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曾問作家默音:為什麼會想寫一個和失語症有關的故事?
默音答:我覺得影視作品中的失語症太扯了。
於是,有了這本《星在深淵中》。
2020年11月15日,默音攜新書《星在深淵中》現身上海衡山和集,與作家周嘉寧一起,暢談新書的創作理念及那些與失語症有關的故事。新書近日由譯林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樁兇殺案引發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16年秋冬之際,上海豐年小區一單身女子住戶意外死亡。第一發現者是死者好友——失語症患者楊其星。事件發生後,與死者密切相關的人們對於兇手各有推測。隨著警察的深入調查和對死者生前回憶的展開,這些人的過往也逐漸清晰明朗。
在默音的書中,喪失語言能力的不僅僅是失語症患者,也是曾落入深淵中的「我們」。因此,這是一個關於失語症的故事,更是一個如何與糟糕過去和解的故事。
既然創作起因源於她對影視作品描寫失語症不妥的腹誹,那她必然是要在自己的書中好好說上一說,為此她翻閱了不少相關書籍,對失語症的前因後果、表現形式有了充分的認知,這才動筆寫下了新書。儘管默音在現場回想創作時間,默認為整好兩年,但事實上十多年前,這個故事就已經有了雛形,直到2019年11月14日才最終完成,言下之意,這本書陸陸續續耗費了她十餘年時光,前後八易其稿。期間,她還創作了《甲馬》等其他小說。
醞釀多年,八易其稿,小說探出了枝丫
有意思的是,雖然默音身為作者,但她有時也並不知道故事的走向,甚而坦言直到第五稿完成時,自己才最終確定了兇手身份——每修改一稿,默音都會將內容進行大幅度地調整。
問她,難道創作小說之前,心裡未曾有個提綱嗎?她笑道:有啊,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就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先有個提綱。結果,她寫著改著,提綱就變了,人物在她的筆下仿佛長出了自己的意志,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有了「成長性」。
默音說,「小說在電腦裡長啊長,朝所有可能的方向探出枝丫。當它最終收斂定型成《星在深淵中》,乍看是部陰影叢生的小說,和我以前的作品有些不同。底色是暖的,善的。」
寫書中人生,道「你我」故事
14歲那年,少女默音作為知青子女從雲南回到了上海。至此,雲南和上海在默音的書中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在《甲馬》中,十九歲的男孩謝曄便是一路從雲南到上海,踏上尋舊之旅,而此次《星在深淵中》的故事雖然直接發生在上海,但云南若隱若現。
在當天活動現場,默音毫不避諱所創作的一些書中確實有自己的影子,不少故事來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她甚至笑稱:「因為主角之一是蛋糕師,所以書中會出現不少蛋糕的名稱和做法。那些蛋糕都得是我自己會做的品種,不會做的那些,我就不寫。」
事實上,《星在深淵中》一共有六個重要人物,默音曾在自序中這般說道:「這六人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在前行的過程中不斷拋下舊的自我,掩藏黑暗的記憶,想要裝作強大,卻時常迷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