徑,從而進一步剖析中國畫寫生和寫意的關係,齊白石不僅擴展了中國畫的審美圖示,同時也賦予了這個題材更豐富的精神內涵。

在過去的齊白石研究中,多有學者提到螃蟹,但系統梳理螃蟹題材的文章還比較少。深圳大學藝術學部助理教授齊駙女士試圖從時間線索、創作方式、作品意涵,三方面著手重新梳理齊白石螃蟹題材作品,以期藉此進一步剖析齊白石形神關係的藝術思想,拓寬對齊白石繪畫技法的研究方法,並為齊白石螃蟹題材的繪畫作品的鑑定和斷代提供更詳實的圖像學依據。

齊白石《人物稿》無年款,紙本墨筆 北京畫院藏孔品屏:上海博物館藏齊白石篆刻品讀札記上海博物館藏齊白石篆刻作品有百二十餘枚,其中有為楊度、胡南湖、朱屺瞻等人所刻用印。新近又整理出為白珩所刻三印。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孔品屏女士在講演中與大家分享了上博所藏齊白石為楊度、白珩等人所刻印作,認為這些印文或渾厚沉著,或雄強險絕。它們可作為研究齊氏篆刻藝術的對像,又能為研究齊氏及其交遊提供實物資料。

孟召漢:《癸卯日記》中的齊白石與李筠庵

壬寅(1902)之冬,齊白石離家遠行,開啟了「一出一歸」的遠遊生涯。癸卯(1903)之春,齊白石到達此行最為關鍵的一站——北京。上海美術學院美術學孟召漢博士通過研究記錄此次遠遊的《癸卯日記》,發現由四月五日到六月二十九日,居京三個月間,與京師新知舊雨的往來,為齊白石打開了一個極為弘闊的學術視野,尤其與李筠庵在書法、篆刻、繪畫、鑑藏各方面的頻頻互動,導致其藝術觀念及風格發生遽變。

李文琪:由「一切畫會無能加入」管窺齊白石與民國北京「傳統派」的關係

「一切畫會無能加入」是齊白石常用的一方印章,其印文在20世紀20-40年代的北京畫壇有豐富內涵。首都博物館藏品部副研究館員李文琪女士擬從「美術史學者對齊白石的『定位』」,學者對 「一切畫會無能加入的看法」「『畫會』在民國北京畫壇的意義」「同時代的『他人』眼中之齊白石」「齊白石與民國北京傳統派畫家交往的幾個層面」這五個角度分別展開,透視這句印文對於齊白石藝術生涯而言的特殊意義。呂曉:齊白石兩登美國《時代》周刊

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女士首次發掘出1948年美國《時代》周刊對齊白石的報導和劇作家奧德茨以一美元購得一幅齊白石的《蝦》的傳奇經歷,並通過《時代》周刊上刊載的德籍女攝影師赫達·莫裡遜拍攝的齊白石與家人的合影,梳理齊白石家庭成員的珍貴影像。上世紀40年代美國收藏家龐耐對齊白石作品的收藏,老舍和汪亞塵在美國對齊白石藝術的宣傳和展示為齊白石登上《時代》周刊奠定了基礎。

馮朝輝:百年以後見公論——民國時期齊白石所受到的非議

齊白石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中國畫大師,他從一個鄉野木匠到民間畫家,再到走出自己獨特藝術道路的繪畫大師,成為20世紀中國畫界的標誌性人物。豈知民國初期其於北京畫壇剛剛嶄露頭角時,畫界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甚至貶大於揚的。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馮朝輝先生選取當時畫界代表人物姚茫父、王夢白對齊白石的鄙夷、徐悲鴻為齊白石出版畫集時的有關信件、齊白石南下售畫情況表現,以及齊白石對此的個人反映等幾個方面,再現齊白石於民國時期畫壇所面臨的窘況。

