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白麗 精衛 愛記憶

9月21日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昨天!

2020年的9月21日!

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今天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展開了一場關於記憶的論壇!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老齡處副處長徐園、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丁園、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院長徐一峰、黨委副書記趙敏、蔡軍,以及區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盡美長者服務中心、銀杏基金會、愛夕醫養聯盟、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等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

論壇還吸引了病人及家屬、以及對老年認知障礙感興趣的社會人群參與,聽聽專業講解,做做手指操,讓他們也能了解更專業的知識,加強對抗疾病的信心!

本次論壇以「從不太早、永不言遲」為主題,強調了早期篩查、早期幹預、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總結了認知障礙愛夕醫養聯盟建立以來的成效,也加深了針對認知障礙開展的中國特色、上海模式的防治工作的理解。

徐一峰院長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介紹:

目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針對認知障礙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參與研製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甘露特鈉膠囊(「九期一」),推出早期篩查的神經心理學測驗簡易精神量表,這是目前臨床上測查智能損害程度最常見的量表,還有對社區老人進行認知功能評估的工作,推出醫養地圖,為需要機構照護者提供更多選擇。

「我們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就是為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實惠。」徐一峰說。

王彤處長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提到,紀錄片《人間世》之「往事只能回味」是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拍攝的,記錄了一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年痴呆」的故事。而熱播的綜藝《忘不了的餐廳》也是針對認知障礙老人,做出了很有意義的宣傳。

王彤處長指出,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通過健康科普、新媒體傳播,提升全社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水平。

2、構建阿爾茨海默病友好型社區,鄰裡情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獨居老人房子很大但很孤獨,上海已建立認知友好型社區,可以推廣。

3、提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關心,共同對抗疾病。

王彤處長

「對阿爾茨海默病防治,需要從容面對,相信專業,永不言遲。」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的孫琳副主任醫生,通過一個「紅綠燈轉診」的案例視頻,展現了醫養聯盟的日常工作,老人在照護機構出現情緒、行為問題,轉診至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治療,使病情得到及時的控制。

據介紹,愛夕醫養聯盟以老年記憶門診與病房為中轉樞紐,聯手各方力量,在上海初步建立分級、分層、多學科合作的認知障礙的全病程管理模式。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主題討論

在討論互動環節,謝斌主持,蔡軍、鞠康、顧春玲、李霞就「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為主題展開討論。

顧春玲為大家講解了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的工作,科普預防–篩查轉診–早期幹預–家屬支持–家庭顧問,讓健康老人遠離認知障礙,讓認知障礙家庭輕鬆快樂。

蔡軍指出,目前媒體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宣傳越來越多,今天的朋友圈有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對此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說明對於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宣傳增加,更需要專業標準及專業科普。

鞠康則提出,隨著宣傳、篩查的展開,資料太多,百姓識別困難,應該儘量將篩查流程標準化,另外,需要提升家庭自我發現認知障礙的能力,加強危險因素的規範幹預。

謝斌書記指出,阿爾茨海默病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疾病,我們醫院老年科近年來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隨著關注度的增加,我們更需要將關注化為切實行動。

認知障礙防治的上海模式與發展前景主題討論

第二場主題討論,由趙敏主持,丁園、劉菁、吳榮琴、施忠英就「認知障礙防治的上海模式與發展前景」為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劉菁為大家講解了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的的建立過程,希望能成為多學科平臺,為認知障礙的臨床、科研、照護、產品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造福老人。

丁園則從藝術、人文角度出發,介紹了認知障礙可能的幹預模式,通過《紅樓夢》、越劇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入,尋求更加豐富多彩的選擇方案。

施忠英從護理角度做出分析,隨著聯盟的建設,轉診的病人增加,我院老年精神科周轉率大幅度提升,這就需要我們的醫護隊伍更加專業,儘快控制病情,讓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同時也需要提升護理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趙敏書記指出,上海標準往往影響全國標準,所以,希望我們能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從而為全國的診治、康復提供模板。

手指操

論壇進行過程中,

大家一起做做手指操,

動手又動腦!

