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白麗 精衛 愛記憶
9月21日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昨天!
2020年的9月21日!
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今天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展開了一場關於記憶的論壇!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老齡處副處長徐園、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丁園、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院長徐一峰、黨委副書記趙敏、蔡軍,以及區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盡美長者服務中心、銀杏基金會、愛夕醫養聯盟、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等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
論壇還吸引了病人及家屬、以及對老年認知障礙感興趣的社會人群參與,聽聽專業講解,做做手指操,讓他們也能了解更專業的知識,加強對抗疾病的信心!
本次論壇以「從不太早、永不言遲」為主題,強調了早期篩查、早期幹預、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總結了認知障礙愛夕醫養聯盟建立以來的成效,也加深了針對認知障礙開展的中國特色、上海模式的防治工作的理解。
徐一峰院長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介紹:
目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針對認知障礙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參與研製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甘露特鈉膠囊(「九期一」),推出早期篩查的神經心理學測驗簡易精神量表,這是目前臨床上測查智能損害程度最常見的量表,還有對社區老人進行認知功能評估的工作,推出醫養地圖,為需要機構照護者提供更多選擇。
「我們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就是為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實惠。」徐一峰說。
王彤處長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提到,紀錄片《人間世》之「往事只能回味」是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拍攝的,記錄了一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年痴呆」的故事。而熱播的綜藝《忘不了的餐廳》也是針對認知障礙老人,做出了很有意義的宣傳。
王彤處長指出,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通過健康科普、新媒體傳播,提升全社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水平。
2、構建阿爾茨海默病友好型社區,鄰裡情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獨居老人房子很大但很孤獨,上海已建立認知友好型社區,可以推廣。
3、提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關心,共同對抗疾病。
王彤處長
「對阿爾茨海默病防治,需要從容面對,相信專業,永不言遲。」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的孫琳副主任醫生,通過一個「紅綠燈轉診」的案例視頻,展現了醫養聯盟的日常工作,老人在照護機構出現情緒、行為問題,轉診至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治療,使病情得到及時的控制。
據介紹,愛夕醫養聯盟以老年記憶門診與病房為中轉樞紐,聯手各方力量,在上海初步建立分級、分層、多學科合作的認知障礙的全病程管理模式。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主題討論
在討論互動環節,謝斌主持,蔡軍、鞠康、顧春玲、李霞就「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為主題展開討論。
顧春玲為大家講解了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的工作,科普預防–篩查轉診–早期幹預–家屬支持–家庭顧問,讓健康老人遠離認知障礙,讓認知障礙家庭輕鬆快樂。
蔡軍指出,目前媒體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宣傳越來越多,今天的朋友圈有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對此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說明對於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宣傳增加,更需要專業標準及專業科普。
鞠康則提出,隨著宣傳、篩查的展開,資料太多,百姓識別困難,應該儘量將篩查流程標準化,另外,需要提升家庭自我發現認知障礙的能力,加強危險因素的規範幹預。
謝斌書記指出,阿爾茨海默病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疾病,我們醫院老年科近年來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隨著關注度的增加,我們更需要將關注化為切實行動。
認知障礙防治的上海模式與發展前景主題討論
第二場主題討論,由趙敏主持,丁園、劉菁、吳榮琴、施忠英就「認知障礙防治的上海模式與發展前景」為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劉菁為大家講解了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的的建立過程,希望能成為多學科平臺,為認知障礙的臨床、科研、照護、產品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造福老人。
丁園則從藝術、人文角度出發,介紹了認知障礙可能的幹預模式,通過《紅樓夢》、越劇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入,尋求更加豐富多彩的選擇方案。
施忠英從護理角度做出分析,隨著聯盟的建設,轉診的病人增加,我院老年精神科周轉率大幅度提升,這就需要我們的醫護隊伍更加專業,儘快控制病情,讓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同時也需要提升護理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趙敏書記指出,上海標準往往影響全國標準,所以,希望我們能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從而為全國的診治、康復提供模板。
手指操
論壇進行過程中,
大家一起做做手指操,
動手又動腦!
李霞主任
「我並沒有覺得阿爾茨海默病本身有多可怕,問題在於我們缺乏正確的應對手段。」
「阿爾茨海默病是長壽的副產品,如果我們足夠老,可能都會得阿爾茨海默病。」
「但如果我們針對危險因素進行早期識別及幹預,延遲疾病出現的年齡,那麼,我們可能會使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大幅度降低,那麼,照護者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疾病負擔也會小很多」。
李霞主任強調,媒體在提醒大眾關愛這些老人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太「悲情化」,因為這個疾病本身已經夠沉重了,不僅是患者本人,很多時候,他們的家屬更痛苦。
而在醫療過程中,醫生們也的確看到了疾病早期診斷和幹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及時且合理的幹預下,依舊存在很多溫馨的、感人的、幸福的故事。
我們和時間賽跑,如果我們能活90歲,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年齡延遲至95歲,那麼我們就是勝利了,將它拋在腦後了!
阿爾茨海默病防治--
從不太早、永不言遲!!
作者介紹
白麗 醫師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基金支持與組織
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1310500)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
上海市女醫師科普專業委員會
原標題:《和時間賽跑,把阿爾茨海默病拋在腦後--從不太早、永不言遲》
閱讀原文