沁園夫子五十歲小像 齊白石1896年65.3×37.5cm 紙本設色遼寧省博物館藏尹軍:胡沁園之於齊白石的意義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創作研究部主任尹軍先生以齊白石拜師胡沁園為時間節點,從學習、生活、朋友圈三個層面入手,將未入胡門的齊純芝和入胡門之後的齊白石,進行了前後差異的對比,並對形成差異的背景與原因作了簡要分析。揭示出胡沁園之於齊白石的三重意義:即物質上的饋贈、文化結構的初步塑造、精神方向的指引。強調紳士階層對地方文化、教育職責的堅守,是齊、胡相遇的必然前提,而好學、勤學、善學則是齊白石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

李輝武:齊白石與王闓運的師生交誼及晚清湖湘人文生態圈考論

齊白石自1899年拜師王闓運,成為「王門三匠」之一,從此逐步成長為一代「藝術巨匠」。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以其師王闓運為代表的晚清湖湘精英文化圈層盤根錯節的人際交誼和互相提攜。湖南省畫院理論研究工作室負責人李輝武先生圍繞齊白石與王闓運的交往展開討論,力求揭示這對近代湖湘知識精英代表人物之間微妙的心理歷程,以及「王門弟子」的身份對於齊白石成長的重要作用和影響。鄭雪峰:成就千秋萬世名借山借到樊山筆——齊白石與樊增祥

樊增祥是與齊白石交往最為密切的著名詩人,對齊白石的人生以及藝術都有相當的影響。樊增祥對齊白石的詩歌也給予了高度評價。遼寧葫蘆島市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副教授鄭雪峰先生依據文獻及北京畫院的收藏品溯源勾勒了兩人的交往始末,於樊增祥對齊白石詩歌的評價作了簡要分析,並對樊增祥與王闓運二人予以齊白石詩歌不同評價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討。

齊白石《墨梅》 1917年116×42.5cm軸 紙本墨筆 北京畫院藏李林:開枝散葉藝傳遼東——齊白石與關外弟子周鐵衡的交遊出身書香門第的周鐵衡在1919年齊白石借居北京法源寺期間,拜齊白石為師,成為齊白石早年弟子之一。在其後的藝術生涯之中與齊白石多有交流學習,齊白石也曾多次為這一關外弟子篆刻圖章,題寫序文,褒獎有嘉。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林先生通過史料梳理與作品的發布,將齊周師生之間的這種交流進行梳理,可以從一個側面展開對齊白石藝術的理解,豐富齊白石研究的文獻與史料。同時也對發掘東北地區齊白石傳派的藝術影響,重新挖掘遼瀋藝術名家,推動遼瀋地區藝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袁芳:父子情深文博佳話——從齊子如的文博生涯探究對齊白石藝術作品的傳播與影響

遼寧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文博館員袁芳女士將研究視角聚集於齊子如:齊白石最鍾愛的兒子,齊氏藝術的繼承人。因其藝術天賦,早年隨齊白石學習繪畫技巧,成年後入京拜師深造,後赴遼寧省博物館(前身為東北博物館)任文博研究員。其繪畫功底,藝術水平已達到一定水準,迫於環境,生前並未得到應有的認可。因中年早逝未留下太多藝術作品,使其藝術成就被掩蓋。齊子如從事文博工作後,促成了齊白石在東北舉辦個人展覽,並促進了遼博系統徵集齊白石相關作品,使齊氏藝術在東北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延續至今。

王雪峰:為大師造像——1957年白俄羅斯藝術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為齊白石造像記

2016年,中國美術館吳為山館長一行在白俄羅斯明斯克進行藝術交流時,無意中發現了前蘇聯藝術家謝爾蓋·謝利哈諾夫於1956年至1957年之間訪問中國時所創作的塑像、油畫、速寫作品,謝爾蓋一行訪問的過程被他整理成《我的中國遊記》。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王雪峰先生通過這本書鉤沉了一段已經淡忘的文化交流史,其中作者分別兩次拜會齊白石先生,並為老人畫速寫與塑像,這個記載是白石老人生命最後階段參與國際交流的珍貴資料。齊白石塑像經過中國美術館努力下,終於回歸故裡,永遠為國家珍藏。

