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2020-12-12 新京報

記者 | 何安安

從布衣木匠到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藝術傳奇。但當齊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細緻時,人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真實的齊白石究竟是什麼樣的?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我們是否因為離得太近,太關心考據中的細節或『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越發看不清這位藝術巨匠」?

近期,「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在北京佳作書局(798店)舉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奇潔,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張濤以及自由撰稿人民國後生,一同聚焦齊白石的朋友圈,講述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的交友往事,以期還原他者視角中的真實齊白石。

「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現場。

齊白石自己最得意的是山水畫

一直以來,由齊白石口述、張次溪記錄的《白石老人自述》被視為是研究齊白石生平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那麼,真實的齊白石果真如此嗎?齊白石一生交友甚廣,或因藝術結緣,或由社會聯誼,或屬親友過從,環繞周圍的師友對白石藝術形象的形塑產生巨大影響。《齊白石師友六記》一書,不同於慣常從齊白石作品出發的解讀角度,選擇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釋瑞光、梅蘭芳、徐悲鴻作為切入點,從他者視角聚焦齊白石,從史料中解讀和推演出齊白石鮮為人知的側面,以呈現一個更加鮮活、明確的齊白石形象。

《齊白石師友六記》,北京畫院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11月版。

這六人中,胡沁園和王闓運是齊白石的老師,陳師曾和徐悲鴻是對齊白石影響很深的朋友,梅蘭芳和釋瑞光是齊白石的學生。華天雪將齊白石跟徐悲鴻的交往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識,齊白石有一句話叫「草廬三請不容辭」,說的是徐悲鴻當年請齊白石到國立藝專當教授,多次請他,態度非常誠懇,齊白石才答應他。第二部分,叫忘年之交,說的是他們生活上的交往。第三部分,關於徐悲鴻對齊白石作品的收藏與推介。基於對齊白石作品的認可和熱愛,徐悲鴻一生不斷買賣齊白石的作品,至今還留在徐悲鴻紀念館的有一百件。第四部分,講的是他們是藝術上的知己。

齊白石《殘荷》。徐悲鴻紀念館藏。

釋瑞光是誰呢?在齊白石的弟子之中,很多人並不知道釋瑞光。活動現場,呂曉說,在研究中,發現了不少與他有關的作品,既有齊白石給釋瑞光畫的,也有釋瑞光給齊白石畫的,同時,齊白石在自己的詩稿和日記中也經常提到他。那麼,大家對釋瑞光有什麼印象嗎?實際上,釋瑞光就是《西城三怪》裡那個側面而立的僧人。

釋瑞光有什麼故事嗎?1932年,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裡說,正月五日,弟子瑞光和尚死了,他到瑞光做主持的寺廟裡哭奠了一場。因為弟子死了,非常悲傷,就畫了一幅《息肩圖》,覺得自己太辛苦了,要歇一歇。釋瑞光長什麼樣子呢?呂曉曾在《藝林旬刊》上看到一則報導,其中有一張經幢的照片,經幢下面刻有一個小小的人坐著,「當時就有一個念頭——這個人會不會是瑞光?」呂曉說,後來看說明文字,發現果然說的是「席地而坐者瑞光也」。這讓呂曉感到很新奇。

瑞光《借山問道圖》,1924年。北京畫院藏。

幾年前,呂曉在拍賣會上遇到釋瑞光的遺物,其中有他的照片,經過對比,和報刊中發現的照片很像,這激發了呂曉繼續追尋的動力。在民國時期,有許多報刊上都發表有釋瑞光的作品,其中還有釋瑞光去世五天後,于非闇寫過的一篇文章。就這樣,隨著資料收集的深入,釋瑞光的樣貌、生活狀態、藝術,以及他與齊白石的交往都逐漸明晰。

