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擬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故意侵權最高罰五倍

2020-12-15 鳳凰網房產

來源: 南方Plus客戶端

深圳擬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故意侵犯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最高或將被處以五倍懲罰性賠償。4月28日,《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修正案(草案)》(下稱《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請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審議,擬增設「司法保護」專章,備受各界關注的懲罰性賠償等內容也納入其中。

亮點一:增設「司法保護」專章

《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於2018年底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並在去年3月正式實施,是全國首部涵蓋智慧財產權全類別、以保護為主題的地方法規。然而,受限於立法權限的問題,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未能作出突破性創新。除此之外,深圳智慧財產權保護還存在著智慧財產權維權周期長、舉證難等難題。

此次修法,正是針對這些難題提出應對之策。《修正案(草案)》主要涉及六個方面,包括增設「司法保護」專章、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充實完善行政禁令制度、優化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境外維權服務、完善自律管理等。

擬增設的「司法保護」專章,包括加強司法機關相互協作、實行集中快速審理、強化證據披露義務、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等內容。在增加「司法保護」專章的同時,該草案還相應規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可配備技術調查官,並明確其具體職責。

針對智慧財產權維權周期長問題,《修正案(草案)》明確,市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對外觀設計類以及部分實用新型類案件實行集中快速審理,提高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審判效率。

而針對維權舉證難問題,草案擬規定,被告方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其所掌握的相關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主張權利方關於該證據的主張成立;當事人及其代理訴訟的律師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時,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申請人民法院籤發協助調查函,向接受調查對象調查收集相關證據。

亮點二:故意侵權最高可處五倍懲罰性賠償

除了上述兩大問題之外,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過低怎麼破?此次修法也給出了答案。深圳擬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明確實施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情形。

事實上,在修法前,深圳法院已經在探索適用懲罰性賠償。在《全民槍戰》侵害《穿越火線》遊戲地圖著作權案中,判賠金額高達 4500 多萬元;在騰訊音樂公司訴網易雲公司侵害錄音錄像製作者權糾紛案中,前海法院認為,網易雲音樂在收到下架通知後,反而在當日23時44分通過微博建議用戶立即打包購買相關歌曲,侵權惡意明顯,綜合考量後在法定賠償限額內從重判決賠償金額。

而此次修法則明確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可行性,並做了更加細化的規定。對故意侵犯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行為,可以確定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賠償。其中故意侵權情節嚴重行為,包括「在人民法院作出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裁決後再次實施相同侵權行為」等。

亮點三:電商平臺須協助行政禁令執行

《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規定,市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管理部門對有證據證明存在侵權事實的,可以先行發布禁令,責令涉嫌侵權人立即停止涉嫌侵權行為。

為了進一步落實智慧財產權快保護,此次修法擬針對行政禁令新增一項條例:「行政機關發布行政禁令後,可以通知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協助禁令的執行。」

同時,增加了行政禁令的救濟途徑,規定涉嫌侵權人對禁令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請行政訴訟。

在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方面,《修正案(草案)》依託「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進一步優化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是將承擔國家智慧財產權主管部門委託的申請受理、快速審查和快速確權範圍由「專利」擴大至所有的「智慧財產權」類型,擴展業務職能範圍;二是要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立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等共同參與的智慧財產權一站式協同保護平臺,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行政執法、糾紛調解、司法確認、鑑定評估、存證固證、仲裁、公證、法律指導等工作的銜接服務,打造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綜合服務平臺。

亮點四:建立境外維權援助服務平臺

近年來,隨著境外經貿摩擦的升級,深圳企業在境外面對的智慧財產權糾紛愈加頻繁。

為解決企業境外維權的迫切需求,《修正案(草案)》擬規定市人民政府加強境外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助工作,要求通過建立境外維權援助服務平臺,提供境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健全境外智慧財產權糾紛預警防範機制,跟蹤境外智慧財產權法律修改變化動態,及時發布風險預警提示信息等方式,為深圳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境外智慧財產權風險防範和糾紛應對服務。

此外,為強化商業秘密和電子商務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可以與員工籤訂商業秘密保密協議,約定雙方在保守本企業和第三人商業秘密方面的權利義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投訴處理機制,可以運用國家智慧財產權主管部門出具的專利權評價報告快速處置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投訴。

需求側政策蓄勢待發,購房置業剛性需求「蠢蠢欲動」。4月20日,鳳凰網房產正式上線全民樓盤團購。

獨家優惠、特價房源、連線直播……百團大戰,有你成團!