(本文轉載自北京畫院,原題為《北京畫院兩個中心年會聚焦齊白石強大的朋友圈》,略有刪節,標題有改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朋友圈,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年會上還舉行了湖南美術出版社與北京畫院合作的《齊白石全集》(20卷)出版項目啟動儀式,該書是在1997年出版的十卷本《齊白石全集》基礎上,遴選輯錄全球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收藏的齊白石精品,將成為齊白石研究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
  • 從「齊美人」到「自畫像」,北京畫院展齊白石筆下人物神情
    澎湃新聞獲悉,2019年8月30日,「越無人識越安閒——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專題展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展出,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聯合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榮寶齋等十一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共同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共同承辦。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陳師曾趕緊給北京畫商發電報,囑咐將齊白石作品定價提高20倍,剛好和東京的價格差不多。經過這場策劃,齊白石的畫作不但被日本人喜歡,最終全部高價售罄。自此,齊白石的畫作洛陽紙貴,供不應求,他曾以「幾朵霜花貴萬緡,價高殊不遜黃金」來形容自己畫作的價值,又以「一身畫債終難了,晨起揮毫夜睡遲」描述當時起早貪黑作畫的辛苦。
  • 「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在八大山人...
    由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於近日亮相八大山人紀念館。此次展覽推出了「雪個同肝膽」「變法皆靈氣」「神似天然趣」三大主題篇章,全面呈現齊白石藝術歷程。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罕見絹本《菊蟹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講菊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菊花標示的情懷亦自不同。以木匠而廁身近代畫家巨匠之列的齊白石,似乎對菊花這一意象更情有獨鍾。檢視齊大各題材花卉作品,最不吝施用洋紅顏料的即牡丹與菊花。他並承前人,繼續賦予菊花一種別樣的人格特徵,在北京畫院藏多件菊花題材作品中,齊氏題詩稱:「丹砂餘鼎賤黃金,宦後歸田笑古人。秋菊也知折腰愧,東籬不傍傍蓮門。」
  • 展覽預告丨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 · 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
    01.展訊展覽時間2020年9月28日----2020年12月28日展覽地點八大山人紀念館真賞樓第三展廳主辦單位八大山人紀念館北京畫院策 展 人吳洪亮 周曉健,幾經討論,如今齊白石的作品從北京畫院遠赴江西終得成行,的確可喜可賀!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北京榮寶2020秋拍圓滿收官!
    北京榮寶佛教藝術專場近年來一直頗受藏家青睞,其中眾多拍品遠超預估,引爆了一個個競拍高潮,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LOT.1072《金代趙成金藏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千年至寶,佛光燦然,拍賣前就被寄予厚望,場上經過近半小時的數輪加價,最終是5692.5萬元落槌,一舉創下佛教藝術專場最高價格記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分享嘉德書畫秋拍中的齊白石嘉作雅賞!
    >67.5 × 33.5 cm估價: 280,000-480,000 人民幣齊白石《螃蟹》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記載了白石老人曾有言「前人畫蟹無多人,縱有畫者,皆用墨色,餘於墨筆間用青色間畫之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齊白石的門人瑞光和尚究竟是誰?圖1 息肩圖 王妙如 尺寸不詳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裡記載了雖然北京畫院收藏有好幾件瑞光的作品,翻閱齊白石的詩稿,也能覓出十餘首為瑞光而作的詩歌。可是,瑞光是誰?翻遍畫史,卻鮮有記載。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開始於故紙短箋中尋覓,瑞光與齊白石交往的始末開始越來越清晰。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解味中國書畫夜場京津畫派書畫精品