呂曉從「幸有瑞光尊敬意」談起,釋瑞光跟齊白石交往,在1917年,當時齊白石第二次到北平,他的繪畫學八大山人,生意很差,賣不出去,經常只是幫人刻印,甚至於給人畫一些畫箋,生活很困頓。但釋瑞光卻拜他為師,跟隨他學習山水畫。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齊白石是一位大寫意的花鳥畫家,但齊白石自己最得意的卻是山水畫。因此,呂曉認為,釋瑞光跟隨齊白石學習山水畫,對齊白石而言,是很大的心理慰藉。

呂曉用「翁似高僧僧似翁」來形容齊白石與釋瑞光二人在藝術上的相互影響,相互借鑑。釋瑞光的很多畫作學習了齊白石,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而比如釋瑞光自創的「仿宋刻絲山水」,齊白石也有臨摹。此外,釋瑞光所畫的《大滌子作畫圖》《鍾馗圖》,齊白石也曾將之改造之後進行創作。

左圖:瑞光《臨白石畫佛》,1925年。北京畫院藏。右圖:齊白石《拈花微笑》,無年款。北京畫院藏。

「為什麼叫『翁似高僧僧似翁』?就是說他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響,教學相長的這種師生情誼,在這裡體現出來。」而在呂曉看來,這也正是齊白石之所以成為大師的重要學習方法。

王闓運是齊白石人生的助推器

作為一位「鄉下老農」,齊白石是如何成為人民藝術家的呢?奇潔認為,除了齊白石自身非常努力外,還有一些細節是值得去探究的。奇潔指出,在這個塑造的過程中,王闓運對齊白石的人生實際上產生了很大的作用。王闓運,世稱湘綺先生,他是晚清到北洋時期非常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家學富厚,在教育上有很大的造詣,一生可能有學生兩三千之多。在這麼多學生之中,齊白石是如何進入「王門三匠」之列的呢?

王闓運《南昌館七夕連句》,1914年。北京畫院藏。

在這裡,奇潔進行了解釋,所謂「王門三匠」,就是齊白石齊木匠、張正暘張鐵匠、曾昭吉曾銅匠。這樣三個人,為什麼可以成為了王闓運這樣一個經學大家的學生呢?奇潔說,這實際上反映了在晚清到北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現象,1905年,中國科舉制徹底崩塌,平凡子弟想要入仕必須通過拜師,且要拜名師,而王闓運正是晚清到北洋時期非常重要的名師之一。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齊白石自陳怕別人誤認定他與其他想攀附王門的勢利小人相仿佛,遲遲不願回復,直到王闓運發話:「一個同縣的木匠,也是非常好學的,卻始終不肯做我的門生」,才不好繼續固執,正式拜師,但總覺學識淺薄,不願將王門弟子的名號到處張揚。師徒二人雖謀面不多,但齊白石一生著意收藏老師的手書墨寶,在一生五出五歸中也時常見到王門關係網的身影。

為什麼王闓運會成為齊白石的老師,齊白石獲益的又是什麼呢?奇潔表示,這種獲益的價值,並非藝術上的價值,而是身份背景上的價值,「有一塊銘牌牢牢地貼在了齊白石的身上,那就是『湘綺弟子』」。奇潔說,這個銘牌讓齊白石在「北漂」之時,得以確立自己在北京的身份。奇潔非常認可齊白石的勤奮和天賦,但她同時指出,齊白石最終的成功,也脫不開經營。

王闓運致齊白石信札。北京畫院藏。

在《齊白石師友六記》中,一共談到了齊白石的六位師友。奇潔認為,除了王闓運,其餘的五位在藝術上都和齊白石產生過交集和互動關係,而唯有王闓運在藝術本體上和齊白石的交集最少,但帶給齊白石的朋友圈、京城的活動圈,以及人脈是最大的,讓齊白石在後來能夠在這樣一個廣闊的天地有一個立足之地,王闓運是他人生最大的助推器。

「幸有梅郎識姓名」背後是什麼故事?