李霞主任

「我並沒有覺得阿爾茨海默病本身有多可怕,問題在於我們缺乏正確的應對手段。」

「阿爾茨海默病是長壽的副產品,如果我們足夠老,可能都會得阿爾茨海默病。」

「但如果我們針對危險因素進行早期識別及幹預,延遲疾病出現的年齡,那麼,我們可能會使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大幅度降低,那麼,照護者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疾病負擔也會小很多」。

李霞主任強調,媒體在提醒大眾關愛這些老人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太「悲情化」,因為這個疾病本身已經夠沉重了,不僅是患者本人,很多時候,他們的家屬更痛苦。

而在醫療過程中,醫生們也的確看到了疾病早期診斷和幹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及時且合理的幹預下,依舊存在很多溫馨的、感人的、幸福的故事。

我們和時間賽跑,如果我們能活90歲,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年齡延遲至95歲,那麼我們就是勝利了,將它拋在腦後了!

阿爾茨海默病防治--

從不太早、永不言遲!!

作者介紹

白麗 醫師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基金支持與組織

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1310500)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

上海市女醫師科普專業委員會

原標題:《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從不太早、永不言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1901年,德國精神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先生在法蘭克福救濟院裡觀察到一位51歲喪失了短期記憶的病人(德特爾),阿爾茨海默醫生資助德特爾女士留住在救濟院,而德特爾女士的家屬同意在德特爾去世後,將其病史記錄和大腦交給阿爾茨海默醫生進行研究。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第二:阿爾茨海默症的病人往往並有腦梗塞、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體現為患者腦部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功能的障礙,通過RSHWHO能改善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精神意識異常、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使血液暢通,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來延長患者的能存活時間。
  • 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對大腦早有影響
    科羅拉多大學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由於大腦中果糖的過度活化所致。 圖據Medical Express 該研究由神經學家和糖代謝專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完成,並提供了有關阿爾茨海默病的大量數據和研究的證據,這些數據將大腦中高果糖水平與該疾病聯繫在一起
  • 正視阿爾茨海默病,讓愛不再傷痛
    近日,一則世界上結婚時間最久的夫妻男方去世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厄瓜多老人朱利奧·莫拉在家中因為阿爾茨海默病去世,他和妻子於2019年8月創造了一項結婚79年的吉尼斯紀錄。據悉,老人是在妻子瓦爾德拉米娜·昆特羅斯的陪伴中逝世。而問起妻子他們80年來愛情的保鮮秘訣是什麼時,她說是「親吻」。愛的力量是如此不可思議,讓無數人為之感嘆。
  • 為什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似乎迷失了時間和地點?①
    原創 Teresa Carr 阿爾茨海默病祖父和他的一個女兒住在堪薩斯州,在那裡他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他仍能生動地講述自己的童年和二戰期間的服役經歷,但在現實中他越來越迷失。他無法記住一天、甚至是一年內發生了什麼。他在去附近公園的路上會迷路。他記不住自己的孩子和孫子的名字,所以他就叫我們大家親愛的。阿爾茨海默病會導致海馬體的退化,海馬體是大腦中對空間導航和定位以及新記憶的形成至關重要的區域。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去年底,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款網紅新藥正式在國內上市,將調節腸道菌群作為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新策略,該藥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上市後,單盒藥物定價為895元,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
  • 研究顯示說話囉嗦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
    雜亂冗長的說話方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相關研究顯示,在出現更嚴重的神經功能下降的幾年前,患者就會出現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細微變化。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在患者進展到可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之前的十幾年,便可探知到這些語言能力的改變並進而預測其患病危險。
  • 阿爾茨海默病睡眠周期調節的線索找到了