    【印文】齊大、甑屋【著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第四卷),第257頁,2018年10月。《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裡記載了邵宇所創連環畫受到徐悲鴻先生的稱讚,認為其畫風「用來描寫中國社會非常適合。可稱簡約、緊湊、扼要,而極具力量」。所創連環畫受到徐悲鴻先生的稱讚,認為其畫風「用來描寫中國社會非常適合。可稱簡約、緊湊、扼要,而極具力量」。
  • 人間至情寄筆墨|齊白石_網易財經
    近幾年讀白石畫作比較過癮的除了2010年江蘇省美術館的「南北二石(齊白石與傅抱石)」大展,大概就要數北京畫院的齊白石系列展覽了——得天獨厚的收藏保證了北京畫院每年一個齊白石系列展覽的質量,從「草泥鄉裡——齊白石筆下的水族意趣」到「清白傳家——齊白石筆下的蔬果情愫」「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的金石心跡」等,只要抵京,總是要抽出時間前去親近一下白石老人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2020年保利拍賣的精品回顧
    (清)項芝房:《南雪齋藏真十二卷》,道光十二年(1832)至鹹豐三年(1853),伍葆恆撰集。6.(清)羅天池:《海山仙館藏真續刻十六卷》卷二、卷三。7.(清)潘仕成:《宋四大家墨寶》卷六。8.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第35、36卷,榮寶齋出版社,2000年。9.[日]中田勇次郎:《黃山谷真跡》,日本二玄社,1912年。
  • 限額,即日起報名|北京畫院30個工作室同時招生,無限可能,等你來戰!
    「大匠之門」 北京畫院一直致力於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今年為了招收優秀學員,畫院出臺多項教學服務舉措,包括為學員提供寫生研究補助,為藝術工作室提供展覽和出版補助,為優秀學員舉辦展覽、編輯出版畫冊,為學員提供多種畫院出版的藝術書籍,北京畫院還在思考為學員提供更多富有成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服務
  • 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翁似高僧僧似翁
    文丨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齊白石弟子眾多,唯有一位弟子的去世讓他心生息肩之想,這就是瑞光和尚。 由北京畫院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出版的《齊白石師友六記》選擇對齊白石一生影響深遠的六位師友: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釋瑞光、梅蘭芳、徐悲鴻,邀請六位中青年學者展開深入研究,放棄慣常對齊白石的釋讀角度,從他者的視角重新聚焦和定位,鉤沉歷史往事,還原一個立體鮮活的齊白石及其歷史語境。
  •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裡
    9月28日,由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將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展覽以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北京畫院選取了館藏的85件齊白石作品來昌展出,包括齊白石的《群雞圖》《山溪群蝦》《柴耙》《青燈有味》《桃實》等經典作品,其中部分齊白石手稿作品也是首度面向觀眾展出。
  • 曹錕舊藏齊白石書畫現身了,快隨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看看吧
    左上:齊白石《宋嶽武穆像》右上:齊白石《 漢關壯繆像》左下:齊白石《廣豳風圖冊頁》右下:齊白石《雲龍圖》 選自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記載了白石老人在《雲山深澗》上題寫「仲珊使帥
  • 群眾出版社《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修訂版·五卷本出版
    1956年成立的群眾出版社,在國內最早出版福爾摩斯探案故事集,歷經60多年的發展,群眾出版社以翻譯出版國外偵探推理小說在出版界和廣大讀者中享有美譽,特別是福爾摩斯系列探案故事中譯本的出版更具代表意義。
  • 聆聽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的精神對話 「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作品...
    聆聽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的精神對話 「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作品展陪你跨年 大字 日期:2020-12-22 來源:南昌新聞網   南昌新聞網訊 今年,八大山人紀念館與北京畫院從
  • 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近期,「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在北京佳作書局(798店)舉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奇潔,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張濤以及自由撰稿人民國後生,一同聚焦齊白石的朋友圈,講述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的交友往事,以期還原他者視角中的真實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