「曖昧」一詞,是張濤對齊白石和陳師曾二人關系所作的描述。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在張濤看來,陳師曾跟其他幾位與齊白石的關係都不一樣,其他幾位裡面有純粹的老師,也有純粹的弟子,但只有陳師曾與齊白石,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陳師曾對於齊白石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1903年、1917年、1919年,齊白石三上北京,臨近花甲成為一個老「北漂」,但一直到1922年,他才算將將(勉強)把日子過開。那麼,齊白石是如何在北京立足的呢?張濤說,正是因為陳師曾把他的畫帶到日本去,才獲得大賣。

齊白石《庚申雜記並雜作》第9頁,1920年。北京畫院藏。

在很多對齊白石的追溯文章之中,人們想當然地將陳師曾說成是齊白石的貴人,在齊白石自己的詩文和繪畫題跋之中,也將二人塑造成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般的友誼,「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張濤說,包括現在很多的藝術史的寫作裡,都是這種敘事,好像都是一種很和睦的景象。那麼,果真如此嗎?在閱讀了很多材料、圖像和文獻後,張濤體味出其中的微妙關係,「發現不是這個樣子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齊白石會這樣去表述?張濤說,齊白石表示陳師曾很提攜他,幫助他,但是他在分析他們的交往關係時,發現齊白石也有很多不開心和幽怨。比如齊白石特別看重自己在1910年畫的一套《借山圖》,原開數他自己說記不清,一說42開,一說52開,或者54開,是他十年之間五出五歸的壯遊所繪,但後來被陳師曾借去,「借觀少十餘圖」,現在只剩了22開藏在北京畫院。張濤認為,這背後很有意思,可以探究到齊白石和陳師曾交往之間人心的張力所在。

齊白石與陳師曾各自的身份背景不一樣,交往圈不一樣,在齊白石和那個時代,在那樣一個狀況之中,齊白石為什麼後天去塑造成一個和和美美的景象?在這裡,張濤又舉了一個例證,「陳師曾去世後,有人把陳師曾的畫作呈給齊白石看,齊白石在上面幽幽地題了一段詩,意思是姚華和陳師曾這兩人都不在了,我們以為一轉折就應該表達一種悲傷的、哀傷的情緒,像葉恭綽他們對於陳師曾的追溯,但是齊白石不,齊白石說了句什麼話呢?叫『我輩莫愁須飲酒,死生常事且開顏』。」張濤說,齊白石跟陳師曾比起,或者跟其他人比起來,最重要的是他活得明白,活得通透。兩人的友情究竟如何呢?張濤借用了一位作者的話,「友情哪有那麼容易」作為回答。

近年來,民國後生一直在做梅蘭芳研究,齊白石正是他研究梅蘭芳交友圈裡的一位人物。在民國後生看來,大家現在把齊白石描寫得太完美了,但是真實的齊白石不是那樣子的。民國後生說,梅蘭芳和齊白石都具有人物的典型性,兩個人被後來的學者稱為「齊梅之交」,最著名的話是「幸有梅郎識姓名」。這句詩背後是什麼故事呢?

齊白石《墨梅》,1919年。梅蘭芳紀念館藏。

齊白石和梅蘭芳初次認識於1920年,這一年某一天,有一個叫姚玉芙的京劇名伶邀請齊白石參加婚禮。在婚宴之上,並沒有太多人認識齊白石,這令他有點尷尬。當時已經大紅大紫的梅蘭芳,看到齊白石說:「哎喲,齊先生,您來了!」許多人問這是誰,梅蘭芳就提高嗓音招呼說:「這是我的老師齊白石先生。」對於這個故事,民國後生說,其實當時二人根本不熟,梅蘭芳也沒有拜過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梅蘭芳很會做人。在這種情況下,齊白石和梅蘭芳相識,關係日漸密切。到1925年,梅蘭芳拜齊白石為師,但也沒有太多的記載說他倆之間有師生之實。

