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說話囉嗦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

2020-12-16 199IT

研究發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所具有的特徵性的語言能力不足,是失智症發生的前兆。

Iris Murdoch

Sherman博士援引了針對小說家Iris Murdoch晚期作品中詞彙的研究,顯示她被確診患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好幾年就出現了詞彙使用上的變化。

雜亂冗長的說話方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相關研究顯示,在出現更嚴重的神經功能下降的幾年前,患者就會出現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細微變化。

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在患者進展到可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十幾年,便可探知到這些語言能力的改變並進而預測其患病危險。

麻省綜合醫院(MGH)心理評估中心臨床主任Janet Cohen Sherman說,目前在阿爾茨海默病方面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能在病理變化極輕微的早期獲得發現,且能將這種表現與自然衰老帶來的變化相區別。

本月于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Sherman博士概述了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新研究,揭示了獨特的語言能力減退是失智症的前兆。

「截至目前的很多研究都關注了記憶力方面的變化,而我們發現語言能力也同樣發生了改變」,她說。

Sherman博士引述了對小說家Iris Murdoch晚期作品中詞彙的研究,顯示她被確診患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好幾年就出現了詞語使用上的變化。重複及含義模糊的詞彙也同樣高頻出現在犯罪小說作家Agatha Christie的最後一部小說中,儘管那時她尚未被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另一項對白宮媒體發布會記錄稿進行的研究,隆納·雷根在總統任期出現了同樣驚人的語言變化,而在任時,與其同齡的喬治·布希總統則沒有顯示出語言能力的下降。

Sherman博士說:「裡根在演講中已經開始出現某些詞彙使用頻率的下降,且伴隨著重複,他還開始頻繁使用填充詞和那些語意空洞的詞,像這個、那個、基本上、實際上或那麼等等。」

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日益惡化的「思維疏漏」,而不是單純變囉嗦了。Sherman博士說:「當然,很多人可能說話就是囉嗦,這倒不必過分擔心。」

Sherman博士與同仁們之前率先啟動了對「回歸假設」的檢測,這是一個基於認為語言能力的喪失順序與幼時語言習得順序正相反的假設,表現為複雜的詞彙會最先喪失。

這個假設最後被證明不正確。但研究團隊同時發現,失智症患者伴隨著獨特的語言缺損。在其中一個研究中,科學家們比較了三組人群的語言能力:22位年輕健康志願者、24位老齡健康志願者和22位輕度認知功能受損的患者。

在用給到的三個詞,如:「鋼筆」、「墨水」和「紙」進行造句的練習中,健康志願者通常可以將他們組成一個單句,但輕度認知功能受損組往往採用迂迴的句式,如:去商店裡,並買一隻筆…

「他們在傳遞信息時更缺乏簡潔性,句子更長,且難以扣題。你會覺得,他們總是拐彎抹角地表達意思」,Sherman博士總結道:「這是認知受損組和健康組的一個非常顯著的不同」。

另一些測試中,研究對象被要求重複研究人員讀出的短語。詞彙或語法的複雜性看來並不成問題,但那些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思維阻滯,特別是當句子或短語中含有易引起歧義的代名詞的時候,如:「在他畢業後,Fred拜訪了Bob」,會需要動用更多的思維靈活度來確定語義。

隨著一系列旨在清除患者腦內澱粉樣沉積的藥物在臨床研究中無法顯示出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阿爾茨海默病得到有效治療的前景變得不太明朗。在2002年至2012年間,高達99.6%的預防、治療或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症狀的藥物研究進展得極為緩慢,或者直接被中止。

有些人認為這些藥物失敗的原因,可能部分源於當阿爾茨海默病被確診時,疾病已經引起了不可逆的腦損傷,即使治療也無法起到幫助作用了。

Sherman博士說:「所以,我們正試圖將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探查向前推進至更早期、僅有細微病變出現時。」

目前英國有850,000失智症患者,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一百萬。去年,失智症超過心臟病躍居英格蘭和威爾斯致死性原因的首位。

