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2020-12-14 瀟湘晨報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

這是一種永無回頭的疾病,不會變的,只會更壞更無藥可救。國外曾做過相關調研,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去世平均病程只有7年。在我們採訪中專家介紹,目前他們接診的患者中,最長的活了15年。

這常常讓照顧他(她)的家人因看不到希望而痛苦不堪:這既是生離,也將是死別。

1901年,德國精神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先生在法蘭克福救濟院裡觀察到一位51歲喪失了短期記憶的病人(德特爾),阿爾茨海默醫生資助德特爾女士留住在救濟院,而德特爾女士的家屬同意在德特爾去世後,將其病史記錄和大腦交給阿爾茨海默醫生進行研究。

5年後,德特爾女士去世,阿爾茨海默醫生在對德特爾女士的大腦研究中辨認出「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項工作使得世界認識到這一新型的疾病。後來,該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AD)是神經系統的一種起病隱匿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衰退、記憶喪失,最終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癱倒在床,因各種併發症去世。

全世界,大約每3秒鐘就有1位痴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痴呆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預計到2050年,痴呆患者將上升至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已經超越癌症,成為最可怕的疾病。

截至2019年,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痴呆人口的25%。預計到2050年,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3000萬人。

過去三四十年來,全球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包括找到三個致病基因,也找到一些高危的致病基因,研發了相關的藥物,找到了一些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程的方法。

但是,全世界的醫學科學家們始終沒能攻克這一疾病,還沒有任何可以治癒或逆轉的治療方法。目前市面上的相關藥物,治標不治本,有效率比較低。從2003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7年,沒有一個真正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問世。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所有治療目的,僅是讓患者進展到重度階段的時間來得遲一些,但無法遏制。

此外,到目前為止,除了不到1%的發病原因是遺傳以外,超過99%的患者,發病原因是後天導致的,但人類還是不清楚,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更不知道真正的發病機制是怎樣的。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歸結於,我們對人腦的了解太有限了。

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沉重的家庭故事。阿爾茨海默病的科學防治,刻不容緩。提高全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社交和生活環境,讓患者和其家庭有尊嚴和有質量地生活,同樣刻不容緩。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目標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同時要求全國50%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需要設立專門的老年科。增強全社會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意識,倡導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診、早治,推動預防關口前移,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這期的健康深8度,我們就和大家一起打開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一位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走廊盡頭看窗外的風景。 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新媒體記者 | 李前芳 李雪雪 高薇

