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世界上結婚時間最久的夫妻男方去世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厄瓜多老人朱利奧·莫拉在家中因為阿爾茨海默病去世,他和妻子於2019年8月創造了一項結婚79年的吉尼斯紀錄。據悉,老人是在妻子瓦爾德拉米娜·昆特羅斯的陪伴中逝世。而問起妻子他們80年來愛情的保鮮秘訣是什麼時,她說是「親吻」。
愛的力量是如此不可思議,讓無數人為之感嘆。能讓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最後階段安詳地走完人生是件多麼難得和幸福的事情。相比朱利奧·莫拉,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不幸與痛苦的。疾病末期,有的患者甚至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無法獨自活動,大小便失禁,需要護理人員24小時專職照看。嚴重的情況下,患者還可能會昏迷不醒最終離世。
阿爾茨海默病,病患家庭之殤
胡茜(化名)的父親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晚期的病人,直到如今她仍然記得父親生病前的樣子,面色紅潤,說話聲音洪亮。但僅僅只有三年時間,父親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從剛確診時候的行動出現明顯問題,到過世時所有活動都只能局限在床上。一切都那麼的突然和意想不到。印象中的那個和藹可親的父親在生病後是那麼的虛弱與陌生。
胡茜仍記得父親最後的日子,那時候的他已經完全不認識人,活動範圍也僅限那張一米八的大床。日常的進食、排洩等一系列行為都需要胡茜的幫助才能完成。胡茜每天的一項必要工作就是端著流質食物,一點點餵給父親吃。因為無法排出尿液,胡茜的父親總是插著尿管導尿。 這些讓胡茜的整個家庭都蒙上了厚厚陰影,再也沒有了以往的歡聲笑語。
胡茜在採訪中說,直到父親患病,她才開始真正地認識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到了中晚期,是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的。病人的認知會逐步退化,生活慢慢不能自理,最終因為多種併發症而最後去世,她的父親就是如此。
胡茜的家庭只是千千萬萬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已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千多萬,這也就意味著背後是一千多萬個正在遭受與胡茜相似的苦難的家庭。一項研究顯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年要花費13萬元,這對於許多家庭來說無疑是筆巨款。然而,經濟上的重擔還並非是壓垮家庭的稻草,更為殘酷的是,由於我國50-80歲的父母多數隻養育了一個子女,子女不僅要應對緊張繁忙的工作,更要養育下一代。現實之下,超半數的子女將很難抽出精力照顧老人,這又讓眾多患病老人事實上面臨著老無所依的局面。
正確面對阿爾茨海默病,我們並非無力改變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高發於65歲以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正以每年新增30萬患者的速度爆發式蔓延。據估計,到2050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超出了加拿大的總人口。因此,阿爾茨海默病疾病的預防工作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9月11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就今後我國防治老年痴呆工作的內容和目標發布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疾病相關的知識科普、認知功能評估篩查等工作。而我國首個認知功能篩查公益活動「關注認知功能,守護生命尊嚴」也於8月14日正式啟動,並在全國各地連鎖藥店中火熱開展。
「早篩的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認知功能下降。而認知功能下降便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如果病人已經到了比較明顯的痴呆階段,治療的效果就會受影響,可逆性就不明顯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郭起浩指出。
由於有近85%的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認為老人記憶下降是自然衰老的過程,沒有必要治療或延遲就診,這讓他們的家庭完全暴露在疾病威脅之下。因此,普及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知識並引導人們及早幹預尤為關鍵。
目前,醫學界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階段已有普遍的共識,其主要分為認知功能下降階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階段和阿爾茨海默病階段,如能儘早發現症狀,並採取相應的幹預措施,那麼患者的病程將大大被緩解,甚至還能部分逆轉認知功能損害。
在認知功能下降的階段,幹預方式也可分為非藥物與藥物兩種。其中,非藥物幹預主要包括生活習慣、情緒引導、思維能力鍛鍊、控制「三高」等;而藥物幹預方面,現已有中國原創新藥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澱粉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
或許阿爾茨海默病真的會帶走病人的記憶,但它始終無法帶走愛。就如同胡茜的父親那樣,雖然他忘掉所有的事情,但是在他的口中總能聽到喃喃自語!胡茜說,那是父親的惦記,惦記著每天都要為買她兒時最喜歡吃的早餐——小籠包。為此,胡茜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份愛讓她勇敢面對。
既然疾病讓我們無路可退,那何不勇敢面對,正視阿爾茨海默病,讓我們用更多的愛和耐心,更科學的治療方法去照顧我們的父母和家人,讓那份陪伴可以更久……更久一些。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