相關焦點

  • 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提供了新的候選藥物
    原創 Arlene Weintraub 阿爾茨海默病許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早在疾病被診斷出來之前就開始遭受腦白質(認知的關鍵調節器)的損失。如果這種損失能夠及早發現並停止,情況會怎樣呢?
  • 新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聯繫
    這項研究基於對解剖腦組織的研究,顯示了通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有毒蛋白質聚集,似乎是如何以同樣的方式在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大腦中開始並擴散的。這項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史蒂芬·羅賓遜(Stephen Robinson)解釋說:「我們知道,如果你在中年時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那麼你長大後更有可能患上阿爾茨海默症。
  • 一周健聞|國外最新研究!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越來越多的研究把這一視角轉向了阿爾茨海默病。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該研究由日內瓦大學(UNIGE)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HUG)主導,文章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該研究使我們探索出通過調節人群的微生物群的一種新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策略。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Louis)的研究人員表示,線索可能就在大腦蛋白質YKL-40中。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對大腦早有影響
    科羅拉多大學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由於大腦中果糖的過度活化所致。該研究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並提出了以下假設:阿爾茨海默病主要是以大腦中果糖代謝過多為影響因素。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科學家重新定義「早期」,治療事半功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阿爾茨海默病(AD)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認知衰退等問題,而早在臨床症狀出現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患者的大腦中就已經悄悄發生一連串的病理性變化,包括大量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女人向死而生,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影響女性的一生
    在近期熱播的《忘不了餐廳2》中,80歲的孔繁漪奶奶忘記了自己的丈夫已去世十多年,忘記了自己的孫女已經長大成人,她一個人困在過去的記憶中,常常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對陌生的人和環境充滿恐懼…...而這些只源於她被阿爾茨海默病(AD)「纏上」了。AD,繼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之後,讓人們再次深刻的認識到了該種疾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
  • 正視阿爾茨海默病,讓愛不再傷痛
    相比朱利奧·莫拉,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不幸與痛苦的。疾病末期,有的患者甚至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無法獨自活動,大小便失禁,需要護理人員24小時專職照看。嚴重的情況下,患者還可能會昏迷不醒最終離世。阿爾茨海默病,病患家庭之殤胡茜(化名)的父親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晚期的病人,直到如今她仍然記得父親生病前的樣子,面色紅潤,說話聲音洪亮。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亞型,約佔所有痴呆的60%。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或看不見的先行死亡,它的出現,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讓許多家庭被迫面臨撕心的生離。阿爾茨海默病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同時出現定向、判斷、計算等認知功能障礙,可伴有精神狀況、行為異常等,並且已對社交、職業與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我們熟知的裡根總統、柴契爾夫人等名人晚年就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們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記憶力。
  • 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主題討論在討論互動環節,謝斌主持,蔡軍、鞠康、顧春玲、李霞就「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為主題展開討論。顧春玲為大家講解了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的工作,科普預防–篩查轉診–早期幹預–家屬支持–家庭顧問,讓健康老人遠離認知障礙,讓認知障礙家庭輕鬆快樂。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1901年,德國精神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先生在法蘭克福救濟院裡觀察到一位51歲喪失了短期記憶的病人(德特爾),阿爾茨海默醫生資助德特爾女士留住在救濟院,而德特爾女士的家屬同意在德特爾去世後,將其病史記錄和大腦交給阿爾茨海默醫生進行研究。
  • 這種「愛交際」的蛋白質,是如何掌控阿爾茨海默病起源線索的
    原創 Montserrat 阿爾茨海默病,ECSIT蛋白如何決定與線粒體能量活動相關的蛋白質的行為,而線粒體的能量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在了解病理學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生物學」,ESRF領導此項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科學家Montse Soler López解釋說。她斷言:「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常見形式與衰老有關。」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於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而急劇退化的部分。例如,神經元是長壽細胞,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像其他細胞那樣自我更新。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所有治療目的,就是讓患者進展到重度階段的時間來得遲一些,而不是專注於讓這個疾病有好轉。因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醫學研究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 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為保護隱私,文中患者姓名均為化名)國外調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從發病到離世平均僅7年!專訪阿爾茨海默病頂尖研究學者 溫州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宋偉宏 為什麼這麼難治?為什麼治不好?能早期篩查嗎?1期和2期屬於早期病變,這些個體生前可能還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大腦裡已經出現了病理改變;3期和4期屬於早中期,部分患者出現微小認知障礙(MCI),但是痴呆症狀不嚴重或者很輕微;5期和6期基本屬於晚期阿爾茨海默病,不僅大腦病理改變更明顯,而且在臨床上已經出現明顯的痴呆/失智症狀。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爾茨海默(AD)並不是不可逆轉的,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以往傳統理論所認定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原因及病理關鍵的認識是錯誤的,它們都只是結果,而非原因。 近期科學家臨床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診斷通常是對患者的症狀收集分析,這些症狀包括嚴重的記憶障礙、認知衰退,由於呈現為持續性的惡化,使家人錯誤的認為不能康復,放棄了康復治療的良好時機,使患者逐步喪失吃、喝、梳洗、更衣等自我管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阿爾茨海默病分別有不同病因、病理及治療和預防方法,故需要「因人制宜」。
  • 羅氏、禮來屢敗屢戰,國內企業潛力大,千億級阿爾茨海默病的80多家...
    1.羅氏:三藥在研,持續加注阿爾茨海默病  2019年1月,羅氏宣布終止Crenezumab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兩項Ⅲ期臨床研究。當天羅氏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合作夥伴AC Immune股價直接跳水,從10.73美元跌到3.65美元,暴跌66%。  然而羅氏一直沒有表示要放棄Crenezumab。
  • 成年人的識字速度變慢,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
    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在閱讀簡單單詞的時候出現反應緩慢等情況,那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是痴呆症的早期徵兆。科學家稱,大腦對文字系統處理的延遲也是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的一種先兆。據報導,近期有研究人員希望通過設定一種簡單的閱讀測試,用來識別有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人群。大約25名參與者參與了這項試驗,這些參與者是健康的年長者與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研究人員給他們安裝了腦電圖(EEG)帽並檢測他們的大腦活動。通過檢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研究人員可以知道他們在面對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文字需要多久的處理時間。
  • 非典型的轉亞硝基化級聯反應導致阿爾茨海默病中的...
    2020年1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全球約5000萬人。在一項新的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中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導致突觸破壞的生化級聯反應,其中突觸是負責記憶和認知的神經細胞之間建立的連接。這些研究結果為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 「老年痴呆」為啥叫阿爾茨海默病?告訴你10種以人名命名的疾病
    11月2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阿爾茨海默病也有翻譯為阿茲海默病,我們之前常叫它「老年痴呆症」。
  • 華山醫院團隊揭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血脂生物標記物
    導語:目前仍缺乏方便的途徑或生物標誌物來識別認知功能下降,尤其是在阿爾茨海默病(AD)譜系的早期階段。 認知能力下降是一個逐漸積累的病理過程,包括無聲無息地發展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