記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王青

校對丨劉軍

相關焦點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朋友圈,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在多重材料文獻中試圖找尋王闓運與齊白石交誼中的真實情感,並通過齊白石拜師王闓運而躋身湖湘文化圈的事實解讀清末民初拜師現象的文化內涵。進而,釐清齊白石作為人民藝術家成長之路中的多種因素和複雜的朋友交往。於此,希冀呈現一個真實而具有生命厚度的齊白石。
  • 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原標題: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廿七年華始有師   據薛良介紹,「知己有恩」的標題取自一方院藏的齊白石晚年的常用印,在這方印的邊款上齊白石還述其淵源:「歐陽永叔謂張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記之。」   薛良將齊白石「朋友圈」裡這六位重量級的人物分成了三組:兩位恩師——胡沁園和王闓運,兩個學生——瑞光和梅蘭芳,兩位知己——陳師曾和徐悲鴻。
  • 「藝惠藏」範曾、吳昌碩與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更高一些?
    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開人物畫一代風氣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爐, 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畫,識者謂其氣韻生動,神彩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形象生動。
  • 齊白石,是如何從一個木匠,變身為書畫大師的?
    所有人都知道齊白石是書畫大師,所有人也都知道,齊白石曾經不過是一木匠爾。木匠與書畫大師這兩個身份的反差,實在是不小,很多人都對這一一個問題感興趣:他是如何從一個木匠變身為書畫大師的呢?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精心哺育的藝術園地是什麼?
    書法是齊白石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白石老人精心哺育的「詩、書、畫、印」藝術園地的奇葩,我們從北京畫院秘藏的白石老人作品中遴選出50餘幅書法作品,輔以具有長跋和故事情節的40餘件繪畫作品,梳理白石老人在書法領域的探索和追求,展示了老人在書法方面的探尋。
  • ...在111年後再「來」廣州炫藝「美意延年——齊白石的藝術世界...
    這可能是現在僅存的一套齊白石所畫的完整的十二生肖圖,格外珍... 文/金羊網記者 黃宙輝圖/金羊網記者 鄧勃 通訊員李偲毓報導:1月1日-3月22日,「美意延年——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展出。
  • 木匠齊白石,是怎樣成為書畫大師的?天賦之外,會交朋友是關鍵
    所有人都知道齊白石是書畫大師,所有人也都知道,齊白石曾經不過是一木匠爾。木匠與書畫大師這兩個身份的反差,實在是不小,很多人都對這一一個問題感興趣:他是如何從一個木匠變身為書畫大師的呢?齊白石繪畫雕花,就是在木器上雕刻各種裝飾花樣,雕什麼樣的花樣,都是有圖樣的,所以在這個期間,齊白石開始接觸到了各種繪本
  • 書畫之鄉安徽蕭縣——著名國畫藝術大師蕭龍士
    一九二五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四十年代師從藝術大師齊白石,與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禪、許麟廬先生情逾手足。上承徐青藤、陳白陽、朱雪個、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諸先賢。下啟江淮寫意畫派,功勳卓著,成就斐然。 1990年1月17日在安徽合肥逝世。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湯發周談:徐悲鴻與齊白石之間的情誼
    無論是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畫家學者(如林風眠、徐志摩),還是舊學出新的老派文人(如齊白石、黃賓虹),天資卓越的時代新進(如傅抱石、李可染、蔣兆和),都和他有著許多的交集。其中一些在那個時代默默無聞的千裡馬,便因為這位知音而引流入渠,甘為知己者用。其中最著名者,自然就是白石老人。1928年9月,徐悲鴻接到「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的邀請,聘其擔任藝術學院院長。
  • 齊白石:畫家要善於模仿,才能領悟藝術的真諦
    齊白石蹭講過我是學習入家,不是模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藝術追根源於模仿,成於創作。任何藝術的起點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沒有模仿就是瞎子摸象。模仿從型,到技,再到意,層層深入,然後到悟的境界,並開始自我創作。沒有了自我創作就稱不上理解藝術,停留在低層次的工匠技能。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師友記」,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以及王闓運對於齊白石在書畫篆刻等多方面的師恩,在多重材料文獻中試圖找尋王闓運與齊白石交誼中的真實情感,並通過齊白石拜師王闓運而躋身湖湘文化圈的事實解讀清末民初拜師現象的文化內涵。安夙:一花一葉掃凡胎——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畫探齊白石盛期花鳥畫藝術與交遊20世紀20年代齊白石自湖南湘潭定居北京,起初由楊潛庵代佃客居法源寺,此後開啟歷時十年的「衰年變法」,創立了 「紅花墨葉派」的畫風,最終異軍突起成一代大家。