視頻記者 | 仲偉

通訊員 | 王蕊 方序 王家鈴 應曉燕 李彬 俞竹奇 孫冰 李俐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如果你的生物鐘多年來不規律,經常遭受夜間睡眠中斷和白天打盹——慢性失調的累積效應可能影響炎症通路,這樣會積累更多的澱粉樣斑塊,」資深作者、醫學博士、神經病學副教授Erik Musiek說。大腦中的澱粉樣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特徵之一。我們希望,更好地了解生物鐘如何影響YKL-40,可以找到減少大腦澱粉樣蛋白的新策略。」
  • 正視阿爾茨海默病,讓愛不再傷痛
    厄瓜多老人朱利奧·莫拉在家中因為阿爾茨海默病去世,他和妻子於2019年8月創造了一項結婚79年的吉尼斯紀錄。據悉,老人是在妻子瓦爾德拉米娜·昆特羅斯的陪伴中逝世。而問起妻子他們80年來愛情的保鮮秘訣是什麼時,她說是「親吻」。愛的力量是如此不可思議,讓無數人為之感嘆。能讓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最後階段安詳地走完人生是件多麼難得和幸福的事情。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對大腦早有影響
    科羅拉多大學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由於大腦中果糖的過度活化所致。(據Medical Express)[2] 3 促進大腦健康,多吃這五種食物 雖然阿爾茨海默病無法治癒,但你所吃的食物可以在幫助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可以通過保持大腦健康來預防這種疾病.
  • 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
    原創 白麗 精衛 愛記憶9月21日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昨天!2020年的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主題討論在討論互動環節,謝斌主持,蔡軍、鞠康、顧春玲、李霞就「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為主題展開討論。顧春玲為大家講解了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的工作,科普預防–篩查轉診–早期幹預–家屬支持–家庭顧問,讓健康老人遠離認知障礙,讓認知障礙家庭輕鬆快樂。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丨不要任其發展,「老糊塗」需要你的重視!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而相比龐大的患病人群,公眾認知程度低、患者就診率低、缺少創新且有效的治療手段、家庭及社會照護成本高等,是我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的現狀。近日,以「積極防治,從容面對」為主題的阿爾茨海默病科學管理研討會現場,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發起倡議:全社會應建立從預防、篩查、治療到照護的阿爾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體系,提前幹預、持續投入。
  • 研究顯示說話囉嗦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
    雜亂冗長的說話方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相關研究顯示,在出現更嚴重的神經功能下降的幾年前,患者就會出現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細微變化。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在患者進展到可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十幾年,便可探知到這些語言能力的改變並進而預測其患病危險。
  • 曾經深愛的你 還認識我嗎?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一位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走廊盡頭看窗外的風景。 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都市快報訊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坦言,正因為發病機制複雜且目前尚不明確,給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飾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羅本燕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批准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內的上市時間為1999年。
  • 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提供了新的候選藥物
    原創 Arlene Weintraub 阿爾茨海默病許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早在疾病被診斷出來之前就開始遭受腦白質(認知的關鍵調節器)的損失。如果這種損失能夠及早發現並停止,情況會怎樣呢?
  • 非典型的轉亞硝基化級聯反應導致阿爾茨海默病中的...
    2020年1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全球約5000萬人。在一項新的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中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導致突觸破壞的生化級聯反應,其中突觸是負責記憶和認知的神經細胞之間建立的連接。這些研究結果為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 這種「愛交際」的蛋白質,是如何掌控阿爾茨海默病起源線索的
    原創 Montserrat 阿爾茨海默病同步加速器歐洲研究中心(ESRF)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科學研究,但佔95%病例的最常見形式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起源仍不清楚。研究於12月15日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最新影響因子:12.959)期刊上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科學研究,但佔95%病例的最常見形式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起源仍不清楚。
  • 社會隔離,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焦慮和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社交孤立使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惡化,也加重了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越來越多的研究把這一視角轉向了阿爾茨海默病。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該研究由日內瓦大學(UNIGE)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HUG)主導,文章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該研究使我們探索出通過調節人群的微生物群的一種新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策略。
  • 新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聯繫
    一項由澳大利亞和冰島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供了一些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阿爾茨海默病與睡眠呼吸暫停有關。這項研究基於對解剖腦組織的研究,顯示了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有毒蛋白質聚集,似乎是如何以同樣的方式在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大腦中開始並擴散的。這項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史蒂芬·羅賓遜(Stephen Robinson)解釋說:「我們知道,如果你在中年時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那麼你長大後更有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症。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女人向死而生,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影響女性的一生
    在近期熱播的《忘不了餐廳2》中,80歲的孔繁漪奶奶忘記了自己的丈夫已去世十多年,忘記了自己的孫女已經長大成人,她一個人困在過去的記憶中,常常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對陌生的人和環境充滿恐懼…...而這些只源於她被阿爾茨海默病(AD)「纏上」了。AD,繼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之後,讓人們再次深刻的認識到了該種疾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
  • 「老年痴呆」為啥叫阿爾茨海默病?告訴你10種以人名命名的疾病
    11月2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阿爾茨海默病也有翻譯為阿茲海默病,我們之前常叫它「老年痴呆症」。
  • 新會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兩天後……
    新會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兩天後,終於安全回家。12月19日:城西車站 12月19日下午,城西車站諮詢處突然走來了一位急衝衝的女士,著急難過地求助在場的工作人員,說她患病的丈夫張大叔在18日傍晚出門後,一晚上都沒有回家,家裡人已經報警尋人,也希望新會公汽的工作人員幫忙留意。
  • 羅氏、禮來屢敗屢戰,國內企業潛力大,千億級阿爾茨海默病的80多家...
    禮來的研究實驗室總裁Daniel Skovronsky就曾在lanabecestat宣布失敗時說過:「我們過去三十年來一直致力於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我們不會放棄尋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解決方案。」  在對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全部臨床試驗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阿爾茨海默病領域並沒有就此消沉。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也有人將其簡稱為「世界老年痴呆日」,旨在呼籲社會各界都應關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雖然,醫學上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治癒老年期痴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的確是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