點擊參與團購>>

相關焦點

  • 公共利益視域下我國商標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二)與行政、刑事責任關係之釐清事實上,即使回到傳統公私二分(或公私交融)場景下探討懲罰性賠償責任類型,傳統刑法謙抑性、「制裁與威懾」等學說須面臨一個追問:為何在《商標法》第60條已經規定類似「五倍罰款」的行政責任下,仍然在第63條規定「四倍」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 淺析自由實施(FTO)調查報告與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
    但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多方面的智慧財產權風險,尤其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很可能會面臨專利侵權風險。世界上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在專利侵權賠償中大部分適用填平原則,而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在專利侵權中可能會適用懲罰性賠償。當中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走進存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國家或地區時,懲罰性賠償的可能性和其計算賠償的方式應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一旦被認定為故意或有意侵權將會面臨巨額賠償。
  •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進專利法修訂審議工作 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推進專利法修訂審議工作,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延長專利有效期,加強藥品專利保護等。做好專利審查指南配套修改工作。推進著作權法修訂審議工作,增加侵權懲罰性賠償條款,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視情推進商標法修改,加強商標保護和執法。
  • 王國柱:論商標故意侵權的體系化規制
    某些侵權行為人具有較強的主觀惡性,重複侵權、長時間侵權,甚至以侵權為業,補償性賠償已經無法有效制止侵權行為,只有採取懲罰性賠償的方式才可能使侵權人承擔高於侵權收益的賠償數額,才可能防止故意侵權行為的發生。第三,行為人的過錯程度與損害賠償數額之間可以建立起正相關關係。
  • 深圳將試點個人破產制度 探索建立泛亞太地區破產重整中心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最高法發布指導意見,支持和保障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將試點個人破產制度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出
  • 贈品是「三無」,可以要求三倍懲罰性賠償嗎?
    【網友提問】我在淘寶的99大促上購買了一臺新款筆記本電腦,到貨後我詢問商家能否贈送滑鼠墊、電腦包以及鍵盤膜等等,商家同意贈送,到貨後我發現贈品沒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也沒有標註生產廠廠名和廠址等,請問可以要求三倍懲罰性賠償嗎?
  •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法院判決購物廣場退還李某貨款,並支持李某的賠償訴求。  吳某在網店購買了一盒天然蟲草素含片,但收到的商品與平臺頁面顯示的商品信息不符,後向當地食藥監局投訴。最後,網店不僅受到行政處罰,還被法院判令向吳某退貨退款並支付10倍懲罰性賠償金。  上述兩件典型案例,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經營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仍然對外銷售。
  • 深圳將試點個人破產制度
    最高法發布指導意見,支持和保障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  深圳將試點個人破產制度  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個人破產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提供了一種可期待、可信賴的保障。  記者注意到,深圳自2016年便開始探索研究個人破產制度,並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立法建議稿。今年8月26日審議通過該條例,成為我國第一部個人破產立法,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率先試行自然人破產制度,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司法實施協調保障機制。
  • 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有欺詐,須承擔三倍懲罰性賠償
    律師分析: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有欺詐, 須承擔三倍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因此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應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 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 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 依照其規定。
  • 國務院:建立完善違法嚴懲制度、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制度、終身禁...
    國務院:建立完善違法嚴懲制度、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罰款制度、終身禁入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2 17:25:38
  • 食品安全糾紛典型案公布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5件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彰顯司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嚴明態度。典型案例既為經營者依法劃定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將背負懲罰性賠償;也是為消費者「撐腰」,鼓勵選擇合理方式依法主張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袁真富:商標侵權賠償數額計算方法的適用問題
    根據我國《商標法》(2019年)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確定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或計算標準)主要有權利人所受損失、侵權人所獲利益、許可使用費合理倍數、法定賠償四項。在前述四項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現行《商標法》還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而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用以確定損害賠償數額的還有約定賠償、酌定賠償、裁量性賠償等計算方法。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於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規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對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管,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食品安全,淨化市場秩序,需要社會共治,尤其需要行政處罰與民事賠償兩條腿並行,行政執法工作和民事審判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 標籤等問題不能與懲罰性賠償之間劃等號!這位食品經營者的...
    司法實踐中不應將標籤等問題與懲罰性賠償之間劃等號,帶來懲罰性賠償的濫用。2. 面對經營欺詐以及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公眾與司法形成了一種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向度思維,認為只有大力懲罰經營者不當行為,才能使市場得以良性運轉。這樣的初衷並無錯誤。但問題是,在上述觀念的支配下,長期以來審判人員不再以平等身份看待消費者和經營者,而將消費者作為一種當然的弱勢群體看待。
  • 支持深圳打造成為「保護創新」標杆城市
    鍾健平說,廣東高院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審理標準必要專利糾紛工作指引》和《網路遊戲智慧財產權民事糾紛審判指引》,深圳法院還出臺了適用懲罰性賠償的一些具體辦案措施,可見廣東法院在專利保護規則、細化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方面,先行一步,作出了有益探索。
  • 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
    這次修訂歷時十年討論,觸及著作權法領域諸多「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定義不明晰、維權舉證難、侵權成本低等。修改後的著作權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根治這些「病症」?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要求「三倍賠償」,法院為何不予支持?
    01起訴廠家虛假宣傳,要求「三倍賠償」日前,原告謝某紅向該院沙市法庭提交訴訟狀,狀告瀏陽市一茶葉公司涉嫌虛假宣傳,並主張要求獲得賠償。「事實和理由都很充分,按照正常程序,應對原告訴求予以支持,但本案存在兩個焦點問題,一是需查明原告是否系職業打假人,二是本案是否適用懲罰性賠償。」主審法官汪先珍表示,經過調查,他發現原告謝某紅曾以類似情形多次向法院提請訴訟,可以認定其為職業打假人。鑑於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法院經審理認為,其動機並非為了淨化市場,而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