  •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裡
    齊白石曾云:「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對八大山人藝術造詣的敬仰之情躍於紙上。從齊白石所臨摹的八大山人手稿,到創作中留存的八大山人筆意,再到八大山人的原作,一起呈現時會給人以什麼樣的感受?
  • 齊白石大師的「鼠鼠」情懷
    說到齊白石大師,世人皆知大師以畫蝦而名聞天下,蝦之質感淋漓盡致躍然紙上,是位名符其實畫蝦的大蝦(俠)。其實,大師也不乏畫鼠的精品力作(自我點評用詞不妥,其作品可件件是精品、幅幅是力作啊),有著深厚的「鼠鼠」情懷。
  • 長沙美術館開館展 走入齊白石的藝術境象
    、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協辦。本次展覽作為長沙美術館搬遷至新場館後舉辦的開館首展,齊白石是不二選擇。齊白石是20世紀中國負有盛名、極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其畫作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絕對體現,是中國文人繪畫近現代的高峰,更是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風向標。無論是其收藏價值、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都是畫壇中的執牛耳者。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張新建說著,頗有些遺憾,儘管中國近現代書畫的藝術成就被中外公認,但在學界的研究中,書畫市場的價格因素偏多,研究學術價值的因素卻偏少,「有點對不起這幾位老爺子」。齊白石的朋友圈1919年春,齊白石第三次來到北京,打算開啟北漂生涯。
  • 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趣談齊白石弟子 5幅畫拍賣了多少?
    李可染是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他的舊作曾經只賣80元,現在卻賣出了過億的價格。至今為止,他有5幅畫作拍賣過億元,成為海內外拍賣史上作品過億元最多的畫家。李可染的畫作到底為什麼這麼值錢?
  • ...齊白石、黃賓虹……濟南將首次舉辦大規模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畫展
    據了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濟南乃至山東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展出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覽依託中央美術學院優秀而珍貴的藏品資源,共展出以徐悲鴻為代表的34位重要藝術家的110餘件作品,可謂大師雲集、名家齊聚。
  • 「一代宗師」進校園,繪畫大師為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多方協同合作,以美育人化人「一代宗師」進校園系列活動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進校園中國繪畫大師賞析公益大課堂」活動在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啟動。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發表講話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大師之子徐慶平在致辭中表示,復興中華文藝,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廣大中小學藝術教師拓寬視野,腳踏實地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對學生美育培養有深遠影響。
  • 生活中的齊白石竟如此「小氣」,而畢卡索更是一個屢屢家暴的渣男
    近代代表東西方繪畫藝術最高水平的,就是畢卡索跟齊白石了。單從近些年全球市場成交額來說,他們兩人的作品總數是基本持平,而在中國近代史上齊白石更是一個傳奇,作品風靡海內外多年。連繪畫大師畢卡索都非常佩服齊白石,曾評價齊白石的畫:「雖只畫了一條魚,卻能讓人看見淘淘的長河。」
  • 首次「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研討會」:重看藝術傳承的似與不似
    通過這種藝術創作上的自信,可以看出齊白石的「變法」動機,主要還是書畫創作的求新之意,以及表達本真的藝術追求。很多人都想成為藝術大師,能不能成?不能成?那為什麼齊白石臨摹幾張八大作品就成了?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呢,這裡面大家可能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曾經寫過一篇陶博吾先生的文章,說他是民學的一個代表。對於畫之民學,是民國時期黃賓虹先生在一次演講中專門提出來的,是針對君學來的,君學和民學這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