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I 阿爾茨海默病(AD)和其他痴呆症中的失語症

2020-12-10 騰訊網

來源:SAGENews

01,AD和其他痴呆症中的失語症

失語症是AD和其他痴呆症患者(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ADOD)的典型症狀,而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可以診斷為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PPA)。一個問題是關於跨不同類型語言的症狀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對於不同語言的ADOD中失語症的回顧表明,雖然單詞理解、命名和單詞查找困難的模式相似,但是例如像漢語中的聲調處理這種語言特定特徵的症狀表現卻不盡相同。鑑於不同語言之間語言損傷的差異,建議在社區和流行病學研究中使用短篩查測試(SST)進行失語症篩查,該測試可以跨方言和土著語言以及多語言人群進行。

關鍵詞:雙語、群組、言語治療、公共衛生、大灣區(GBA)

圖1:跨文化和語言的ADOD亞型框架

論文原文:

Aphasia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DOD): Evidence From Chinese

Brendan Stuart Hackett Weekes

First Published October 12, 2020 Review Article

02,壓力誘導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應對方式作為神經保護療法的潛力

壓力反應對生存至關重要,但隨著慢性激活,會對健康和認知產生不利影響。糖皮質激素的慢性釋放誘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障礙和神經元丟失,降低學習和記憶,並改變糖皮質激素受體/鹽皮質激素受體的表達。報告壓力增加的老年人患AD的風險是報告沒有壓力的老年人的近3倍,他們的整體認知能力下降且認知能力下降速度也更快。另一方面,與健康老年人和AD患者相比,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對壓力更敏感。最近的研究顯示,壓力也可能通過腸道微生物群傳導神經變性。

研究表明,應對方式決定了小鼠海馬鹽皮質激素受體的表達,這表明應對改變了皮質醇對大腦的影響。確定減輕壓力負擔的神經保護應對策略可能會防止或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同時旨在減輕壓力的治療和教育應具有神經保護作用。

關鍵詞:壓力、認知、應對、阿爾茲海默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神經變性

圖2:壓力反應

論文原文:

Stress-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The Potential for Coping as Neuroprotective Therapy

Shelby A. Kline MS, Michael S. Mega, MD, PhD

First Published September 24, 2020 Review Article

03,基於歷史的臨床診斷系統對臺灣痴呆嚴重程度的分類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臨床失智症分級量表為基礎,以臺灣地區失智症篩檢問卷為依據,對失智症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為了進行分類,對6328名臺灣臨床患者進行了線性判別分析。聚類方法用於識別每個嚴重程度的相關影響症狀。LDA結果顯示,只有36個HAICDDS問題對於區分5個嚴重程度級別具有重要意義,總體準確度為80%。而將正常組和MCI組結合使用時,該準確度增加到85.83%。嚴重的痴呆患者在大多數認知和功能領域中具有嚴重衰落,其次是中度痴呆、輕度痴呆、MCI和正常患者。因此這提示研究人員在進行更深入的臨床檢查之前,在對痴呆症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時,HAICDDS是一種可靠且省時的診斷工具。改良的疾病診斷報告可用於流行病學研究,並為開發機器學習衍生的篩查工具以檢測痴呆症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分類、臨床痴呆症診斷、痴呆症嚴重程度、臺灣地區

圖3:5個級別痴呆的判別空間

論文原文:

Classification of Dementia Severity in Taiwan Based on History-Based Clinical Diagnosis System

Yun Fah Chang, PhD, Woan Yee Loi, MS, Pai-Yi Chiu, PhD, ...