    睡眠中斷、白天嗜睡以及其他晝夜節律紊亂的症狀,都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見的抱怨,而且隨著病情的進展,這些問題只會變得更糟。但阿爾茨海默病和晝夜節律障礙之間聯繫的原因尚不清楚。在12月16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YKL-40既受時鐘基因的調節,又參與清除大腦中潛在的阿爾茨海默病蛋白質堆積。此外,科學家發現,攜帶一種降低YKL-40水平的基因變異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比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維持認知能力的時間更長。
  • 新會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兩天後……
    新會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大叔,走失兩天後,終於安全回家。12月19日:城西車站 12月19日下午,城西車站諮詢處突然走來了一位急衝衝的女士,著急難過地求助在場的工作人員,說她患病的丈夫張大叔在18日傍晚出門後,一晚上都沒有回家,家裡人已經報警尋人,也希望新會公汽的工作人員幫忙留意。
  • 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老公生前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閒林院區住過一段時間。張瀅記得很清楚,那時劉阿英每天坐公交車,從城北趕到這裡,看望老公。老公走後,劉阿英獨自在敬老院住了兩年。孤獨的日子裡,她漸漸記性變得不好了,甚至從敬老院出走,要去找老公。去年中風後,劉阿英徹底失語。如今躺在床上的劉阿英,偶爾會睜開眼睛,大部分時間都在沉睡。
  •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越來越多的研究把這一視角轉向了阿爾茨海默病。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該研究由日內瓦大學(UNIGE)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HUG)主導,文章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該研究使我們探索出通過調節人群的微生物群的一種新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策略。
  • Tau翻譯後修飾圖譜可確定患者的異質性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階段
    Tau翻譯後修飾圖譜可確定患者的異質性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階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5:45:49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ith A.
  • 社會隔離,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焦慮和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社交孤立使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惡化,也加重了腦萎縮的不對稱性。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亞型,約佔所有痴呆的60%。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或看不見的先行死亡,它的出現,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讓許多家庭被迫面臨撕心的生離。可自75歲患病後,幾乎無法拼湊出一句完整的話。被譽為「光纖之父」、讓全世界的華人都為之驕傲的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高錕,因罹患此病,在收穫殊榮的時刻,已失去了表達喜悅的能力。
  •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老糊塗」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是「糊塗帳」本報記者 張佳星用「峰迴路轉」和「另闢蹊徑」來形容近一段時期讓人困惑的阿爾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痴呆症)再合適不過——一款正在研發的新藥Aducanumab,曾宣布在AD臨床試驗上失敗,日前經過數據再評估後,又認為部分數據可以證明藥物有效。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科學家重新定義「早期」,治療事半功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阿爾茨海默病(AD)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認知衰退等問題,而早在臨床症狀出現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患者的大腦中就已經悄悄發生一連串的病理性變化,包括大量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
  • 羅氏、禮來屢敗屢戰,國內企業潛力大,千億級阿爾茨海默病的80多家...
    Alector和Denali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管線目前都還處於Ⅰ期臨床階段。第三名的TauRx目前也僅在進行Ⅱ/Ⅲ期臨床研究。反而是相對靠後的一些企業,如ABScience和AZTherapies目前臨床進展較快。
  • 醫學史上的12月19日:德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逝世
    阿爾茨海默的大部分是工作是針對老年痴呆症腦的病理研究,尤其是對經尼塞爾銀染色法處理後的神經系統組織切片的研究。尼塞爾和阿爾茨海默共同致力於神經系統病理學的廣泛研究,尤其是大腦皮層的解剖學,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大腦的組織學和組織病理學研究》(共6卷)一書中。 阿爾茨海默是一個非常出色、嚴謹的實驗員,他用組織學來支持他的想法。
  • 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提供了新的候選藥物
    原創 Arlene Weintraub 阿爾茨海默病許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早在疾病被診斷出來之前就開始遭受腦白質(認知的關鍵調節器)的損失。如果這種損失能夠及早發現並停止,情況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