First Published November 11, 2020 Research Article

相關焦點

  • 社會隔離,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焦慮和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研究於9月28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最新影響因子:3.161)雜誌特別版上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行為測試分析了隔離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晚期的雄性小鼠模型的影響,這些行為測試可以與老年人住宅中的幾個區域進行比較。他們將這些結果與尚未隔離的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以及經歷正常衰老過程的其他健康動物模型進行了比較。
  • 降糖藥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AD)!諾和諾德啟動高劑量口服...
    阿爾茨海默氏症-AD(圖片來源於:tecake.in)諾和諾德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我們渴望解決嚴重慢性疾病中高度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因此,我們很高興在阿爾茨海默氏症中啟動semaglutide的3期臨床開發。
  • 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對大腦早有影響
    科羅拉多大學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由於大腦中果糖的過度活化所致。 圖據Medical Express 該研究由神經學家和糖代謝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完成,並提供了有關阿爾茨海默病的大量數據和研究的證據,這些數據將大腦中高果糖水平與該疾病聯繫在一起
  • 生物學家發覺與早發性痴呆症相關的白細胞計數突然變化
    據外國媒體NewAtlas報導,對一種超少見的早發性痴呆症的研究發覺了一種新的基因變異,這類突然變化造成 白血球功能問題和血腦屏障的毀壞。該研究說明,這類探索與發現的神經衰退體制很有可能在阿爾茨海默病等更普遍種類的痴呆症中充分發揮。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在我們採訪中專家介紹,目前他們接診的患者中,最長的活了15年。這常常讓照顧他(她)的家人因看不到希望而痛苦不堪:這既是生離,也將是死別。5年後,德特爾女士去世,阿爾茨海默醫生在對德特爾女士的大腦研究中辨認出「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項工作使得世界認識到這一新型的疾病。後來,該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神經系統的一種起病隱匿的退行性疾病。
  • 新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聯繫
    「兩者之間的聯繫是存在的,但要解開其中的原因和生物學機制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量PET成像研究發現,睡眠呼吸暫停似乎確實與大腦中毒性蛋白水平較高有關,這些蛋白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這項新研究提供了一種細緻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在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老年人身上,這些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有多麼相似。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或增加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生物...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病學》在線期刊上的一項初步研究發現,即使健康的年輕男性僅一晚睡眠不足時,他們血液中tau蛋白(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會增高。tau蛋白是在神經元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積聚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它可以在疾病症狀出現前幾十年就在大腦中開始發育。
  • 華山醫院團隊揭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血脂生物標記物
    導語:目前仍缺乏方便的途徑或生物標誌物來識別認知功能下降,尤其是在阿爾茨海默病(AD)譜系的早期階段。 認知能力下降是一個逐漸積累的病理過程,包括無聲無息地發展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痴呆症。
  •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老糊塗」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是「糊塗帳」本報記者 張佳星用「峰迴路轉」和「另闢蹊徑」來形容近一段時期讓人困惑的阿爾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痴呆症)再合適不過——一款正在研發的新藥Aducanumab,曾宣布在AD臨床試驗上失敗,日前經過數據再評估後,又認為部分數據可以證明藥物有效。
  •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越來越多的研究把這一視角轉向了阿爾茨海默病。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瑞士團隊證實 AD與腸道微生物群存在聯繫 2020年11月,瑞士團隊研究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係,研究表明細菌多樣性的變化與炎症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數量增加有關,而澱粉樣斑塊是這種疾病的標誌物之一。
  • 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失語症是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彙、語法等成分,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障礙,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語言認知過程的減退和功能的損害。
  • 非典型的轉亞硝基化級聯反應導致阿爾茨海默病中的...
    2020年1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全球約5000萬人。在一項新的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中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導致突觸破壞的生化級聯反應,其中突觸是負責記憶和認知的神經細胞之間建立的連接。這些研究結果為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 《星在深淵中》:用小說的形式聚焦失語症
    作家默音「她」叫楊其星,是這部小說的核心人物。我之所以不用「主人公」定義楊其星,是因為,《星在深淵中》並不存在傳統意義的小說主角。這部小說還有六位主要人物:楊樹海,其星的哥哥,在其星出事之後,照顧她,和她一起開蛋糕店;林同,一位風格奇異的成名畫家;葉維佳,林同的妻子,也是他無所不能的管家和經紀人;黃依然,蛋糕店的員工,未成年少女;莫凡,黑道大佬的情婦,花店老闆娘;宋語,新媒體公眾號寫手。每個人的經歷都被寫出,他們自成一體,有自己的空間和軌跡,然而,有一種「力」將他們吸引,讓他們旋繞在它周圍。
  • 世衛組織: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十大死因之列
    隨著醫療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正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造成人類死亡的十大死因也在悄然改變。據媒體報導,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而對比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痴呆症研究領域新成果!
    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1.52億,其中約60%-70%的痴呆症患者為阿爾茲海默病(AD)患者。而在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茲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我國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數量將會超過4000萬;如今,痴呆症已成為嚴重影響全球人口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
  • 腦科學日報:生命中這三個關鍵時期,飲酒的危害或是最大化的
    在老年人中,與其他已確定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和吸菸)相比,酒精使用障礙最近被證明是所有類型痴呆症(尤其是早發性痴呆)最有力的可改變風險因素之一。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轉基因動物,結合行為學,分子生物學和電生理多種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探討了BDNF信號下遊GABA能抑制性突觸傳遞在不同的抑鬱共病模式中的作用。結果提示,mPFC BDNF信號下遊的GABA能突觸傳遞主要參與了青少期社會應激所致的抑鬱症共病認知功能損傷發生,而非抑鬱共病焦慮樣行為。
  • 醫學史上的12月19日:德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逝世
    阿爾茨海默出生於巴伐利亞州的小鎮馬爾特布雷特,該小鎮也因他而聞名於世。阿爾茨海默早期的興趣是自然歷史和植物學。他在柏林的維茨堡大學和圖賓根大學接受了醫學教育,然後回到烏爾茲堡。1887年他在那裡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888年他進入法蘭克福市精神病院工作與弗朗茨·尼塞爾(Franz Nissl,1860-1919)共事。
  •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失語症是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彙、語法等成分
  • 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1.5億!警惕認知功能下降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2億,其中有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鄭大二附院:音樂助失語症患者「重新說話」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陣陣歌聲從治療室中傳來,鄭大二附院神經內科音樂治療師張晉茹正在為一位腦梗死所致失語患者做音樂治療。經過全面檢查和綜合評估,鄭大二附院神經內科醫生確診她患的是腦梗引起的完全性失語症。王女士開始在鄭大二附院接受康復治療,與很多醫院的針灸、器械訓練不同,醫生為她制定的康復治療是音樂。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音樂治療師採用旋律發音治療、節奏言語提示、音樂性言語刺激等方法幫助患者「重新說話」。「她的進步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得見,之前她是完全性失語,現在能完整的唱完一首歌了。」王女士的家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